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五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462

帖子

4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0 20: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矜组09-翰林瑞居
一、  问答题
1、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答:有以下几种1)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先写小景物,再描写大景物,画面的视野愈广阔,诗中的空间越开阔。(2)空间的凝聚。 先写大景物,而后缩小到小景物画面由远及近,最后选择一个小景物作为视觉的凝聚点。(3)空间的转向。运用远观、近观、仰视、俯察、前瞻、后顾等方法取景物进行着墨。(4)空间的深度。仰仗景物的远近大小布置、光线晦明的映衬,来强化空间的深度。 (5)空间的改造。诗中的空间,可以是现实世界空间的再现,同时也可以根据诗人的情感,将其改造。(6)空间的简化。即选取一两件景物,细致的去配置、描写,使诗的空间趋于单纯化、固定化。
2、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答:此诗前两句属笫一种,后两句属第四种。首句取的是天边的远景 ---月落后乌啼霜满天之景象,视野宽阔。第二句则取的是船侧的近景---船旁渔火映照在水中。一句写天,一句写水,这濛濛的水天夜景,已将上下远近空廓的空间构成,三四句远近景物的配置,远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近处有夜泊的客船,这些或远或近的景物,表现出四面八方或晦或明相互配置的轮廓,又仗着钟声,使空间有了明确的深度。反过来说,正是空间有了深度,所以夜半的钟声听起来也有了特殊的味道。
二、创作题
马寺钟声自古是洛阳八大景之一,今天更是成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请根据以下文字和视频资料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马寺钟声
子矜09-翰林瑞居
古刹恢宏卧洛城,如潮香客慕嘉名。
钟声荡气穿云海,梵语玄音绕宇楹。
岁夕感恩心尚满,元正祈福意难平。
悠悠马寺千年韵,唯有参禅悟自明
自评:格律、韵字无误。首字平仄比例5:3,符合章法。空间的设计运用空间的凝聚方法,从大景物到钟声、梵音、祈愿。尾联作结:马寺有千年之韵,只有潜心修行才能悟其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408

帖子

8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22 15: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诗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12-水儿

一、  问答题1. 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答: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如下六种:
1、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
2、空间的凝聚。
3、空间的转向。
4、空间的深度。
5、空间的改造。
6、空间的简化。

二、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白帝城到江陵轻舟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通篇四句,完美地表达了时空的转换。
二、创作题
马寺钟声自古是洛阳八大景之一,今天更是成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请根据以下文字和视频资料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五绝  白马寺
            子衿12-水儿
山塔入云根,佛藏宝殿魂。
梵音心上过,愁事了无痕。

七绝  游白马寺有感
            子衿12-水儿
钟声三杵撞谁怀,心事万重一瞬开。
肚子若能佛祖大,任他滚滚红尘来。

自评:通过空间的设计及转换,使诗句具有张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0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2 16: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07墨缘
一、问答题
1、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答:①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②空间的凝聚③空间的转向
④空间的深度⑤空间的改造⑥空间的简化。
2、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个由大背景到孤舟蓑笠翁再到渔钩的雪花上。
这里用的是空间的凝聚
二、创作题
七绝白马寺礼佛
子衿07墨缘
宝殿大雄无俗尘,一尊大佛塑金身。
无谁能解心中惑,来做深深一拜人。
自评:起句扣题,渲染环境。承句扩展渲染了佛增加了庄重肃穆
的气氛。颈联转到了个人的迷惑无人能解,合句顺理成章的要求助
于佛了。
韵字阳比Ⅰ:2格律无误,:无撞韵连韵挤韵。
起句是诗家语变形,正确的语序是:大雄宝殿无俗尘,定语挪后。
这首诗的空间设计是"宝殿"一"大佛"一"个人"由大到小,为本课讲的空间的凝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2 20:5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五讲子衿组作业点评汇总

