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一粒沙

29期诗班第十讲十一讲D组作业贴(组长:潇洒人生)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50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12-12 22:2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讲作业,D12-如兰舒蕊 一,写出诗的承法 1景承,2意承,3点题 二,作两幅律联 1荷塘月色 静水田田荷几朵 中天皎皎月一轮 2秋 翻雪芦花辞晚照 吟秋断雁落汀洲 三,有能力的同学作七律。 七律@恨别 文/D09-风吹草低 懒拭纤尘覆冷弦,灞桥一别整三年。 秋风瑟瑟嗟衫薄,红烛摇摇顾影怜。 旧帕题诗今尚见,天涯芳信已茫然。 深杯饮尽清宵立,忍看西楼月又圆。  第十一讲作业;D12-如兰舒蕊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对下文的转合来做铺垫,使之流畅自然。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咏菊 文/D09-风吹草低 坐赏南山酒一杯,黄花与我俩无猜。 甘于癖处凭霜染,最喜晨时带露开。 片日分香酬故旧,平生抱朴绝尘埃。 天将向晚依依别,明岁重阳复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12-13 2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丝飞扬 下午 8:04:23
29期诗联班十一讲作业
D28—安可知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我们继续说承句的写法,承句在诗中所承担的使命是承接、扩展。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具体到诗中,就是承接起句的景,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扩展,递进,目的是为了更自然的转向转句。再强调一次,承句的功能:不只是承接,还有扩展。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菊花
迁雁鸣天气始芳。西风扫径接重阳。
我愁须发参差白,卿累容颜寂寞黄。
莫道残枝矜晚节,哪堪落蕊付秋光。
孤香入夜寒无尽,未解初心便已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4:0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鹰耀飞 发表于 2016-12-7 11:37
29期诗班第十讲D26鹰耀飞        一:诗的承法:景承,意承,点题。       二,l      ,鹰击长空高远志,松 ...

鹰耀飞同学,你好!

29期诗班第十讲D26鹰耀飞        一:诗的承法:景承,意承,点题。     正确。
  二,
l      ,鹰击长空高远志,松咬破石毅坚强。

对联要求走马蹄。此对句平仄仄仄仄平平,明显失替,失对。而且高远志,毅坚强语意难通。

   2    ,思亲尽孝容情理,   跪乳难酬养育恩。   
   
容字可酌。此联意不错,可视为流水。尾节奏不太谐调。容/情理。养育/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5: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笨丁丁 发表于 2016-12-7 11:51
小渔村29期诗班第十讲作业D06-丁丁

一,写出诗的承法。

D06_丁丁同学,你好!
作业很认真,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看了写作部分。律诗多读多练。加油!
二,做两副律联。
诗笔脱缰难勒马=
禅心不静乱翻书
脱缰,不静,对仗欠佳。
万壑松风收笔下=
一弯柳月挂窗前

对仗很工整,意境也不错。

三,有能力的同学写一七律。

【诗圣杜甫】

风尘难掩古情浓,伏案吟诗哭杜翁。
铁字千篇终饮苦,仁心万缕转飘蓬。
书生自古羞无用,官吏从来居有功。
负手草堂轻一叹,庐边松柏正葱葱。

题目是诗圣杜甫,但从内容看更像是读后感。起:读杜诗,被感动的而哭。
承:字里行间都展现杜甫之仁德与苦难。铁字欠妥。锦字更合适。转句之下分句与诗圣关系不大。结的是说杜甫呢还是说作者自己负手草堂呢?不明了。景结也不妥,应该情结,发点感慨,以提升主题。
既然写杜甫,就不该过多掺入别人。这样脉络会不清晰。


二  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晚秋时节好凄凉,把酒篱前浊泪长。
小鸟逐食何似我,一叹一嗟细思量。
常羞怀璧无人识,且喜吟诗有月傍。
醉卧虚庐君莫怨,他年效子染金黄。

通篇不见菊。跑题了。不明觉厉。要求不犯题字菊,你可用金英,延寿,寿客,等别称。菊开金秋,秋光胜春光,要写其美好。咏物言志,也要写出菊的品质精神,才能深化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5:5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吹草低 发表于 2016-12-7 12:19
第十讲作业,D09-风吹草低
一,写出诗的承法
1景承,2意承,3点题

D09_风吹草低同学你好!

