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元曲十一期毕业答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12 14: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
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如:(一)结构缜密,布好“三篇”三篇指凤头篇、猪肚篇、豹尾篇,接下来我们会和大家一一交流。
曲由于自身的特点,既可以用来抒情,又可以用来叙事,由此也带来曲在创作上的一些特殊要求。
明代人王骥德指出:套数“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切忌拼凑,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著一丝纰颣(pī/lèi,纰颣,本意指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增减一调不得,颠倒一调不得,有规有矩,有色有声,众美具矣”。
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元人早就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最初为元人乔吉在其《南村辍(chuò)耕录》中提出,并阐释其义曰:“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他说:“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zhēn)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1、凤头篇:
所谓“凤头”,是拿凤的头来比喻文章的开头。引申到戏曲剧本结构上,即一出戏的开头则要俊拔、挺秀。用鲜明有力的戏剧动作提出全剧总的悬念,以便强有力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笔墨清晰、精炼、奇俏,故以凤头相喻。
凤头,是小巧而美丽的,以此为喻,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短小,要开得巧,出手漂亮,扣紧题意。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文章的头开好了,整篇文章写起来就顺手,头开得不好,往往会影响全文的成败。好的开头,主要是能够帮助读者抓住要领,易于领会全文或者能够吸引读者,一见钟情,激发读者的兴趣,使之乐于读完全文。
文章好的开头,并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在大家的创作中去体会。或对仗、或排比、或比喻、或渲染、或设置悬念、或点明观点,但一定要切题,开门见山,力求新颖。只有这样,起笔不凡,先声夺人,才犹如漂亮迷人的凤头,引人入胜。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开篇的方法:
1)凤头一:开门见山
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开篇直接点题,不绕圈子。
2)凤头二:想象、夸张
通过奇妙的构思和形象的夸张手法开篇,首先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立意做好铺垫。如:
3)凤头三:设问
开篇以疑问是借助大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使读者急于一口气读完,能更快是吸引大众的眼球。
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加、减少。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曲里借韵的情形远不如词时之多,王力先生总结到《北词广正谱》只认为有十二处是借韵,
(2)赘(zhuì)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3)暗韵:
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增加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
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
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一是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huan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二是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三是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5)失韵:
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
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这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五本,其中第二本就有五折,其余每本都为四折,共有二十一折,其实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
(4)楔(xiē)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
我们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其排列我们在讲整套曲的时候已经讲过了,按宫调的排序介绍258套,大家在以后的作品中选用即是了。
散套一般不借宫,但较长的借宫者也不少。
哪些套曲可以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来自仙吕)柳叶儿、(来自中吕)山坡羊、(即随尾,来自南吕)黄钟尾、(来自商调)挂金索。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杂剧的体式特征:
(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
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梧桐雨》二折玉环舞蹈,“正旦做舞科”,有时也表示剧中的舞台效果。《汉宫秋》“雁叫科”。
(2)音乐体制: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可都不唱,只用旁白。
(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指男演员
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
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①多赏析元曲名篇,分析其语言,结构等特点,并由浅入深的运用到作曲中。
②掌握各和曲子的感情基调。
②逻辑清晰、结构缜密。合理布局“三篇”即凤头篇、猪肚篇、豹尾篇。

二、写作题
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晚春
文/勿忘初心
〔集贤宾〕又逢落花香径红,白驹太匆匆。伤心也,一帘花事,随水去、流尽长空。伴草长,萍聚烟笼。柳絮飞、左右不由衷。蝶蜂还将琼蕊宠,柔情深深,爱意浓浓。任馨香瓣瓣,无力别东风。
〔逍遥乐〕良辰谁与共?豆蔻年华,岂能隽永?春色一觥。饮醉了,叶茂花荣。梨花带雨,雨打芭蕉,好梦成空。
〔醋葫芦〕莺啭林,影匿踪。燕穿陂,尾剪风。柳眼桃腮谁会宠?那些时候,花红柳绿最颜容。
〔浪里来煞〕青律终,往事涌。踏青拾翠小亭东。纸鸢向天我雀踊。如今谁弄,玲珑小字对帘栊。

