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1

主题

62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4-9-9 14: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畅行天下 于 2024-9-9 14:57 编辑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32   网名:畅行天下

四、创作题

    寒霜帝君古庙重修竣工赋
       (文赋)
    作者:畅行天下


  甲辰之秋,七月十六,会于山西古县北平镇之大南坪村。人头攒动于广场,宾客云集于古庙。是日也,天高云淡,风清万里。“寒霜帝君庙”重修竣工开光剪裁。小车逶迤长龙,宾客众多也;锣鼓喧天震撼,人心激动也;鞭炮轰鸣齐响,人气旺盛也;香烟袅袅升空,开光祭祀也;庙宇画栋雕梁,三神开笑也。顽童翁媪戏嬉,村民欢乐也;杯盘觥筹交错,人神共贺也!

  据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第一次重修碑记载,该村古庙原名“寒仙君庙”,“不知创自何时”。于是历朝嘉士,奉为至尊。嘉靖维修,乾隆再建;咸丰刻石,戊子翻新。1861年第四次重修时,“正殿三间中间塑观音菩萨、寒霜帝君、行雨龙王圣像”,改名为“寒霜帝君庙”。此乃第七次重修。

      虽然屡次重修,精心呵护。但不越百年,终难垂古。画壁经风吹而颓,彩椽遇雨洗而腐。无情霜剑风刀,可恶雷霆鬼斧。尘寰瀚海,只知岁月如歌;历史长河,才觉霜风似蠹。呜呼!毁我庙堂,忤吾仙祖!

     然则流年似水,往事如烟。今逢盛世,适遇丰年。古迹悠悠,我辈岂能荒废;残垣默默,三神何再团圆?遥想儿时,烂漫贪玩阵地;相逢今日,激情壮写新篇。紧筹措,广动员。两委坚强后盾,村民踊跃义捐。坚守心灵阵地,重修魂梦家园。举全村民力,筹老少善缘。钱不在多少,人不分北南。游子们四方共募,居家者三代同参。解囊以加瓦,献爱而添砖。善财入户,英名史传。光宗兮行大义,耀祖兮慰先贤。

      这座古庙虽然寓居山乡,却与北京天坛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都穿越了五、六百年的时光隧道。其文物价值一样珍贵,不可小觑。

      巍巍古庙又逢春,愿玉座诸神,莲台圣主,早施惠雨,迟司霜降,敬汝祈福香,保吾丰熟年,椿树田翁歌盛世;
      历历石碑还赓续,记宇中往事,故里新闻,院驻红军,殿储兵粮,抗日专署地,剿匪指挥所,杏坛学子逐初心。

      大庙门口一副长联道出了古庙文物价值,也尽述了古庙的红色传承基因。真可谓大庙巍巍,人神共用;危樯历历,今古纵横。石刻无声,感叹风云变幻;碑文有意,遥思烽火历程。御敌东征,红军宣传群众;戏台借宿,火种播洒南坪。抗日区公所,旅长孙定国令敌魂惊。太岳专署地,专员郭述尧大庙牵情。霍山剿匪,决死队精兵强将;大庙夜宿,指战员风雨兼程。储备军粮有功,通风透气;保障供给无误,分秒必争。抗日村长谁当?首任王来保;农会主席何人?第一柴德斌。往事悠悠犹在眼,红旗猎猎永传承。

      进入庙内,环顾四周,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正殿前香烟袅袅,一副廊柱联又赫然入目:
      你拒严霜,我驾祥云,他行细雨,共佑苍生承福祉;
      一堂享祀,全天守位,四季勤民,同迎旭日保平安。

      嘻嘻!这副楹联幽默而风趣,显然是既敬神又爱神,还给三位神仙做了具体分工,请他们一日24小时坚守岗位,恪尽职责,确保村民四季平安。

      东西厢房曾经是校舍,是本村一代代学子们儿时的快乐天堂。那一副副木刻楹联似乎更能表达出他们此刻的心意:“寂寞寒灯,一点诚心承孔道;朦胧好梦,十分恭敬谢师恩”。“日暖风和,一室芝兰香稚子;年丰雨足,满枝桃李谢园丁”。“忆当年,老庙香火凋零,且佑多少农家子弟书声犹在耳;看今日,新宇雄姿英发,更赐万千后代梓桑富贵永流芳。”且看从学堂走出去的一代代学子归来,个个情不自禁,人人感慨万分,真个是游子归来,亭廊环顾。青丝远出,霜发回伫。重逢教室,念发小以同欢;再聚学堂,忆恩师而共赋。

