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凤王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蘅唐组第二次汇总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蘅唐13-悟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蘅唐01-红黄兰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蘅唐02-云想西泠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蘅唐18-中秋节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蘅唐19-黑泥鳅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蘅唐20-燕南旅友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84

帖子

38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11 1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蘅唐组第二次汇总贴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讲
统计答题请你评论隋炀帝之死?
—————
小渔村治资通鉴初唐班第3讲
统计答题李渊为何要选择关中和长安呢?
统计答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关中和长安吗?为什么?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5讲
统计答题请你评价隋末李密?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9讲
统计答题请你评价李渊或者评价陈叔达?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1讲
唐朝如何颠覆李轨政权?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3讲
统计答题请评价杨恭仁?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7讲
1统计答题杨庆为何四改姓?
2统计答题请评价独孤怀恩?
3诗词题:题杨庆
4诗词题:题独孤怀恩
这四个四选一统计,诗词题做美篇。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9讲
1.诗词统计题:题梁帝萧铣
2.问答统计题:评价梁帝萧铣
这两个二选一统计,诗词题做美篇。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1讲
1.统计诗词题:咏李世民或者题李子通
2.统计问答题:评价李子通
这两个二选一统计,诗词题做美篇。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3讲
1.统计诗词题:咏平阳公主或批判苑君璋
2.统计问答题: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支持屯田?
这两个二选一统计,诗词题做美篇。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5讲
1.统计诗词题:咏唐朝窦轨或者批判李元吉
2.统计问答题:评价唐朝窦轨或评价李建成
3.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
这三个选一个统计,诗词题做美篇
——————
小渔村资治通鉴唐朝班蘅唐组第二次汇总贴
负责人:绿竹清泉班长,冯源学委
蘅唐组16人,已汇总(15)
1蘅唐01-红黄兰12
2蘅唐02-云想西泠13
3蘅唐03-溪水4
4蘅唐05-语辰辰7
5蘅唐06-日出东南6
6蘅唐07-顿明3
7蘅唐08-芳溶2
8蘅唐09-灰姑娘8
9蘅唐10-紫荷心幽
10蘅唐11-秋平5
11蘅唐13-悟11
12蘅唐18-中秋节14
13蘅唐19-黑泥鳅15
14蘅唐20-燕南旅友16
15蘅唐21-丹心9
16蘅唐22-初心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4
发表于 2025-6-25 09: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蘅唐22-初心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讲 :22-初心
请你评论隋炀帝之死?
答:1、隋炀帝并非毫无才能,前期展现出一定政治才华,在大业五年时隋朝综合国力达到巅峰,各项经济农业指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他过于喜欢折腾,一系列决策失误将大好江山折腾得天下大乱。
2、他本带在身边的都是自己信任的贵族,如宇文化及父子,但这些人最终却发动政变。这反映出他在用人方面虽有一定判断,但未能真正洞察人心,没有意识到身边人的野心和形势的变化,对局势的把控出现重大失误。
3、隋朝在隋文帝杨坚的治理下本已排除诸多可能威胁统治的因素,但隋炀帝的统治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上层贵族也借机发难,隋朝最终二世而亡。他的死宣告了隋朝统治的结束,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
小渔村治资通鉴初唐班第3讲:22-初心
李渊为何要选择关中和长安?