勿忘初心答卷  天香代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12 2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 于 2022-1-13 19:39 编辑

小渔村元曲班毕业答卷
学号:1177   网名:依雪轻寒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称为元曲。
分为两类:杂剧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1)、初期,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
2)、中期,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人。
3)、末期,代表人物张养浩、徐可思等人。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特点:在语言上通俗活泼,在格律上比词稍自由,在分类上有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在格式上宫词十曲牌十标题。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归纳总结词与曲的区别:
    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如:〔中吕•山坡羊〕苏武持节)。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的曲调: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商调〕等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有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曲牌,第三部分曲题。
喜春来:中吕宫。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宫。醉中天:仙吕宫。干荷叶:南吕宫。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平仄严格,阴平阳平曲别不大,但对于仄声,上声和去声是有严格要求的,曲谱中注明的就不能互为代用。元曲中常用平仄相间的律句,而且平声韵一般是可以和上声韵互为代用的。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元曲的对仗种类有十种,分别是: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一般在58字以内。其特点单曲调短字少。
重头小令: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特点是可以无限的循环。
带过曲: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且最多不超过三支。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只是用来清唱。其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套曲:套曲由藏品干曲子组成。
重头小令和带过曲的曲别: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12 2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2-1-14 22:59 编辑

小渔村元曲班毕业答卷
学号:1177   网名:依雪轻寒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特点: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相对较少,南曲更要少用或者不用,套曲、杂剧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的多少: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戏曲音乐名词。 同曲变体连用。 在北曲中, 一个曲牌被反复运用, 一般从第二曲起称为幺篇。 幺者,通数字“一”, 幺篇还有第一篇(曲)或这一篇(曲)之意。
关系:曲之“幺篇”与“重头”是不同的。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写作要求:   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虽然元曲三百首中没有收录的。但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但我们要掌握的是集曲也有一定的写作规律。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如: 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王力在《曲律学》中也曾提到:如:南吕〔玄鹤鸣•哭皇天〕就是。《北词广正谱》所谓“字句不拘,可以增损,周德清释注”的。( 就是说这个曲牌可以字句增损,但是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没有标注出来),还有刘长年在《格律新编》中指出了增损的曲牌。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 韵字: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
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一借韵、二赘(zhuì)韵、三暗韵、 四重韵、五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曲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
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五本,其中第二本就有五折,其余每本都为四折,共有二十一折,其实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
   (4)楔(xiē)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煞(煞尾):与散套的煞类似,也叫“尾”“煞尾”“随尾”等,指每一折剧曲的结尾一曲。
(6)正名与题目: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
可借宫的有:(1)黄钟宫可借曲牌。(2)正宫可借曲牌。(3)仙吕宫可借曲牌。(4)南吕宫可借曲牌。(5)中吕宫可借曲牌。(6)双调可借曲牌。(7)越调可借曲牌。(8)商调可借曲牌。(9)大石调可借曲牌。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要想提高写作技巧,在弄懂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多欣赏名作,多动笔练习。学会布局,构思好结构,把握好字词的韵味,语言的通畅,要经历不断地磨练和突破,方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 〕雪中忆旧
1177*依雪轻寒
〔集贤宾〕(看窗外)雪花乱纷纷地飞,(悠悠)思绪起涟漪。那一年、(毕业)离开省会,说好了、(一辈子)日夜相随。便两地,犹可归依,才半年,便已抛离。(那些年)思来念来难忘你,总忆起、一起学习。校园中作伴,郊陌上相陪。
〔逍遥乐〕(携手)仲秋邀桂,雪里观梅,和诗赋卉,抚曲横笛。两年里、相爱相知,日子匆匆逝若水,转瞬间、各奔东西。你回北国,我去中原,情定佳期。
〔醋葫芦〕微信传,普快挤,(就这样)我心难守你情移,(你把那)挚意真情全忘哩。那天也是,满天飞雪北风疾。
〔浪里来煞〕心绪回,思忆息,经年已逝恨心微。推窗淡寒薄暮启,疏疏香细,几枝梅蕊绽芳菲。



