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丝雨 于 2022-3-15 17:53 编辑
二期成语典故班丝雨第八课作业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1)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功亏一篑: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示例】: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同义:半途而废 反义:大功告成 (2)、克勤克俭: 【解释】: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自】:《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示例】:~,无怠无荒。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 同义:克俭克勤、省吃俭用 反义:铺张浪费 (3)、念兹在兹: 【解释】: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自】:《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示例】:他们和F总长,都“~”,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同义:念念不忘 反义:置之肚外 (4)、不矜不伐: 【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自】:《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示例】: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同义:不耻下问 反义:自高自大 (5)、巧言令色: 【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示例】《论语 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同义:花言巧语 反义:声色俱厉 (6)、有备无患: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同义:未雨绸缪 反义:措手不及 (7)、离心离德: 【解释】: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 【出自】:《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示例】:黎民~,祸生不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七回 同义:离经背道 反义:同心同德 (8)有条不紊: 【解释】: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示例】:听上去倒也是原原本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9)玉石俱焚
【解释】: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举例造句】: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近义词】:同归于尽
【反义词】:黑白分明 (10)玩物丧志 【解释】: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出自】:《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示例】: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说是“~”,说是“害道”,那么诗文成了废话,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 ◎朱自清《论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