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渔村初词31期第九讲雅兰组作业帖 |
点评
以论事开篇,上片总论,下片具体论,这种安排让层次清晰,主题明确,对偶句也工。上片第二拍改为“曾经得失化烟云”。
| ||
点评
整首词脉络清晰,从场景到情感,从当下到未来,层层递进,且用词典雅而不晦涩,情感饱满而不浮夸,恰如其分地传递了高考时节的复杂心绪,是一首贴合主题、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下阕“同窗谊,意绵绵”是“三字+三字”的短句组合,与古典词牌中常见的“七字对七字”“五字对五字”工整对仗相比,更偏向于以情补形,对仗形式较弱。
上阕“紫毫挥就凌云志,十载耕耘锦句篇”中,“紫毫”(偏正结构,具体事物)与“十载”(数量结构,表时间)、“挥就”(动词+补语)与“耕耘”(并列动词)的词性、结构对应稍显疏松。
不足之处;首拍最好以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落韵的好。其实《鹧鸪天》就是一首七律诗变化而来的。
词中对仗句欠工稳。
结尾“人生羁旅征途远,丹桂高枝愿景圆”,跳出高考当下,将视角引向漫长人生,“丹桂高枝”以传统意象象征成功与收获,既表达了对学子的美好祝愿,也赋予作品更深远的意境,让“赠别”不止于离别,更添对未来的昂扬
| ||
点评
语言清丽而不雕琢,从观荷到赏心,层层递进,尽显对荷塘景致的沉醉与热爱,读来如沐清风,余味回甘。
不足之处;首拍最好按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落韵的好!《鹧鸪天》其实是首七言律所变化的。
整首词对仗较工(如“好风暗度”对“晓露还噙”,“芳心漾”对“清梦长”),意象选择贴合荷之特质,
结尾“此身合做芙蓉客,一棹菱歌意未央”,“芙蓉客”直抒对荷花的倾心,愿与之相伴;“一棹菱歌”以声衬景,添水乡意趣,“意未央”则写兴致未尽,余韵悠长,将赏荷的愉悦升华为对自然与自在生活的向往。
“诚邀风月漫池塘”由物及人,写赏荷人愿与清风明月共赏荷塘,“漫”字尽显悠闲自在,将赏荷的闲逸提升。
“擎玉盏,酌琼觞”,以“玉盏”“琼觞”喻荷叶承露之态,既呼应上阕“晓露”,又以“擎”“酌”二字赋予荷叶动态,似见荷叶如举杯邀客,趣味盎然。
| ||
点评
整首词脉络清晰,从生长历程到外在形态,再到内在品格,层层深入,既抓住了竹的自然特征,又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仗工整处见匠心,抒情直白处显真挚,读来铿锵有力,感染力强。
结尾“虚心高节谁人比,正直襟怀气若虹”,直击竹的精神内核——“虚心”“高节”“正直”,既是竹的特质,也是文人推崇的品格;“气若虹”以虹为喻,强化其精神气度的昂扬,将咏物与咏志完美融合,使全词主旨得以升
“升腾云雾荡宽胸”,写竹在云雾中舒展的景象,“荡宽胸”由竹及人,暗喻观竹者从中感受到的开阔心境,自然过渡到情感抒发。
法凸显其根基之稳、气势之盛,画面壮阔,尽显竹的挺拔气象。
下阕“披烈日,战寒冬”,以短句勾勒竹对抗严酷环境的姿态,“披”“战”二字赋予竹以人的行动力,凸显其不畏艰难的品格,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
“根深净土三千尺,杆耸凌霄万里风”,此句对仗工稳,“根深”对“杆耸”,“净土”对“凌霄”,“三千尺”对“万里风”,从地下根系的深扎到枝干的高耸入云,一纵一横,既写竹的形态特征,又以夸张手
| ||
点评
评阅老师灵可儿:评:意象生动,中规中矩很实在。不错。
| ||
点评
评阅老师灵可儿:评:这词不错,别看语言质朴,最后两句的质问与批判,隐晦中带着锋芒,直击问题所在。大快人心。
| ||
点评
评阅老师灵可儿:评:这词可以,以景入情。发挥得很好。没啥问题可挑。
| ||
| ||
| ||
GMT+8, 2025-7-22 12:10 , Processed in 0.062858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