天香代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2
发表于 2022-1-12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曲班如烟 于 2022-1-12 23:33 编辑

小渔村元曲班毕业答卷
1126/如烟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是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有小令和套曲两种。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元曲分类: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一是内容上的特点: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二是在形式上句子长短更为参差;通常只有一段;曲有衬字。散曲中,北曲加衬字多,南曲加衬字少;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方言俚语大量运用。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表示唱名。再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七声音阶(变成1、2、3、4、5、6、7)古人又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表示十二律,换成中国传统音乐术语,则可以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加上变徵、变宫两个调式,一共就是七个调式,再把它们与十二律相配,如宫音相当于黄钟,即为黄钟宫;宫音相当于大吕,则为大吕宫;……以此类推,同样可以得到84个调式。我国古代以“黄钟”为标准音,由管长来决定。
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宫调、曲牌和题目。
喜春来属中吕;凭栏人属越调(黄钟商声);梧叶儿属商调曲调,又属仙吕宫曲调;落梅风属双调;小桃红属越调;四块玉属南吕宫;醉中天入“仙吕宫”,亦可入“双调”或“越调”;干荷叶属南吕宫,亦可入中吕和双调;山坡羊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商调。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是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二是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三是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各自特点是: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叫首尾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两韵对是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曲中的衬字相对就叫衬字对;叠字相对就叫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重头小令” 是一种联章体,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散曲的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重头小令和带过曲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小令;使用的宫调都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同调同题小令联合而成,而后者是不同曲调但宫调相同的小令组成的新曲谱。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衬字的特点
是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散曲中衬一字到衬十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集曲的写作要求是: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分三种形式: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3)南北合套: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吕正庵的正格小令〔后庭花〕,王实甫〔西厢记•后庭花〕,我们通过对照“我则道”和“元来他”之类是衬字,而“拂”和“染”就是句子中的增字,“特风流特煞思;”“特聪明特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这四句是这支曲子的增句。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一是借韵,二是赘韵,三是暗韵,四是重韵,五是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一是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二是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三是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其实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四是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17、什么是借gōng?借gōng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gōng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gōng。
借gōng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可以借gōng。
杂剧的体式特征:(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2)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一是认真复习讲义,领会要领,掌握制度;二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多看多记;三是多看例曲,加深理解,多加研悟;四是多练多写,勤能补拙;五是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指导意见;六是不懂不装懂,及时请教老师;七是在学习和创作中要带着问题,边学边写边提高;八、注意其他正常学习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问题;等等!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深秋夜思
深秋小楼风月高,庭院叶离梢。夜幽静、鸟归低语,阑干处、那个吹箫。挑纱帘、扑面风霜,掩衣袖、身裹皮毛。闲愁常忆梦,往事思如潮。
〔逍遥乐〕回眸凭眺,画境虚描,隔帘懊恼。屏幕轻敲。键盘弹指课相邀。博古论今洒墨毫。念知己,千里迢迢。枫林泪染,鸿雁啼寒,情愫难抛。
〔醋葫芦〕铺纸笺,诗涌潮。丝丝缕缕扣心牢。别是柔肠词赋糟。有谁知晓,寒凉一片过枫桥。
〔浪里来煞〕风似刀,霜掩草。光阴寸隙瞬间超。几番欲将离恨表,天涯安好。痴情旧梦已烟消。
曲谱:〔商调•集贤宾 〕
〔集贤宾〕×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韵)。×××、×平×厶,×××、×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逍遥乐〕×平平去(韵),×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醋葫芦〕×厶平,×厶上(韵,可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上(韵,可平)。×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
〔浪里来煞〕平去平(韵),平去上(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2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2-1-14 23:00 编辑

