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语辰辰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09语辰作业本

[复制链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1: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07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十一讲作业

作业: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从永嘉末年晋室南渡,直到之后的南北朝并立,两三百年的时间正统的汉家文明之所以能在南方幸存,依赖的是江淮天险对北方胡骑的阻隔。既然将长江和淮河并称,那说明两者周边的区域是互相依存的,也就是后世史家常常提到的“守江必守淮”。这是因为浩荡的长江绵延千里,南方无法做到处处设防,必须在江北保持一片进取的区域,对北方形成威慑,而这片区域最适合的就是江淮平原,尤其是扬州到合肥一线。有了这片缓冲区,北军就很难对南方精华地带形成致命威胁。
梁武帝萧衍曾经以绝大的气魄,策划了一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谋,意图以水代攻,用修筑巨型堤坝让淮河水倒流的方式、迫使北军放弃占据的两淮要地寿阳城,从而在后来的北伐攻略中占据先手。这个堤坝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空前的超级工程——浮山堰,后世学者结合史料和实地考察推断,其主坝高达三十多米,土石方方量两百多万立方米、总蓄水量在一百多亿立方米,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纯以人力构筑的情况下,其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为了完成这项壮举,萧梁动员了江淮一带超过二十万民夫,耗费的精铁、巨木、石料等物资难以计量,其间虽有很多周折,但只用了两年就将大坝建成。不过当时的人们显然低估了这样巨大的堤坝需要承载的压力,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持久的,所以虽然的确将淮河水位大幅度提升、迫使上游的北军不得不放弃了寿阳,但浮山堰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轰然崩溃,让江淮众多州县顿成泽国,百姓死难无数,其损失完全无法统计,让萧梁国力大减。
受到这样惨痛的教训后,萧衍仍然执迷不悟,对以水攻敌这样的战略有着偏执狂似的执着,又先后试图在怀远的荆山一带筑坝、之后又在徐州附近修建了寒山堰,不过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都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成为北朝方面的笑柄。而萧衍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一方面是他自己清楚南朝军队的战斗力远逊于北军,在正规的军事对决中很难取胜,所以想方设法想去投机取巧,是怯懦心理而引发的侥幸思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他此时沉迷于佛教,据说感受到了佛祖启示,可以凭借筑坝之举获得对北朝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06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十二讲作业
1.怎么看待萧宏的特殊待遇?
原来之前一直有着萧宏要造反的流言,说他的仓库里藏满了武器,而萧宏的确掌有兵权,虽然之前打了一场大败仗,被降了官职,但是真要想造反还是有一些力量的。
所以萧衍决定亲自去弟弟家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打开了仓库后却发现没有所谓的武器,而是大量的钱财。这样反而让萧衍松了口气,自己弟弟贪点钱财算得了什么,只要自己皇位稳固什么都好说。
其实萧宏自然知道自己这位哥哥的疑虑,而他并没有谋反之心,所以便依靠贪财来打消萧衍的疑虑,最后也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这次之后他变得更加贪婪,大肆搜刮财物,从三十多间宝库增加到上百间宝库,而萧衍对这些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去管他。
直到萧宏重病死前,萧衍都没有清算他,哪怕萧宏死后萧衍都还对他追加赏赐,可谓备受哀荣。
在古代,皇帝为了稳固权力,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官员们的忠诚度,这也正是皇帝的真正软肋。相较之下,官员的能力好坏,强弱、个人的品格、德行好坏等情况,都不是帝王们关心的话题,所以,廉洁便处在了从官中的次要地位。
换句话说,为了换取官员的绝对忠诚,皇帝对官员的无德、无能、无行等行为,往往都不太关心,有的甚至是睁一眼闭一眼。


2.你对史籍出现神秘记载的看法。
第一、写史书也是需要自身的文学水平的,虽然修史主要是纪实,但个人都会有特色。引用旧闻可以增加可读性,而对于所记载人物所做的事情没有影响。这里可以参考春秋笔法,这是很浓的一种个人特色。而旧闻这种记载从太史公一直延续下去,后面的人也采用相似的做法,就是有意为之。
第二、在古代皇权至上的封建思维影响下,认为那些出现的神话事件也是应该的,写上增加了所写人物的神秘性。
第三、故意为之是因为所写人物的独特魅力。从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最终成为登上巅峰位置之人。这样的人物,理性来说都是大多数人的榜样吧,事业追求永远都是人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崇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1: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09 编辑

