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顺眼阳光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5-5-21 00: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二、“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五律•荷塘月色
每见柔风入荷塘,波翻碧色散清香。
当空晈月青晖照,翠盏微微泛玉光。

自评:自评:小诗的起承转合章法没问题,用韵正确格律都没有问题,韵字阴阳灵活还可以,不存在连韵挤韵撞韵的问题。
这首小诗 从大体来看 算是找到写诗的门道了但是也刚刚找到,还需要继续加大功夫。
       第一二句起句说的是 经常看到轻风吹入荷塘时,微微的水波绿色的荷叶以及红色荷花的清香沁人肺腑,第三句转句说的是,空中的月亮洒下清辉尤其是撒在河塘之中,最后一句结句一片片翠绿的荷叶由于月光灯照射泛起 碧玉般的光泽,能够使人陷入无尽的遐想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9
发表于 2025-5-21 0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的“境”至少有如下几点:
1,“境”的可感性。
2,“境”的完整性。
3,“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二、“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


荷塘夜步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痕淡月写涟漪,
万叶风荷舞妙姿。
欲拾蛙声藏袖底,
却惊星子满清池。


自评:
这小诗作富有诗家韵味。以“一痕淡月”“万叶风荷”等凝练意象构建画面,用诗家语营造清幽意境。镜头从远景的月、荷,聚焦到近景欲拾蛙声、再到池中星子,空间转换自然。起承转合分明,先写夜景,再叙行动及意外之景,意脉连贯。韵脚“漪、姿、池”阴平阳平交替。此诗格律严谨,意象灵动,转句“拾蛙声”新颖,合句“惊星子”余韵悠长。是首令我比较满意的写景佳作 。
不足之处还有待老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5-5-21 15: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柔荑03-班玛卓玛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①“境”的可感性,②“境”的完整性,③“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
①“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②“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荷塘月色
柔荑03-班玛卓玛
洁白光辉洒夏池,清凉境象赋天姿。
莲花水面收心觉,本是银盘净界宜。
自评:格律平仄无误,首字平仄比为4/4,韵字正确,阴阳比为1/2。首句叙述描写了时间和空间,视觉形象。第二句用触觉形象所导致的美。第三句月亮的纯净也赋予莲的觉悟。同的月亮也有了莲的神圣。构思框架可以,表达的不是太好。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5

帖子

5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1 17: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柔荑组第29讲作业点评汇总