元曲十一期毕业答卷统计名单:
1.独舞者
2.枭
3.零度的冰
4.静思
5.一点春
6.绿化树
7.勿忘初心
8.依雪轻寒
9.如烟
10.
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6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13 17: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十一期毕业答卷
学号:1142   网名:彭斐儿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是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有小令和套曲两种。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元曲分类: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曲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这一时期元杂剧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宣扬封建道德和离奇情节为主。此时的散曲作家,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一是内容上的特点: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二是在形式上句子长短更为参差;通常只有一段;曲有衬字。散曲中,北曲加衬字多,南曲加衬字少;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方言俚语大量运用。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元曲:宫调+曲牌+标题。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第三部分,“作词十法”(元人把曲亦叫词),主要表述了周氏的曲学理论主张。“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表示唱名。再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七声音阶(变成1、2、3、4、5、6、7)古人又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表示十二律,换成中国传统音乐术语,则可以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加上变徵、变宫两个调式,一共就是七个调式,再把它们与十二律相配,如宫音相当于黄钟,即为黄钟宫;宫音相当于大吕,则为大吕宫;……以此类推,同样可以得到84个调式。我国古代以“黄钟”为标准音,由管长来决定。
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宫调、曲牌和题目。
喜春来属中吕;凭栏人属越调(黄钟商声);梧叶儿属商调曲调,又属仙吕宫曲调;落梅风属双调;小桃红属越调;四块玉属南吕宫;醉中天入“仙吕宫”,亦可入“双调”或“越调”;干荷叶属南吕宫,亦可入中吕和双调;山坡羊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商调。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是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二是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三是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哪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各自特点是: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叫首尾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两韵对是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曲中的衬字相对就叫衬字对;叠字相对就叫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答: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重头小令” 是一种联章体,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散曲的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重头小令和带过曲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小令;使用的宫调都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同调同题小令联合而成,而后者是不同曲调但宫调相同的小令组成的新曲谱。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衬字的特点
是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散曲中衬一字到衬十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集曲的写作要求是: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分三种形式:
①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②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③南北合套: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吕正庵的正格小令〔后庭花〕,王实甫〔西厢记•后庭花〕,我们通过对照“我则道”和“元来他”之类是衬字,而“拂”和“染”就是句子中的增字,“特风流特煞思;”“特聪明特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这四句是这支曲子的增句。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一是借韵,二是赘韵,三是暗韵,四是重韵,五是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一是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二是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三是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其实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四是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17、什么是借gōng?借gōng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gōng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gōng。
借gōng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可以借gōng。
杂剧的体式特征:(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2)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如何提高曲的写作技巧,个人认为:
一要认真学习元曲教材讲义,领会要领,掌握制曲的基本原则;
二是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多看多记,争取能烂熟于心;
三是多看元曲优秀例曲,加深理解,最好能背诵,勤琢磨,多加研悟;
四是多练多写,勤能补拙;
五是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指导意见;
六是不要装懂,不明白之处多查阅典籍或请教老师;
七是在学习和创作中要带着问题,边学边写边提高。