1、七绝·马寺钟声
子衿05-白雪
素闻洛邑古钟鸣,寻到门前尚有声。
许是福源长久在,心中一处蕴禅情。
快乐评:
寻到不如未到。心中改山中。

2、七律·佛祖
子衿11-云儿
信众心头释源地,洛城瑰宝有仙蓬。
白驹屹立两千载,金水轻摇四海筒。
祈福钟声零点彻,伽蓝佛像古今同。
庙堂神韵觅何处,药殿大雄韶乐风。
快乐评:
承句的对仗不稳,需要斟酌一下。筒凑韵?我查平水韵它有名、量、动都没找到符合的意思??合句的后三也不搭啊!用词要准。

3、七律·马寺钟声
子衿03-紫色的云
恢宏古刹接云天,风雨巍峨几代传。
夜半钟声祈好运,山腰宝殿列诸贤。
招朋结友清名久,布道藏经美誉先。
曲径通幽临圣地,悠悠正气入心田。
快乐评:
山挤韵。招朋结友在此不是很恰当,从前文看没有铺垫。古刹是佛教,而佛教修行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内心的觉察、反省和改变,实现内在的成长和心灵的净化。因此此处需要斟酌处理。

4、七律·白马寺
子衿15~傲雪寒梅
修禅圣地洛阳城,古刹千年享盛名。
祈福神灵闻梵语,迎春典礼候钟声。
经传万卷青烟袅,塔远四时华烛明。
妙悟红尘多少事,心虔无欲永和平。
快乐评:
灵挤韵。布局合理,不足之处是承句的迎〔此处为个人观点,不知是否只有在迎春和典礼时候才有钟声〕作者自己把握此处即可。

5、七律·马寺钟声
子衿26-依依绰约
古刹隐林川,钟鸣彻九天。
梵音萦殿宇,佛影照梁椽。
暮鼓惊尘梦,晨钟醒世缘。
千年遗迹在,气韵永流传。
快乐评:
钟重字。起句的隐就不稳,不恰当。建议改后三为座山巅。承转节奏212无变化。转句没有拓展开!再斟酌一下布局。

6、七律·游白马寺闻钟有感
子衿21-月冷千山
夜梦金人有释缘,驮经白马莅瀍滨。
佛光始照中原地,祖寺方兴大汉天。
殿阁森严藏圣塔,楼钟肃穆动晨烟。
娑婆世界洪声远,衣钵腾兰处处传。
卓一浅评:
问好友友,此诗首联叙述了寺的来由,颔联写寺的时间和地址,颈联写寺的构造及景象,尾联抒发感情,环环紧扣,一气呵成。但颔联中的照和兴有点过了,可酌。个见

7、七律·马寺钟声
子矜09-翰林瑞居
古刹恢宏卧洛城,如潮香客慕嘉名。
钟声荡气穿云海,梵语玄音绕宇楹。
岁夕感恩心尚满,元正祈福意难平。
悠悠马寺千年韵,唯有参禅悟自明。
卓一浅评:
问好友友,这是一首赞美诗,除了钟声两字外,没议及到钟声的其它,还请换个题目吧。个见勿怪。

8、七律•游白马寺
子衿06-梦寒秋
西雍门外御阶前,古刹悠悠连远天。
帝梦金人求佛法,马驮经卷结禅缘。
清凉台上梵音袅,接引殿中香气传。
闭目伽蓝安乐界,心头静放一枝莲。
卓一浅评:
问好友友,此诗首联写作者来到古寺前,可是颔联没有承接好,没有叙说眼前景,而去题它的来源,没能体现出一个游字来。所以第三联就显得突兀了。个见勿怪。

9、五律·马寺钟声
子衿16-青衣
寺钟鸣杳渺,梵语绕苍穹。
意动新愁断,声催俗念空。
石雕含古韵,佛像坐禅宫。
尘世喧嚣里,欣存此净风。
卓一浅评:
问好友友,此诗删除后四句,是一首不错的五绝,转句转了个十万八千里。个见勿怪,


