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2

主题

273

帖子

280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80
发表于 2022-5-25 17: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7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7
发表于 2022-5-25 18: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之四海 于 2022-5-26 10:48 编辑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十六课作业
2073*放之四海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一)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教育思想,许多问题比孔子讲得更为明确、生动;又在新提出的性善论的基础上,发展出"心性之学"。《孟子》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宋代以后的理学教育影响深远。
       1.《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孟子》性善论是唯心主义的,目的是证明宗法道德的合理性与自觉修养道德的必要性。孟子与告子等人就人性问题展开辩论,深化了对人自身本质的探讨,给以后中国思想界提出一个重要课题。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其论证教育基本问题及阐述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基础。
       2.《孟子》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从国家和社会说,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其次,从人的发展说,教育是保存和扩充人的善端,形成高尚人格的决定力量。《孟子》性善论解释了教育的机制,对教育培养高尚人格的作用是满怀信心的,包含有外因需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合理成分。但是,性善论是唯心主义的,这就使《孟子》关于教育的机制和作用的论述,蒙上神秘色彩。
       3.《孟子》明确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孟子》提出学校要"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申以孝悌之义。"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把《孟子》提出的"明人伦"当作教育目的。这对于统一办学思想,统一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明人伦的教育对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过历史性贡献;对于形成中国人重视道德的价值观念,中国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是有重大作用的。但是,把学校教育目的局限于明人伦上,有重德轻智倾向,忽视自然知识的教育,对中国古代教育也是有消极作用的。
       4.《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思想
   《孟子》在其性善论基础上,提出"存心养性"为核心的一系列道德教育和修养的原则、方法,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铸造我国封建士大夫品格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1)存心养性。《孟子》性善论把存心、求放心当作教育的任务和个体修养的内容。
      (2)立志养气。《孟子》强调立志,志行高尚。它认为具有仁义理想的人,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力量,能把生死、荣辱、苦乐置之度外。"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夫。" 这些话已成为传世格言;中国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无不蒙其教益,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3)反求诸已。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孟子》根据孔子"君子求诸己"的要求,提出"反求诸己"原则。这种严己宽人的风格,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需要加以弘扬。
      (4)知耻改过。《孟子》认为在道德修养上知耻与否关系重大。多方阐发孔子"过则无惮改"思想;又进一步提出"与人为善"的要求。这种虚心向别人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思想,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5)磨炼意志。《孟子》在道德教育和修养方面非常重视磨炼意志。它有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强调了自觉地刻苦磨炼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摆脱了性善论,承认"天"并不能代替环境的磨砺而使人增益其才能。因此,这段话是带有唯物论倾向的,只是带了点唯心论尾巴,说这样的环境是"天"有意安排的。
        5.《孟子》的教学思想
       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孟子》教学思想,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维的重要。虽然《孟子》教学论主旨在阐发孔子已经提出的各项原则,但是仍具有自己的特色。
      (1)启发教学与深造自得。孔子最先提出启发教学原则。《孟子》发展孔子思想,更加强调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因材施教与坚持标准。《孟子》认为学生的素质、才能和学习态度、条件等是有差异的,教 师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孟子》继承发扬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同时提出教学必须坚持一定标准,对因材施教思想作了必要补充。 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坚持统一要求与标准,"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3)循序渐进与专心有恒。《孟子》以流水为喻,生动地阐发了孔子循序渐进的思想。"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反对急躁躐等,因为"其进锐者,其退速。" 同时,《孟子》讲循序渐进,还有不舍昼夜、持之以恒的意思。
      (二)孟子的教育主张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七律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有吟
作者:放之四海
十月惊声一炮隆,时来运转送俄风。
从头远道关山险,在手长缨烽火红。
万里驱驰多壮士,九州笑傲尽英雄。
城楼每忆宣豪语,岁岁犹思毛泽东。

点评

你好!作业认真全面细致。写作题立意清新,主题鲜明,用词得当,缅怀毛主席的功绩有感而发。学习了!  发表于 2022-5-25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51

帖子

11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7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5 2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丝雨第16课作业
一、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教育思想,许多问题比孔子讲得更为明确、生动;
又在新提出的性善论的基础上,发展出"心性之学"。《孟子》对中国封建教育的
发展,特别是宋代以后的理学教育影响深远。
  1、《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孔子曾提出'性近习远",对人性善恶没有表态。
2、《孟子》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从国家和社会说,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
3、《孟子》明确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
4、《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思想
(1)、存心养性。《孟子》性善论把存心、求放心当作教育的任务和个体
修养的内容。
(2)、立志养气。
《孟子》强调立志,志行高尚,"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它认为具有
仁义理想的人,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力量,能把生死、荣辱、苦乐置之度外。"生亦我所欲也
(3)、反求诸已。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孟子》根据孔子"君子求诸己"的要求,提出"反求诸
己"原则。
(4)、知耻改过。
《孟子》认为在道德修养上知耻与否关系重大。"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
无耻矣。" 这是因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知耻才能找回并发扬善端,才能改过迁善。
(5)、磨炼意志。
《孟子》在道德教育和修养方面非常重视磨炼意志。
孟子的教育主张: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
  二、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五律—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
作者:丝雨
韶山日冉红,华夏巨龙东。
震地大山铲,惊天正气雄。
鞠躬兴国业,尽瘁保民丰,
文武孰能比,神州数润公。
  三、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点评

