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8 1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唐-李商隐在《北齐》中用“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来说明红颜误国的道理。二是动静结合。例如:唐杜牧在《清明》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动作使画面生动起来。三是感官冲击。例如:袁枚《随园诗话》的“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通过一个“喊”字,瞬间让我们的感官受到强烈冲击,不仅使八九牧童纵横坐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而且那“喊”的声音都仿佛回荡在耳。
二、创作题
五律·忆寻幽
柔荑17-铁马秋风

寻幽不思返,最忆是穷乡。
野水浮香芰,青山照暖阳。
桡移莹玉烁,船弄白云航。
共赏今何处,怀思万丈长。

诗家语变形:第二联运用了主宾倒装手法。
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技巧:
(1)“怀思万丈长”运用了抽象可见化的技巧,具体来说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为画面,“怀思”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将其具象化,用“万丈长”来形容思念的程度。“万丈长”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把无形的思念转化为可以想象的长度,就好像思念是有实体的、可以丈量的物体一样,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深。(2)第二联、第三联运用了动静结合法。

自评:
(1)空间设计
诗中空间设计较为清晰且富有层次感。从“穷乡”这一较为广阔的空间入手,引入“野水”与“青山”,营造出自然开阔的外部环境。接着聚焦于船上,“桡移”“船弄”描述了局部的动态画面,空间由大到小,再由小及远,以“怀思万丈长”将思绪拓展至无限的空间,给人以回味。
(2)用韵与格律:
此诗用平水韵下平七阳韵,格律严谨无误。每句的平仄搭配和谐,符合五律的格律要求,读来音韵流畅,朗朗上口。
(3)起承转合
首联“寻幽不思返,最忆是穷乡”点明主题,开启寻幽忆乡之旅,为起;颔联“野水浮香芰,青山照暖阳”承接上文,具体描绘穷乡的自然美景,是为承;颈联“桡移莹玉烁,船弄白云航”转换视角,聚焦于船上的活动,为转;尾联“共赏今何处,怀思万丈长”抒发感慨,回应首联的忆乡之情,是为合。章法严谨,过渡自然。
(4)韵字阴阳平衡:
诗中的韵字在阴阳平衡方面表现较为均衡。“乡”“阳”“航”“长”既有较为阳刚开阔的意象,如“阳”“航”,又有带着温情与回忆的“乡”,以及表达深沉情感的“长”,整体上达到了一定的平衡。
(5)音韵问题:
此诗不存在撞韵、挤韵、连韵的问题。
(6)首字平仄
全诗首字平仄分布较为合理,符合首字平仄5/3的要求,有助于全诗节奏的平稳和韵律的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五律在空间设计、用韵格律、章法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4-10-28 10: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柔荑07-时光已老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七律.秋日登沙河市五指山
柔荑-07时光已老
青林千丈不堪秋,秋气与人争上游。
绝壁穿云山势野,远峰隔树水声幽。
尘随残叶沉谁梦,隙出寒花醒客眸。
到顶忽然天朗朗,俯临行处一岚收。
自评:此首拙作颔联运用了诗家语,用其他字体已经标注。其中绝壁,远峰有远近空间设计。
全诗围绕登山展开首联是自己的感慨,颔联是登山时看到的远近山景,颈联情景交融通过残叶,寒花这两个秋天的意象表达随时秋天但仍然有令人振作的物和事。尾联是爬到山顶俯瞰之境表达所经过的已无处可寻。
此诗用韵正确格律无误,章法是起承转合。韵字三平二阳。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首字平仄要符合5/3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

帖子

3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9 19: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3-秋霁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七绝 晨时小记
柔荑13-秋霁
家母年来七十余,鬓边白发见稀疏。
忆她最爱唱歌曲,榻上儿眠声缓徐。
自评:感情真挚,文字流畅。没有大的起伏,比较直白。7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4-10-29 2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15-秋枫舞剑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例如: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写一首怀古诗
骊山烽火台怀古
文/秋枫舞剑
绣岭墩台筑,居高天下顾。
关中盘虎龙,南北隐狸兔。
只见幽王陵,难寻褒姒墓。
戏烟国灭亡,岂是美人误?
注:
绣岭:指骊山西绣岭最高峰。

自评:
     最有名的烽火台莫过于骊山西绣岭烽火台。“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拾级而上,登上烽火台,居高临下,关中平原尽收眼底,河南河北一览无余。俯视山下,可以看见周幽王的陵寝,却看不到褒姒沟里的褒姒墓。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难道这一切都归错于一个弱女子吗?

