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凡皿沐子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七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1
发表于 2025-6-30 2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疏影03兰子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诗评的核心方法为文本细读法和知人论世法,二者常结合使用:
(1)文本细读法:
聚焦诗词文本本身,从语言、意象、格律等内部要素分析。
步骤:
1. 通读文本,把握整体情感基调(如悲喜、豪放、婉约)。
2. 拆解关键意象(如“明月”“落花”),分析其象征意义及在诗中的作用。
3. 关注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对仗、用典等)、炼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句式节奏(长短句变化、平仄韵律)。
4. 梳理结构层次(起承转合),分析句间逻辑与情感递进。
5. 总结文本自身的艺术特色与表达效果。
(2)知人论世法:
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解读诗词内涵。
步骤:
1.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如苏轼的贬谪生涯)、思想倾向(如李白的道家思想)。
2. 考察创作背景(如社会动荡、个人遭遇,如杜甫“三吏三别”与安史之乱)。
3. 联系时代文化特征(如唐诗的昂扬、宋词的世俗化)。
4. 分析背景与文本内容的关联(如陆游诗中“报国无门”的情感与南宋时局的关系)。
5. 总结作品的历史意义或作者的个人寄托。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
1.从情感内涵切入: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思乡、爱国、离别等),以及情感的真实性、感染力。
2.从艺术技巧切入:点评修辞手法(如比喻的新颖性)、结构布局(如首联破题、尾联升华)、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柳永的婉约)。
3.从意象与意境切入:解读意象的叠加效果,分析意境的营造方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从历史与文化角度切入:联系时代背景或文化传统,阐释作品的时代价值。
5.比较赏析:与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对比,或与同题材作品对比。

二、 创作题: 五律.相聚
文/兰子

夕照故人至,重逢恰素秋。
桂香浮雅意,月色映南楼。
漫忆儿时梦,深怜游子忧。
欢情浑欲醉,晓白与君留。

三、自评本次作业。
自评:
格律正确,平水韵十一尤平声。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发生。
阴平:秋、忧。
阳平:楼、留。
韵脚阴阳比例为2:2,比例合适。
题目是相聚,起句直接破题,点明相聚的时间。
中二联对仗工整,句式词语结构有错开(212/221)
章法布局:首联直接破题,点明相聚的时间。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9

帖子

2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30 21: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疏影19-红叶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1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2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 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
1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第1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作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2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看作者是否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3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指出具体。仅仅指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指出为什么而“感伤”。
2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看一首作品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密切联系。分析作品的构思,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及起承转合。这种方式的分析步骤是:
第一步:概述作品的内容。
第二步: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3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文字是音符,情感是旋律,所有的物像,都可以是素材。那么诗词就是一曲自己谱写的歌。
第一步用提问方式:这首作品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用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三步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四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其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阐述作品的用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从分析炼字入手:抓住作品中某字进行分析。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王维《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首联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如拭镜之笔,雨后晴空将原野铺展为无染的素绢,字让视线挣脱尘嚣束缚,直抵天地尽头。
颔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以散点透视勾勒村落脉络,渡口如逗号点染水畔,村树似虚线连接溪涧
颈联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则以色彩皴染画面,田外积水如碎银泼洒,峰峦从云幕后缓缓推近,让静态山水有了镜头推拉的动态感。
尾联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如突然切入的生活长镜头,前六句的水墨淡彩里,忽然涌入荷锄的农人。
此诗妙在 以画入诗:平仄起伏如田垄的韵律,对仗工稳似界画的精准,王维以画家的透视法经营诗的空间层次,又以农人的视角注入生命温度。
此诗的情感内核,在于王维将盛唐文人的山水审美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体验:当霁光洗去的不仅是自然的尘埃,更是文人旁观的疏离;当光影照亮的不仅是田畴峰峦,更是劳作中跃动的灵魂 —— 这种从 静观共生的情感升华,让山水诗不再是案头清供,而成为血脉里流淌的田园基因。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绝·送别
/红叶
指尖相扣久凝眸,细语绵绵话未休。
一去关山千万里,还期柳线系行舟。

