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子衿组第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1 0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威尼斯 于 2024-11-13 17:3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
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对句(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隔句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就是在东西南北市场买到了这些东西。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
七言绝句的特点首先,要求通俗流畅。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嗅梅《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归程
子衿19-雨曦
未雪村庄日落寒,街无行迹只疏杆。
千门闭后途昏寂,又挂高天一皎盘。

自评:采用诗家语,雪,名词动用,“皎盘” 指代明月。“千门闭” 简洁地概括了整个村庄的状态,给人一种整体的封闭感和寂静感,而 “途昏寂” 则进一步细化了这种氛围在道路上的体现,通过这短短五个字,将村庄日落之后那种冷清、无人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描述,体现了诗家语在语言凝练方面的特点,让读者能够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应的画面。
起笔点明环境与氛围,承上启下,深化氛围与情境。视角与氛围的转变,总结全诗,升华情感与意境。
用韵及格律无误,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2/2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1-12 1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21-月冷千山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或“合而见义”。具体地说,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这种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
例: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都下马或是主人和客都到船上,而不是主人下马或者是只有客在船上。主人客马船是相互补充说明的。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是要求通俗流畅。
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四是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的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明汐感觉。
例: 《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昂然十分了。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得呢?

二、创作题
七绝.初冬即景
文/月冷千山
路上行人冻欲归,长桥霜冷草葭腓。
秋风不舍从今别,鼓舞城东黄叶飞。
自评:这首诗文从字顺,起承转合自然,用词用语贴切精到,有很强的表现力。诗歌从人的感受入手,写出初冬气温骤降,寒冷欲归,再转到写景:长桥霜冷,百草衰败。宕开一笔,写秋风也留恋此人间,不忍分别而鼓动起黄叶在城市里飘飞!立意新奇,可喜可观。是一首不错的小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26-依依绰约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古诗文中一般有四种用法或类型:一是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而不能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二是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应译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三是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四是排句互文。如: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 1)要求通俗流畅;
             2)立意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深长;
             3)形象要鲜明,有诗情画意;
            4)要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创作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初冬雪韵》
疏影横枝草色苍,寒街入眼尽荒凉。
忽逢一夜江城雪,添得衿前身后香。
自评;1,运用了诗家语,如;疏影横枝,入眼荒凉等。
2,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通过对初冬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408

帖子

8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2–水儿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具体形式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一是单句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而不能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二是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应译为"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三是隔句互文。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四是排句互文。如: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 1)要求通俗流畅;2)立意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深长;3)形象要鲜明,有诗情画意;4)要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创作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杜牧的《七绝•赤壁》:前二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像是写一件已折断又沉没水底泥沙多年,但铁质尚未消蚀尽净的战戟,自己经过一番打磨、洗刷,磨去铁锈,洗清刷尽污垢,以图辨清是何代所留之物。这个开头,粗粗看去,简直无法看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全诗所咏的中心,以为杜牧在鉴赏古物。但后二句以一种假设而突然拓开并逆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使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击败南下的曹军,历史上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那么这样看来就很明显,作者是在咏史。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残荷
子衿12-水儿
水中虚照影婆娑,独立风霜奈我何。
待到一朝春信至,满塘香气荡清波。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起句描写残荷水中的倒影依然婆娑动人,承句刻画了残荷独立在风霜中风骨不倒的坚韧形象。转句“待到”一词给人期冀,春天来时,满塘都是清香。此诗写残荷亦是喻人,身处逆境中,不要放弃,不放弃就有希望,甚至前途一片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0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15: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07墨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互文既是参互称文和而建议,就是说,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和上下两句,看似说的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件事,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是说主人客人皆下马皆在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说将军与士兵百战沙场,多年后,只有少数人得以生还。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一定要通俗流畅
②,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③,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④,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举例说明。绝句做法的逆折法
答:绝句的逆折法是指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和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和诗人的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方法可以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如李白的《越中贤古》前三句根据历史事实写出了当时称霸一方的越国盛世,绝句笔锋一转,描写眼前景色,几只鹧鸪在荒凉的废墟上飞来飞去,这一句写人事变化盛衰无常,显得感慨尤深。

二、创作题
七绝  菊
子衿07墨缘
入冬何不返瑶台,月冷霜寒万物哀。
天上李桃争主宠,难胜媚俗岂能回。

自评:起句写入冬了菊还在。前两句对菊表示不理解。转合句道出原因,之所以不回去是因为看不惯桃李那副媚俗的嘴脸,这就从侧面表现了菊的洁身自好的性格。
这首诗用的是问答的写作手法。起承句问转结句答,全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没发现格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17:2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威尼斯 于 2024-11-13 17:28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子衿组作业点评汇总

