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顺眼阳光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32

主题

352

帖子

3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9 2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南 于 2025-3-9 21:25 编辑

十九讲作业:
白驹02-日出东南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这个以陶渊明代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 诗词36法的(10-18)

10、以动写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再:“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11、以静写动: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  

13、以实写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再:“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王恽《越调?平湖乐》)
 16、巧用问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再:“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17、巧用比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巧用讽喻: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三、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惊蛰
文/白驹02-日出东南
冻土渐消暖气盈,梅香引鸟弄春声。
雷开虫蛰破幽梦,雨润千枝唤绿萌。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1)用韵、格律无误。
2)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韵字“盈、声、萌“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5-3-9 2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9-山茶花哈作业: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8种: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诗词36法的(10-18)有:
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三、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惊蛰
白驹19-山茶花哈
蛰雷似鼓千虫醒,细雨如油百卉生。
新燕逐泥筑暖窝,早莺穿柳炼喉声。
禾锄从此田间窜,农穑随风画里明。
菊绽仓丰身健壮,更期衰鬓喜盈盈。
自评:
本诗用韵、格律无误;韵字阴阳2:2;首字平仄符合5/3要求。
首联,从听觉与视觉角度写,听到雷声响后,知道从此开始百虫发惊醒出洞了,看到细雨绵绵滋润百花盛开,草木发芽长叶将使山川变得葱笼,山青水秀。颔联,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惊蛰的物象,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颈联,由上面的这些景转到人事上,此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农民要开始春耕生产。尾联,写期盼,期待秋天来时能大丰收,农民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5
发表于 2025-3-9 23: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4期诗词评阅强化班第19讲作业
白驹10-江海
作业: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
常见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
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三、七律·惊蛰
白驹10-江海
隐隐雷音唤物苏,蛰虫破土绘新图。
风摇嫩柳千丝绿,雨润夭桃万点朱。
紫燕裁云寻旧垒,铁牛耕地踏泥途。
一年好景从今始,莫负春光展壮鹄。

自评

1. 用韵与格律:本诗押“u”韵,格律上遵循七言律诗的规范,平仄、对仗皆符合要求,无“摞眼”问题 ,韵字阴阳平衡,也未出现撞韵、挤韵、连韵。首字“隐”为仄声,符合5/3的首字平仄要求。

2. 起承转合:首联“隐隐雷音唤物苏,蛰虫破土绘新图”,以雷声起笔,直接点明惊蛰节气,为“起”,描绘出万物复苏的大场景。颔联和颈联“风摇嫩柳千丝绿,雨润夭桃万点朱。紫燕裁云寻旧垒,黄牛耕地踏泥途”,从不同角度细致描绘春天景象,是“承”与“转”,展现出丰富的画面。尾联“一年好景从今始,莫负春光展壮鹄”,收束全诗,表达珍惜春光、奋发进取之意,完成“合”的部分。

3. 形象思维与空间设计:诗中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嫩柳”“夭桃”“紫燕”“铁牛”等意象构建春天画面,从高空的云到地上的柳、桃,再到田间耕地的铁牛,空间层次分明。整首诗意脉连贯,围绕惊蛰时节春天的生机展开,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5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1 14: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旧言 于 2025-3-11 14:09 编辑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白驹16一旧言
一、问答题:
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10、以动写静11、以静写动12、以虚写实14、虚实相间15、乐景写哀16、巧用问答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三、创作题: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四、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1、必须采用诗家语。2、注意镜头的聚焦。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5、意脉不可断裂。6、自评不少于 100 字。7、注意不要犯摞眼。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9、自评要求: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惊蛰
文/旧言
万物经冬待复生,春光快意梦中鸣。
还来时序东风暖,破晓初雷动蛰惊。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韵字阴阳平衡。无撞韵、挤韵、连韵。起句交代了所主体状态与时间,承句展开联想,拟人手法说出了冬藏之物也是不甘寂寞,向往阳光下的愉悦,只能在睡梦里惬意了。转句未提春梦的万物,而着意承句里阳光春梦转说东风日暖的春季到来。合句以初来春雷,惊动了那蛰伏的万物,兴结扣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3 16: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白驹组作业
白驹26—霜叶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那几种?
答:(1)豪放洒脱,傲慢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2.诗词36法的(10—18)有那些。
答: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二、创作题
五绝•惊蛰
霜叶
草木知阳气,昆虫醒冻雷。
千家熏艾草,万物迓春回。
三、自评
小诗通过对草木、昆虫的拟人化的描写,通过人们在惊蛰这天传统习俗的活动,揭示了春回人间这一主题。首句说草木是有灵性的,它知道阳气上升的时候即是它生命的春天到来的时候;第二句说,冥冥的自然界中,一切都有它合理的安排,当惊蛰的雷声响起的时候,一切昆虫等冬眠的物种都从它慵懒的梦中醒来,开始它新的生活。第三句是说人们按照传统习俗去进行熏艾草等各种活动。第四句是说,世间的这一切变化,都是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用韵格律无误。
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5-3-17 2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酒 于 2025-3-17 20:47 编辑