10、七绝·白马寺礼佛
子衿07-墨缘
宝殿大雄无俗尘,一尊大佛塑金身。
无谁能解心中惑,来做深深一拜人。
紫荷心幽简评:
这首诗两个不规则重字使流于口语,否则是一首好诗。因为这两个重字没有对诗的语意语气起到加强的作用。

11、(一)五绝·白马寺
子衿12-水儿
佛塔入云根,山藏宝殿魂。
梵音心上过,愁事了无痕。
紫荷心幽简评:
这首很好,起承两句意思对换一下是不是更好。

(二)七绝·游白马寺所感
子衿12-水儿
钟声三响撞谁怀,心事千重一瞬开。
修得胸襟如佛大,红尘滚滚任其来。
紫荷心幽简评:
一首好诗,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23 1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21-月冷千山
一、    问答题
1、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答: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
(2)空间的凝聚
(3)空间的转向
(4)空间的深度
(5)空间的改造
(6)空间的简化
2、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月黑雁飞高是整个立体空间,月、 雁构成高低层次,画面的立体感很强烈----天空;单于夜遁逃,是将视觉拉到地面,欲将轻骑逐,写近处的追逐者,平面上的大地,一逃一追,一远一近,两个点,在夜色中,构成一种广袤的迷茫辽阔感。

二、创作题
马寺钟声自古是洛阳八大景之一,今天更是成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请根据以下文字和视频资料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游白马寺闻钟有感
夜梦金人有释缘,驮经白马莅瀍滨。
佛光始露中原地,祖寺方修大汉天。
殿阁森严藏圣塔,楼钟肃穆动晨烟。
娑婆世界洪声远,衣钵腾兰处处传。
自评:这首诗首联交代白马寺的缘由,颔联写白马寺的地点,颈联由寺院到钟声,写出白马寺肃穆的景色和悠扬的钟声,尾联转去抒情。全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用韵正确,节奏合理,对仗工稳,是一首不错的纪游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发表于 2024-10-23 2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01-岱玉
一、    问答题
1、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①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
②空间的凝聚。
③空间的转向。
④空间的深度。
用动态方向的改变来显示空间的深度。
用景物远近的布置来显示空间的深度。
⑤空间的改造。
⑥空间的简化。
2、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诗词赏析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这首诗的空间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空间的深度”中的两种表现方式——用动态方向的改变来显示空间的深度,以及用景物远近的布置来显示空间的深度。
首先,诗人刘禹锡通过“遥望”这一动态动作,引导读者的视线从近处的诗人自身,延伸到远处的洞庭山水,形成了一种由近及远的视觉流动感。这种动态方向的改变,不仅让读者仿佛随着诗人的目光在空间中穿梭,更在无形中加深了读者对洞庭湖广阔空间的理解与感受。
其次,诗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绘了洞庭湖面的平静与明亮,如同一面未磨的镜子,映射着秋月的清辉。而“白银盘里一青螺”则巧妙地将洞庭山比作青螺,置于如白银盘般的湖面之上。这种景物远近的布置,不仅使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更通过远山的朦胧与近水的清晰,形成了鲜明的空间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洞庭湖的空间深度。
二、创作题
马寺钟声自古是洛阳八大景之一,今天更是成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请根据以下文字和视频资料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绝·马寺钟声
古寺幽林暮霭沉,马蹄声远入禅心。
钟音袅袅随风去,月照空山静客吟。
自评:本首诗平水韵下平十二侵,格律无误。
这首《七绝·马寺钟声》是我尝试描绘一幅古寺幽静、钟声悠远的画面。
在诗家语的运用上,首句“古寺幽林暮霭沉”,我以“古寺”、“幽林”和“暮霭”三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其中,“暮霭沉”三字,既描绘了傍晚时分山林间的雾气缭绕,又隐含了一种沉静、庄重之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马蹄声远入禅心”,我巧妙地引入了“马蹄声”这一动态元素,与古寺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而“入禅心”三字,则将马蹄声的远去与禅意的深远相结合,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归于宁静的意境。
第三句“钟音袅袅随风去”,我继续以声音为线索,描绘了钟声的悠扬与飘散。其中,“袅袅”二字,生动地刻画出钟声的缠绵与不绝,而“随风去”则进一步强调了钟声的传播与消散,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末句“月照空山静客吟”,我以月光和空山为背景,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景象。其中,“静客吟”三字,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心境,又与前文的禅意相呼应,使全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与统一。
不足之处:这首诗在语言的凝练与意象的选取上仍有提升的空间。例如,在某些词语的选择上,我可能过于追求意境的深远而忽略了语言的流畅与自然;在意象的选取上,我也可以尝试更加多样化、更加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来丰富诗歌的内涵与表现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6 17: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  问答题
1、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答:
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如下六种:
一、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
二、空间的凝聚。
三、空间的转向。
四、空间的深度。1.用动态方向的改变来显示空间的深度。2.用景物远近的布置来显示空间的深度。
五、空间的改造。
六、空间的简化。