临别凝视 絮语叮咛 关山远隔 柳系行舟的脉络,呈现送别的情感流程,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意,力求虚实相生。用韵、格律经检验无误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77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 10: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七讲作业
疏影16-风度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诗评的核心方法为文本细读法和知人论世法,二者常结合使用:
(1)文本细读法:
聚焦诗词文本本身,从语言、意象、格律等内部要素分析。
步骤:
1. 通读文本,把握整体情感基调(如悲喜、豪放、婉约)。
2. 拆解关键意象(如“明月”“落花”),分析其象征意义及在诗中的作用。
3. 关注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对仗、用典等)、炼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句式节奏(长短句变化、平仄韵律)。
4. 梳理结构层次(起承转合),分析句间逻辑与情感递进。
5. 总结文本自身的艺术特色与表达效果。
(2)知人论世法:
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解读诗词内涵。
步骤:
1.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如苏轼的贬谪生涯)、思想倾向(如李白的道家思想)。
2. 考察创作背景(如社会动荡、个人遭遇,如杜甫“三吏三别”与安史之乱)。
3. 联系时代文化特征(如唐诗的昂扬、宋词的世俗化)。
4. 分析背景与文本内容的关联(如陆游诗中“报国无门”的情感与南宋时局的关系)。
5. 总结作品的历史意义或作者的个人寄托。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
1.从情感内涵切入: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思乡、爱国、离别等),以及情感的真实性、感染力。
2.​从艺术技巧切入:点评修辞手法(如比喻的新颖性)、结构布局(如首联破题、尾联升华)、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柳永的婉约)。
3.​从意象与意境切入:解读意象的叠加效果,分析意境的营造方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从历史与文化角度切入:联系时代背景或文化传统,阐释作品的时代价值。
5.​比较赏析:与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对比,或与同题材作品对比。
二、 创作题:

秋日送别
故土潇潇芦荻秋,昨宵酒罢柳桥头。
烟横古渡千帆没,波涌寒川一叶舟。
别后经年人易老,重逢何处泪先流。
今宵独对西楼月,忍看孤鸿没远洲。

     本诗用韵格律无误,起转承合按照脉络,逐层递进。用韵阴阳平衡,首字平仄4/4。
        紧扣“深秋送别”主题,以“芦荻秋”、“烟横古渡”、“波涌寒川”、“西楼月”、“孤鸿”等意象和诗家语,营造出萧瑟、苍茫、孤寂的意境。
       情感递进, 从饯别的场景(首联),到目送行舟的苍茫(颔联),再到对别后人生的感慨(颈联),最后定格于送别者的孤独身影(尾联),情感层层深入,由景及情,由实虚及实。
押平声“尤”韵(秋、头、舟、流、洲),音韵悠长,符合送别诗哀婉的基调。首尾呼应,“没远洲”的渺茫与“故土”的眷恋形成张力,“独对西楼月”的寂寥与“昨宵酒罢”的热闹(短暂)形成对比,回扣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1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
发表于 2025-7-2 08: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次作业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写诗评的两种方法是: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五,从分析语言风格入手。
六、从分析炼字入手。