  这首诗通过幽王陵引发深思,可怜的一代美女不仅被乱刀砍死,死后连墓都没有留下,她真的有错吗?

  这首诗虽然表达了自己对烽火台的一点怀思,却没有运用到本次讲课的抽象可见化,实在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30 1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21——我在路上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句加入动态,“何处 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
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五律一首并自评
五律  白马寺
古寺钟声寂,佛光映岁悠。
经堂参妙理,塔影伴清流。
暮鼓催心净,晨钟解世愁。
禅缘深几许,此处韵长留。

自评
这首以古寺的寂静钟声起,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佛光映岁悠,表现出寺庙的历史悠久和佛光的普照。经堂参妙理,塔影伴清流,体现修行与自然的融合。暮鼓晨钟的描写,增添了心灵的净化和解脱之感。结表达禅缘深厚,此地韵味的悠长。整首围绕白马寺说题 ,有的词语还需斟酌,请老师批阅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9
发表于 2024-10-30 14: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所谓诗词抽象可见化就是通过物象的表达心中不可见的的想法或者情绪,使之犹如画面、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道歉和尚为表达自己禅心不动,用了“禅心以似沾泥絮”来表达。
2、动静结合 。例: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3、感官冲击。诗的表现力强,通过文字可以让你仿佛看到画面,还可以触动你各个功能的感官,无论是嗅觉、听觉、触觉。例: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松林公园遇瑜珈人
柔荑20-清风几又
朝阳悄步入幽林,光影轻摇撩素襟。
绿毯盘莲天地合,默听神簌净凡心。

自评:
此诗以清新雅致之笔,描绘了一幅松林公园晨练瑜伽之景,诗家语运用自如。

首句“朝阳悄步入幽林”,“悄步”二字,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朝阳以生命,形象地描绘出晨光初照,悄然无声地穿透林间之景,此乃抽象可见化之技,空间感顿生。光影“轻摇撩素襟”,“轻摇”、“撩”二字,动词选用精妙,既写出了光影的柔和,又勾勒出瑜伽人衣袂飘飘之态,意境悠远。

承句“绿毯盘莲天地合”,“绿毯”喻指林间草地,形象生动;“盘莲”则喻瑜伽人之姿,与“天地合”相呼应,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之美,意境深远。此句空间布局巧妙,将天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

转句“默听神簌净凡心”,“默听”二字,写出了瑜伽人静谧聆听自然之声的状态;“神簌”则指自然之音,如天籁般洗涤心灵,使人心境澄明。此句以声写静,反衬出林间之幽静,意境空灵。