  请看今日之大庙:雕梁画栋,重描昔日之风姿;凤舞龙飞,又现当年之花俏。题一匾而醒目,媚日依依;塑三神以开光,香烟袅袅。千言碑刻,直抒大庙之辉煌;十副木联,尽炫文化之瑰宝。辞赋文章,诗联彩照。书法大家,楷行隶草。顶级名流,挥毫泼墨。荟萃名贤,文以载道。庙堂熠熠而生辉,群众欣欣而相告。煌煌大庙而竣工,灿灿诸神而含笑。欣喜也,顽童翁媪。剪彩者,嘉宾领导。

      喜矣哉全村欢聚,贵宾邀迓。同温故里深恩,备述今日情话。参差村舍千间,唯觉庙堂最大。今日尽抒古庙之情,把酒临风;往时不晓江湖之远,畅行天下。仰天俯地,笼万物于心神;纵古论今,献一赋于庙榻。谢村民倾囊相助,感神灵护航保驾。盼文物专人保护,愿红旗永续悬挂。岁月蹉跎,风云潇洒。今之承往,犹涛水盘龙;后之传今,似草原奔马。君信与否,我今留话。诗云:

      千年古庙焕然新,高士英贤费苦辛。百姓同欢增意气,三神并坐长精神。
      承恩碑刻书当世,献赋文章励后人。惟愿香烟常袅袅,至功至德永安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7

帖子

14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1 0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赋二十一期 第20讲 毕业考试
赋21015一蓝纱巾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讲求文采、韵律,排偶、藻饰和用典是赋的最大特征。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是由各种骈句(以四六句式为主)、漫句、发语、送语合织组成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句脚平仄走“马蹄律”,可不押韵。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骈赋:
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律赋:
是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
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意思是诗和赋。它是仿《诗经》的诗,因而称之为“诗赋”。除四言外,还有五、六、七言诗句等组成。句式整齐而不对偶,(对偶更好),赋必押韵,可以换韵。

俗赋:
是指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也被称为“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产生于战国时期,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的文体,有体物叙事的故事赋,问答体的和叙事代言的杂赋,还有歌功颂德的大赋,但在语言方面则注重铺采摛文,形成一种骈俪杂陈的文人赋。

辞赋流变过程:
古赋包括Sao体赋、汉赋、诗赋、俗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

文赋源于楚辞、汉赋。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丽矣。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三字骈句。
披绣闼,俯雕甍。

紧句:四字骈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长句:五至九字骈句。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太阳之升兮,铄景气而澄氤氲;圣人之德兮,上蔚结而生庆云。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字数或四或五或七。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
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或换韵段落开头,或句子开头。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承上启下,避免文章出现突然生硬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指的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同时虚词也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介词、连接词、助词、语气词及副词等。虚词的特点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平声和仄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选取《滕王阁序》中骈句: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取词珠:“鹤汀”、“桂殿”

注解及出处:
鹤汀:有鹤栖居的水中小洲。出自汉,梁孝王《西京杂记》卷二:“﹝兔园园中﹞又有鴈池,池间有鹤洲、凫渚”。
桂殿:对寺观殿宇的美称,也指后妃所住的深宫。出自北周庾信的《奉和同泰寺浮屠》"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做骈珠如下:
吟诗作赋,文臣运笔于鹤汀,
结彩张灯,武将邀功于桂殿。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反)。(壮句)句子前必须有提引词;(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壮句)、(紧句)、(长句)、(隔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秋赋(骈赋)

若夫夏火辞离,秋金来洒,则享暑热长消,淡凉共话。清舒气转,丹枫万叶衬于碧云之边;水澹天高,黄花千点嵌于幽岩之下。千里稻花,应乎秀色;五更桐叶,响乎屋瓦。真乃秋淑可遇,祥云可驾!骋于千畴,思之无坝!
诚乃五行之变,四季之更者也。苟遭乎秋雨,乃解于秋声。风吹骤至,涛响顿惊。初以淅沥,忽而奔腾。其触于硬物,则從從铮铮;其飘乎空中,则轻轻盈盈。如赴敌之兵,金铁皆鸣。既见旌旗乎动,又闻人马之声。令人如醉如痴,如梦如醒。思绪万端,哲思有馨。
然后乃思胡为秋声之来哉,秋时之状也。秋声乃蓄势而怅,秋色乃蓄势而养。天高日晶,其容也朗;烟霏云敛,其色也莽。砭人肌骨,其气之涨;山川寂寥,其意乎怏。所以青草拂风乎色衰,嘉木摇风乎叶丧!
嗟夫!六一居士亦悲秋,区区凡者岂无愁?不以己悲,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为物喜,先天下之忧而忧。噫!吾从范文正公之讴。贤者学之,吾生何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2 09: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试卷完成表

