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疏影19-红叶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1)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2)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 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 (1)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第1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作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2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看作者是否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3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指出具体。仅仅指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指出为什么而“感伤”。 (2)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看一首作品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密切联系。分析作品的构思,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及起承转合。这种方式的分析步骤是: 第一步:概述作品的内容。 第二步: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3)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文字是音符,情感是旋律,所有的物像,都可以是素材。那么诗词就是一曲自己谱写的歌。 第一步用提问方式:这首作品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用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三步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四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其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阐述作品的用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从分析炼字入手:抓住作品中某字进行分析。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王维《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首联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如拭镜之笔,雨后晴空将原野铺展为无染的素绢,“旷” 字让视线挣脱尘嚣束缚,直抵天地尽头。 颔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以散点透视勾勒村落脉络,渡口如逗号点染水畔,村树似虚线连接溪涧。 颈联“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则以色彩皴染画面,田外积水如碎银泼洒,峰峦从云幕后缓缓推近,“明” 与 “出” 让静态山水有了镜头推拉的动态感。 尾联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如突然切入的生活长镜头,前六句的水墨淡彩里,忽然涌入荷锄的农人。 此诗妙在 “以画入诗”:平仄起伏如田垄的韵律,对仗工稳似界画的精准,王维以画家的透视法经营诗的空间层次,又以农人的视角注入生命温度。 此诗的情感内核,在于王维将盛唐文人的山水审美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体验:当霁光洗去的不仅是自然的尘埃,更是文人旁观的疏离;当光影照亮的不仅是田畴峰峦,更是劳作中跃动的灵魂 —— 这种从 “静观” 到 “共生” 的情感升华,让山水诗不再是案头清供,而成为血脉里流淌的田园基因。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绝·送别 文/红叶 指尖相扣久凝眸,细语绵绵话未休。 一去关山千万里,还期柳线系行舟。
以 “临别凝视 — 絮语叮咛 — 关山远隔 — 柳系行舟” 的脉络,呈现送别的情感流程,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意,力求虚实相生。用韵、格律经检验无误,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