合句未直接写出,但前三句已构成完整意境,无需赘言。全诗用韵严谨,格律无误,起承转合章法井然。韵字阴阳平衡,无撞韵、挤韵、连韵之弊。意脉连贯,形象思维运用得当,成功地描绘了一幅松林公园瑜伽晨练之景,令人心旷神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4-10-30 17: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班玛卓玛 于 2024-10-30 17:20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03-班玛卓玛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样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①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例: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②动静结合
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③感官冲击
睛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跨进新年
柔荑03-班玛卓玛
腾飞爆竹秀烟花,人海江边境可嘉。
美好心中私愿许,天空水上闪光华。
自评:
格律方面,替对粘符合要求,首字平仄3/1。首句入韵式,韵字阴阳2/1,没有出现撞韵、挤韵、连韵的现象。第一句起描写事件及人的行为;第二句承空间的位置是江边;第三句此景此事转归到自身,由此而引起对未来的向往;第四句合句,以景结天空和水面遍布着光彩,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3
发表于 2024-10-30 17: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柔荑02-字母宝宝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就是将自己心里的情绪,思路,或想表达的内容,通过对物象的观查,再经过思维用形象的语言将画面,甚致景头,能以形象的体现出来,使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通过文字体现出来。变成现实而生动的画面。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使用技巧,分哪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①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例:
禅心以拟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其中的动词,沾泥,形容词以拟。不逐,上下狂。
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
其中的响,舞,轻。.
②动静结合。
例: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洒尝。
其中的白面郎、坐人床、粗豪甚、索酒尝。
③感管冲激
例:
唐,刘禹锡
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份情。
中的见学、见艺、追想、伤情。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

七律•豫园夜
柔荑02-字母宝宝

豫园绮丽客留连,会景楼头别有天。
九曲卧波藏锦鲤,三秋浦月醉心田。
春堂点翠生机溢,玉岫玲珑意趣燃。
三穗阁中寻旧梦,两宜轩里忆当年。
自评:
1)用韵、格律基本、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作品中运用了“九曲卧波藏锦鲤”、“三秋浦月醉心田”等富有画面感的意象,将豫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只想读者有身临其境、感受豫园独特魅力的体验;
想在描绘豫园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客留连”表达了对豫园的喜爱与不舍,“醉心田”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情感;
诗的尾联“三穗阁中寻旧梦,两宜轩里忆当年”点明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想通过此引发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遐想。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2/3;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老师好!不好意思啊,不知道怎么能找到;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4 13: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六讲作业评阅汇总
1、七律•元大都遗址怀古
作者/小松
元都古迹今何在, 十里残桓数散关。
铁马金戈成往事,烟云帝阙去无还。
百年历尽燕山雨, 一代风流茶语间。
拂拭碑文追旧忆, 长河落日水潺潺。
寻觅点评:
中二联对仗形成,但【茶语间】用的弱了,特别是尾句【水潺潺】与【追旧忆】在语境上差。


2、七律.秋日登沙河市五指山
文/时光已老
青林千丈不堪秋,秋气与人争上游。
绝壁穿云山势野,远峰隔树水声幽。
尘随残叶沉谁梦,隙出寒花醒客眸。
到顶忽然天朗朗,俯临行处一岚收。
寻觅点评:
【秋】韵入诗忌之。
中二联对仗见工。
尾联还是见弱

3、七律   忆往事
文/我在路上
往昔如烟脑海浮,时光倒转忆中留。溪边嬉戏欢声绕,树下迷藏笑语悠。
岁月无痕情韵在,人生有梦念怀稠。
那堪旧事随风去,唯剩相思伴水流。
寻觅点评::
语境通畅。
只是二联有意重感,

4、七律•秋意
柔荑12-起风了
老逢烟景易为情,况复穷秋别意生。
野径座前风落木,遥天云外雁归程。
萧条时节终离乱,漂泊生涯岂太平。
何日寻来清净处,空嗟旧隐慕躬耕。
寻觅点评:
雁归/漂泊道出游子之无奈。
【旧隐】宜斟酌一下

5、七律•雾凇奇观
柔荑/高山峻岭

水气悬枝化雾淞,山形暗淡隐千峰。
岚烟浩渺梨花绽,野色氤氲玉蕊容。
众说深秋无好景,吾寻胜地爱闲踪。
登临石径游双目,仰视林光似雪封。
寻觅点评:
以雾淞形成起笔,
【无好景】~
【爱闲踪】
宜打磨。
尾联无论是意境还是语境上有弱感。

