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凡皿沐子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9

帖子

1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
发表于 2025-6-26 12: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皿沐子 于 2025-6-27 12:08 编辑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凝香02-蒙童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荅:1,诗词的抽象可见化,即变意象与具象,把抽象概念转化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2(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化成画面:例如:
           北齐
         唐-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沉迷于淫乐便是亡国之君。
(2)动静结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指使问荅双方立刻生动起来。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二习作:
五律    叶落归根
文/蒙童
叶落霜啼雁,人归外事休。
老屋篱寂寞,闲院草风流。
整饰筹垂暮,修茸再从头。
烹调妻好手,烫酒月中秋。

作业自评:律韵合规起承转折尚可,以退休回故居一事从归来所见,到重新修缮,到舒心安居脉络连贯,其间多以诗家语叙事如篱寂寞,草风流表现故居被遗弃场景。遗憾是设计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9
发表于 2025-6-27 10: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六课作业
凝香组33-粤西迁人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抽象可见化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通过某种物象呈现出来,让它犹如画面甚至影像可见、可闻。
2,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使用的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技巧包括: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2)动静结合。
(3)感官冲击。
例如: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使用了多个意象,不但画面感上有静有动,而且从视觉上、听觉上,都给人一种较大的冲击力。

二、创作题

忆科威特巴比延岛沙漠中作业
凉晨五点已驱车,半路轻云生早霞。
海面红球穿水起,眼前长影自身斜。
空间热浪一时发,满目强光万物遮。
却见八方风竖直,群龙任性灌天沙。

自评:
拙作采用“麻”韵,格律正确,韵脚三阳平两阴平,基本做到交错替换,无挤韵、撞韵、连韵等情况。首字平仄比例为5/3,符合要求。
章法上,首联交代早上出发及路途的情况,为“起”;颔联,按照时间的顺序继续往下描述,“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地,下了车,此时已经是太阳从海面升起,阳光把身影长长地投到地面,为“承”;颈联继续描述景色的变化,其实是接近了中午时分,太阳猛烈,热浪滚滚,强光刺眼,看似“转”并不明显,但是从个人感受上,已经从轻松转到了难以忍耐。尾联,还是写景,那是沙漠中数条同时出现的龙卷风景象,把沙漠的恶劣环境进一步推高。诗家语的使用:“斜”字为形容活用为动词,“万物遮”是“遮万物”的倒装。
拙作在空间设计方面,采用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往复写法,有利于强化环境的处处恶劣。
抽象可见化:风本身没有形状,但是通过垂直直冲向天空的画面表达出来。
本诗运用了形象思维,虽然全诗四联均为写景,并未直接抒情,但实际上是触景生情,拙作的题目的中心词是工作,但诗中并没有任何描写工作的情景,而是通过描述环境来表达工作的艰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61

帖子

3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8 13: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醉舞可乐第六讲作业
一、问答题
1. 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是指将诗词中原本抽象的情感、思想、概念等,通过具体的形象、场景、意象等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抽象的内容,仿佛亲眼目睹一般。
例如:愁绪本是无形抽象的情感,在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将愁绪具象化为一江向东流的春水,让读者能通过春水连绵不绝、浩浩荡荡的形象,切实体会到愁绪的深沉与无尽。

2. 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具体的景色来衬托抽象的情感。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系列秋天衰败、凄凉的景色组合,衬托出天涯游子内心孤寂、漂泊的愁思。游子的愁思是抽象的,但这些具体的意象构建出的画面,让愁思变得可见可感。
    比喻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比喻象征抽象的情感或概念。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闲愁比作“一川烟草”的迷茫、“满城风絮”的纷繁、“梅子黄时雨”的连绵,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闲愁具体化为可见可触的事物。
    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或事物。李清照《武陵春·春晚》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绪这种抽象的情感赋予重量,化为可以装载在船上的实体,通过船载不动愁,让愁变得具体可感。

