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2-16 19:5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23_坚强泡沬同学,你好!
作业已评。基础部分回答正确。律诗有待进步。加油!
1、写出诗的承法
答: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承,就是承接开头的意境,应该加深情景的深度。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波浪式的简单机械推进。所以承就自然地按照起的景色来继续深入地描写,除了咏怀诗外,这是我们常见的律诗基本要求和特点。
为什么承和起在描写时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起平平淡淡,而承美妙生动。所以,承的功能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你要写的景色写得更好。按内容分:(1)景承: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2)意承;(3)点题;
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2、做两副律联
出句:凉光沈阁上【泡沫】
对句:兰棹静江边【泡沫】
沈,沈阳shen,三声仄。三仄尾。
用沉吧。凉光沉阁上。
出句:款款烛银飞下界【泡沫】
对句:芊芊艳蕊绽深丛【泡沫】
此对中烛银,是嘛东东?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29诗班第十一讲 D23-坚强泡沫 作业;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1) 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2) 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3)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同在一个画面,但是没有依属关系。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结构完整。(4)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5)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这多出现在律诗中。那么,如何写好颔联:(1)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2)要紧承首联,一浪接一浪,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自然地按照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3)“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4)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中,起句平平,而承句美妙生动。注意:承句动词不可叠用。(5)诗在一联两句之间衔接问题。如果说起靠的是物事(名词),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 而承的物事,必须要承起而展开,也就是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这是必须的。(6) 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7)注意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8)一般颌联后分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
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咏菊
凌霜竞放浪花推,又到重阳伫眷谁。
飒飒英姿风练阅,丝丝金甲笛分披。
忍看俗世常乡道,偏喜初心可槿篱。
朴雅岁遗多淡远,冲天香阵自涟漪。
这首诗读来生涩,不够流畅。没抓住重点。虚飘。无立体感。所以立意不深刻。遣词造句有点生凑之感。比如起句,浪花推,伫眷谁,比喻都不恰当,承句说花如练阅,笛分披,不明觉厉,撞韵拗口。初学律诗,不求深刻,但求流畅自如。写完自己大声读几遍。多读古人诗,多写多练。很快入门。加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