五律:送别
疏影-穆小兮

凤凰花路口,车马各西东。
莫问君归处,何如酒满盅。
客舟孤雁送,羁旅几人同。
尺素传芳讯,千言寄月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9
发表于 2025-7-2 14: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弟七讲作业
一、诗评的方法和步骤
简要的说:看主题,审题/看用韵看格律/看句意看炼字看字眼/看意境看章法/看用典看虚实/看破题看空间看动静看感官/看起承转合看情景结合/看音节比例/看孤平拗救看三仄尾三平尾看合掌看四平头等等。
二、创作题
送王七郎回乡偶书
文/孤客
送君南浦外,话别泪千行。
草树凋风叶,寒花坠驿墙。
烟波帆影尽,白发一头苍。
来日应有盼,举杯书愤长。
三、自评
此诗一二句点题送别,交待了地点,二三句写送别的景物暗指送别时愁绪四五句作者对自身的感慨望着帆影远去内心凄凉,七八句是作者对离别后的期盼和暇想,合句犯大拗四拗三救,整体看此诗略显浅平,没有深意,诗家语没有写出来,没有抽象的画面感,格律基本无误,承句没有交代送别时更深的语言表达,感觉转的太早,意境章法脉路不清晰,缺乏刻画友人的深刻画面,只从侧面一笔带过,只考虑作者本身的心里活动,实在是诗味不佳,尚待用心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2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疏影组七讲作业
疏影12-朝阳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诗评的核心方法为文本细读法和知人论世法,二者常结合使用:
(1)文本细读法:
聚焦诗词文本本身,从语言、意象、格律等内部要素分析。
步骤:
1. 通读文本,把握整体情感基调(如悲喜、豪放、婉约)。
2. 拆解关键意象(如“明月”“落花”),分析其象征意义及在诗中的作用。
3. 关注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对仗、用典等)、炼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句式节奏(长短句变化、平仄韵律)。
4. 梳理结构层次(起承转合),分析句间逻辑与情感递进。
5. 总结文本自身的艺术特色与表达效果。
(2)知人论世法:
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解读诗词内涵。
步骤:
1.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如苏轼的贬谪生涯)、思想倾向(如李白的道家思想)。
2. 考察创作背景(如社会动荡、个人遭遇,如杜甫“三吏三别”与安史之乱)。
3. 联系时代文化特征(如唐诗的昂扬、宋词的世俗化)。
4. 分析背景与文本内容的关联(如陆游诗中“报国无门”的情感与南宋时局的关系)。
5. 总结作品的历史意义或作者的个人寄托。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
1.从情感内涵切入: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思乡、爱国、离别等),以及情感的真实性、感染力。
2.​从艺术技巧切入:点评修辞手法(如比喻的新颖性)、结构布局(如首联破题、尾联升华)、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柳永的婉约)。
3.​从意象与意境切入:解读意象的叠加效果,分析意境的营造方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从历史与文化角度切入:联系时代背景或文化传统,阐释作品的时代价值。
5.​比较赏析:与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对比,或与同题材作品对比。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点步骤)。
答:泊奏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以、烟、水、月、沙这四个现像展开,中间以二个笼字链接,勾出一幅画卷。承以自己乘的船泊近酒楼。又以,看觉和听觉,描绘一个红颜薄命女子的无奈和伤感。


二)五律   送友
文/朝阳
东方鱼肚白,月逝凯风临。
此地无言别,明朝万里音。
依依杨柳意,款款杜鹃吟。
目睹人车启,浮云共俩心。
答:首字4-4,韵字阴阳2-2。首联:以鱼肚、月、南风展开铺垫。额联,以李白的此地,别,万里。入联。颈联以古时的柳柳,杜鹃典故入联。尾联,又用浮云结。
这首诗,本人觉得适合格一律,没犯押韵九戒。适合起承转合章法,期盼老师为我指出不足,感激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3
发表于 2025-7-2 2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七讲作业
疏影08/溪云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写诗评有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两种方法。
(1)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多读几遍,然后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方面来看,按照平时写诗词的过程审视。你拿到的作品,怎么构思怎么写,就怎么评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二)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有六种思路
一 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第1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2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第3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第一步:概述作品的内容。
第二步: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三 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第一步用提问方式:这首作品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用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三步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四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其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 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阐述作品的用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 从语言风格入手
第一步:肯定作品中“好”或肯定哪个更好。
第二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成句中所描摹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六 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五律.送友人
疏影08/溪云
渡口悲秋意,行舟逐水波。
白云随客路。长笛伴离歌。
挥手孤帆远,临风浊泪多。
转身斜照里,一别又几何。