答:李渊选择关中和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是基于历史传统、地理优势、军事战略和家族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1、西魏、北周、隋朝等前朝均定都于长安,这些朝代的统治阶层多出自北魏六镇,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因此,李渊选择继承这一传统,定都长安,既是对前朝的尊重,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2、长安位于关中平原,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关中地区因其悠久的农业历史、四塞的地形、丰富的物产和稠密的人口,长期成为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3、从军事角度来看,关中地区易守难攻,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选择关中作为根据地,可以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全国局势。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协调和调度兵力。
4、他的祖父李虎曾是西魏的重要将领,家族世代居住在长安。李渊也在长安出生,子女和亲属多居住在关中地区,使得长安成为李渊的家族根据地。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5讲:22-初心
请评价一下李密:
答:李密政治与军事才能出众,在杨玄感起兵时,他献上上、中、下三策,上策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攻打洛阳。
在瓦岗军中,李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时,翟让曾被张须陀打败过,极为害怕,准备躲避。而李密认为张须陀骁勇但无谋略,队伍骄狂狠毒,体现了他在指挥作战时能准确分析对手弱点,灵活制定战术。
李密文学造诣颇高,其诗词创作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山水田园诗篇。他的诗词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人所传颂,从他的诗词中能感受到真挚情感和崇高品质。
李密虽有才能,但一生也有诸多遗憾。在政治上,他未能在朝廷中得到重用,未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军事上,杨玄感未采纳他的上策,导致最终战败,也影响了他的发展。这些遗憾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无奈。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9讲:22-初心
答: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父亲是北周的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他七岁便袭封唐国公,青少年时期因有姨妈独孤伽罗庇护,一帆风顺。高贵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为日后起兵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隋末天下大乱时,并未贸然起兵。他善于把握时机,利用突厥进犯的机会,在太原正式举兵,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指挥和决策能力。李渊具有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以及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
少年时期的李渊性情豪shuang,广结天下豪杰,待人宽容,身边聚集了一批能人异士,如武士彟、裴寂、刘文静等,这些人后来成为他起兵创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在处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事情上,李渊表现出优柔寡断的一面。他内心想维护家庭安稳,创设天策将军给李世民,希望兄弟二人和睦相处,但未能有效解决兄弟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自己也被迫退位。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并在不久后统一全国,结束了隋末的混乱局面,他在位期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唐朝近三百年的基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功绩和才能不应被忽视。尽管他在晚年遭遇了家庭变故和权力更迭,但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1讲:22-初心
唐朝如何颠覆李轨政权?
答:李轨是武威的豪强,隋朝末年,他利用社会动荡的机会,召集本地知名人士,包括曹珍、梁硕、安修仁等,共同策划起义。在大业十三年(617年),李轨成功攻占内苑城,逮捕了隋朝官员,自立为河西大凉王,后又在次年(618年)正式称帝,建立了大凉政权。
然而,李轨的政权并不稳固。他在治理过程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包括听信谗言毒死忠臣梁硕,过度迷信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在灾荒时期拒绝开仓放粮,这些行为导致了民心的背离。
唐朝在李轨政权内部矛盾加剧时,采取了反间计。李轨的开国功臣安修仁与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有亲属关系,安兴贵利用这一点,向李渊提出了出使凉州说服李轨归附唐朝的计划。如果说服不成,则就地擒拿李轨。
安兴贵到达凉州后,李轨虽然任命他为左右卫大将军,但并未接受归附唐朝的建议,反而怀疑安兴贵是唐朝的说客。这一情况下,安兴贵未能成功说服李轨,但唐朝的策略已经开始生效。
最终,李轨政权在619年被唐朝彻底颠覆。这一年,李轨被凉州土豪安兴贵所擒,标志着李轨政权的正式败亡6。李轨从起兵到被杀,前后不到三年,其政权的迅速崩溃主要是由于缺乏全局观念、不具备治国之才略,以及未能正确处理内外关系。
综上所述,唐朝颠覆李轨政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谋略、内部策反以及军事行动。通过利用李轨政权内部的矛盾和错误,唐朝成功地削弱了李轨的力量,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政权覆灭。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3讲:22-初心
请评价杨恭仁
答:杨恭仁,字恭仁,是唐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以其忠诚、廉洁和政治智慧著称。
杨恭仁自幼便展现出对父母的孝顺,这一点在他成年后依然未变。他不仅在政治上忠于国家,而且在个人生活中也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在担任甘州刺史期间,杨恭仁的施政以宽和著称,深得民心。他的廉洁自律赢得了隋文帝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不仅自己品行端正,也能影响家人和下属。