1、七绝·甲辰冬临
子衿11-云儿
北雁南飞朔风(紧),(莱衣独舞)落梅频。
(弹冠)翻掌(龙将没),(烧腊时分醉四邻)。
无笔生花简评:
问好云儿同学
起句:“紧”字的意思是急切,紧迫的意思。显示出的是环境的恶劣。环境恶劣当如何?结果是做烧腊,馋街坊相亲。你的邻居们是十几年没吃过肉吗?
承句:“莱衣”舞给谁看呢?浪费了这个典。
转句:“弹冠”本以为你要做官,接果你是送年。而且刚立冬你就忙不迭的送年。怎么?冬天不过啦?
结句:唉!典型的凑句啊!你这“诗”是在烧腊店外吃饭时写得?

2、七绝•立冬与儿散步
子衿06-梦寒秋
午后晴阳暖似春,并肩河岸笑声频。
千株杨柳无多叶,一串薰衣蓝向人。
无笔生花简评:
梦寒秋同学好:
是因为气候变暖的原因?感觉你还在处秋日里。武汉江滩还在办菊展。江边的芦花也开得正盛。所以立冬时节看到的景色并不是冬景也很正常。可是你得题目是《立冬与儿散步》,并没有高速大家这个冬天与我们一贯认为的冬天不一样。这样并不好。人家读起来会认为你还是在写秋天。

3、七绝•冬日杂兴
子衿09-翰林瑞居
雪覆枝头日影斜,寒风阵阵叩窗纱。
邀来几友吟冬会,酌酒围炉品岁华。
无笔生花简评:
翰林瑞居辛苦!
首联:“雪覆枝头”“覆”到底正在下还是已经停了?应该是停了,否则哪里来得日影?所以这个“覆”字用得不到位。请重新斟酌。
承句:寒风阵阵不关窗?看来你是一点也不冷啊!
转句:“邀来几友”不好!
结句:品花不好吗?

4、七绝· 立冬
子衿03-紫色的云
风吹白草征鸿远,日照黄花惬意真。
半卷诗书常作伴,一窗素竹恰为邻。
无笔生花简评:
紫色的云同学好:
起承二句注意空间循序。“惬意”是花有惬意还是你有惬意?
转接二句转与起承脱节,你写得是立冬啊!不要跑题。

5、初冬即景
子衿21-月冷千山
(一)
半滩寒柳半滩村,月冷蒹葭渚影昏。
瑟瑟芦花私偶语,低声怕扰梦鸥魂。
寻觅简评:
起承转顺畅,合句的【梦鸥魂】句宜斟酌①鸥在江海生存②这个物象的运用在意境上没起到作用。
另外:初冬即景为题,物象只有寒柳贴切。

(二)
路上行人冻欲归,长桥霜冷草葭腓。
秋风不舍从今别,鼓舞城东黄叶飞。
寻觅简评:
脉清语顺,一气呵成。
不错的小绝。

6、七绝.立冬偶题
子衿15~傲雪寒梅
落叶翻飞舞不休,蒲芦白首为何愁。
冬临露冷生寒气,许是相思恋暮秋。
寻觅简评:
起承的铺垫还好。
转句突兀且合句不知云云。特别是【相思】的运用。

7、七绝·初冬野游
子衿05-白雪
云白天蓝日色红,村庄掩映树林中。
稻田收割农人笑,贪恋游观似小童。
寻觅简评:
①立意欠妥。
笔者也许是南方人,我们北方初冬秋收已结束。
②文字的锤炼有待提升。

8、七绝  菊
子衿07-墨缘
入冬何不返瑶台,月冷霜寒万物哀。
天上李桃争主宠,难胜媚俗岂能回。
寻觅简评:
这是一首写物的小绝。
立意布局及文字/物象的运用上宜提升。
为什么返瑶台?菊本傲霜的呀!