1.拙墨居
2.清心雨
3.云岫
4.一池清凉
5.凤王
6.蓝天星辰
7.太平绅士
8.平凡的人
9.冬之娘

第二页
10.畅行天下
11.蓝纱巾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跟帖处https://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52314&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0
发表于 2024-9-12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赋21期~深海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骈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律赋: 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
诗赋:  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意思是诗和赋。它是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俗赋:  战国时期,荀况最早采用这种文体,写有《赋篇》。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的文体,有体物叙事的故事赋,问答体的和叙事代言的杂赋,还有歌功颂德的大赋,但在语言方面则注重铺采摛文,形成一种骈俪杂陈的文人赋。如《韩朋赋》、《燕子赋》、《晏子赋》等,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一般称为俗赋。
辞赋流变的过程:古赋~骈赋~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是在战国、两汉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文赋: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古文家们的创作理论如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等正是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石,骈文的盛行等,也从实践的方面刺激了文赋的产生。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 就是三字单句对。四美具,二难并。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长句: 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
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重隔: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疏隔: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密隔:征老君之语,谦柔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
平隔: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杂隔:无昧不察,逢昏则显咎;无贤不感,遇圣乃呈慈。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用于段首开头。
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特点:  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③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领字 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特点:  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入声为仄声。
骈句同一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上下分句的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各个骈句的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举例:
酌贪泉而觉shuang,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滕王阁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做骈珠:
贪泉未改其初心,涸辙
犹存其壮节。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写作题

秋天赋

陌上初秋风景异,云高气shuang清天地。彩霞锦绣,清露珠玑。稻菽如海其层层翻浪;金果飘香其累累压枝。
至若红枫染火,荻草迎霏。西风起于旷野,大雁飞于翠薇。道左之桂花,幽香弥路;篱间之黄菊,傲骨摇姿。三镇风华,盈乎山水;一城景物,耀其芳辉。虽临晚时而竟萃,反得秋日之共仪。
瞻彼天地清明,晴空浩瀚。望蓝宇而悠然,倚白云而静远。风始淡而吹波,草才黄而覆岸。飞花漫舞于天涯,落叶闲飘于琼苑。万千情思,斟秋月而擎杯;三五知交,引诗情而赋卷。
然则秋行深节,物被薄霜。清寒恻恻,暮雨苍苍。山果于雨中摇落,草虫于阶下鸣惶。倦柳残荷,共愁秋瑟;飞鸿征雁,齐徙他乡。
至于烟雾锁楼,梧桐飘雨。霜田漠漠,无繁盛之风光;秋草凄凄,失青葱之意趣。
方晓光阴过隙,尘事流连。观落寞飞花而悟世,叹苍桑逝水而题笺。痴梦三千,迷蝴蝶而抚锦瑟;冰心一片,度苍茫以适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5

帖子

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2 2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腾骏夫子 于 2024-9-12 21:09 编辑