宋09-语辰辰第十三讲作业
1.为什么这时北魏山雨欲来风满楼?
北魏经济,政治有些交错。
北魏制度不完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担任宗主,他们乘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并且“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使社会矛盾激化。 北魏官吏无俸禄,尤其是地方官吏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危害国家经济、政治。
民族矛盾激化
中原长期战争,社会凋敝。
北魏属于游牧民族,生产方式落后。


2.在北魏之后的变化中,孝文帝的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10 编辑

宋09-语辰辰第十四讲作业作业:
1.你怎么看北魏元义、刘腾囚禁胡太后?
胡太后临朝听政后,倍受宠信的刘腾权倾朝野,为所欲为。辅政的清河王无怿是宣武帝之弟,为人正直,素与元怿不和的刘腾担心太后过于宠信元怿而冷淡自己,就联合胡太后的妹夫元叉谄害元怿企图下毒谋害皇上,骗取11岁的小皇帝下诏令杀了元怿。
刘腾知道,精明的胡太后不会相信元怿谋反的谎言,不防太后报复,他和元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矫诏胡太后身有重疾不能理政,还政于孝明帝。明知太后不会甘心放权,就派亲信将太后囚禁于北宫宣光殿,宫门昼夜关闭,任何人不准相见,刘腾亲自掌管钥匙,每天只安排送少量食物,可怜胡太后每天饥寒交迫、泪水涟涟。自此,刘腾和元叉完全控制了朝政,他们互为表里,残害异己,疯狂敛财,为所欲为,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控制朝政达四年之久、60岁的刘腾因病而死,朝臣权贵都去送葬,戴重孝的义子就有40多人,史载其葬礼之隆重,“自魏初以来,无出其右者。”
刘腾死后,胡太后继续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两年后,终于设计解除了元叉的兵权,再次临朝摄政,立即下令追削刘腾官职,没收全部家产;贬元叉为庶人,后又下令赐死。太后还不解恨,又下令挖掘刘腾坟墓,暴尸扬骨,将其40多名养子全部诛杀。
刘腾靠告密发迹后,作恶多端,死后被掘坟暴尸,自是罪有应得。但经历被囚被废、再次复出的胡太后此后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继续沉湎于荒淫游乐、宠幸男宠,最后甚至和男宠密谋毒死孝明帝,引发政变,被手下大将斩杀,扔进了滔滔黄河,真是可怜可叹。


2.分析北魏和柔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政权鲜少能够入主中原,建立王朝。
北魏四周危机四伏,而柔然作为继匈奴以后又一个强大到中原王朝忌惮的少数民族部落,军事实力强大,和北魏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
当中原王朝和周围少数民族部落的势力形成此关系时,注定会动荡不安。北魏和柔然只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部落斗争的一个特殊例子,特殊在于北魏也是少数民族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势力较为均衡,难以统一,才会一直都战火纷飞,纠缠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11 编辑

宋09-语辰辰第十五讲作业作业:
1.你如何看待胡太后重新掌权?
胡太后重新临朝摄政,下诏追削刘腾官爵,除元叉为平民。
清河国郎中令韩子熙上书为清河王元怿讼冤,乞求诛元叉等人说:“当年赵高柄秦,令关东鼎沸;如今元叉专魏,使四方云扰。开逆之端,起于宋维,成祸之末,全是因为刘腾,宜枭首洿宫,斩骸沈族,以明其罪。”
胡太后命发刘腾之墓,露散其骨,籍没家赀,尽杀其养子。任命韩子熙为中书舍人。韩子熙是韩麒麟的孙子。
当初,宋维的父亲宋弁常说:“宋维天性疏险,必败我家。”
李崇、郭祚、游肇也说:“宋伯绪凶疏,终倾宋氏,若得杀身,就是大幸。”宋维阿附元叉,超迁至洛州刺史,至是除名,不久赐死。
元叉这次解领军后,胡太后认为元叉的党与尚强,未可猝制,于是任命侯刚代元叉为领军以安其意。不久出侯刚为冀州刺史,如仪同三司,未至州,黜为征虏将军,卒于家。胡太后想要杀贾粲,以元叉党多,恐惊动内外,于出贾粲为济州刺史,不久追杀,籍没其家。唯元叉是妹夫,未忍行诛。

2.北魏应该如何处理柔然的关系。

北魏当局就应该采取魏武帝曹操时对待南匈奴单于的做法,即分化柔然上层,将其分割为数个部落,并责令柔然各部落头领向北魏政府送上人质,同时,将名义上的柔然可汗阿那瓌滞留在京师洛阳,派遣一名护柔然中郎将,领军监护柔然部众,强迫他们成为魏国臣民。但是,由于北魏国内矛盾重重、且上层没有此等胆略、要想避免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那最好就是采用元孚的办法,将其护送回国。虽然元孚之策并非上策,但起码是中策、可是,遗憾的是,北魏的最高决策层懵懵懂懂地采取了下策,连元孚的建议也没有听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25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十六讲作业