问好同学:作业认真,诗写得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2-5-31 16:26
问好同学:作业认真,诗词写得好。  发表于 2022-5-30 1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8

帖子

41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6 11: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六讲作业
2006一戈平
一、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答:
孟子的教学思想   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孟子》教学思想,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维的重要。《孟子》教学论主旨在阐发孔子已经提出的各项原则,但是仍具有自己的特色。(1)启发教学与深造自得。孔子最先提出启教学原则。《孟子》发展孔子思想,更加强调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要自求自得,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做结论,也不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他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又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 因此只要自己自觉体认,积极思考,便会获得知识德性,即所谓"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认为,也只有这种自觉探求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它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知识德性的内烁内求,重视独立思考的作用,发挥教为诱导、学为主体思想,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原则,但是也使之蒙上了神秘色彩,而且有忽视闻见之知的倾向。   (2)因材施教与坚持标准。《孟子》认为学生的素质、才能和学习态度、条件等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总之,教学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同时提出教学必须坚持一定标准,对因材施教思想作了必要补充。《孟子》举例说,羿教人射箭一定把弓张满,学者也必须学着张满弓,张满弓是射箭所要求达到的标准。能干的工匠教人学艺,一定要用规矩,学者也必须学会用规矩,因为无规矩方圆便失去了标准。"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坚持统一要求与标准,"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3)循序渐进与专心有恒。《孟子》以流水为喻,生动地阐发了孔予循序渐进的思想。"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反对急躁躐等,因为"其进锐者,其退速。" 同时,《孟子》讲循序渐进,还有不舍昼夜、持之以恒的意思。它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因此,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还必须反对"一暴十寒"、半途而废。学习要有成效,还必须做到专心致志。《孟子》以二人从奕秋学艺,学习结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说明"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的道理,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的了。
孟子的教育主张: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二 :写作题
                       歌颂毛泽东
      一心为人民,得道多助终建国;
      万世成师表,中华崛起立世林。

点评

‘ 2006-戈平 七绝 歌颂毛泽东 神州崛起呕心血,民族兴隆国运昌。 克己一生唯奉献,功高盖世美名扬。  发表于 2022-5-31 16:06
学友好,作业认真仔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22-5-26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7
发表于 2022-5-26 12: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庶陋斋主 于 2022-5-26 18:41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2038秋水无尘

一.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孟子的教育学思想
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孟子》教学思想,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维的重要。虽然《孟子》教学论主旨在阐发孔子已经提出的各项原则,但是仍具有自己的特色。
(1)启发教学与深造自得。
孔子最先提出启发教学原则。《孟子》发展孔子思想,更加强调启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因材施教与坚持标准。
《孟子》认为学生的素质、才能和学习态度、条件等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当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3)循序渐进与专心有恒。
《孟子》以流水为喻,生动地阐发了孔予循序渐进的思想。

孟子的教育主张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二.写作题

七绝·颂伟人
一轮红日照东方,千里江山万丈光。
崛起中华强国路,丰碑永驻世流芳。

点评

很赞的一首赞颂七绝  发表于 2022-5-26 1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46

帖子

34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26 17: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零度的冰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
1)品德教育
孟子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灌输着“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它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天下。所以,教育是最有效的“得民心”的手段。
2)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式上孟子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孟子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大彻大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然后“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先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学习要“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也就是严于律己,“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断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学问。
3)教育方法
孟子主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引而不发,跃入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绝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变性,“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要因人而异,更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
在方法上他还强调了榜样学习的重要性,“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
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   
孟子在教育上还是个苦行者,“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关于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得道多助有德人方大
失道寡助多私梦不安【零度的冰】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点评

问好同学,斋主老师说的很好,你看着修改,第一大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2-5-27 19:50
补救方式有二:一是修改出对句的前半截,二是把这个成语删除,换成句内节奏点平仄交替、句间(出对句或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对的文字。个见。  发表于 2022-5-27 08:44
问好零度的冰!轻寒可能没好意思评你的写作题。你的对联后半截没有问题,前半截出对句的四个字失替失对,不符合联律。  发表于 2022-5-27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51

帖子

125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51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5-26 2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庶陋斋主 于 2022-5-27 08:44 编辑