小渔村赋21期毕业考卷:
21063 -腾骏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骈句:
盖因勤为径,苦作舟。
紧句,四言骈句: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长句,五至九言骈句:
登高则望远,择水则近山。
弄隐者之琴书,作贤人以觞咏。
读班杨赋颂之篇,酌屈宋辩思之句。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取典化珠,摘字而寻骈俪;
移灯听雨,披书而试撷芳。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望婵娟于天际,晚境梦留;
浮皎洁于樽前,良宵人醉。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
独浮空而远照,射光辉;
频入望且兴怀,传佳话。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倚桐枝,听秋林之清响;
近桂子,嗅琼树之幽香。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
曲径归牛,自歌陇亩;
长空过雁,也羡田园。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
风来香满,篱菊高低动以金风;
霜下秋清,野禾厚重承于玉露。
秋水之连天,清波滉漾;
斜辉乃照地,孤鹜回翔。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危峰百丈,看耸翠之青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红叶。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以"秋"为意写赋
秋赋(词林正韵)
文/腾骏
     盖因初秋尚热,余暑未休。芙蓉依水婷婷而待㓔,旅客垂纶缓缓以消愁。观丽景,划小舟。山色湖光,尽收于眼底;蝉鸣蛙鼓,皆绕于心头。
     时逢寒露,金菊夹径而疏狂;节至重阳,桂花满街而盛放。观田野,稻粮丰满而金黄;望园林,瓜果高悬而晃荡。抬头仰望,知时之月映星河;俯首思牵,满腹之情怀故壤。
      于是西风之渐渐生寒,黄侵草木;霜冻之徐徐增厚,红漫山峰。可谓秋晚之百花匿迹,枫悲之千叶成彤。形似凤飞,飔厉则翩翩起舞;貌如霞映,晖盈则闪闪腾空。不醉游人则不落,甘迷尘世以无穷。
       丰收之际,三农欢笑而有加;晴朗之秋,空气清新而不隐。秋乃温柔之女子,舞凤飞龙以神采飞扬;秋为快乐之根源,登高望远则飞鸿逼近。富含哲理,催人以珍惜为荣;寓意繁忙,警世以勤劳立本。 秋来秋去,周而复始无言;花落花开,更以重归有信。古人因恨而悲秋,今日寻欢而迥韵。秋意无边,秋光不尽。故吾喜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970

帖子

19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7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4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08 网名:云中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①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近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其特点,文体上属韵文,排偶、藻饰和用典;句式上以骈句为主但变化较多;内容上侧重于写景、以景抒情;用韵也是其重要特点。概括为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用韵讲究。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骈文,骈文是由骈句、提引词、发送语组成,句脚通篇走“马蹄”不需押韵的文章。唐代为官文。
②骈赋,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除隔句讲“马蹄”不需通篇。但对仗句脚必押韵,通常段之间平仄換韵。
③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④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仿《诗经》,句式整齐可不对偶但需押韵。
⑤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⑥流变过程:
古赋(汉代及以前,包括先秦赋,骚体赋、文赋、汉大赋)→骈赋(六朝开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八大家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而文赋轻文辞骈丽,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顺畅。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奏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①壮句: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如:露头角,折桂枝。
②紧句: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
例如:山川寂寞,四野无声。
③长句:长句是一对五至九字的单句对。
例如:挟天子以令诸候,揽贤士而改国策。(七字长句)
④隔句:隔句就是隔句对仗,有轻、重、疏、密、平、杂六种形式。
(1)轻隔:前句四字,后句六字。
如:峰塔森严,尤显神圣之福地;游人如织,渴仰厚重之洞天。
(2)重隔:前句六字,后句四字。
如:招四方之士,献策建章;聚八方之财,谋划办事。
(3)疏隔:前句三字,后句五至八字。
如:忆昔日,经营之潮水如涌;看今天,维持之艰涩凋弊。
(4)密隔:前句五至八字,后句六至九字。
如:沐春风吹拂,则丽浪清波光粼粼;赏月色清凉,则流水呓语浪啸啸 。
(5)平隔:四个单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至七字。
如:河水清清,浪花点点;野鸭游弋,草木欣欣。(四字平隔)
(6)杂隔:前句四字,后句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句四字,前句五、七、八字不限。
如:事无大小,须细致而谨严;绩有高低,应坚持而努力。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用在发篇句首或者段落的开头,起提示、承接或者引领的作用。
提引词有以下特点:①提引词均为一些语气词,或是由介、连、助、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到三四字都有;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虚词: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或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虚词的特点:
①空话;假话。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和语气词。
(3)骈句的领字: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词)。
(4)领字的特点:
①领字一般是虚的,或者实词虚用。
②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加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励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平仄:平仄就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仄声分为上、去、入声。
(2)骈句的平仄有如下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而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要做到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的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以下的特点:除遵守骈句的四个特点外,骈文句脚平仄一定要按马蹄律“平仄仄平”我“仄平平仄”来写。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做珠的概念:
(1)词珠: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个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所谓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3)《滕王阁序》千古骈文,典故丰富,成语云集。
如: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取词珠,“重霄”和“无地”

胜地不常,盛筵难在。
取词珠“胜地〞“盛筵”。
注解:胜地,指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盛筵,指规模盛大的筵席。
以“胜地”“盛筵”做骈句:
胜地美化美景,盛筵表达真情。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对)。(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五个)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二)个字或者( 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有)领字,领字单独( 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 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述)、(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色如赋