杨恭仁在军事上的才能也不容小觑。他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中表现出色,显示出其在战场上的勇气和智谋。此外,他在面对突厥入侵时,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击退了敌军。
杨恭仁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尽管他曾因刚正不阿而遭到排挤,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品德获得了唐高祖的信任和重用。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外,杨恭仁还是一位文化人。他对于儒家经典的研习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综上所述,杨恭仁是一位集忠诚、廉洁、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和公民的典范。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5讲:22-初心
评价独孤怀恩
答:独孤怀恩是隋唐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身世显赫,家族背景深厚。
独孤怀恩出身于河南独孤氏,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他的母亲是文献皇后,因此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接入皇宫抚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独孤怀恩性格上有些放纵,喜欢结交豪杰,这可能与他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缺乏严格的管教有关。他在担任鄠县令时,因为悲伤姑姑独孤伽罗的去世而忧伤过度,不久后就因病辞职。
独孤怀恩在仕途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和才干。他在担任长安县令期间,办事严明且得当,受到了时人的称赞。后来,他成为了工部尚书,这是他仕途的顶峰。
独孤怀恩最终因为谋反而失败。他试图利用刘武周的力量来对抗唐朝,但计划泄露,最终被李渊处死。这一事件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短视和贪婪,以及他对权力的渴望。
综上所述,独孤怀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身世和教育背景为他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但他的性格缺陷和政治野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权力、野心和个人选择的深刻教训。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7讲:22-初心
杨庆为何四改姓
答:杨庆是隋朝宗室,隋炀帝杨广对他有所猜忌,因此杨庆为了自保,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先后四次更改自己的姓氏。以下是杨庆四改姓的详细原因:
第一次改姓郭:杨庆在隋末天下大乱时,面对瓦岗寨李密的进攻,他选择了投降李密,并改姓郭。这一行为可能是出于对李密势力的畏惧以及对自己家族未来的考虑。
第二次改姓杨:当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杨庆回到洛阳,再次改回了杨姓。这可能是因为他在洛阳受到了越王杨侗的信任和重用,希望借此机会恢复杨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次改姓郭:在王世充杀了杨侗登基称帝后,杨庆被降为郇国公,并再次改姓郭。这次改姓可能是由于王世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联姻等方式来拉拢和控制杨庆。
第四次改姓杨:最终,在看到王世充即将失败的情况下,杨庆归顺了唐朝,并被任命为宜州刺史,受封郇国公爵位,第四次改姓为杨。这一改变可能是基于对唐朝实力的认可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
杨庆四改姓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人都像杨庆一样被迫做出艰难的选择,以求生存和保全家族。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9讲:22-初心
评价梁帝萧铣。
答:梁帝萧铣是南梁宗室、西梁宗室,他的祖父萧岩与侄儿梁明帝之子萧ऩ坚决反对降隋,而是投奔南陈,获得了陈叔宝的礼遇。萧铣起兵后,同样一呼百应,这表明萧氏在荆湖地区很有影响力。他在隋大业十三年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并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然而,萧铣的性格也有其缺陷。他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嫉妒胜己者,因此大臣旧将都怀疑惧怕,往往叛离,萧铣不能禁制,所以日渐衰弱。最终,在武德四年,唐高祖下诏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庐江王李瑗由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合兵攻打萧铣。萧铣的将领雷长颍以鲁山归降唐朝。萧铣便派部将文士弘抵御李孝恭,战于清江口,李孝恭大败其军,缴获战舰千艘,攻取宜昌、当阳、枝江、松滋等县,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城投降。李孝恭、李靖直逼其都城江陵。李孝恭布列长围以守。数日之后,攻破水城,缴获楼船数千艘。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萧铣自料救兵不会前来,对其属下说:“上天不保佑梁朝啊!如待力尽而降,必害百姓遭殃。”最终,他束手出降2。
总的来说,萧铣是一位具有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君主,但在性格上存在疑忌和嫉妒的缺点,这些缺点导致了他的失败。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1讲:22-初心
评价李子通
答:李子通是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拥兵数万,自称楚王,并最终建国称帝,国号吴。
李子通年少时贫困,靠渔猎为生。为人乐善好施,居住在乡里时,见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家有余财,则周济别人,但心胸狭隘,与他人结下极小的怨仇也必定报复。乡人有陷入贼寇的,李子通必定护理保全。当时,群盗凶暴残忍,只有李子通宽厚仁慈,所以很多人都归附他,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子通就拥有部众一万人2。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3讲作业:22-初心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支持屯田呢?
