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顺眼阳光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三十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791

帖子

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44期评阅强化班第36讲鹿鸣组接龙作品汇总,共计6首,按接龙顺序排列:
创作题:
   六月薰风掠过原野,葵花逐光而生。金黄花盘执着守望美好,茎秆挺拔镌刻奋斗的倔强。花与光在暖风中缱绻,勾勒爱情最炽烈的模样。且观万物撷英觅魂,以笔端诗韵绽作满庭芳。
本季大主题:守望
小标题自拟
1、七律•守望
董大昭-(山西老董)安徽
金盘翠叶种苍垓,追日黄花头顶开。
晓露凝珠沾锦瓣,朝霞散绮映香腮。
不移本志经风雨,独抱初衷出草莱。
待到秋成盈籽满,低眉守望暖阳回。
老晕子简评
问好山西老董同学:用韵、格律无误,对仗工整,全诗以向日葵的"守望"为核心,从形态(金盘、黄花)到精神(不移志、抱初衷),层次分明。“头顶开”稍显直白、可再酌一下(向晓、恣意),尾联“成~深”、“守…犹向故园偎”,个见。

2、任英  (心中有爱)山西
七律·守望
金盘向日立苍茫,一寸丹心守岁长。  
不惧炎威焚瘦骨,偏随曦驾转清光。  
风前影共云霞暖,雨后枝凝玉露香。  
莫道秋深终寂寞,犹擎晚照对斜阳。
老晕子简评
问好心中有爱同学:用韵、格律无误,中二联对仗工整,小律语言凝练,情感饱满,展现了向日葵的坚韧品格。“瘦骨~劲节”,“共~曳”,个见。

3、七律.守望
何福春(泰山一松)四川
孤翁数载守山乡。不舍梯田尽弃荒。
早起荷锄谋黍稷,晚来倚杖系牛羊。
已曾醉梦州城去,安得虚空院落伤。
数九寒天无畏苦,春耕夏作盼多粮。
老晕子简评
问好泰山一松同学:用韵、格律无误,小律聚焦社会现实,情感朴实动人,结构完整;对仗方面“醉梦”(偏正)与“虚空”(并列)结构欠工,另炼字方面“伤~凉”,“无畏~何惧”,尾联“雪压茅檐浑忘冷,力耕犹盼廪盈仓”可能要好点,个见。

4、年凤华(雨霖铃)河北
七律·守望
寒星几点照轩堂,岁序迁流志愈刚。
瘦影孤灯追旧忆,残笺淡墨寄离伤。
山川默默情难改,风雨潇潇念未央。
待到云开霞彩耀,相携佳侣共徜徉。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雨霖铃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铺垫并扣题,不错。
中间两联对仗:
"瘦影"~"残笺",偏正结构。
"孤灯"~"淡墨",偏正结构。
"追旧忆"~"寄离伤",动宾结构。
对仗工整,通过"瘦影孤灯"与"残笺淡墨"的意象组合,生动展现了诗人追忆往事、寄托离愁的场景。
"山川"~"风雨",名词对应。
"默默"~"潇潇",叠词对应。
"情难改"~"念未央",主谓结构。
对仗严谨,"山川"与"风雨"形成自然景观的对照,"情难改"与"念未央"则强化了情感的不变与绵长。
尾联以情收结,不错。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中间两联对仗工稳,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守,又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使整首诗在沉郁中透出希望,层次分明,情感起伏自然。
继续努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5.七律·守望初心
鹿鸣15-易蕴
世路迢遥梦未央,心灯熠熠护初光。
亲情似醴千觞暖,壮志如松万仞昂。
雨骤霜繁终不易,星移岁替自宁祥。
凭栏纵目青山外,一抹韶晖怀里藏。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易蕴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铺垫并扣题,不错。
中间两联对仗:
"似醴"~"如松",运用适当比喻,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了,好!
"千觞"~"万仞",形成数量级对仗,空间维度上构成仰俯呼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暖/昂"的形容词活用,使尾字产生通感效果。
"雨骤霜繁"~"星移岁替"形成气候与天象的时空对应。
"终不易"~"自宁祥"的转折关系,暗含《周易》"不易变易"的哲学思辨。
需要强调一下,首联的"心灯"意象,源自佛教《楞严经》"心灯朗照",与尾联"韶晖"形成光明意象的闭环。很不错的!
从整体来看,各对仗句中,形成了有机意象群的相互关应,提升了整首诗作的高度。
希继续努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6.五律·守望
文/鹿鸣11-路漫漫
身居他地久,多载未回乡。
遥想家中母,思儿念断肠。
临行虽有笑,一走又多伤。
忽见音书至,不觉泪多行。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路漫漫同学:
诗词格律的平仄,当再酌。
首字平仄比例不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身居他地久,多载未回乡"直扣主题,与颔联"遥想家中母,思儿念断肠"形成时空呼应。
情感递进巧妙。从"临行虽有笑"的强颜欢笑,到"一走又多伤"的别后哀伤,再到尾联见家书泪下的情感爆发,层次分明。
"念断肠"与"泪多行"等用语虽然直白,但却有力,符合游子诗质朴的特点。
颈联对仗,可再工整些,"虽有笑"~"又多伤",在词性上不够对称。
且诗中"多"字,重复使用(多载/多伤/多行),且末句中,“多”字出律,此处当用仄声才是,可考虑替换避免重复。
尾联音书意象略显常见,或可加入更具体的家书细节增强画面感。
若能在语言锤炼上更进一步则更佳。
直言希谅,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05 , Processed in 0.0590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