二、写作题
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 〕柳叶湖吟咏
文/彭斐儿
一汪镜湖晨月轻,滟滟水波横。漾珠晖、光洁碧皱,曲岸弯、柳叶如呈。传说是、帝子云和,可能为、仙女金茎。春来有东风唤醒,夏至多骤雨频仍。渔樵常问讯,鸥鹭每经行。
〔逍遥乐〕朝霞辉映,散去迷朦,野花劲挺。翠叶生生,鸟儿唱、婉转轻盈。湖畔噗通鱼自骋,柳树下、悬吊锅铛。人间自乐,世俗空怀,身外谁惊。
〔醋葫芦〕心事平,秋隽永。湖边还忆苇箫声,老屋小桥连市井。萦萦石径,疏疏木栅储深情。
〔浪里来煞〕栏莫凭,秋露冷。寒蝉寂寂不曾听。风吹去从前幻景,斜阳宜静。且看澹澹水云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班毕业答卷
学号:18   网名:绮梦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它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同异
    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
    学过词的朋友都知道: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与艳丽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1)词贵雅,曲尚俗。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表示唱名。再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七声音阶(变成1、2、3、4、5、6、7)古人又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表示十二律,换成中国传统音乐术语,则可以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加上变徵、变宫两个调式,一共就是七个调式,再把它们与十二律相配,如宫音相当于黄钟,即为黄钟宫;宫音相当于大吕,则为大吕宫;……以此类推,同样可以得到84个调式。我国古代以“黄钟”为标准音,由管长来决定。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宫调、曲牌和题目。
喜春来属中吕;凭栏人属越调(黄钟商声);梧叶儿属商调曲调,又属仙吕宫曲调;落梅风属双调;小桃红属越调;四块玉属南吕宫;醉中天入“仙吕宫”,亦可入“双调”或“越调”;干荷叶属南吕宫,亦可入中吕和双调;山坡羊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商调。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是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二是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三是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各自特点是: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叫首尾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两韵对是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曲中的衬字相对就叫衬字对;叠字相对就叫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重头小令” 是一种联章体,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散曲的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重头小令和带过曲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小令;使用的宫调都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同调同题小令联合而成,而后者是不同曲调但宫调相同的小令组成的新曲谱。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衬字的特点
是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散曲中衬一字到衬十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

曲之“幺篇”与“重头小令”是不同的。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中的“集”与“犯”。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集曲的写作要求是: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分三种形式: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3)南北合套: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吕正庵的正格小令〔后庭花〕,王实甫〔西厢记•后庭花〕,我们通过对照“我则道”和“元来他”之类是衬字,而“拂”和“染”就是句子中的增字,“特风流特煞思;”“特聪明特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这四句是这支曲子的增句。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一是借韵,二是赘韵,三是暗韵,四是重韵,五是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一是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二是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三是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其实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四是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17、什么是借gōng?借gōng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gōng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gōng。
借gōng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可以借gōng。
杂剧的体式特征:(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2)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一、认真复习讲义,领会讲义精华要领掌握写作技巧 。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多看多记,反复钻研领会。
二、多看例曲,学习大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加深理解, 以备己用。
三、多练笔,勤能补拙。
四、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指导意见,不能不懂装懂,遇到问题及时请教。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冬
文、1128-绮梦
〔集贤宾〕看飞雪飘飘漫洒,陌上尽披纱。望千山、鸟无踪迹,行陌上、脚步沙沙。熙园中、梅朵盈盈,枝头上、笑靥如花。低头嗅、清香四溢,寒风里、姿态清嘉。凌北风傲立,衬玉雪无暇。
〔逍遥乐〕江山如画,邀友呼朋,园中耍耍。小酒三杯,共提笔、诗赋梅花。皆赋梅花傲骨佳,覆飞雪、如著婚纱。凌寒傲立,向雪而生,姿态清嘉。
〔醋葫芦〕折朵梅,鬓上插。好友三五共来夸,笑我人同花斗姹。随嘻随罢,休将那假做真夸。
〔浪里来煞〕披轻纱,花愈雅。举屏轻触对梅花,欲留下这唯美一霎。待诸事儿停罢,再赏玩把你重夸。