答:老百姓安于乡土,不愿背井离乡响应屯田号召。屯田制度下,百姓被迫服从,缺乏自愿性。对于一些农民来说,自己种田投入的劳力成本太高,觉得没有收益。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盲目上马导致部分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质量欠佳、社会效果不好。同时,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部分高标准农田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资金缺口大”的难题。
屯田制度的推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5讲:22-初心
如何看玄武门之变?
答: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这一事件中,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随后被唐高祖李渊诏立为皇太子,不久之后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
对于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李世民在帮助李渊夺得天下后,逐渐积累了巨大的势力和声望。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感到威胁,开始排挤李世民。这种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2、历史上对于玄武门之变的道德评价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李世民为了自保和夺取皇位而采取的极端手段,涉及到了兄弟之间的残酷斗争,不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李世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是一种自我保卫战。
3、从历史影响来看,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到来,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盛世。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使得唐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4、从现代视角来看,反映了封建时代皇权继承制度的弊端和宫廷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它提醒我们,权力斗争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而和平、合法的权力过渡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它既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9
发表于 2025-6-25 09: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蘅唐21-丹心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讲 :21-丹心作业
请你评论隋炀帝之死?
答:1、隋炀帝并非毫无才能,前期展现出一定政治才华,在大业五年时隋朝综合国力达到巅峰,各项经济农业指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他过于喜欢折腾,一系列决策失误将大好江山折腾得天下大乱。
2、他本带在身边的都是自己信任的贵族,如宇文化及父子,但这些人最终却发动政变。这反映出他在用人方面虽有一定判断,但未能真正洞察人心,没有意识到身边人的野心和形势的变化,对局势的把控出现重大失误。
3、隋朝在隋文帝杨坚的治理下本已排除诸多可能威胁统治的因素,但隋炀帝的统治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揭竿而起,上层贵族也借机发难,隋朝最终二世而亡。他的死宣告了隋朝统治的结束,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
小渔村治资通鉴初唐班第3讲:21-丹心
李渊为何要选择关中和长安?
答:李渊选择关中和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是基于历史传统、地理优势、军事战略和家族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1、西魏、北周、隋朝等前朝均定都于长安,这些朝代的统治阶层多出自北魏六镇,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因此,李渊选择继承这一传统,定都长安,既是对前朝的尊重,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2、长安位于关中平原,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关中地区因其悠久的农业历史、四塞的地形、丰富的物产和稠密的人口,长期成为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3、从军事角度来看,关中地区易守难攻,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选择关中作为根据地,可以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全国局势。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协调和调度兵力。
4、他的祖父李虎曾是西魏的重要将领,家族世代居住在长安。李渊也在长安出生,子女和亲属多居住在关中地区,使得长安成为李渊的家族根据地。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5讲:21-丹心
请评价一下李密:
答:李密政治与军事才能出众,在杨玄感起兵时,他献上上、中、下三策,上策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攻打洛阳。
在瓦岗军中,李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时,翟让曾被张须陀打败过,极为害怕,准备躲避。而李密认为张须陀骁勇但无谋略,队伍骄狂狠毒,体现了他在指挥作战时能准确分析对手弱点,灵活制定战术。
李密文学造诣颇高,其诗词创作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山水田园诗篇。他的诗词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人所传颂,从他的诗词中能感受到真挚情感和崇高品质。
李密虽有才能,但一生也有诸多遗憾。在政治上,他未能在朝廷中得到重用,未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军事上,杨玄感未采纳他的上策,导致最终战败,也影响了他的发展。这些遗憾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无奈。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9讲:21-丹心
答: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父亲是北周的唐国公,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他七岁便袭封唐国公,青少年时期因有姨妈独孤伽罗庇护,一帆风顺。高贵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为日后起兵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隋末天下大乱时,并未贸然起兵。他善于把握时机,利用突厥进犯的机会,在太原正式举兵,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指挥和决策能力。李渊具有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以及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
少年时期的李渊性情豪shuang,广结天下豪杰,待人宽容,身边聚集了一批能人异士,如武士彟、裴寂、刘文静等,这些人后来成为他起兵创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在处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事情上,李渊表现出优柔寡断的一面。他内心想维护家庭安稳,创设天策将军给李世民,希望兄弟二人和睦相处,但未能有效解决兄弟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自己也被迫退位。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并在不久后统一全国,结束了隋末的混乱局面,他在位期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唐朝近三百年的基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功绩和才能不应被忽视。尽管他在晚年遭遇了家庭变故和权力更迭,但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1讲:21-丹心
唐朝如何颠覆李轨政权?