作业:
1.评价李崇。
李崇一生经历繁多,战功赫赫,治理荆、兖二州有绩效,随孝文帝南征,讨伐巴氐和蛮族的叛乱,镇守寿春城、击退梁军的进攻,六镇起义爆发后,李崇又率军多次击败叛军,李崇能力全面,善于作战,又善于治理地方,战绩与政绩并重,而且极懂修身自处,一生受到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的信任与重用,是北魏的重臣名将。

2.你怎么看元深独揽军政大权。
李崇徵还,元深专总戎政。拔陵避蠕蠕,南移渡河。先是,别将李叔仁以拔陵来逼,请求迎援。深赴之,前后降附二十万人。深与行台元纂表求恒州北别立郡县,安置降户,随宜赈赉,息其乱心。不从,诏遣黄门郎杨昱分散之于冀、定、瀛三州就食。深谓纂曰:“此辈复为乞活矣,祸乱当由此作。”既而鲜于脩礼叛于定州,杜洛周反于幽州。其余降户,犹在恒州,遂欲推深为主。深乃上书乞还京师。令左卫将军杨津代深为都督,以深为侍中、右卫将军、定州刺史。时中山太守赵叔隆、别驾崔融讨贼失利,台使刘审考核,未讫,会贼逼中山,深乃令叔隆防境。审驰驿还京,云深擅相放纵。城阳王徽与深有隙,因此构之。乃徵深为吏部尚书,兼中领军。及深至都,肃宗不欲使徽、深相憾,敕因宴会令相和解。徽衔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26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十七讲作业:
作业:
1.你怎么评价萧宝寅在北魏的所作所为?
作为南齐皇子的萧宝寅却进入北魏做官的原因有几个。最重要的既是东昏侯萧宝在位时,萧宝寅被封为鄱阳王后,萧衍起兵攻入了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残忍的杀害了萧宝寅家族。萧宝寅深夜逃出了了南齐王宫,向北渡过了长江河畔,并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北魏朝廷。在宣武帝时期,被封为了梁郡开国公,与南阳的长公主就结为连理。因为他一心想报萧衍灭他家族之仇,所以对北魏极为效力,出任官职期间,对北魏极为忠心,极为效力。在爆发了莫折念生农民大起义,因为军事紧急,九月萧宝寅被任命为大都督,率军镇压起义军。但起义军实力强大,萧宝寅几次与其战斗都以失败告终,难以取胜,人马都疲惫不堪,实力衰弱。朝廷于是怀疑他有二心,不真正的效力于北魏朝廷。
萧宝寅在北魏的官途并不太顺畅。因为他不能镇压起义军而引起了北魏皇帝的怀疑,皇帝派郦道元兼军,萧宝寅害怕皇帝要收他的兵权,十分害怕,便杀了郦道元。派手下将领郭子恢占领了潼关地区,以抵挡朝廷的讨伐,为自己争夺先机,保住性命。而孝明帝自然是不会允许萧宝寅起兵反抗自己的,于是孝明帝迅速命令长孙稚讨伐萧宝寅,萧宝寅投降。


2.谈谈重新获得权力的胡太后。

不过胡太后复政的目的只是夺回失去的大权,并不在于为民除害。但不久有人告发元叉阴谋引诱北方六镇的降户在定州叛变,有_笔手书作为铁证,胡太后还是认为元叉仍是妹夫,不忍将其正法。直到群臣再三要求,孝明帝也认为必须执法,于是才下令赐死。
元叉最亲密的死党刘腾早已人土,胡太后命人掘开坟墓,劈烂棺木,砸碎尸骨泄愤。刘腾的家产全部抄没,养子都处死。侯刚才任领军将军掌握兵权,就被调为冀州刺史,半途中又接到诏书,黜为征虏将军召回洛阳,几天后就死于家中。胡太后想到在奚康生事件中欺骗自己下殿的光禄勋贾粲,更是恨人骨髓,先下令调他为济州刺史,又派人紧紧追赶,在驿站送了他的命,没收全部家产。胡太后对刘腾的怨恨之心仍未止歇。刘腾生前曾主持开拓的一个大工程,她也下令停止进行。这个大工程就是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27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十八讲作业:
作业:
1.如何评价梁武帝偏袒宗室
梁武帝对于宗室采取优容政策,尤其是对兄弟和子侄无底线的优容,究其根源在于南朝宋齐屠宗,特别是齐明屠宗的影响。梁武帝认为宋齐动乱、乃至亡国的最主要原因是皇帝对宗室管理过于严格,尤其到了萧齐时期,情况愈加惨烈,“宋子孙多不得其死,尤是文帝、孝武、废帝、明帝数君之所为。至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
梁武帝将宗室诸弟子侄派至要地镇守,掌握一方实际权力。在宋齐两朝,宗藩皆受皇帝所派典签监视,典签实为皇帝耳目,高祖武皇帝却废除典签制度,致使宗藩毫无忌惮,在地方为非作歹。高祖武皇帝优容权贵,加速了萧梁灭亡。