七律•泉州东湖公园
疏影26-寥词客
一泓曲水古城东,旖旎风光日日逢。
波映远峰青髻并,香沾荷柄粉腮红。
月明拈句霞杯好,神爽穿花春气融。
四望楼台心放旷,长年居此寿无穷。
愿你快乐评:逢二冬,别的韵字一东。一韵到底没做到。
风一东韵字入诗。峰二冬挤韵。
格律正确。
韵字的阴阳失衡,1阴/4阳。
首字平仄4/4。
承句对偶不工,远峰、荷柄。且此句“头重脚轻”。收放上承转布局乱了。合句写空了。

7、七言绝句•寒衣节祭祀先人
柔荑05-无形无相
年年秋末立冬前,子送寒衣到墓边。
怀念先人来祭祀,天堂往返有云船。
愿你快乐评:年,天,先韵字入诗。寒,念,返挤韵。
内容上起句就是无意义,绝句字少就要炼意,起句的时间题目就已说明了,没有必要复述一变。直接以景起或直叙写。

8、七绝•湖边野钓
柔荑18—爱国者
湖光淡淡晓风轻,柳下垂竿惬意生。
尘世喧嚣皆不在,钓来整日好心情。
愿你快乐评:格律,用韵正确。合句不好,整日好心情就浪费了字,因承转已指出惬意生,喧嚣不在。可以试着改钓来鱼鳖夜间烹。

9、七律·游金胡杨景区有感
柔荑06-戏墨花开
飒飒秋风裁日光,欣然付与众胡杨。
迎眸翠意添佳景,入耳清声话旧章。
大漠扎根经岁久,苍穹挺干六朝霜。
今朝且看斑斓处,一树琼枝逸韵长。
愿你快乐评:首字平仄4/4。韵字阴阳2/3。起句有秋和胡杨而承句翠就不恰当,秋天的胡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黄色。清声因前文铺垫不句指什么?起承围绕景区所见实写最好,既然是景区就有游客,有欢声笑语但您用的是-迎眸翠意添佳景,不恰当。游人醉色、入耳欢声。后三斟酌一下。经岁-六朝不工。合句斑斓用的也不恰当,前文没有水的铺垫而依题目只有胡杨也形成不了斑斓。内容和布局上可以多下功夫。收放及虚实的合理安排和景融情的写法。

10、七律•豫园
柔荑02-字母宝宝
豫园绮丽客留连,会景楼头别有天。
九曲卧波藏锦鲤,行云得月醉心田。
春堂点翠生机溢,玉岫玲珑意趣燃。
三穗阁中寻旧梦,两宜轩里忆当年。
愿你快乐评:园,点挤韵。九曲,行云不工。
【“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园内保存了大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等文物珍品,凝聚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豫园不仅是一个园林,更是一个浓缩了上海明代以来人文、历史演变的“实景式博物馆”。】这此内容在你的文中就看不出。
豫园内有多个著名景点,包括玉玲珑、三穗堂、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华堂以及内园等。
你选的题材比较好写,可写的内容太多,只能用点破面的形式去描写。整体来看描述的还算可以,内容完整。
五律•晚秋黄河湿地薄暮随笔
柔夷08-微雨燕双飞
西风枯草木,夕日映川流。