二、创作题
七律:夏日闲言
文/醉舞可乐
绿树阴中忆旧游,蝉声啼破几分愁。
昔年同赏荷花处,今日独临湖水悠。
风抚柳丝思旧事,云移天际念朋俦。
时光悄去情难逝,一抹余晖伴梦留。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1. 本诗用韵符合所选韵部要求,格律严谨无误。在七律的格式框架内,平仄安排得当,每句的平仄都遵循相应规则,无出律之处。如首句绿树阴中忆旧游,仄仄平平仄仄平”,严格按照七律平起平收的首句平仄规范。
2. 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首联:绿树阴中忆旧游,蝉声啼破几分愁,直接点题,在夏日绿树成荫、蝉声阵阵的环境中引出对旧游的回忆与淡淡的愁绪;
颔联:昔年同赏荷花处,今日独临湖水悠,承接上文,通过昔年与今日场景的对比,进一步深化情感;
颈联:风抚柳丝思旧事,云移天际念朋俦转至对旧事和朋俦的思念,从景过渡到情;
尾联:时光悄去情难逝,一抹余晖伴梦留”合笔,点明时光流逝但情谊长存,在余晖中留下美好的梦,收束全诗,使情感完整而深沉。
3. 所选用的韵字在阴阳平衡方面较为合适。韵字、游、愁、悠、俦、留,在音韵的轻重、阴阳上搭配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无音韵上的拗口或失衡之感。
4. 避免撞韵、挤韵、连韵:整首诗不存在撞韵、挤韵、连韵的问题。韵字分布合理,间隔得当,没有出现相邻或相近位置上韵字读音过于相近或相同而影响诗歌音韵和谐的情况。
5. 首句首字绿为仄声,符合七律平起平收格式中首字4/4”或5/3要求,奠定了整首诗的平仄基调,为诗歌韵律的和谐顺畅打下基础。

在诗中抽象可见化方面,多处运用意象来呈现抽象情感。如“蝉声啼破几分愁,以具体可闻的蝉声,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使用了以景衬情的技巧,通过夏日蝉声烘托出内心的愁。“风抚柳丝思旧事,云移天际念朋俦”,借柳丝云这些自然意象,把对旧事和朋俦的思念之情展现出来,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将无形的思念附着在具体事物上,使抽象情感可见可感。整体而言,本诗在格律、情感表达与抽象可见化技巧运用上较为得当,基本达到创作要求,但在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独特性上,仍有提升空间,期待日后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4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4
发表于 2025-6-28 14: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凝香11-洗尘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诗词的抽象可见化就是意象浮现,也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可闻、可感。例如:“夕阳楼外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以重重叠叠的山喻愁之多;“适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以东海水之大喻愁之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之长喻愁之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载不动写愁之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三个排比句作比,把愁写出空间感,可感可触可见。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意象在诗词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主要分三个方面:
(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和尚在谢绝歌姬的敬酒(苏轼的调侃),那么怎么去说明自己禅心不动呢?他就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物象——“禅心以似沾泥絮”,柳絮随风飘舞,但是落在泥中,沾染了泥的柳絮,就不会在被吹拂起来。所以说“不逐春风上下狂”,那么这里除了用沾泥絮比喻自己的禅心,还用春风比喻歌姬、或者说苏轼的调侃。作者所选取的物象十分有美感,也十分贴切作者的本意,能够使意和象完美的融合,观其象便能明其意。如果直接说理,不见得一定不好,只是相较而言差了一层。
(2)动静结合。例如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动静相宜,妙趣横生。
(3)感官冲击。比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这首诗调侃小山村的私塾先生,末句趣极。漆黑的茅草屋,还只有半间,院子里的猪窝牛圈和洗漱的浴盆做饭的灶台紧挨着,极言地方窄小,八九个牧童横躺竖卧,一幅散乱模样,结句陡然一转,成为经典,前边的形容,都成为反衬,为结句“天地玄黄喊一年”做铺垫。这个喊字极其生动,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几个小孩子,好像在比赛谁的嗓门大,抻着脖子在那里声嘶力竭的喊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通过一个“喊”字,就瞬间让我们的感官被强烈冲击,不仅把八九牧童纵横坐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那“喊”声更是振聋发聩,仿佛久久回荡在耳中。如果把喊改成看,天地玄黄看一年,失去动静结合与感官冲击,就显得平淡无奇,毫无看点了。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七绝•烟雨楼忆旧游
凝香11-洗尘
避暑山庄烟雨楼,楼台环碧荡轻舟。
轻舟袅袅笙歌起,所谓伊人曾溯游。

​三、自评:
​这首七绝仄起平收,首句入韵,韵字阴阳和谐,无挤韵撞韵连韵现象。首字平仄比例完美,格律无误。
​诗题“烟雨楼忆旧游”,交代了地点与人事,以及追忆往事淡淡忧伤的情感主题。
​首联赋起点题,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活动,当年人不在,乐景变哀情,次句承上启下。
​尾联由视觉入听觉,景转融情,由当下回溯往昔,顺势推出所谓伊人求而不得的无奈,推进一层收结。
​全诗上景下情布局,以乐写哀,情景交融,顶针格层层深入,尾结以《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求而不得的叹惋主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蓄蕴籍,意达言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9 09: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凝香25-白玫瑰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具象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①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②动静结合 。
兴云吐雾,行雨生风。上清仙子,来献圣聪”‌这句话出自唐代龙护老人的《铸镜歌》,意思是:‌镜子中的盘龙能够兴云吐雾、行雨生风,最终由上清仙子献给圣明的君主‌‌?。