自评:格律正确,用韵无误,启承转合基本流畅。
首联,点明地点和季节。
颔联,虚写烘托送别的气氛。
颈联,写作者的行为感受。
尾联,写作者的心理活动。
整首诗以冷色调着笔,以“悲”字为诗眼来衬托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虚实相结合,尾联留白给人以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7-3 07: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凡皿沐子 于 2025-7-3 07:39 编辑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疏影30-北春你好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写诗评的核心方法可分为文本细读法和知人论世法,二者常结合使用。
(1)文本细读法聚焦诗词文本本身,从语言、意象、格律等内部要素分析。
步骤:
1. 通读文本,把握整体情感基调(如悲喜、豪放、婉约)。
2. 拆解关键意象(如“明月”“落花”),分析其象征意义及在诗中的作用。
3. 关注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对仗、用典等)、炼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句式节奏(长短句变化、平仄韵律)。
4. 梳理结构层次(起承转合),分析句间逻辑与情感递进。
5. 总结文本自身的艺术特色与表达效果。
(2)知人论世法
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解读诗词内涵。
步骤:
1.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
2. 考察创作背景
3. 联系时代文化特征
4. 分析背景与文本内容的关联
5. 总结作品的历史意义或作者的个人寄托。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
从情感内涵切入:分析诗词表达的情感(思乡、爱国、离别等),以及情感的真实性、感染力。
从艺术技巧切入:点评修辞手法(如比喻的新颖性)、结构布局(如首联破题、尾联升华)、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柳永的婉约)。
从意象与意境切入:解读意象的叠加效果,分析意境的营造方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从历史与文化角度切入:联系时代背景或文化传统,阐释作品的时代价值。
比较赏析:与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对比,或与同题材作品对比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例诗: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①情感内涵:诗中以“凄凄别”点出离别时的悲戚,“肠一断”直抒胸臆,将送别者的不舍与心痛直白展现。
②修辞手法:以环境渲染氛围,“凄凄”“袅袅”叠词的运用,强化了萧瑟感,与离别之情呼应,属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艺术技巧:结构布局上:层层递进,将离别时的不舍推向高潮,结尾看似平淡的嘱咐,实则藏着无尽牵挂,余味悠长。语言风格上:全诗语言朴素直白,如口语般自然,符合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诗风,却在平淡中见功力,字字含情。意象意境上:“南浦”是古典诗词中经典的离别意象(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西风”“秋”则是萧瑟的时令意象,三者叠加,刚开篇便营造出凄清伤感的意境。后两句通过“看”与“回头”的互动,将景的凄清与情的悲切融合,虚实结合——实景是送别场景,虚景是双方心中的不舍,让离别意境更显真切动人。
④比较赏析:
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比,白诗不写离别后的怅望,而聚焦离别瞬间的眼神交汇与叮咛,更显细腻贴身;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含蓄相比,白诗以“肠一断”直抒胸臆,风格更直白,却同样道出离别共有的酸楚,展现了同题材作品不同的抒情角度。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  送友归乡
文/北春你好
雨濡叶落晚风凉,执手无言意未央。
客路三年同冷暖,离杯一盏各参商。
动车欲启穿长路,归梦当先到故乡。
此去若逢秋信至,莫忘篱畔菊正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5-7-3 16: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萍踪侠影 于 2025-7-3 16:52 编辑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7讲作业
疏影33-萍踪侠影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一是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是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是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是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五是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王安石《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意境分析