1、七绝·荷塘月色
柔荑19-中秋之月
皎皎月轮静照塘,霰霜萦绕藕花香。
朦胧翠色接禾浪,思绪越伸越漫长。
涪水清韵简评问好中秋之月同学:
起句铺垫扣题,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明月高悬,静静地洒在荷塘之上,给人一种宁静清幽之感。
承句“霰霜萦绕藕花香”,有些隔景,霰霜二字,通常是秋冬之景,而藕花是夏季盛开,二者同时出现略显矛盾,同学可能想表示月色如霜之色,但是“霰”字,需再酌。转合两句,则从写景转入抒情,由眼前之景引发了悠长的思绪。整体不错,合句,过于直白,还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首句“轮”字孤平了,当忌,同学可把第三字或第五字,改为平声就对了。
直言希谅,继续努力!
2、七绝·荷塘夜色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月笼平湖闪玉光,荷擎翠盏泻琼浆。
忽然蛙跳乱云影,惊起涟漪浣藕香。
涪水清韵简评问好微雨燕双飞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起承句铺垫并扣题,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优美的荷塘夜景。给人一种清冷而圣洁的感觉,充满了诗意的想象,构建起一个富有美感的荷塘画面。
转合两句,为这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动态元素。将视觉与嗅觉相融合,拓展了诗的意境。
而且,用词也较为精准。比如“笼”“擎”“泻”“乱”“惊起”等动词的运用,使画面富有动感。“玉光”“翠盏”“琼浆”等词则增添了诗的美感和诗意氛围。
整体不错,继续努力!
3、五律•荷塘月色
柔荑26-寥词客
芙蓉方出水,池月景澄清。
玉女妆红粉,碧荷香满城。
风吹花弄影,柳绿客伤情。
倚望蟾光下,霜毛添几茎。
涪水清韵简评问好寥诗客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扣题,点明了主题是荷塘月色。给人一种纯净、清幽的感觉,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中间两联对仗:
“风吹花弄影,柳绿客伤情”对仗较为工整。“风”~“柳”,名词相对;“吹”~“绿”,动词相对。“花弄影”~“客伤情”,主谓宾结构相对。皆不错的。
总的而言,这首五律通过描写荷塘月色的景色,表达了客居之人的思乡或伤感情绪。在内容上做到了情景交融,从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
语言运用上,用词准确,对仗工整。不过在一些表达上可能稍显直白,如“碧荷香满城”的夸张,就略显生硬了一点,但整体还是不错的。
继续努力!
4、七律•荷塘月色
文/高山峻岭
红葩美景送清香,翠叶盈眸立水央。
月色朦胧窥岸柳,云浮断续见星光。
蛙声阵阵欢歌唱,野阔茫茫思故乡。
叠嶂岩峰山有路,小桥竹径眺萱堂。
涪水清韵简评问好高山峻岭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直接描绘荷塘景色,这种描写开门见山,让读者迅速感受到荷塘的色彩与气息,为全诗营造出了一个清新的氛围。
中间两联对仗:
“月色”~“云浮”,偏正结构相对。“朦胧”~“断续”,形容词相对。“窥岸柳”~“见星光”,动宾结构相对,对仗较为工整。
“蛙声”~“野阔”,名词对名词,不过,“蛙声”是偏正结构,“野阔”是主谓结构,对仗不太严谨。“阵阵”~“茫茫”,叠词相对,“欢歌唱”~“思故乡”,结构上不太对称。
尾联以情收结,不错。
整体来看,这首诗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继续努力!
5、五律•荷塘月色
柔荑12-起风了
银汉洒清光,芙蕖满野塘。
云深涵水气,风细动荷香。
世外关山远,壶中日月长。
一身尘不染,岂用濯沧浪。
涪水清韵简评问好起风了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直接扣题,不错。
关于对仗:
“云深”~“风细”,都是主谓结构。“涵水气”~“动荷香”,动宾结构相对,对仗十分工整。
颈联笔锋一转,从荷塘之景,转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慨。
“世外关山”象征着尘世的纷扰与遥远,“壶中日月”则是一种道家的逍遥自在、超脱时空的境界。
对仗方面,“世外”~“壶中”,偏正结构相对。“关山远”~“日月长”,主谓结构相对,不错。
尾联以景入情,不错!
关于用词:精炼,且富有表现力。如“洒”字描绘银河之光,形象地写出光线的洒落感;“涵”字表现云气与水汽的包容关系,“动”字生动地传达出微风与荷香的互动,好!继续努力!
6、七绝•月夜荷塘游
柔荑18—爱国者
凌波出水月倾光,粉面凝脂翡翠裳。
不是赏荷偏爱夜,喧嚣散尽独余香。
爱国者好,“凌波”和“出水”两个只能选一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粉脸凝脂,”这里得重新考虑一下。
7、七言绝句•月下荷塘
柔荑05-无形无相
每见柔风入荷塘,波翻翠色散清香。
当空晈月青晖照,翠盏微微泛玉光。
月下荷塘,绿了!一袭清风携藕香,拨开沈碧沁衣裳。江塘河汉飞霜霰,碧盏微倾欲献觞。
8、七绝·荷塘月色
柔荑02-字母宝宝
冰轮碾碎一池琼,  素魄摇香万柄清。  
欲掬流光研墨色,  风荷举处砚波平。  
字母宝宝好,写得蛮好!赞一个!既然写得好,那对你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更高一些?起承二句本来是应该想要按照绝句的对仗来写的吗?“碾碎”不对“摇香”。香在这里是名词。另外,“清”这个字含有香的意思。尤其是在你的承句里,“香”和“清”重复了。结句,“砚波”是不是写错了?“砚池”?“风荷一举砚池平”?
9、荷塘月色
文/柔荑21-我在路上
云深露水气氤氲,风细动荷香暗闻。
月色轻笼塘畔景,清幽画卷醉心魂。
我在路上好,写实,情景交融。“风细动荷”风动荷,风的前面加个形容词才好,而不是在风后面加个状语。总体来说写得不错!赞一个!加油!
10、荷塘月色
柔荑03-班玛卓玛
洁白光辉洒夏池,清凉境象赋天姿。
莲花水面收心觉,本是银盘净界宜。
斑马卓玛好,多读些古诗词。积累些词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5-24 1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柔荑19-中秋之月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第二,“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七律·荷塘月色
柔荑19-中秋之月
皎皎月轮静照塘,霰霜萦绕藕花香。
朦胧翠色接禾浪,思绪越伸越漫长。
自评:
格律无误。明月高挂,静寂无声,空气和荷花上都有白色霜露,花更美,月再明,终究是夜晚,能看清颜色但还是朦胧的,作者坐在河塘边,看从天上,经过空中,看到地上,从眼前的荷花,到荷叶,再到池塘外边的禾苗,最后思绪随着视线,沿着池塘的绿、田苗的绿,一直延伸到遥远的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30 , Processed in 0.0752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