具体来说,这句诗描绘了镜子中的盘龙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引发云雾和风雨,象征着高强的法力和神秘的力量。最后一句“上清仙子,来献圣聪”则表明这些神奇的现象是由上清仙子带来的,并最终将这份智慧和力量献给圣明的君主‌。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七律*夏夜

七律*夏夜
凝香25-白玫瑰
烈日炎炎不见消,灯红九绿棹春桥。
娃娃五彩风筝舞,凌步微波踏步摇。
小巷大街山月落,歌诗对曲友相邀。
欢声笑语穿空越,熏肉生云行雨妖。

三、作业自评:
这首七律色彩生动展现了夏夜热闹活力,起点题景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格律、意象情感表达上做到可圈可点,细节可在打磨打磨。具体解释如下:
用韵格律无误,严格遵循七律平仄对仗要求,中二联:对仗工整从小到大,由近到远合联紧扣主题。
中二联五彩风筝舞,微波、步摇,小巷、山月落、歌诗、对曲、相邀等物像清晰意境到位!欢声笑语,玩到月落,还要逗留忘了回家等…行雨才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6-29 1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⑥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凝香19-梅黄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 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2. 动静结合。
如:
《少年行》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杜甫用几个连续动作,坐人床,指点银瓶,索酒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少年的“粗豪”。
3. 感官冲击
如“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感官上嗅觉的延伸,让诗很有余味。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窗外荷花玉兰
文/梅黄
绿树繁枝绽白莲,不同桃李竞春娟。
好风频拂数团雪,斜日巧穿千缕烟。
晚馥盈盈凉浸月,清阴飒飒碧连天。
何须王母宴中会,早有素华飞鬓前。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格律无误,韵部下平一先。
空间设计由远及近,从视觉到嗅觉再到视觉。
用多个动词使抽象可见化,拂,穿,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6-29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凝香——01 江寒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1,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怎么把抽象的意具体化,把不可见实体化,把理变成画面呢?
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和尚在谢绝歌姬的敬酒(苏轼的调侃),那么怎么去说明自己禅心不动呢?他就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物象“禅心以似沾泥絮”。
柳絮随风飘舞,但是落在泥中,沾染了泥的柳絮,就不会在被吹拂起来。所以说“不逐春风上下狂”, 那么这里除了用沾泥絮比喻自己的禅心, 还用春风比喻歌姬、或者说苏轼的调侃。
2,动静结合 。
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写自然界本身不会动的动了起来,那么自然界本身会动却看不见的呢?
3,感官冲击。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是很有美感的句子,也是用了两位美女来作比,出句回风舞用洛神赋中的句子,对句半面妆用徐妃,这句已经很妙了。但是后山诗话中说,李商隐有诗“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其“扫后更闻香”尤妙。为什么呢?如果从感官上来说,“已落犹成半面妆”半面妆,妆画了半面了,化了妆的那半面是不是很好看?落花飞舞到地上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半面妆的那种状态,虽然很美,但是这是静态的表达,没有延伸,但是“扫后更闻香”,既有感官上嗅觉的延伸,又有余味。画面上从有花飘落,到花被扫去,看似已经结束,但是画外还有余香。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无奈
漱玉声声绕水塘,涟漪阵阵入柔肠。
缘何盖板宽来路,不见天时恨满江。
(2025年6月28日)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没有理论性的,概念性的词句用的是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无奈
漱玉声声绕水塘,(主语后置)
涟漪阵阵入柔肠。
缘何盖板宽来路,
不见天时恨满江。(省略主语)
(2025年6月28日)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借景抒情。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由远到近的空间设计。
无奈
漱玉声声绕水塘,涟漪阵阵入柔肠。
缘何盖板宽来路,不见天时恨满江。
(抽象可见化,恨是感情,感情是看不见的,这个恨是看不见的。恨满江,可见恨之深,让抽象的恨,可以看见。江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多宽,多广。)
(2025年6月28日)
5、意脉不可断裂。   
无奈
漱玉声声绕水塘,涟漪阵阵入柔肠。
缘何盖板宽来路,不见天时恨满江。
(2025年6月28日)
意脉:从水塘里的声音写到涟漪。然后又写到路变宽了。这是什么时候弄的?成了一个问句的形式。水塘看不见天了,水塘恨,弄来了一个板,让自己看不见天了。实际上是看见的人恨,想看见涟漪的人看不见涟漪了。想必水塘也是恨的。从有到无到生恨。意脉没有断。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无奈
漱玉声声绕水塘,涟漪阵阵入柔肠。
缘何盖板宽来路,不见天时恨满江。
(2025年6月28日)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用韵、格律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简单分析一下起承转合:
起:首句:能够看见石头和水相撞时的产生的意象叫漱玉。不但能够看见这个意象,还能够听见声音,声音绕着水塘。听见声音,这是听觉,绕水塘,这是视觉。
承句:接着对这个水塘进行描写。涟漪是水纹,能够看见水纹,也是接着起句的视觉来进行延伸,拓展。承句是对起句的拓展。起句和承句是承接关系。
转句:不再写水塘了,写盖板。表面上看没写水塘了是断了,实际上盖板是水塘的一部分。
合句:因为有前面的那一句盖上了盖板,所以水塘就看不见天了。难免就生出了恨。水塘看不见天,水塘有恨,那人看见水塘了,人也自然就有恨。写水塘有恨,实际上是写人有恨。转句和合句形成了因果关系。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塘,二声,阳平,肠,二声,阳平,江,一声,阴平,没有三阴平,一阴二阳,1:2,三个韵字。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每一句的首字分别是:漱,仄,涟,平,何,平,不,仄,两平两仄。
无奈
漱玉声声绕水塘,涟漪阵阵入柔肠。
缘何盖板宽来路,不见天时恨满江。
(2025年6月28日)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
简单分析一下起承转合:
起:首句:能够看见石头和水相撞时的产生的意象叫漱玉。不但能够看见这个意象,还能够听见声音,声音绕着水塘。听见声音,这是听觉,绕水塘,这是视觉。
承句:接着对这个水塘进行描写。涟漪是水纹,能够看见水纹,也是接着起句的视觉来进行延伸,拓展。承句是对起句的拓展。起句和承句是承接关系。
转句:不再写水塘了,写盖板。表面上看没写水塘了是断了,实际上盖板是水塘的一部分。
合句:因为有前面的那一句盖上了盖板,所以水塘就看不见天了。难免就生出了恨。水塘看不见天,水塘有恨,那人看见水塘了,人也自然就有恨。写水塘有恨,实际上是写人有恨。转句和合句形成了因果关系。
意脉:从水塘里的声音写到涟漪。然后又写到路变宽了。这是什么时候弄的?成了一个问句的形式。水塘看不见天了,水塘恨,弄来了一个板,让自己看不见天了。实际上是看见的人恨,想看见涟漪的人看不见涟漪了。想必水塘也是恨的。从有到无到生恨。意脉没有断。
塘,二声,阳平,肠,二声,阳平,江,一声,阴平,没有三阴平,一阴二阳,1:2,三个韵字。
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每一句的首字分别是:漱,仄,涟,平,何,平,不,仄,两平两仄。