欧阳子云: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壮哉!秋声。
阵阵秋风,摇拽晕黄之枝叶;蒙蒙细雨,洗涤超尘之田园。而谓秋之实乃秋色也!枫红似火,接杲杲日出之煊;金黄如迷,承朗朗星月之暄。北雁南飞,农忙如织;香艳飘逸,秀色光圈。迎游览之徜徉,送客路之逸轩。奉天成之香艳,驰心愿之云幡。欣欣向荣,日月星辰霁色;民安国泰,百业从容盛繁。
至若江水烂熳,奔流浪急;波涛泛花,婆娑盛出。和风徐来,碧空万里而流韵;秋波荡漾,大地四溢而香醉。青山不老人逍遥,沧海增岁浪演戏。
是故添异彩,换新装。大地舒身涂胭脂,百鸟展翅搏云舞;秋风送爽辞花艳,草木含情语吐芳。包谷揣槌,金穗垂首;大豆黄荚,高梁媵嫱。阡陌雄兵,成威武之方队;旷放野牧,佩挺胸之哨岗。菊花傲霜之盛开,金甲束立;桂花迎霜之肃穆,武步铿锵。姹紫嫣红秋满园,赤橙黄绿誉廪仓。
嗟呼!天地玄黄,物各生死之定数;四时竟择,运势命祚之久长。春之柔情,暑之炎热,秋之金爽,冬之冰霜。
唯秋之享,唯秋之朗!
岂知物结联,人善缘。人为万物之灵,慧觉当下;秋乃四季之华,百业承乾。岁当逢秋,时显夕阳之瑞,力能扛鼎,偶解祥云之鸢。怀旧初心,情愫无减,秋色如赋,少年比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52

帖子

33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7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9-14 15: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星星草 于 2024-9-14 15:58 编辑

小渔村赋21期毕业答卷
学号:21048     网名:星星草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骈句:
观夫秋风劲,草木凋

紧句,四言骈句:
桃花傅粉,梨蕊偷香

长句,五至九言骈句:
蝉鸣之喧噪,夏暑之犹烦。
夏晚荷之欲静,良辰月以分明。
苏武牧羊之宿野,管宁浮海以归辽。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琼英缀雪,如何郎之傅粉;
疏蕊潜馨,似韩寿而偷香。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望清潭之影布,波光明;
赏修竹之翠生,玉骨扶疏。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
观浮云之来去,因风变;
叹人世之艰辛,任时迁。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倚桃花,赏春光之明媚;
近流水,听知己之轻弦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
夜风微凉,荷香肆意;
晚笛清幽,心绪安然。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
红枫遍染,赏秋山之韵致;
晚菊流金,赞篱落之风流。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取词珠“宝树”,“芳邻”
谢家之宝树,欲植于阶庭
孟氏之芳邻,期择于左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骈赋
秋赋
   西风所至,暑气渐消。秋开画卷,彩笔堪描。纵览良田万顷,富路千条。稻粱谋而仓廪满,新酿熟而浊酒调。灯笼柿盏,玉晶葡萄。垛堆玉米,结串红椒。农户眉舒而笑展,野老心闲而曲飘。
乃知节序之移,乾坤之转。观之荷韵已收,犹有莲蓬向晚。秋枫染醉,欲陈韩氏之情;篱菊簪金,似备陶公之唤。刘郎旷达,晴空排鹤于云端;杜公愁听,猿啸疾风之含怨。心随感生,秋添冷暖。
是故中秋月半,天地清明。广袖轻舒,嫦娥寂之清趣;举杯邀约,太白醉之豪情。无奈悲欢离合,难全圆缺阴晴。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漠海苍茫,雁字寒惊。无由者聚散,怅望者枯荣。
每至淫雨霏霏,秋恨绵绵。白头吟断,茂陵女伤之恩贱;夜雨闻铃,唐明皇寂之怆然。梧桐坠泪,芦荻生寒。鸣蝉失意,蟋蟀难安。遇而何其幸,失而无所言。秋来霜重,情起岁艰。朝暮能之相守,人生便得清欢。

2024.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0
发表于 2024-9-14 18: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赋