你的对联和律诗都非常棒,基础好,底蕴深厚。学习了。

4楼 风吹草低
2016-12-7 12:19:57
第十讲作业,D09-风吹草低
一,写出诗的承法
1景承,2意承,3点题      

回答正确

二,作两幅律联
1荷塘月色
静水田田荷几朵
中天皎皎月一轮
2秋
翻雪芦花辞晚照
吟秋断雁落汀洲

两组对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点赞!

三,有能力的同学作七律。
七律@恨别
文/D09-风吹草低

懒拭纤尘覆冷弦,灞桥一别整三年。
秋风瑟瑟嗟衫薄,红烛摇摇顾影怜。
旧帕题诗今尚见,天涯芳信已茫然。
深杯饮尽清宵立,忍看西楼月又圆。

这首七律起承转合排合理,脉络清晰,对仗工稳。遣词优美。结句用月圆人不圆,诠释主题恨别,更加深了对至爱的深切思念。这首诗可为难得之佳作。

第十一讲作业;D09-风吹草低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对下文的转合来做铺垫,使之流畅自然。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咏菊
文/D09-风吹草低
坐赏南山酒一杯,黄花与我俩无猜。
甘于癖处凭霜染,最喜晨时带露开。
片日分香酬故旧,平生抱朴绝尘埃。
天将向晚依依别,明岁重阳复再来。

起的非常可爱。新颖别致。说明作者喜欢菊花。承转写出菊的精神品质。对仗工整。结在对菊不舍离去,意在加深菊之美。全篇行云流水,通畅自如。无结节。不得不赞!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6:4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百味 发表于 2016-12-7 13:04
小渔村29期初级班十讲作业:

D18---人生百味



D18---人生百味同学,你好!

1、写出诗的承法

答:承是什么?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包括景承,意承和点题。

回答正确。

2、以初冬为题做两副律联

      点点梅香惊雪月---
      丝丝竹韵乱秋心
出句梅,雪,皆冬之意象。竹韵,秋心,秋之意。不在同一画面。稍隔。

      说好春来缘再续----
      谁知冬至合天涯

合天涯吗?各天涯吧。续,动词,涯,名词。词性不对。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七律     冬上心头便是愁

冬上心头便是愁,凄凉无语懒登楼,
迁移鸿雁情犹在,游历银蟾润玉喉,
别恨谁知杯酒醉,思乡亦晓叹声忧,
多年坎坷沧桑过,听惯弦音看月幽。


这首诗写乡愁。承联下分句银蟾应该代指月亮,润玉喉有何来由?不妥。转句亦晓叹声忧,有凑句之嫌。全诗流于平淡。语言虽然清浅,还是比较流畅的。多读杜甫的律诗,加强遣词造句。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7:0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百味 发表于 2016-12-7 13:05
小渔村29期初级班十一讲作业;

D18----人生百味

D18,人生百味同学,你好。
回答问题确。重点看了你的律诗。加油!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平水韵:十一尤〖菊〗 

秋蝶迎风绿上游,寻花问蕊欲
停留。
贞心素出邀明月,佳色开来话
好秋。
紫凤瘦茎含傲气,黄鹅繁叶带
清悠。
南山到处香飘逸,一片芬芳在
杪头。

起,用到秋蝶吻菊,有吗?以北方为准,秋天菊花盛开已无蝶影。常识。
转句上分句失替失粘。对仗欠工。结的平淡了。
咏物言志。以情结最好,用以提升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8:3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08-夕阳红同学,你好!
作业已评。律诗写的不错。点赞。

一,写出诗的承法:
景承,意承,点题

正确

二,作两幅律联

墨海泛春潮,
青山添秀色。

风吹花似笑,
雨到鸟也歌。

似,也都是仄。失对。

8楼 夕阳老人
2016-12-7 13:20:50
渔村29期诗班第十一讲作业
D08夕阳红:

一  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 顺承
递进式承接
并列承接
一问一答
逆承等
   

1,承接首联,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

2,要紧承起的立意,气脉相通,意境相连,按照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

3,"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无论那种方法,均要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如果说起靠的是物事,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 而承的物事,必须要承起而展开,也就是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6,承须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哪一句该承接哪一句或哪几个字,都有严格的章法,须得一丝不苟。