第44期诗词评阅强化班第19讲作业
白驹21-凤鸣岐山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
常见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
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三、七律·惊蛰随笔

白驹21-凤鸣岐山
蛰虫惊梦雷鸣处,布谷声声暖树啼。
最是农家闲不住,春风得意垦新泥。

自评

1. 用韵与格律:格律上遵循七言律诗的规范,平仄、对仗皆符合要求,无“摞眼”问题 ,韵字阴阳平衡,也未出现撞韵、挤韵、连韵。首字符合5/3的首字平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17 2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诗作接龙
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1、七绝~惊蛰
白驹17.二顷田
田园苗木睡安平,沃野农家未动耕。
新暖东风摇不醒,等来惊蛰震春声。
交流:
①题不入诗。大忌!!!
②惊蛰作题目,笔者这首诗起承铺垫后,力求在转句处下功夫,才可以体现题目。
2、惊蛰
文/白驹06飘雪千山
轻雷惊处盎春风,淑气方回已不同。
枯草微萌遥透绿,鸭群戏水乐融融。
交流:
①题不入诗,忌之。
②脉清语顺,
只是咱们是强化班,意境上宜多多提炼。

3、七绝 惊蛰
白驹01一点春
惊蛰郊游采刺苔,停车散步进山来。
蔷薇桔梗芽刚发,几树樱花竟早开。
交流:
①题不入诗,忌之。
②起承句铺垫的太远,未体现惊蛰,绝句贵在惜字如金。

4.五绝•惊蛰
白驹26—霜叶
草木知阳气,昆虫醒冻雷。
千家熏艾草,万物迓春回。
交流:
小诗脉络/语境顺畅,只是合句在意境上再荡开些就有味了,让【意】在诗外。

5•七律•惊蛰
烟波散人
惊雷助势挟东风,雨借天聽醒物虫。
岸柳枝抽沾霈碧,溪桃花发倚栏红。
鸭凫野水临春汛,燕筑高巢趁晓昽。
未到仓庚催布谷,田家早在备耕中。

一帆风顺浅评
这首七律紧扣惊蛰节气,意境清新自然,遣字用词精巧,格律工整,情景交融,是一首佳作。
首联以惊雷、东风、春雨起笔,描绘惊蛰时节的典型气候特征, “醒物虫” 直接点题,奠定全诗基调。颔联和颈联分别从植物和动物的角度,通过 “岸柳”“溪桃”“鸭凫”“燕筑” 等意象,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惊蛰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层次分明。尾联由自然景象过渡到农事,体现了节气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收束自然。

6、五绝•惊蛰
白驹22-闲坐听风
云海翻鸦墨,湖天惊蛰雷。
犹听龙一吼,蛇虺出巢来。

一帆风顺浅评:
-首句“云海翻鸦墨”,运用生动比喻,把翻滚的云海比作浓黑的鸦墨 ,营造出压抑、蓄势待发的氛围,奠定了全诗雄浑的基调,为惊雷的出现做足铺垫。
“湖天惊蛰雷”,一声惊雷打破沉寂,“湖天”二字拓展空间感,展现出春雷在广阔天地间炸响的震撼场景,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
后两句“犹听龙一吼,蛇虺出巢来”,诗人将春雷想象成巨龙怒吼,形象展现惊蛰雷的强大力量,顺势带出蛰伏蛇虫出巢,巧妙关联惊蛰唤醒万物的节气特点,画面感十足。
整首诗用词大胆,意象大气,短短几句尽显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宏大场景,读来酣畅淋漓,尽显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生命的蓬勃。

7惊蛰前蛙会
文/白驹组09一云飞
惊蛰山池聚石蛙,情歌飞越水云涯。
年年欢会意难尽,相爱羞红月岭斜。

一帆风顺浅评:
这首诗充满自然意趣,以独特视角描绘惊蛰前蛙会场景,清新活泼,别具一格。
不直接写惊蛰当日,而是聚焦“惊蛰前”石蛙相聚,从动物行为切入展现节气将至的氛围,视角独特,富有新鲜感。
“山池聚石蛙”描绘出石蛙齐聚的热闹画面,“情歌飞越水云涯 ”巧用拟人,将蛙鸣比作情歌,赋予石蛙浪漫情感,“飞越水云涯”夸张又形象地表现蛙鸣之响亮、传播之远,让读者如闻其声。
“年年欢会”体现石蛙相聚的规律性,“意难尽”饱含对这种自然场景的喜爱与眷恋;“相爱羞红月岭斜”以浪漫笔触收尾,将石蛙欢会赋予爱情色彩,“羞红月岭斜” 用拟人手法,描绘月亮因见证石蛙相爱而羞红,为画面增添朦胧美感 ,极富想象力。