我心依旧浅:
(首联:从大背景总起,“西风”点出时令,“夕日”点出时间。扣住诗题展开,亦称为破题)
红叶清霜染,芦花冷月浮。
(颔联:就晚秋之景展开,时间由“夕日”到“冷月”,暗伏时间的流转。但细品依然是总写。)
飘摇三径露,零落一身秋。
(颈联:继续就秋景展开描写。细品“三径”,应该只是指小路,无隐居之意,写露。下句写木,零落的木,古句得多揣摩下为何可以这么用?)
水静星河近,孤亭伴小舟。
(尾联:不错,特是尾句如此作结?留有很大的空白。)
浅评:整首诗,每句单独拎出来都是好句,写得意境也美。我特偏爱“芦花冷月浮”、“ 飘摇三径露”。但我觉得有以下问题:
问题一:颈联的“染”字,“层林尽染”就是红叶,伟人并没有说“层林尽清霜染”为何?请作者细品。“染”字虽好,今人多用,故无新意,如“醉”、“韵”字都是好字,用多了则无新意,应有意识回避。
问题二:“零落一身秋”,诗题是“晚秋”,句中是“秋”,以秋写秋,这应该是犯题吧。字面是说秋,实则是写草木,一是对仗欠工,二则是与起句“枯草木”是同一个意思??
问题三:依然是对仗问题。“红叶清霜染”,是个被字句,叶被清霜染成红。“芦花冷月浮”,芦花与冷月,应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句式不同。“芦花冷月浮”,此句很棒,一个“浮”字,不仅将芦花与月串连起来,更令画面动起来。写景写动态景好看。我试改上句,供作者借鉴参考。“枫叶寒烟起,芦花冷月浮”。
问题三:整首诗的布局问题。诗中作者情绪可以说从“西风到冷月”都是一路顺承的,完美的,还伏了暗线——时间的流逝,从傍晚到晚上。构思、情绪 、布局都没问题。到了“飘摇三径露,零落一身秋。”到了这我怎么感觉就突然断了呢?特是下半句,“零落一身秋”是想表达怎样的情绪呢?若是写秋愁,那么合句就应该对这个“愁”进行展开,然而尾联并没有。同样最后一句的“孤”字也是一样。想表达的是孤单的情绪,但并没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独感。此诗,每个单句,写得都如珍珠般漂亮,但是如何将珍珠串连起来呢,那就得讲究谋篇布局。
建议:全诗写景。由景带出作者的情绪来,寓情于景。但情绪不可乱,不可断。写景的诗,更像写散文,建议用七律,利于铺陈。布局上,可用总分分总的写法,也可是{起,承(首联),
颔联(顺承),颈联(再承),尾联(七转、八合),此法前三联皆写景,尾联带出作者来。再有景色的选取即诗的意象选取,必须经过刷选,优中则优,不是把所有的景都罗列进去,要灵活运用上下、高低、水陆、虚实、动静等手法,避免臃肿。
最后总结下,通过作者的诗,是能读出来,作者写诗用心,是花了较多精力去凝练字句。很棒。在布局上加强下,会写出很多佳作来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期待你的佳作。谢谢。
12、七律·童年美忆
柔荑19-中秋之月
总角新装异彩传,巧针阿姊仿裁虔。

我心依旧浅评:
(首联:由新装起而引出阿姊来。作为切入点不错。正常语序是:新装传异彩,阿姊虔仿裁。首句可不押韵。为韵而诗,受格律的约束了。)
一条裙裾惊人魄,两个顽童戏水边。
(颔联:就裙子展开描写。裾,是平声应用仄。失粘失替了。“人魄”,太抽象了,应具象。裙子可惊人魄??是裙子的美或姐姐的工艺好对吧。那就得具体描写裙子的特点、手工等等来体现“惊”)
岸上双双蝴蝶舞,水中对对花鳉旋。
(颈联:写两孩童在水边玩时的情景,来体现姐妹情。下句三连平。)
时光易逝童心在,天各一方情系牵。
(尾联:表明童心仍在,虽天各一方,依然姐妹情深。童心,是孩童纯真无邪的本性,作者的意思是孩童时的情谊仍在或是想表达人虽老,记忆犹存吧。故觉用童心不妥吧。)

浅评:此诗整体构思是明确的,但需要怎样组织语言,谋篇布局,仍需加强。
建议:
问题一:平仄不对,平仄是格律的基础,多检查,也可借助搜韵复查。
问题二:颔联的下句,上句写裙子,下句写两孩童一起玩耍。对仗的上下句,必须是同一主题。可以用对联六相来完成对仗。这两句,留一句必须舍去一句,二选一。
问题三:花鳉鱼,我查了下,是热带鱼呢,是进口鱼。对么?还是我查错了?还是诗中的字打错了?我也求教了下养鱼的朋友,此鱼应该只适合在室内鱼缸中养,在自然中存活率为0。
问题四:尾联,结合当下现状,就具体的物或事来体现。例如,儿时的童装一直保存很好,至今依然珍藏。