小渔村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2065*依雪轻寒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 教育思想:
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
"未得为孔子徒也。" 司马迁说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嫡孙。子思的老师又是孔子高足曾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
实为师承关系,后世称之为思孟学派。战国时期,先有思孟学派,后有荀子学派,儒学得以大张。唐代韩愈倡儒学道统说,自尧舜以至于孔子,接续孔子的则只有孟子,这是韩愈有意扬孟抑荀。至此孟子为儒学正统传人成为定论。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
孟子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孔子思想。他在"诚"本体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天道观性善论、仁政说、英雄史观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孔孟之道"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根基。思孟学派所发展的"心性之学"孕育了后来的宋明理学。孔子、孟子的学说虽不行于当世,但是当封建制度确立需要相应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时,即刻受到重视,被确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孟子》提出学校要"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申以孝悌之义。"办学目的在于"明人伦",使学生懂得并遵守维护
社会尊卑、贵贱、男女、长幼、朋友关系的封建道德规范,培养自觉服从封建统
治秩序的"君子"、"圣贤"。"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明人伦的教育也就是
自觉体认和扩充四端为四德的实际内容。《孟子》要求学校的智育、美育都要为
明人伦的目的服务,围绕孝悌仁义来进行。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
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 这样,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主体和中心了。
教育主张: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七律 颂毛主席
天降奇才湘水迎,风骚独领百年萦。
惟公谋略铸中国,举世文韬四海惊。

点评

诗不错还可以更好  发表于 2022-5-26 22:04
问答题正确  发表于 2022-5-26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5-26 2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2-5-26 21:58 编辑

二期成语典故班班长2021-路漫漫第16课作业
1.     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孟轲(约前372一前289),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3岁丧父,幼年得力于母教。"孟母三迁"及"断机劝学"故事,成为家教佳话,广泛流传。孟轲"受业于子门人" ,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虽倍受礼遇,终因其政治主张与时势不合,"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而先后离去。最后再到齐国,被齐宜王聘为客卿,"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齐宣王不肯实行孟子建议,孟子遂告老还家。孟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第一次到齐都稷下时,可能已开始聚徒讲学。而最后一次到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已是学生众多名躁一时的大师了。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晚年还乡,专意讲学,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成《孟子》一书。
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
"未得为孔子徒也。" 司马迁说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子思是孔子嫡孙。子思的老师又是孔子高足曾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
实为师承关系,后世称之为思孟学派。战国时期,先有思孟学派,后有荀子学派,儒学得以大张。唐代韩愈倡儒学道统说,自尧舜以至于孔子,接续孔子的则只有孟子,这是韩愈有意扬孟抑荀。至此孟子为儒学正统传人成为定论。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
孟子在新形势下发展了孔子思想。他在"诚"本体基础上,构筑起包括天道观性善论、仁政说、英雄史观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孔孟之道"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根基。思孟学派所发展的"心性之学"孕育了后来的宋明理学。孔子、孟子的学说虽不行于当世,但是当封建制度确立需要相应的上层建筑为之服务时,即刻受到重视,被确定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咏毛主席
日寇来临心不慌,指挥若定震疆场。
推翻封建迎民主,改变中华万古芳。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点评

问好同学,您的作业认真细致,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22-5-27 0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8

帖子

41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7 0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芝兰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1)品德教育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进步。“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灌输着“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它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天下。所以,教育是最有效的“得民心”的手段。
(2)学习方法在学习方式上他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然后“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先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学习要“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也就是严于律己,“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断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学问。
(3)教育方法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绝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变性,“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要因人而异,更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在方法上他还强调了榜样学习的重要性,“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在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孟子在教育上还是个苦行者,“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关于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七绝·致敬八一》
文/芝蘭

八一枪声震庙堂,
长驱百战倍艰尝。
干戈正义终多助,
从此苍生盛世长。

点评

问好学友,作业完成认真,写作题不错,绝句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上写。以点代面。很好  发表于 2022-5-27 0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8

帖子

41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2-5-27 09: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期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落叶子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孟子》教学思想,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维的重要。虽然《孟子》教学论主旨在阐发孔子已经提出的各项原则,但是仍具有自己的特色。
(1)启发教学与深造自得。
孔子最先提出启发教学原则。《孟子》发展孔子思想,更加强调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要自求自得,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做结论,也不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它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又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2)因材施教与坚持标准。
《孟子》认为学生的素质、才能和学习态度、条件等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3)循序渐进与专心有恒。
《孟子》以流水为喻,生动地阐发了孔予循序渐进的思想。"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反对急躁躐等,因为"其进锐者,其退速。" 同时,《孟子》讲循序渐进,还有不舍昼夜、持之以恒的意思。

(二)孟子的教育主张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且,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七绝 毛泽东诞辰128周年抒怀
历尽艰辛行二万,指挥若定逆天寒。
驱除匪寇建新制,崛起炎黄四海欢。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点评

作业完成的很好。认真,规范。写作题也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2-5-27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4 06:26 , Processed in 0.0690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