曲谱:〔商调•集贤宾 〕
〔集贤宾〕×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韵)。×××、×平×厶,×××、×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逍遥乐〕×平平去(韵),×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醋葫芦〕×厶平,×厶上(韵,可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上(韵,可平)。×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
〔浪里来煞〕平去平(韵),平去上(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答题要求:
1、自己复习讲义认真完成答题!
2、允许韵字重复,切记不可过多,不重复使用更佳。
3.注意对偶部分:
〔集贤宾〕“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
〔逍遥乐〕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鼎足对。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
4.答题截止到元月20日晚10点统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23: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曲十一期毕业答卷统计名单:
1.独舞者
2.枭
3.零度的冰
4.静思
5.一点春
6.绿化树
7.勿忘初心
8.依雪轻寒
9.如烟
10.彭斐儿
11.绮梦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p;extra=&page=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6

帖子

5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15 08: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莺花燕 于 2022-1-15 13:55 编辑

小渔村元曲十期毕业答卷
学号:1148   网名:紫燕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一种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一是内容上的特点: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二是在形式上句子长短更为参差;通常只有一段;曲有衬字。散曲中,北曲加衬字多,南曲加衬字少;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方言俚语大量运用。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②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③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④在格式上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表示唱名。再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七声音阶(变成1、2、3、4、5、6、7)古人又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表示十二律,换成中国传统音乐术语,则可以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加上变徵、变宫两个调式,一共就是七个调式,再把它们与十二律相配,如宫音相当于黄钟,即为黄钟宫;宫音相当于大吕,则为大吕宫;……以此类推,同样可以得到84个调式。我国古代以“黄钟”为标准音,由管长来决定。
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宫调、曲牌和题目。
喜春来----中吕宫、正宫;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侣;干荷叶----南吕宫;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是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二是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三是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各自特点是: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叫首尾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两韵对是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曲中的衬字相对就叫衬字对;叠字相对就叫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重头小令” 是一种联章体,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散曲的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重头小令和带过曲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小令;使用的宫调都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同调同题小令联合而成,而后者是不同曲调但宫调相同的小令组成的新曲谱。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衬字的特点
是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散曲中衬一字到衬十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
曲之“幺篇”与“重头小令”是不同的。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的写作要求是: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分三种形式: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3)南北合套: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吕正庵的正格小令〔后庭花〕,王实甫〔西厢记•后庭花〕,我们通过对照“我则道”和“元来他”之类是衬字,而“拂”和“染”就是句子中的增字,“特风流特煞思;”“特聪明特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这四句是这支曲子的增句。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一是借韵,二是赘韵,三是暗韵,四是重韵,五是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一是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二是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三是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其实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四是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17、什么是借gōng?借gōng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gōng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gōng。
借gōng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可以借gōng。
杂剧的体式特征:(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2)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一是认真复习讲义,领会要领,掌握制度;二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多看多记;三是多看例曲,加深理解,多加研悟;四是多练多写,勤能补拙;五是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指导意见;六是不懂不装懂,及时请教老师;七是在学习和创作中要带着问题,边学边写边提高;八、注意其他正常学习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问题;等等!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北梁新村
1148紫燕
〔商集贤宾〕看春风过山拂岸柳,锦鲤竟争游。妖桃绽、枝间斗艳,红杏闹、墙上出头。黄莺啭、暖树闲栖,粉蝶追、绕蕊无休。
〔逍遥乐〕遥想当初旧,低矮蜗棚,沙坑赃臭。污水深沟。垃圾堆、差乱难收。残雪寒霜巷陋。到暑季、更是添愁。昏灯犹暗,迷眼黄沙,疾雨浇头。
〔醋葫芦〕喜迁入雅居,几净亮眼眸。阶前鹅卵似璃球。污秽靡音皆远后。清芬香嗅。花石苗圃翠中幽。
〔浪里来煞〕得雨酬,福祉厚,万间广厦罩民头。挥毫泼墨歌领袖,同心齐首,北梁人也住新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20