此诗主题二,一写回忆儿时情景,二写姐妹情深。通过追忆儿时来体现姐妹情深。二者不可分。通过写裙子带出姐姐来,承句就得具体细节描写裙子或姐姐制作裙子的工艺、辛劳不易,转句可以写穿上裙子后一起玩耍,可就玩耍心情、场景等描写;尾联回归眼前,长大了也依然彼此联系,情感更比孩童时期来得深沉。通过比较来深化姐妹的情深。我给尾联打个样,仅供参考:霜华满鬓真情在,常伴子孙勤探看”。希望作者就整首诗进行重新布局。
格律不是写诗的枷锁,是为写出好诗的工具。更不要受韵的约束,有推倒重来的勇气。
13.忆伊人
柔荑11-雨的旋律
紫荆繁盛满枝头,
我心依旧浅评:

(起句,写景,紫荆花盛,实则就是写赏花这件事的内容或结果---花开满头。)
漫步赏花笑语柔。
(承句,顺承,花开引出人来,合乎逻辑。“赏花”就有点多余了。建议可以引入“携手”等字眼来引出作者与伊人的关系合亲密度,为下文做铺垫。此句孤平,是大忌。)
故地今朝无旧梦,
(转句:写当下,眼前的自己。但“旧梦”来得突兀,梦指啥?前文没有铺垫,梦就是伊人?是两人相约下的梦想?还是爱的盟约?太抽象了。)
蜂蝶纷纷过高楼。
(合句:蜂蝶与己无关,纷纷飞走,惆怅哀婉。但“高楼”在此是用典么?还是有所暗指?我查了关于“南楼”“高楼”的典故,都是指庾亮的才华合情操等,和本诗立意无关。问题就是前文对楼没有铺垫,觉得突兀了。此句平仄不对,失对失替了。)
浅评:起承转合,可以。立意叶明确,想通过今与昔的对比,来表达追忆伊人的情感。可。格律要自查啊。孤平、失对失替不应该啊。蝶,是仄啊。
建议:
问题一:起句后三,没有充分利用,后三只是对盛开进行补充说明,给我的感觉是在写一株紫荆花。可以利用这三个字,点出地点,为下文做铺垫。“紫荆繁盛笼江头”,用“笼”就为全篇的情绪定个调,些些压抑且是淡淡的愁。“江”点明地点。
问题二:“赏花”可建议改成“相携”,读来不很顺畅,还可再凝练。
问题三:“无旧梦”,抽象。建议如:“故地重来行迹杳”,是游也是寻觅,更是追忆,但时过境迁,曾经一起走过的痕迹早已没了踪迹。改抽象为具象。
问题四:“蜂蝶纷纷”没有情绪,不如“蝴蝶双双”,以蝶也成双来反衬自己的形单影只。至于高楼的问题,可借助诗题来解决。比如“重到某某楼忆伊人”,顺便强调一句,诗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有助于对整首诗的把握的。唐诗的诗题一般都是以某件事作诗题的。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观猎”“观刈麦”等等。诗题里有“重到”,诗句就有更多腾挪空间。
问题五:由于犯孤平、平仄不对,我就大刀阔斧修改了。试改二首如下:
其一:
紫荆繁盛笼江头,花下依偎莺语柔。
故地重来形迹杳,当时彩蝶(双飞蝴蝶)过南楼。
其二:
江堤十里紫金开,卿带斜阳含笑来。
重到凭栏花似旧,双飞彩蝶下楼台。

14.跨进新年
柔荑03-班玛卓玛
腾飞爆竹秀烟花,
我心依旧浅评:

