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2-17 1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班长兼篁竹学委孟庆瑞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南宋史学家胡三省认为,北周大臣独孤信被诛杀,遗孀妻子徙王西蜀居住,但是独孤信的老部下还与独孤一家有所往来。老部下中的人物就包含高熲的父亲高宾。所以独孤皇后,一直把很器重高熲,毕竟父一辈就是老上下级关系。所以高熲能在大隋初年,官场得意,不仅是只靠个人的才能,关键还是自身关系硬。隋文帝也曾给高熲赐姓独孤,以表示对高熲的亲近。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首先就是得罪了独孤皇后。独孤皇后也比较看重这位名相,所以在他的正室去世的之后,独孤皇后就关心他的续弦之事,并且热心地张罗,但是高熲却拒绝了,反而和他的小妾生了老来子。这就让独孤皇后对高熲有意见,毕竟在独孤皇后看来,作为一个皇后关心他的婚姻大事,为他寻找续弦之人,不接受就算了,反而和一名小妾生育后代。又反对废太子,独孤皇后就觉得这人不可取。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在独孤皇后枕头风的作用下,高熲差点被治罪,但是杨坚看在他的功劳上最后只是贬为庶人。
====================================
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开皇十三年,隋文帝为了避暑,于是就以杨素为监工,封德彝为土木监,宇文恺为大匠修建仁寿宫。于是东起庙沟口,西至北马坊河东岸修建了一个周长为一千八百步的城墙。内部以天台山为中心,宫殿、假山、园林应有尽有,而这些材料都是从各地耗费人力物力运来的。
当时由于工期紧,杨素等人又催促赶工,于是这个宫殿盖下来死了近万人。然后隋文帝深受感动,于是用“尧舜行德,而民长寿”给宫殿命名为仁寿宫。一边滥用民力,一边却用尧舜给自己脸上贴金,不知道隋文帝哪来的勇气。事实上,仁寿宫建成以后隋文帝也很少来,这个耗费巨大财力修建的宫殿,最终成了杨素等人的政绩工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