点评

意思是溪流盖上石板看不到水波了?有点晦涩。  发表于 2025-7-5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8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8
发表于 2025-7-5 12: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次作业
凝香小奋河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心里的情绪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具象化。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答:
1. 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
2. 动静结合 。
3. 感官冲击。
例如自己的作业:“东君有意点苍茫 ”:东君,代指春神,诗家语拟人化变形,赋予自然以人格。  点苍茫,抽象可见化,将春意降临比作点染动作,使无形春色具象可感。  

二、创作题

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四十岁了》
小奋河

四十光阴似水流,半生劳碌志难酬。
青丝渐变银霜色,独对寒灯泣暮秋。

自评:走过的路很多,但收获的却很少!

点评

先抒情议论,后景结,总体不错。太悲了点。  发表于 2025-7-5 1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5: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六讲作业:
凝香32-之之忧乐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诗词的抽象可见化就是
意象浮现,把心中的情绪或所想表达的内容通过视觉听觉或其他方式,将它们实体化。如:愁如山水。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抽象可见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挨成画面。如禅心已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②动静结合,如野水白连郭,乱山青到门。
③感官冲击,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创作题

文/之之忧乐
绿叶纤纤伸八面,如君坐视拥周围。
平常默默无花絮,一吐江山定有归。
自评:起承通过形象比喻,将兰花的身姿变成人物的抽象化,转结将兰花开放和繁殖的过程变成定江山的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6讲作业
凝香06-中秋之月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诗词的抽象可见化?
答:意象浮现,就是把你心里的情绪或者你想表达的内容实体化。因为心中的想法或者情绪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物象的表达,让它犹如画面甚至镜头一般可见、甚至可闻。
2、关于意象在诗词的抽象可见化时的使用技巧分为几个方面?试举例。           
一是将理论通过文字转换成画面。例如“禅心以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二是动静结合。就像苏轼的江城子,“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这是静态的描写,但是后一句加入动态,“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三是感官冲击。例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听觉上的冲击感。
二、创作题:一段往事,一个人或一群人,一处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难忘的一隅,请以此为意创作格律诗一首,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韵部不限。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使用的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七绝·相思
与伊相遇在奇山,鹧鸪声啼草木间。
世事难猜分海角。相思若水永潺潺。
自评:
格律无误,韵脚阴阳2:1,首字阴阳3:1,没有用韵之忌。
符合起承转合,没有起兴,平铺直叙。
物象鹧鸪用的很恰当,练字还需努力。
整首诗需要朴实流畅,让人产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16:31 , Processed in 0.126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