(首句:交代见烟花,承句描写江边人与境。烟花,又称花炮、炮仗等;爆竹,鞭炮;此二者的联系,即课可升空的鞭炮为烟花。某种意义上二者即是指同一种事物。)
人海江边境可嘉。
(承句:写观看烟花的人和江边的景,一个嘉字就能形容的了?可,在这里又做如何理解?)
美好心中私愿许,天空水上闪光华。
(转句:聚焦细处,许心愿。最后一句写烟花在天空水上绚烂,看似和第一句不同,实则细品几乎是一个意思。)
浅评:读下来,特是后两句,妥妥地是口语、白话。平铺直叙是大忌,可按渔洋法去谋篇布局。四个句子诗脉断裂,且每句前四后三的处理都不够理想。
跨越新年,燃放烟花,每个家庭,每个政府都会组织,已是司空见惯,寻常情景,越是寻场景越想写出新意越难。写诗类于看图写作,通过词汇的组织、意象的安排,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传达给读者。此诗是否可以这样构思:听说江边燃放烟花,打扮自己呼朋唤友,趁着烟花绚烂许下愿望,可就愿望内容展开或写许愿后感觉烟花更加绚烂。但这只是构思,有只是个点子,而后必须通过诗家语进行呈现和凝练。
根据作者所罗列的意象,我会如此安排。仅供作者借鉴参考。
烟花绚烂明江渚,(首句可不押韵)
鼎沸人潮透夜空。(俗套路,可再凝练)
悄(羞)闭双眸偷许愿,
愿他忽现在桥东。(顶针)
起承句,概写总写背景,从大处落笔。点出地点、事由,人物。转句,拉近镜头,聚焦细处,描写主人公的脸以及神态,从而进行心理活动描写。尾句合上,这么热闹的夜,希望那人也在。赏烟花也赏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新年许愿,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也许转个角遇到爱呢?
总之,从点子到构思到凝练,要用诗家语。希望用心体会比较,多读好诗,提升诗歌鉴赏力。学校里有很多关于绝句布局的讲义,请多翻翻。谢谢。

15.五律·忆寻幽
柔荑17-铁马秋风
寻幽不思返,最忆是穷乡。
我心依旧浅评:
(首联:起句扣题,点出事由,重点“幽”字;承句,点明地点,突出“最”字。平淡而起,看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幽”来体现“最”。有幽景则有追忆之情,合理。)
野水浮香芰,青山照暖阳。
(颔联:顺承起句,就“幽”字展开,对幽景进行描写。此句,视觉,远景,大背景。)
桡移莹玉烁,船弄白云航。
(颈联:继续顺承,视觉描写,角度转为近景描写,从细处落笔。)
共赏今何处,怀思万丈长。
(尾联:转合,就当下描写,回扣首联“忆”。)

浅评:诗脉连贯、起承转合,布局合理,诗已写成。从诗中亦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辛苦了。

建议:
1,对仗的问题:颈联中的“桡”和“船”的意思是否太近,桡作名词解时,指“船桨”、“小船”,当然直接就是用桡指船,这是常用的借代法。同样的事物,不一样的表述,此问题一。
问题二:“弄”字,怎么理解呢?会比较通顺,是“动”的意思么?问题三:上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上句用了比喻,下句应如是。参看对联六相,对联六相同样适用于对仗。相较上句,我更偏爱下句,故试修改如下:“船动白云航”,以船作为参照物,船是静止,动的则是云(是天上的云还是水中的云,皆可。)那么上句呢?我目前想到的是“雾移青嶂逐”,青山怎会追逐?是以雾为参照物,雾不动而青山动。这种切换参照物的写法,唐诗中已有先例。不过雾和云有点近,还可以再凝练。仅供参考借鉴。
2,全诗全以视觉角度来写,可以引入听觉。
3,两处用词:“穷乡”、“共赏”。穷乡,初读有点难接受,但是指荒远的乡村,于诗脉也是连贯的,只能说是穷字略觉得别扭些。诗中少了对乡村的描写。“共赏”,与谁共赏呢?前文未点出或铺垫。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诗题来解决,如“忆与某某友某某地寻幽”,也可以用诗序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27 , Processed in 0.0638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