2、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空间的转向:从江畔的黄鹤楼辞别(具体的某一区域)到虚笔的下扬州,东赴广陵。是空间的虚笔,勉强算空间的转换吧,而接下来的孤帆远影由一点扩张到整个碧空,则是空间的转向。




二、  创作题
马寺钟声自古是洛阳八大景之一,今天更是成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请根据以下文字和视频资料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五律·马寺钟声
子衿19-雨曦
东都马寺钟,到访倚寒筇。
神往释迦佛,目随罗汉松。
游方巡圣境,对像拜真容。
乞福求签起,虔诚合十恭。


三、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要指出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比3:2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自评:
用韵平水韵二冬平声、格律无误。
首联:“东都马寺钟,到访倚寒筇。点明地点为东都(指代洛阳)的马寺,“钟” 这一意象颇具代表性,寺庙钟声往往悠扬回荡,能瞬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将读者带入到寺庙的特定环境之中。人物拄着寒筇(竹手杖)前来拜访的情景。
颔联:“神往释迦佛,目随罗汉松。”精神追求与景物融合:此联进一步深入刻画人物在寺中的心境与关注点。“神往释迦佛” 直白地表达了人物内心深处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强烈向往之情,体现出对其智慧、慈悲等崇高精神的高度认同与崇敬,凸显了佛教信仰在人物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景物寓意的关联:“目随罗汉松” 则将目光转向罗汉松,罗汉松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佛教文化语境中有其独特寓意,如常青象征永恒等。人物目光追随罗汉松,可能是在欣赏其苍劲姿态的同时,也在借由其寓意深化对佛教文化的感悟,巧妙地将对佛的精神向往与对相关景物的关注相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深邃。
颈联:“游方巡圣境,对像拜真容。”空间的凝聚,由大到小。
宗教活动的描绘:“游方巡圣境” 描绘了人物如同僧人云游四方般在这神圣的马寺环境里(大的区域)巡回走动、游览查看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其深入感受寺庙这一被视为圣境的氛围,体验其中蕴含的佛教文化的过程。
礼拜仪式的体现:“对像拜真容” 明确指出面对佛像(小的区域集中于某一物)进行虔诚的礼拜,瞻仰其真实面容,表达对佛的敬重与祈求。通过这一具体的礼拜动作,强化了宗教仪式感以及人物的虔诚之心,使读者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在寺庙中的宗教行为与情感。
尾联:“乞福求签起,虔诚合十恭。”
祈愿行为的刻画:“乞福求签起” 点明人物来到寺庙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祈求福祉,而求签则是具体的祈愿方式。此句描绘了人物开始进行求签这一动作的场景,将人物内心对福运的渴望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深化了诗歌所展现的宗教祈愿主题。
虔诚态度的强调:“虔诚合十恭” 再次突出人物在整个求福求签过程中,乃至在寺庙里进行的所有宗教相关活动时的虔诚态度。“合十” 是佛教常见礼节,两掌在胸前对合,手指向上,掌心相对,表示对佛菩萨、神灵或他人的恭敬、感恩等情感。这里通过描述人物做出合十的动作以及表现出恭敬的态度,生动展现了人物在祈愿时的那种谦逊、敬重的姿态,完整呈现了人物在寺庙求福过程中从内心到外在行为都充满虔诚、恭敬的全貌,强化了诗歌所传达的宗教氛围和人物的宗教情感。