8.七绝•惊蛰
白驹07-始俑
云中乍响一声雷,冻土冰溪次第开。
长梦惊醒谁解意,无非只是唤春回。

一帆风顺浅评:
这首诗以惊蛰为背景,短短四句便勾勒出春日复苏的鲜活景象,简洁明快,情感真挚。
首句“云中乍响一声雷”,直击主题,以惊雷开篇,瞬间抓住读者注意力,“乍响”二字凸显春雷的突然与震撼,营造出强烈的听觉冲击,为全诗定下激昂基调。
次句“冻土冰溪次第开”,从大地到溪流,描绘出随着春雷响动,冻土消融、冰溪解冻的动态画面,“次第”一词展现出万物复苏循序渐进的过程,富有层次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春天到来时的蓬勃力量。
后两句“长梦惊醒谁解意,无非只是唤春回”,将惊蛰春雷比作唤醒沉睡大地的使者,借“长梦惊醒”“唤春回”,以拟人手法委婉表达对春天的热切期盼,情感真挚,引发读者对春回大地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洁质朴,不事雕琢,却将惊蛰节气的特点与春日复苏的意境完美呈现,读来清新自然,余味悠长。

9、惊蛰
白驹03-不可思议
一夕轻雷落万丝,潇潇遍处唤春知。
犹寒乍暖惊虫动,垄上新耕应莫迟。

愿你快乐评:通过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春雷惊虫、农事始忙的生动画面。诗中意象与结构可圈可点,但仍有精进空间。
首联"轻雷落万丝,潇潇唤春知"以视听通感呈现惊蛰气象,"万丝"化用秦观"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柔婉,与雷声形成刚柔对照。但简评所指的意象重复问题确实存在:前两句均聚焦雨景,可考虑将次句转写为"冻土龟纹裂碧墀"之类的地气升腾意象,既避免重复,又能暗示地温回升促虫醒的自然机理。如此"雷-雨-地-虫"的逻辑链更为清晰。
空间架构颇具巧思:前两句仰观天象(雷雨),后两句俯察大地(虫动、新耕),形成"天垂象-地响应"的古典天地观。转句"惊虫动"以拟人手法点题,结句"应莫迟"从自然过渡到人文,暗合《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的农学思想。若在承句增加地理维度(如溪涧融冰、竹径抽笋),可强化空间纵深感。

10.七律•惊蛰
白驹19-山茶花哈
蛰雷似鼓千虫醒,细雨如油百卉生。
新燕逐泥筑暖窝,早莺穿柳炼喉声。
禾锄从此田间窜,农穑随风画里明。
菊绽仓丰身健壮,更期衰鬓喜盈盈。

愿你快乐评:诗紧扣节气特征展开,但在意象选择、格律对仗与意境升华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首联以"蛰雷""细雨"扣题尚可,但"千虫醒""百卉生"平实而少新意。颈联"菊绽仓丰"存在明显物候错位:菊花属秋令之物,与惊蛰的初春属性相悖,可改为"桃绽"以合《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桃始华"的记载。尾联"衰鬓"突然插入暮年意象,与全篇蓬勃春意形成断裂,建议调整为"稚子纸鸢云际横"延续童趣主题。
颔联"新燕逐泥筑暖窝,早莺穿柳炼喉声"平仄虽合(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动词"逐/穿""筑/炼"存在力度落差。"筑暖窝"属三字动宾结构,而"炼喉声"为动补结构,可调整为"新燕衔泥巢渐稳,早莺试曲舌初调"以求工对。颈联"田间窜"与"画里明"词性不协,"窜"字力度过猛,可易为"禾锄点浪畦初绿,犁铧分云陇渐明"。
全诗农事描写流于表面,"农穑随风画里明"未触及惊蛰农俗精髓。建议引入《周书》"惊蛰之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的典故,如"仓庚初试迁乔舌,社酒新开祭虎觥",既强化文化厚度,又暗合"春祭"古俗。"更期衰鬓喜盈盈"稍显直白,可化用范成大"从此农圃事,收拾到边幅"之意,作"稚子牵衣学种豆,笑随布谷过清明"。