答:李轨是武威的豪强,隋朝末年,他利用社会动荡的机会,召集本地知名人士,包括曹珍、梁硕、安修仁等,共同策划起义。在大业十三年(617年),李轨成功攻占内苑城,逮捕了隋朝官员,自立为河西大凉王,后又在次年(618年)正式称帝,建立了大凉政权。
然而,李轨的政权并不稳固。他在治理过程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包括听信谗言毒死忠臣梁硕,过度迷信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在灾荒时期拒绝开仓放粮,这些行为导致了民心的背离。
唐朝在李轨政权内部矛盾加剧时,采取了反间计。李轨的开国功臣安修仁与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有亲属关系,安兴贵利用这一点,向李渊提出了出使凉州说服李轨归附唐朝的计划。如果说服不成,则就地擒拿李轨。
安兴贵到达凉州后,李轨虽然任命他为左右卫大将军,但并未接受归附唐朝的建议,反而怀疑安兴贵是唐朝的说客。这一情况下,安兴贵未能成功说服李轨,但唐朝的策略已经开始生效。
最终,李轨政权在619年被唐朝彻底颠覆。这一年,李轨被凉州土豪安兴贵所擒,标志着李轨政权的正式败亡6。李轨从起兵到被杀,前后不到三年,其政权的迅速崩溃主要是由于缺乏全局观念、不具备治国之才略,以及未能正确处理内外关系。
综上所述,唐朝颠覆李轨政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谋略、内部策反以及军事行动。通过利用李轨政权内部的矛盾和错误,唐朝成功地削弱了李轨的力量,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政权覆灭。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3讲:21-丹心
请评价杨恭仁
答:杨恭仁,字恭仁,是唐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以其忠诚、廉洁和政治智慧著称。
杨恭仁自幼便展现出对父母的孝顺,这一点在他成年后依然未变。他不仅在政治上忠于国家,而且在个人生活中也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在担任甘州刺史期间,杨恭仁的施政以宽和著称,深得民心。他的廉洁自律赢得了隋文帝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不仅自己品行端正,也能影响家人和下属。
杨恭仁在军事上的才能也不容小觑。他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中表现出色,显示出其在战场上的勇气和智谋。此外,他在面对突厥入侵时,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击退了敌军。
杨恭仁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尽管他曾因刚正不阿而遭到排挤,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品德获得了唐高祖的信任和重用。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外,杨恭仁还是一位文化人。他对于儒家经典的研习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综上所述,杨恭仁是一位集忠诚、廉洁、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领导者和公民的典范。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5讲:21-丹心
评价独孤怀恩
答:独孤怀恩是隋唐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身世显赫,家族背景深厚。
独孤怀恩出身于河南独孤氏,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他的母亲是文献皇后,因此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接入皇宫抚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独孤怀恩性格上有些放纵,喜欢结交豪杰,这可能与他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缺乏严格的管教有关。他在担任鄠县令时,因为悲伤姑姑独孤伽罗的去世而忧伤过度,不久后就因病辞职。
独孤怀恩在仕途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和才干。他在担任长安县令期间,办事严明且得当,受到了时人的称赞。后来,他成为了工部尚书,这是他仕途的顶峰。
独孤怀恩最终因为谋反而失败。他试图利用刘武周的力量来对抗唐朝,但计划泄露,最终被李渊处死。这一事件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短视和贪婪,以及他对权力的渴望。
综上所述,独孤怀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身世和教育背景为他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但他的性格缺陷和政治野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权力、野心和个人选择的深刻教训。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7讲:21-丹心
杨庆为何四改姓
答:杨庆是隋朝宗室,隋炀帝杨广对他有所猜忌,因此杨庆为了自保,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先后四次更改自己的姓氏。以下是杨庆四改姓的详细原因:
第一次改姓郭:杨庆在隋末天下大乱时,面对瓦岗寨李密的进攻,他选择了投降李密,并改姓郭。这一行为可能是出于对李密势力的畏惧以及对自己家族未来的考虑。
第二次改姓杨:当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杨庆回到洛阳,再次改回了杨姓。这可能是因为他在洛阳受到了越王杨侗的信任和重用,希望借此机会恢复杨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次改姓郭:在王世充杀了杨侗登基称帝后,杨庆被降为郇国公,并再次改姓郭。这次改姓可能是由于王世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联姻等方式来拉拢和控制杨庆。