本帖最后由 王五五 于 2024-9-14 18:40 编辑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12   网名:王五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①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其特点,文体上属韵文,排偶、藻饰和用典;句式上以骈句为主但变化较多;内容上侧重于写景、以景抒情;用韵也是其重要特点。概括为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用韵讲究。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骈文,骈文是由骈句、提引词、发送语组成,句脚通篇走“马蹄”不需押韵的文章。唐代为官文。
②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除隔句讲〝马蹄”不需通篇。但韵脚必押韵,通常段之间平仄換韵。
③律赋,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④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仿《诗经》,句式整齐可不对偶但需押韵。
⑤俗赋,此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⑥流变过程:
古赋(汉代及以前,包括先秦赋,sao体赋、文赋、汉大赋)→骈赋(六朝开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八大家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而文赋轻文辞骈丽,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奏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①壮句: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如:顺元辰,体乾德。
②紧句: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
         例如:书编百氏,病载千名。
③长句:长句五至九字成句的相骈对者。
        例如:丽碧霄以增媚,捧金乌而徐飞。(六字长句)
④隔句:隔句就是隔句对仗,有轻、重、疏、密、平、杂六种形式。
(1)轻隔:前句四字,后句六字。
    如:翠叶凝珠,迓骄阳而不惧;娇花秀美,出污浊而清扬。
(2)重隔:前句六字,后句四字。
     如:集广众之经纶,新施伟略;扬大邦之威武,屡建奇功。
(3)疏隔:前句三字,后句五至八字。
     如:没于地,我则取戒于明夷;登于天,我则呈形于大有。
(4)密隔:前句五至八字,后句六至九字。
     如:听淑节风过,则落残花而满地;看三春雨余,则长高柳而参天。
(5)平隔:四个单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至七字。
     如:天下之物,惟人一心;世间之文,在气一脉。(四字平隔)
(6)杂隔:前句四字,后句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句四字,前句五、七、八字不限。
     如: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用在发篇句首或者段落的开头,起提示、承接或者引领的作用。
    提引词有以下特点:①提引词均为一些语气词,或是由介、连、助、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到三四字都有;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虚词: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或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虚词的特点:
①空话;假话。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和语气词。
(3)骈句的领字: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词)。
(4)领字的特点:
①领字一般是虚的,或者实词虚用。
②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加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励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平仄:平仄就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仄声分为上、去、入声。
(2)骈句的平仄有如下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而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要做到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的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以下的特点:除遵守骈句的四个特点外,骈文句脚平仄一定要按马蹄律“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来写。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做珠的概念:
(1)词珠: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个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所谓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3)《滕王阁序》千古骈文,典故丰富,成语云集。
     如: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取词珠,“渔舟”和“雁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取词珠“落霞〞“秋水”。
注解:落霞,指落日的余晖穿过云朵在空中呈现的美丽景象叫做落霞。又称晚霞。出自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落霞乍续赾,晚浪时回复。”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出自《庄子.秋水》。
以“落霞”“秋水”做骈句:
看落霞而飞坠叶,
临秋水而送行舟。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 赋
      