9、七绝•甲辰立冬
子衿08-浪淘沙
晨起推窗冷气侵,西风换作朔风临。
扫来黄叶堆阶下,一映朝阳满地金。
一帆风顺浅评:
文用逆折之法。
这首诗描绘立冬之景生动形象。首句“晨起推窗冷气侵”,通过“晨起”“冷气”营造出立冬清晨的寒冷氛围。“西风换作朔风临”,写出季节交替中风向变化,暗示冬天正式来临。“扫来黄叶堆阶下”中“黄叶”“堆阶下”体现立冬落叶之景。末句“一映朝阳满地金”,逆折把黄叶在朝阳映照下的色彩之美表现出来,画面感十足,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立冬独特韵味。

10、七绝·立冬
子衿16-青衣
入冬一夜朔风狂,四野萧疏百草黄。
唯见青松颜未改,依然挺立斗寒霜。
一帆风顺浅评:
文用对比之法。凸显入冬之景与青松之态。前两句“入冬一夜朔风狂,四野萧疏百草黄”,生动描绘出一夜朔风后,冬天的肃杀之气,原野的荒芜、百草的枯黄尽显其中。后两句“唯见青松颜未改,依然挺立斗寒霜”则笔锋一转,以青松在寒霜中的傲然挺立与前文中的百草形成鲜明对比,赞颂了青松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11、七绝·初冬蒹葭
文/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惯看天边渐远舟,寒风未散一汀愁。
飘摇几个黄昏后,试问如何不白头。
一帆风顺浅评:
此诗意境萧索,寓情于景。首句“惯看天边渐远舟”,一个“惯”字,蕴含着长久以来的孤独与习惯的无奈,远去之舟更添离情。“寒风未散一汀愁”,寒风与愁绪交织,让愁情如汀州般弥漫。“飘摇几个黄昏后”,加重了时间流逝中的漂泊感。末句“试问如何不白头”,以问句结尾,把忧愁和时光催人的感慨推向极致,令人对诗人的心境感同身受。

12、七绝·初冬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冬来北域渐寒风,早秃枝头柿子空。
却讶邻园小苹果,累累满树愈通红。
(用的逆折法)
一帆风顺浅评:
前两句“冬来北域渐寒风,早秃枝头柿子空”,写出北方冬日寒风起,柿子树只剩光秃枝干,柿子已无的萧瑟之态。后两句“却讶邻园小苹果,累累满树愈通红”则形成反差,邻家果园的小苹果挂满枝头且愈发通红,一“空”一“满”,一“秃”一“红”,对比强烈,展现出冬日里别样的景象差异,给人较深的视觉印象。得逆折之法也!

13、七绝 残荷
子衿12-水儿
水中虚照影婆娑,风骨犹存奈我何。
待到东风他日起,满塘香气荡清波。
一帆风顺浅评:
这首诗表意含蓄而富有韵味。首句“水中虚照影婆娑”,描绘出水中倒影摇曳之态,营造出一种空灵氛围。“风骨犹存奈我何”体现出一种坚守自我、不屈的精神气质。最后“待到东风他日起,满塘香气荡清波”,借东风、满塘香气和清波展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以景衬情,象征着困境之后的希望与新生。符合作业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发表于 2024-11-18 14:0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01-岱玉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秦时明月汉时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要求通俗流畅。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②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③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④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破吴后战士凯旋,宫殿上满是如花宫女,何等繁盛;而最后一句却急转直下,写眼前只见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昔日的繁华已经荡然无存。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人事的变化和盛衰的无常。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立冬
文/子衿01-岱玉
霜降寒来木叶稀,立冬时节雁归依。
风摇瘦水残枝乱,雾锁孤村暮雨微。
自评:用了诗家语。
此七言绝句在尝试遵循传统诗词规范方面做了努力。在用韵上,我尽量选取了平水韵五微韵部的字,“稀”、“依”、“乱”、“微”四字虽非完美无瑕,但总算押韵得当。格律方面,我也力求严谨,平仄相间,以期达到和谐的效果。在章法上,我试图通过起承转合来构建诗作的框架,起句点明时节,承句描绘雁群归巢,转句以动荡之景与前文形成对比,合句则收束全诗,营造氛围。同时,我也注意到了韵字的阴阳平衡,以及避免撞韵、挤韵、连韵等问题。然而,自知才疏学浅,此诗仍有诸多不足,望各位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9 2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20-竹苑清幽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或“合而见义”。具体地说,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这种修辞方法通过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
例:《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都运用了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
一是:要求通俗流畅。
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四是: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的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韩愈《晚春》
草树之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首句从“春”字盘转到“晚”字,可谓善取逆势。
二、创作题

初冬
雪覆秋声叶半残,窗前簌簌说轻寒。
曾经那个缤纷梦,已被霜风推下鞍。
自评:前二句着笔初冬之景、之寒,为后文做好铺陈,景中含情,感叹秋光不在,人生迟暮,结句以景作结,意在诗外,有弦外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33 , Processed in 0.0701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