第四次改姓杨:最终,在看到王世充即将失败的情况下,杨庆归顺了唐朝,并被任命为宜州刺史,受封郇国公爵位,第四次改姓为杨。这一改变可能是基于对唐朝实力的认可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
杨庆四改姓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人都像杨庆一样被迫做出艰难的选择,以求生存和保全家族。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19讲:21-丹心
评价梁帝萧铣。
答:梁帝萧铣是南梁宗室、西梁宗室,他的祖父萧岩与侄儿梁明帝之子萧ऩ坚决反对降隋,而是投奔南陈,获得了陈叔宝的礼遇。萧铣起兵后,同样一呼百应,这表明萧氏在荆湖地区很有影响力。他在隋大业十三年在罗县起兵,自称梁公,并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然而,萧铣的性格也有其缺陷。他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嫉妒胜己者,因此大臣旧将都怀疑惧怕,往往叛离,萧铣不能禁制,所以日渐衰弱。最终,在武德四年,唐高祖下诏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庐江王李瑗由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合兵攻打萧铣。萧铣的将领雷长颍以鲁山归降唐朝。萧铣便派部将文士弘抵御李孝恭,战于清江口,李孝恭大败其军,缴获战舰千艘,攻取宜昌、当阳、枝江、松滋等县,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城投降。李孝恭、李靖直逼其都城江陵。李孝恭布列长围以守。数日之后,攻破水城,缴获楼船数千艘。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萧铣自料救兵不会前来,对其属下说:“上天不保佑梁朝啊!如待力尽而降,必害百姓遭殃。”最终,他束手出降2。
总的来说,萧铣是一位具有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君主,但在性格上存在疑忌和嫉妒的缺点,这些缺点导致了他的失败。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1讲:21-丹心
评价李子通
答:李子通是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拥兵数万,自称楚王,并最终建国称帝,国号吴。
李子通年少时贫困,靠渔猎为生。为人乐善好施,居住在乡里时,见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家有余财,则周济别人,但心胸狭隘,与他人结下极小的怨仇也必定报复。乡人有陷入贼寇的,李子通必定护理保全。当时,群盗凶暴残忍,只有李子通宽厚仁慈,所以很多人都归附他,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子通就拥有部众一万人2。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3讲作业:21-丹心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支持屯田呢?
答:老百姓安于乡土,不愿背井离乡响应屯田号召。屯田制度下,百姓被迫服从,缺乏自愿性。对于一些农民来说,自己种田投入的劳力成本太高,觉得没有收益。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盲目上马导致部分高标准农田农田建设质量欠佳、社会效果不好。同时,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部分高标准农田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资金缺口大”的难题。
屯田制度的推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第25讲:21-丹心
如何看玄武门之变?
答: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这一事件中,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随后被唐高祖李渊诏立为皇太子,不久之后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
对于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李世民在帮助李渊夺得天下后,逐渐积累了巨大的势力和声望。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感到威胁,开始排挤李世民。这种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2、历史上对于玄武门之变的道德评价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李世民为了自保和夺取皇位而采取的极端手段,涉及到了兄弟之间的残酷斗争,不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李世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是一种自我保卫战。
3、从历史影响来看,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到来,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盛世。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使得唐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4、从现代视角来看,反映了封建时代皇权继承制度的弊端和宫廷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它提醒我们,权力斗争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而和平、合法的权力过渡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它既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10:09 , Processed in 0.0574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