         观夫寒尽春归,暑阑秋至。凉风习习,疾雷迅雨收其声;秋意悠悠,林火洪流失其势。于是掩风扇,息空调。衣长裾,蝉鸣古木饮之清露;收玉簟,鹤唳松云上之碧霄。晨晖脉脉,秋水迢迢。霞剪落英翻之夕照,霜含醉色染之林皋。
          至其遍地银霜,千川玉露。雁鸣古道,西岭枫之初燃;水咽寒山,东篱菊之正吐。仰轻云之欲销,观瀑布而将住。
       至若时逢七夕,节到中元。瑞肇红尘,华灯浮之白水;祥开碧落,缁素爇之冥钱。岁岁含情渡之鹊桥,盈盈河汉;家家乞巧望之秋月,暖暖人寰。叹银河之耿耿,正玉露之团团。
           尔乃朔方柿之正红,南国花之犹艳。灵囿繁其石榴,枝上霞披;茂林列以芳梨,溪头香掩。葡萄架上青之如滴,苹果盘中红之欲染。
        至其风林萧瑟,寒野苍茫。启清景于素节,循时令于白藏。千片霞飞,酌以金花旨酒;一行影过,吟以shuǎng气朝阳。人事盛衰,宋玉有文悲乎落木;春秋往复,陶潜无酒对乎晚香。西风篱落寒其橘色,蒹葭澹月冷其池塘。
         况夫天道中秋,人间重九。光飞云外,秋澄万景而妙如;桂落月中,香被九霄而清透。金波万顷,见河汉之槎浮;白浪千寻,讶钱塘之潮吼。登高而野色明,望远而山容瘦。烧红叶而煮酒,错落金杯;烹紫蟹而带霜,殷勤翠袖。去岁乎醉吟风月,今宵乎轰饮桂酒。飞镜谁磨,云楼谁构。狂了佐国之心,醉了拿云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0
发表于 2024-9-14 18: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12   网名:王五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①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其特点,文体上属韵文,排偶、藻饰和用典;句式上以骈句为主但变化较多;内容上侧重于写景、以景抒情;用韵也是其重要特点。概括为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用韵讲究。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骈文,骈文是由骈句、提引词、发送语组成,句脚通篇走“马蹄”不需押韵的文章。唐代为官文。
②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除隔句讲〝马蹄”不需通篇。但韵脚必押韵,通常段之间平仄換韵。
③律赋,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④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仿《诗经》,句式整齐可不对偶但需押韵。
⑤俗赋,此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⑥流变过程:
古赋(汉代及以前,包括先秦赋,sao体赋、文赋、汉大赋)→骈赋(六朝开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八大家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而文赋轻文辞骈丽,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奏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①壮句: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如:顺元辰,体乾德。
②紧句: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
         例如:书编百氏,病载千名。
③长句:长句五至九字成句的相骈对者。
        例如:丽碧霄以增媚,捧金乌而徐飞。(六字长句)
④隔句:隔句就是隔句对仗,有轻、重、疏、密、平、杂六种形式。
(1)轻隔:前句四字,后句六字。
    如:翠叶凝珠,迓骄阳而不惧;娇花秀美,出污浊而清扬。
(2)重隔:前句六字,后句四字。
     如:集广众之经纶,新施伟略;扬大邦之威武,屡建奇功。
(3)疏隔:前句三字,后句五至八字。
     如:没于地,我则取戒于明夷;登于天,我则呈形于大有。
(4)密隔:前句五至八字,后句六至九字。
     如:听淑节风过,则落残花而满地;看三春雨余,则长高柳而参天。
(5)平隔:四个单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至七字。
     如:天下之物,惟人一心;世间之文,在气一脉。(四字平隔)
(6)杂隔:前句四字,后句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句四字,前句五、七、八字不限。
     如: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用在发篇句首或者段落的开头,起提示、承接或者引领的作用。
    提引词有以下特点:①提引词均为一些语气词,或是由介、连、助、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到三四字都有;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虚词: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或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虚词的特点:
①空话;假话。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和语气词。
(3)骈句的领字: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词)。
(4)领字的特点:
①领字一般是虚的,或者实词虚用。
②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加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励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平仄:平仄就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仄声分为上、去、入声。
(2)骈句的平仄有如下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而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要做到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的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以下的特点:除遵守骈句的四个特点外,骈文句脚平仄一定要按马蹄律“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来写。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做珠的概念:
(1)词珠: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个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所谓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3)《滕王阁序》千古骈文,典故丰富,成语云集。
     如: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取词珠,“渔舟”和“雁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取词珠“落霞〞“秋水”。
注解:落霞,指落日的余晖穿过云朵在空中呈现的美丽景象叫做落霞。又称晚霞。出自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落霞乍续赾,晚浪时回复。”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出自《庄子.秋水》。
以“落霞”“秋水”做骈句:
看落霞而飞坠叶,
临秋水而送行舟。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 赋
      