此诗以“缺月昏昏”“一灯明灭”开篇,营造出秋夜驿站的孤寂氛围。病身感风露、归梦隔山水,虚实交织,凸显羁旅漂泊之愁。“岁时慷慨”“天地凄凉”将个人感伤升华为时代悲慨,尾联以鸣蝉、半黄桐叶的衰飒意象收束,强化了诗人对生命凋零、仕途困顿的深沉喟叹。全诗意境苍凉,情景交融,折射出王安石变法前夕内心的忧思与迷茫。
2.结构思路
全诗以时间为暗线,由夜至晓展开:  
①首联:写驿站夜景,定下基调;  
②颔联:转入自身病体与乡梦,空间由实转虚;  
③颈联:“坐感”“起看”动作变化,时间推移至黎明,情感由个人扩展至家国;  
④尾联:以蝉鸣桐黄呼应秋意,余韵悠长。
3.艺术技巧
①对比反衬:“一灯明灭”的微弱与“天地凄凉”的苍茫形成张力;  
②视听结合:昏月、秋床为视觉,漏声、蝉鸣为听觉,多感官渲染氛围;  
③虚实相生:病身、风露为实写,归梦、山水为虚笔,拓展诗意空间;  
④象征手法:半黄桐叶隐喻生命凋敝,鸣蝉刺耳暗喻世事纷扰。
4.语言特色
①凝练沉郁:如“最觉”“不知”直击身心矛盾,语言高度浓缩;  
②顿挫感强:颔联“病身—风露早”与“归梦—山水长”形成节奏断裂,模拟人生阻隔;  
③典故化用:尾联暗含《诗经·豳风》“七月鸣蝉”的时序变迁之悲,厚重含蓄。
5.炼字精妙
①“缺”与“昏”:月缺暗示人生缺憾,昏昏叠加强化朦胧颓唐;  
② “乱”字:蝉声本无序,“乱”更添心烦,主观情绪投射于物;  
③“半黄”:精准捕捉桐叶将枯未枯之态,隐喻诗人进退两难之境。  
④“照”“感”“起”“抱”等动词亦生动传神,使静态画面充满动态张力。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辞乡
黎明漫漫雨敲窗,叠岭迢迢去路长。
飘渺峰峦遮翠幕,迷蒙烟雾笼山梁。
低云往复情难尽,老树参差意自伤。
不觉此时纷堕泪,万般缱绻浸柔肠。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1.诗作为平起首句入韵式,格律严谨,平仄无误,用韵正确。韵字阴阳平衡(2阴3阳,比例得当),首字平仄分布平衡(3平5仄),规避了撞韵、挤韵、连韵等音韵瑕疵。
    2.中二联对仗工整,节奏点为2212,句式灵活,结构错落有致。
    3.章法结构清晰,起承转合分明。
    ①起(首联):  
    以“雨敲窗”点题,“叠岭”“去路长”拓开空间,奠定空旷的基调。“漫漫”“迢迢”双关物理与心境,符合"一切景语皆情语"之法。  
    ②承(颔联):  
    峰峦之飘渺,烟雾之迷蒙,尽显离别场景的伤感,“遮”“笼”强化了时间流逝的凝滞与愁绪的弥漫。由实景转入虚写。  
    ③转(颈联):
将“情难尽”“意自伤”接入景色中,低云的往复、老树的参差使情景交融,深化了离愁。  
    ④合(尾联):  
    不知不觉落下惜别的泪,满怀愁绪,不能自拔。凸显了离别的伤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4
发表于 2025-7-4 2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多读几遍,然后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方面来看,按照平时写诗词的过程审视。你拿到的作品,怎么构思怎么写,就怎么评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五、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王维《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首联**:“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新晴”点明了时间背景,极目无氛垢”则是说极目远眺,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污垢。
**颔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将郭门、渡头、村树、溪口这些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层次分明的乡村画面。
**颈联**:“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白”与“碧”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乡村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从前面的写景自然地过渡到写人,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绝;送子求学
疏影36—江天一色
一重山外一山重,长路蜿蜒草色浓。
叮嘱殷殷难有尽,归来许我见青松 。                                
                                               
自评;第一二句首先写了路途的遥远,为后来的送别做铺垫。不舍用殷殷叮嘱来表现,写的过于真实缺少诗意。合句比较符合心意,即有冬天回转之意,又有学成归来的承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11:00 , Processed in 0.0894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