帖子

4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2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16 1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曲十一毕业答卷1168-吾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是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有小令和套曲两种。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分类: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也叫散套、套曲)两类。小令又分为寻常小令、带过曲、重头小令、集曲等形式。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一是内容上的特点: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二是在形式上句子长短更为参差;通常只有一段;曲有衬字。散曲中,北曲加衬字多,南曲加衬字少;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方言俚语大量运用。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声表示唱名。再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七声音阶(变成1、2、3、4、5、6、7)古人又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表示十二律,换成中国传统音乐术语,则可以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加上变徵、变宫两个调式,一共就是七个调式,再把它们与十二律相配,如宫音相当于黄钟,即为黄钟宫;宫音相当于大吕,则为大吕宫;……以此类推,同样可以得到84个调式。我国古代以“黄钟”为标准音,由管长来决定。
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宫调、曲牌和题目。
喜春来属中吕;凭栏人属越调(黄钟商声);梧叶儿属商调曲调,又属仙吕宫曲调;落梅风属双调;小桃红属越调;四块玉属南吕宫;醉中天入“仙吕宫”,亦可入“双调”或“越调”;干荷叶属南吕宫,亦可入中吕和双调;山坡羊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商调。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是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二是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三是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各自特点是: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叫首尾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两韵对是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曲中的衬字相对就叫衬字对;叠字相对就叫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重头小令” 是一种联章体,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散曲的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重头小令和带过曲的相同点是都属于小令;使用的宫调都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同调同题小令联合而成,而后者是不同曲调但宫调相同的小令组成的新曲谱。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衬字的特点
是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散曲中衬一字到衬十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幺篇”换头,也是延承诗词的换头而来。
曲之“幺篇”与“重头小令”是不同的。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的写作要求是: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分三种形式: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3)南北合套: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吕正庵的正格小令〔后庭花〕,王实甫〔西厢记•后庭花〕,我们通过对照“我则道”和“元来他”之类是衬字,而“拂”和“染”就是句子中的增字,“特风流特煞思;”“特聪明特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这四句是这支曲子的增句。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一是借韵,二是赘韵,三是暗韵,四是重韵,五是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一是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二是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三是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其实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四是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17、什么是借gōng?借gōng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gōng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gōng。
借gōng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可以借gōng。
杂剧的体式特征:(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2)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一是认真复习讲义,领会要领,掌握制度;二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多看多记;三是多看例曲,加深理解,多加研悟;四是多练多写,勤能补拙;五是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指导意见;六是不懂不装懂,及时请教老师;七是在学习和创作中要带着问题,边学边写边提高;八、注意其他正常学习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问题;等等!

二,写作题,做散套〔商调•集贤宾 〕
〔集贤宾〕×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韵)。×××、×平×厶,×××、×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逍遥乐〕×平平去(韵),×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醋葫芦〕×厶平,×厶上(韵,可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上(韵,可平)。×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
〔浪里来煞〕平去平(韵),平去上(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

〔商调•集贤宾〕赏荷忆旧
吾谷丰登
〔集贤宾〕茎直叶圆泥下藕,(托得个)粉面正娇羞。沐清风(一些香)丝丝沁肺,摇玉露(那些韵)点点盈眸。花心处几只蜓飞,水中央一尾鱼游。欲垂钓廊桥玉柳,诉不完心事悠悠。千年君子爱,多少美文留。
〔逍遥乐〕凭栏怀旧,天气如斯,白云化(仓)狗。一棹扁舟,顿泛起缕缕闲愁。(笑那个)摆渡人夸下海口,(叹自身)又何必念而无休。莲心虽苦,莲梦无穷,莲意还柔。
〔醋葫芦〕水上鸥,雾里楼。羌笛一曲更何求,忆起当年频置酒。绿肥红瘦,飘飘衣袂带风流。
〔浪里来煞〕白鹭洲,青凤偶。清莲并蒂向清幽。抛开世俗歇半宿。多年之后,纷飞孔雀可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58 , Processed in 0.0799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