韵字阴阳3:2,可。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要符合4/4,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30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诗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20-竹苑清幽
一、  问答题1. 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哪几种?
答:诗的空间设计分为如下六种:
一、空间的扩张由远到近。二、空间的凝聚。
三、空间的转向。
四、空间的深度。
五、空间的改造。
六、空间的简化。

2、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说出空间设计属于哪一种,并简要剖析。
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简析:从回乐峰到受降城是一个空间。在从受降城通过一个望字转换到故乡,是另一个空间。
二、        创作题
马寺钟声自古是洛阳八大景之一,今天更是成为国际化的一座寺院。请根据以下文字和视频资料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马寺钟声竹苑清幽
几经风雨几经秋,耳畔钟声总不休。
似见云中光影里,曾经岁月梦如钩。
自评:白马寺曾经经历很多变故,开篇道出曾经的沧桑,但那钟声是民族的钟声,所以经常回荡耳畔。转合看似与钟声无关,实则是变换了空间,阐明钟声的悠远绵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83

帖子

10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11-14 21: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五讲作业
子衿10-苍梧子诚
一、问答题
  1.诗的空间设计分类
      1.并置空间:即将不同的意象或场景并列放置在诗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或者因果关系,就像一幅幅画面同时展现给读者。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意象是并置的,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递进空间:诗中的意象或场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可以是从外到内、从远到近、从现象到本质等顺序。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写国家破败但山河依旧的大背景,然后递进至春天城里草木茂盛却无人欣赏的荒凉,再深入到诗人感时伤世、恨别思亲的情感。
      3.回环空间:诗中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回环往复的特点,往往在诗的开头和结尾或者诗的不同部分有相似的空间元素或者情感氛围的呼应,形成一种循环的美感。例如一些诗歌在开篇描写了一种宁静的田园风光,中间经历了种种波折或者情感的起伏,结尾又回归到那种宁静的田园风光的描写上,只是情感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2.以杜甫《登高》为例剖析空间设计
      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空间设计属于递进空间。
      3.首先,诗的前两联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景象。从风、天、猿啸,到渚、沙、飞鸟,再到无边的落木和不尽的长江,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从近景到远景,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萧瑟的氛围。接着,后两联从写景递进至诗人自身的境遇。“万里悲秋常作客”从空间的辽阔(万里)转到诗人常年漂泊的悲苦,“百年多病独登台”从时间的漫长(百年)和身体的多病以及孤独的状态进一步深入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艰难苦恨。这种空间上从外在景象到诗人内心世界的递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二、创作题
《马寺闻钟》
古寺钟声远,禅林暮色幽。
香烟飘宝殿,佛影入经楼。
客旅随缘至,僧伽静意修。
洛阳佳景处,暮鼓唤春秋。
首联点明马寺钟声悠远,周围禅林在暮色下幽静的氛围。颔联描写寺内香烟缭绕在宝殿,佛像的影子映入经楼的景象。颈联从寺院的景象转到人物,有前来的游客随缘而至,僧人安静地修行。尾联则将马寺放在洛阳的大环境下,强调其作为洛阳佳景之一,暮鼓钟声见证着岁月的更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31 , Processed in 0.067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