2.你对北魏处理归顺朝廷的老百姓的方法有意见
北魏的民族融合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离散部落,促进胡族之间的融合,主要政策包括:
(1)离散鲜卑族各部落、离散被征服其他胡族部落,将其拆成小股团体。
(2)将这些小团体从原聚集地迁出,打混组合,统一迁往各边境地区,组建军镇,并杂之以一些远戍边疆的囚徒,形成北魏镇守边疆的军事集团(其职能大致类似于建国初期的建设兵团)。
(3)各小团体之间广泛通婚,消除民族差异。
(4)保证被离散部落上层的政治地位,其子弟作为边防军人享有很高的荣誉,进入中央政权的仕途也是畅通的。
经过几代的努力,北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减少了,以部落形势存在的民族团体也大大减少了,各部落经过打散、混编,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镇民,即负责防卫边疆、耕战结合的军人。
2、全面汉化,推动胡汉融合,主要政策包括:
(1)要求北魏的胡族全面改汉姓、用汉语、穿汉服、学习汉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北魏皇帝带头将姓从“拓跋”改为“元”。
(2)北魏胡族贵族与汉人大族广泛通婚。
(3)把首都从平城(大同)迁到洛阳,更接近汉族的文化中心。
(4)政治体制、人才选拔上也向汉族的制度靠拢。
北魏的这次汉化,使得北魏上层和城市居民与汉族基本完全融合,但没有考虑驻守边疆的“镇民”的利益。改革使这批防守边疆的职业军人的地位大为下降,政治上几乎难以再进入中央,文化上受到汉化贵族的歧视,经济上又必须承担沉重的军役和劳役,激起了军人的强烈不满,终于爆发了军人的大起义(“六镇起义”),北魏政权垮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3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十九讲作业:
作业:
怎么看待北魏中央处理六镇起义。为什么说这时北魏已经分崩离析呢?
答:
北方六镇的本质是北魏朝廷的一种军队屯田制度,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军队屯田制度,以便于增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
北方六镇的屯田,一来是保住塞北草原,保护好河西鲜卑的祖先发源地。二来是抵御北方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尤其是柔然族的南下。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小冰河时期影响严重,造成了塞北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灾民的产生。
而北魏朝廷面对北方的恶劣环境,没有加以整治,反而坐视不理,尤其是魏孝文帝南迁之后,更加虎视了对北方六镇的管理建设,继续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在柔然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迫下,起义爆发了,而北方六镇虽然经典战例不多,但非常强悍,在缓解六镇隐患的问题上,北魏朝廷采取了内迁的解决方式。
其实本质问题没解决透彻,但是起义隐患带回了中原腹地,从而加速了北魏朝廷的分崩离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3-10-2 11:34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09-语辰辰第二十讲作业:
作业:诗词曲赋任选,咏肖宝寅或陈庆之,不会写的可以写一段话。

肖宝寅简介:
  萧宝夤(485年或486年-530年),一作萧宝寅,字智亮,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南齐宗室,齐明帝萧鸾第六子,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同母兄弟,母敬皇后刘惠瑞。
  萧宝夤原为南齐建安王,后改封鄱阳王,历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前将军等职,在梁武帝杀害南齐宗室时逃往北魏,萧宝夤在北魏娶孝文帝元宏之女南阳公主为妻,并屡次与梁朝发生战争,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尚书令,封齐王。
  萧宝夤虽投奔北魏,但是一直不忘复兴齐国。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夤听闻郦道元任关右大使,遂起兵反叛,将郦道元和南平王元仲冏先后杀害,并控制长安。自称齐帝,改元隆绪,在次年兵败投奔万俟丑奴,永安三年(530年),万俟丑奴之乱被平定,萧宝夤被俘送到长安,不久,被赐死于驼牛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33 , Processed in 0.1759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