11、七绝•惊蛰日马场骑马遇雨
白驹23-静女
雕鞍起处走惊雷,马上扬鞭骤雨来。
飒爽英姿妆不得,问天晴日几时开。

愿你快乐评:捕捉雨中驰骋的动感画面,但在意象深度、声韵协律及情感升华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动词张力的失衡
首句"雕鞍起处走惊雷"中"走"字稍显平弱,未充分表现惊蛰雷霆的爆发力。可参照《史记•天官书》"雷乃发声"的记载,易为"挟"(如"雕鞍乍起挟惊雷"),既强化人马与雷电的互动,又暗合《周易》"震惊百里"的卦象。次句"骤雨来"可升级为"骤雨裁",取《淮南子》"雷以电为鞭,雨以风为裁"之意,使自然拟人更具张力。
虚实转接的断裂
第三句"飒爽英姿妆不得"由实转虚略显突兀。"妆不得"流于表面叙事,可化用《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典故,改为"云冠欲整风偏乱",既延续前句风雨之势,又以"冠"暗扣马术装备,实现场景虚实交融。尾句设问稍显直白,可借《吕氏春秋》"虹始见"之候,以"却看霓旌渡壑来"收束,将盼晴转为见虹,形成诗意闭环。
惊蛰特质的疏离
全诗仅"惊雷"暗扣节气,未深入惊蛰"启蛰-催耕-祭虎"的文化内核。建议在转句植入节气元素,如"祭虎符抛泥溅袖"(古俗惊蛰日祭白虎星君以祛灾),或"蛰户初开鞭作钥"(化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万物出乎震"),使骑马行为与节气产生象征性关联。

12、七绝•惊蛰
文/白驹02-日出东南
冻土渐消暖气盈,梅香引鸟弄春声。
雷开虫蛰破幽梦,雨润千枝唤绿萌。

愿你快乐评:抓住节气特征展开,但在意象关联、节气内涵及声韵协调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首句"冻土渐消"指向北方物候,次句"梅香引鸟"却属江南春景,地理属性割裂。可参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二候仓庚鸣",改为"柳线初调鹊踏筝":既以"柳线"呼应惊蛰初候"桃始华",又以"鹊踏筝"化用《荆楚岁时记》"惊蛰日贴鹊于梁"古俗,增强文化统一性。若保留梅花意象,需增加地理限定,如"庾岭南枝破雪轻"。
"雷开虫蛰"虽扣题但流于表象,未触及惊蛰"启户祭虎"(《礼记•月令》)的核心民俗。建议植入农事符号,如"犁铧剖出畦纹绿"替代"雨润千枝",既暗合《齐民要术》"惊蛰地气通"的农耕智慧,又以"剖"字强化春耕力度。"唤绿萌"稍显稚嫩,可升级为"祭虎符抛疫疠平",融入白虎星君掌惊蛰的星象传统。
"破幽梦"(动+宾)与"唤绿萌"(动+补)结构错位,可调整为"雷惊户启龙蛇动,雨促犁催黍稷萌":前句用《周易》"震惊百里"典对应惊蛰三候"鹰化为鸠",后句以"促/催"形成农事动词链。韵脚"盈、声、萌"属庚青韵,但"萌"发音偏闭合,建议改为"雷惊户启龙蛇震,雨促犁催黍稷生",使"震/生"更契开口呼的爆发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1
发表于 2025-3-27 1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可思议1 于 2025-3-27 10:19 编辑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常见人物形象有如下八种: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二、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有如下几种:
10、以动写静
11、以静写动
12、以虚写实  
13、以实写虚
14、虚实相间
15、乐景写哀
16、巧用问答
17、巧用比喻
18、巧用讽喻
三、创作题
七绝 惊蛰白驹03-不可思议
白驹03-不可思议
一夕轻雷落万丝,潇潇遍处唤春知。
犹寒乍暖惊虫动,垄上新耕应莫迟。

自评:格律用韵无误,起承转合清楚。一二句略有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4-3 1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九讲作业
白驹05-紫微
一、问答题:
1、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哪几种?
答: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八种:(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2、诗词36法的(10-18)有哪些?
答:(10)以动写静;(11)以静写动;(12)以虚写实;(13)以实写虚;(14)虚实相间;(15)乐景写哀;(16)巧用问答;(17)巧用比喻;(18)巧用讽喻。

​二、创作题:
以惊蛰为背景,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惊蛰感怀一首
白驹05-紫微
春雷隐隐动天涯,万物复醒风展纱。
柳眼初开窥绿意,桃腮半吐映红霞。
田间蛙鼓催耕急,陌上莺梭织锦斜。
最是农家无闲日,扬鞭叱犊种桑麻。
自评:尽量采用了诗家语,注意了镜头的聚集,从天涯到万物再到柳眼、桃腮,运用了形象思维-蛙鼓、莺梭等,注意了空间设计,起承转合比较清晰,意脉未断。没有犯摞眼等诗病,用韵格律均正确,首字平仄比4/4,韵字阴阳比2/3,均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31 , Processed in 0.0746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