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11 02: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威尼斯 于 2024-11-13 17:3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
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对句(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隔句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就是在东西南北市场买到了这些东西。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
七言绝句的特点首先,要求通俗流畅。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嗅梅《嗅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归程
子衿19-雨曦
未雪村庄日落寒,街无行迹只疏杆。
千门闭后途昏寂,又挂高天一皎盘。
自评:采用诗家语,雪,名词动用,“皎盘” 指代明月。“千门闭” 简洁地概括了整个村庄的状态,给人一种整体的封闭感和寂静感,而 “途昏寂” 则进一步细化了这种氛围在道路上的体现,通过这短短五个字,将村庄日落之后那种冷清、无人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描述,体现了诗家语在语言凝练方面的特点,让读者能够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应的画面。
起笔点明环境与氛围,承上启下,深化氛围与情境。视角与氛围的转变,总结全诗,升华情感与意境。
用韵及格律无误,韵字阴阳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符合2/2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