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俨然在此 于 2023-5-5 15:31 编辑
小渔村赋19期基础班第13/14讲作业
19028*俨然
梅花赋 以“暗香浮动,疏影传意”为韵
文/俨然
千古令名,文章雅兴。画里乾坤①,诗家清景。深雪前村而独立,桥畔冰姿;三更月下之横斜,窗前幽影。燕子无情以未窥,塞鸿旧识其并咏。 每至漫漫(mán寒韵)朔雪,飒飒寒霜。苍苍瘠岭,寂寂篱墙。陇头与馆驿,鹿林与禅房。远柔以轻雾薄绡,顾影举袂;近绽如仙羽蝉翅,簇蕊弹香。香自骨生,元亨以利其贞静;沁而肌馥,五出而称以素王②。严冬孤赏,冠领群芳。 至其缀雪含霜,俨妆傲岸。清极忘寒,寒凝意淡。风流而不欲人识,托迹超然;态蔚则惟亲鹤翰(hán)③,度香衿暗。离乡千里,君子有牵;旅次中途,僇人无憾④。 于是寒僧墨客,云舍草庐。推敲诗韵,构筑画图。咏奇香之苦冷,皴古干之欹枯。俯茎仰枝,缟衣不染于人间之春色;临溪照水,绛玉纷点如雪后之红炉。于是和雨折,和烟扶。弄轻阴,助狂疏。雪卿梅妇,迹隐山孤。 况复寄语一枝,相思云梦。莼鲈之思寻常,梅约而行曷重?非时而至,姑射仙人杳然;恣兴而来,超山之品有宋⑤。雪蘸以风轻,无语而心动。 至乃微云月澹,薄暮钟传。明窗纸帐,煎雪弹弦。设铜瓶以清供,假浅醉而逃禅。功名支遁,妙法陈抟⑥。 斯乃渐逞于忘尘之遐心,靡顾其破霜之奇志。梅本木类奇株,诗云山中嘉卉⑦。朔风不惧而孕以独英,草木尽凋而忍其九死。傲雪凌霜,迸香发蕊。卧冰以待东君,消寒⑧更欣生意。 时复春回大地,梅隐香丘。发春枝以齐物,忘去岁之逍游。斯何人堪忆其浸香寒月,立影罗浮⑨?
注: ①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平生爱梅颇成癖”,擅画梅,有《白梅》诗云:“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② 宋代方蒙仲《和刘后村梅花百咏》诗云:“花里素王真足贵”;宋代薛季宣《梅花》诗云:“英华标素王”。 ③ 翰(hán),寒韵。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④ 唐代宋之问遭贬,有《度大庾岭》诗。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僇(lù)人,谓当加刑戮的人,后泛指罪人。唐代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有“自余为僇人”, 因其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⑤ 超山梅花和无锡梅园、苏州邓尉并称江南三大观梅胜地,以“古、广、奇”闻名,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美誉。相传有唐梅、宋梅数株。今有宋梅亭,有吴昌硕对联书为:“鸣鹤及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潜龙何处去有萝缘挂月石虎唬秋。” ⑥ 支遁为东晋高僧,有买山隐居之说;陈抟为北宋学者、养生家。后被演化为道教内丹代表宗师,北宋先天易学之师承源头,后世俗称“陈抟老祖”。 ⑦ 《诗经·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梅花最早是由于其在春天提供果实,而为人所歌颂。 ⑧ 消寒,古人有梅花消寒图。先画素梅一枝,梅花或正或侧,或盛开,或尚为花苞,共八十一瓣。从冬至起,每天染红一瓣,到第九九八十一天时,花瓣全被涂染成了红色,就是一枝红梅迎春风。元代诗人杨允孚《滦京杂咏》诗云:“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⑨ 罗浮,指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等县之间,为粤中名山。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记,隋朝赵师雄在罗浮遇梅花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