         观夫寒尽春归,暑阑秋至。凉风习习,疾雷迅雨收其声;秋意悠悠,林火洪流失其势。于是掩风扇,息空调。衣长裾,蝉鸣古木饮之清露;收玉簟,鹤唳松云上之碧霄。晨晖脉脉,秋水迢迢。霞剪落英翻之夕照,霜含醉色染之林皋。
          至其遍地银霜,千川玉露。雁鸣古道,西岭枫之初燃;水咽寒山,东篱菊之正吐。仰轻云之欲销,观瀑布而将住。
       至若时逢七夕,节到中元。瑞肇红尘,华灯浮之白水;祥开碧落,缁素爇之冥钱。岁岁含情渡之鹊桥,盈盈河汉;家家乞巧望之秋月,暖暖人寰。叹银河之耿耿,正玉露之团团。
           尔乃朔方柿之正红,南国花之犹艳。灵囿繁其石榴,枝上霞披;茂林列以芳梨,溪头香掩。葡萄架上青之如滴,苹果盘中红之欲染。
        至其风林萧瑟,寒野苍茫。启清景于素节,循时令于白藏。千片霞飞,酌以金花旨酒;一行影过,吟以shuǎng气朝阳。人事盛衰,宋玉有文悲乎落木;春秋往复,陶潜无酒对乎晚香。西风篱落寒其橘色,蒹葭澹月冷其池塘。
         况夫天道中秋,人间重九。光飞云外,秋澄万景而妙如;桂落月中,香被九霄而清透。金波万顷,见河汉之槎浮;白浪千寻,讶钱塘之潮吼。登高而野色明,望远而山容瘦。烧红叶而煮酒,错落金杯;烹紫蟹而带霜,殷勤翠袖。去岁乎醉吟风月,今宵乎轰饮桂酒。飞镜谁磨,云楼谁构。狂了佐国之心,醉了拿云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4 1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网名:廖航楼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足:铺釆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是两句为一个骈对单位而串成的,句脚严格依照马蹄律行文的文章。
骈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时期,讲究对偶,声律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律赋:是一种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并在音律和押韵有严格规定。
诗赋:即以诗和赋的语言共同组成,既有诗的高度凝炼又有赋的韵律和对仗的特色。
俗赋:唐代民间艺人在传统的杂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韵文赋体作品,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通常称子俗赋。
它们之间的流变过程:在楚辞形成骈文后,随着时代与文学等因素的更替,骈文发展为骈赋,加入韵律对偶的完善,演化出律赋,伴随诗的大量兴起由律赋过渡到诗赋,语言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俗赋应运而生。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与文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1.句式和押韵。汉赋的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讲究骈偶和音律的和谐。文赋不讲究骈偶和音律,句式押韵比较自由。
2.语言风格:汉赋以难字和复杂的修辞手法见称,文辞华丽。文赋以散文语言风格,句式灵活,语言自然流畅。
3.内容和主题:汉赋以描写宫殿城市,帝王游猎等宏大主题。文赋注重个人情感和哲理的思考,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化。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例:披绣闼,俯雕甍。四美具,二难并。
紧句
四字单句对、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长句: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例:情可训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
隔句: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分别有
①轻隔:前四后六。例:山高水远,实凄切以无聊;露白葭苍,意萧条而尽抚。
②重隔:前六后四。例:怱惊指下音流,天亮地迥;怎觉弦闻响发,岳峙渊渟。
③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④密隔:前五至八字,后六至九字。例:征老君之语,谦柔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
⑤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例: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⑥杂隔:前四字,后五至八字不限,或前
五至八字不限,后四字。例: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曲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即提振引领,即承上启下的词浯。其特点有以下主要三个: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后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指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同时虚词也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介词、连接词、助词、语气词及副词等。其特点是: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③不能重叠。
骈句的领字:就是在骈句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二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其特点:①用在句首或句中,②由一个、二个或者三个字组成③由动词组成。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答:平仄是中国古汉语诗词赋中用字的声调、其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这一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古代用平、上、去、入声这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声,为仄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为平声。骈句的平仄是合律和骈文的平仄是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词珠是通常两字为一词组的词汇。骈珠在词珠之外因典而成称骈珠。例:人杰。汉相人杰:运筹策,帷帐之中淡然;决胜负,千里之外泰处。出自《汉记》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 对)。(  引起)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二)个字或者( 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有)领字,领字单独( 划分为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韵律和谐)、(注重修辞)、(用典丰富)。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式)、(对偶协韵)。以对偶句(双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韵)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韵文),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 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排比十对偶)(字数相同)、(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在、有等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的
)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平顶平,仄顶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X)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X)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X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X)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天赋·廖航楼
                 (以"秋色如画"为韵)
       岁分四季,物事一秋。见春夏之衍繁,期秋为而成收。花香三径;留客春光以凝眸;叶老孤山,风信赋诗以邀游。望美景于沃野,信闲步于雄州。
       于是邀宾朋,揽秋色。清水尽而寒潭清,烟光远而暮山织。穷秋声于林泉,访风景于梯陟;盈稻香之遮眼,羡农家之耕穑。笑颜敦厚,人意朴直。农器趁手,闲睱常以拂拭;丰收欢心,劳动乐以廪食。
     谧乡村,华民居。山原旷其奥渺,川泽佑其福吉。别墅层高,勤劳致富之家;小车大气,老板包头之闾。长裙轻裾,华顶流梳。神州之雨露皆润,人间兰根之可茹。鸟飞在天,响彻偏远之庐;石阵生光,悠闲深涧之鱼。
    噫!时代飞腾,国运英迈。城乡同辅,春潮澎湃,人间如是秋色,美景豈不如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2:58 , Processed in 0.0757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