7,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须以虚实螺旋式描述之。

8,一般颔联后分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承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二  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七律
岭角天涯也适宜,清风冷雨著花枝。

难移傲骨三分瘦,自葆倾心一股痴。

羞怯常因淋露里,荣华正是降霜时。

人生自有烦心事,每赏芳颜怎可随。

起承转合安排比较合理。脉络清晰。语言流畅自如。两联对仗工整。本人喜欢颈联。羞怯拟菊,非常可人之态。点赞!结的稍弱了。总之,这首诗创作还是比较成功的。继续努力,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19:5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23_坚强泡沬同学,你好!
作业已评。基础部分回答正确。律诗有待进步。加油!

1、写出诗的承法
答: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承,就是承接开头的意境,应该加深情景的深度。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波浪式的简单机械推进。所以承就自然地按照起的景色来继续深入地描写,除了咏怀诗外,这是我们常见的律诗基本要求和特点。
为什么承和起在描写时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起平平淡淡,而承美妙生动。所以,承的功能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你要写的景色写得更好。按内容分:(1)景承: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2)意承;(3)点题;
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2、做两副律联
出句:凉光沈阁上【泡沫】
对句:兰棹静江边【泡沫】

沈,沈阳shen,三声仄。三仄尾。
用沉吧。凉光沉阁上。

出句:款款烛银飞下界【泡沫】
对句:芊芊艳蕊绽深丛【泡沫】

此对中烛银,是嘛东东?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29诗班第十一讲    D23-坚强泡沫   作业;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1) 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2) 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3)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同在一个画面,但是没有依属关系。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结构完整。(4)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5)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这多出现在律诗中。那么,如何写好颔联:(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2)要紧承首联,一浪接一浪,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自然地按照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3)“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4)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中,起句平平,而承句美妙生动。注意:承句动词不可叠用。(5)诗在一联两句之间衔接问题。如果说起靠的是物事(名词),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 而承的物事,必须要承起而展开,也就是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这是必须的。(6) 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7)注意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8)一般颌联后分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
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咏菊
凌霜竞放浪花推,又到重阳伫眷谁。
飒飒英姿风练阅,丝丝金甲笛分披。
忍看俗世常乡道,偏喜初心可槿篱。
朴雅岁遗多淡远,冲天香阵自涟漪。


这首诗读来生涩,不够流畅。没抓住重点。虚飘。无立体感。所以立意不深刻。遣词造句有点生凑之感。比如起句,浪花推,伫眷谁,比喻都不恰当,承句说花如练阅,笛分披,不明觉厉,撞韵拗口。初学律诗,不求深刻,但求流畅自如。写完自己大声读几遍。多读古人诗,多写多练。很快入门。加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6 20:3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19风轻轻同学,你好!作业已评,欢迎查阅。如有疑问,互相交流。

1、写出诗的承法
答:1、景承。2、 意承。3、 点题。

正确

2、做两副律联

小字书成无处寄
飞花落尽有谁怜

一树红梅簪素雪
几分雅韵赋新诗

两组对联都非常工整,意境优美。
点赞!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无题
懒赋新词懒弄弦,小廊独立晚风前。
霜笺尽落空阶畔,断雁孤鸣斜照边。
才送春归秋又老,徒伤月满梦难圆。
怕翻往事千千阙,字字心头烙旧年。


这首诗主题应该为愁。什么愁如此失落呢?作者没有说明白,有点模糊。整个是岁月如流水,往事难回味。或者是壮志未酬人先老的慨叹吧。总之,主题不够鲜明,似是而非。



29期诗班第十一讲D-19风轻轻作业: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不但要承接,还要扩展。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摇落众芳秋已深,阶前篱畔费沉吟。
柔枝带露成匀色,嫩蕊凌霜初布金。
陶令诗中真有节,罗含宅里最知音。
孤怀不共时人语,忍剪西风寸寸心。

主题写菊,菊为花中隐逸者,也是众芳之一。那么你起句就说众芳摇落,你下面又说菊如何布金,这就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是不是?转句用到两个典,陶令,罗含之爱菊,非常棒。结的也不错。除了首联不太理想,其他还是不错的。0K!继续努力,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36 , Processed in 0.1591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