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一粒沙

29期诗班第十二讲E组作业贴(组长:高山流水)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7 13: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13讲E05-甘草作业: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并回答问题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找出合句。并按内容和写作手法上分别说明是什么承?
合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承:①内容上:景承。颔联承首联,描写秋天的景色。
②手法上:顺承。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2、仔细阅读上首诗,以秋冬天的景色为题,试写一首七律,题目自拟 。
要求:
(1)、先景后情(起承句写景,转合句写情)
(2)、起句兴起
1)紧扣主题
2)注意勿满
3)景为情生
4)符合情理
5)前后呼应
(3)、合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7 17:3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12E13
1

123456д7
2[]д

--------------





дд
辰飬棬β档
3дɡ
1
2дддβ
3д飬



亮糱糡
С


:
д


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17 17: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班29期12讲E13—榕树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方法:
1、景入情转法,2、反转法,3、直抒扩转法,4、进一层转法,5、地点转法,6、写意转法,7、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久回肠。
由颔联的写风雨转入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极目远眺远望的视线,江水弯弯曲曲,千折百回,好似愁肠。
精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承前面,又有转,对结尾有铺垫。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农家过冬
榕树
冬至将临人倍忙,寒风刺骨见浓霜。
疏落寒星天空旷,如潮车辆赶早场。
小店门前把车放,喝碗热汤填肚肠。
买卖归来天尽亮,炊烟尽飘饭菜香。

今日有约点评:
此诗能细致入微地描摹农家过冬的情形,立意很好!
韵字肠,场,同声,尽量避免!
颔联颈联对仗不工!
尽量运用诗家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12-18 13: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笑而过 于 2016-12-26 19:46 编辑

29期诗班E09一笑而过第十二讲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景入情转法,2、反转法,3、直抒扩转法,4、进一层转法,5、地点转法,6、写意转法,7、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二联写景,三联言情,尾联写近况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冬日
行行又到石桥东,光景还如别日同
小径几丛衰草白,孤山一点夕阳红
啼寒鸦隔疏林后,怀旧诗吟荒苑中
君似飞鸿去无迹,来来往往只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12-19 16: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采飞扬 发表于 2016-12-15 00:42
小渔村29期诗词班第十二讲作业
E21~神采飞扬

题目改成《冬梅》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9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20 12:2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诗班第十三讲作业
班长——诗音敏儿
                冬
诗音敏儿/文
最喜寒冬多美景,山川怎与旧时同。
严霜厚重田原白,村舍温馨灶火红。
茶酒邀朋言越盛,诗词拈韵接无穷。
梅香皓雪依依伴,不寐清宵唱大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4 1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诗班第十二讲,E一27天山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转法有七种,分别是,
一,景入情转法 ,
二,反转法 ,
三,直抒扩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五,地点转法,     
六,写意转法、     
七,抒情转法。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蜀相        
一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为一部分,首联自问自答点明了祠堂位置及风貌,颔联写词堂的景象,自,空两字凸现出祠堂荒之景。
后四句叙事,颈联,天下计,老臣心,分别写出了诸葛亮雄才大略,忠诚报国。尾联两句则流露出诸葛亮未能实现夙愿的惋惜之情。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过冬

寒潮卷地厚云近,飞雪漫天无细声。
村落池塘银素裹,茅房清舍重寒生。
山禽秸垛刨遗粟,野兔荒塬觅露菁。
已是暮年霜鬓染,单看枯苇乱斜横。

赏析-青螺
题一,回答的很好。题二,天山同学选了杜甫的蜀相,作为景入情的转法的例诗,有一点供天山参考一下,这首七律是典型的每联分别按起承转合式布局,但颈联,正如你说,杜甫这里是由写诸葛亮的平生事迹转的,并非由景入情来转,所以希望你能再找找更突出景入情的例诗,谢谢哦。

题三,来读读你的七律
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押八庚韵。首联写冬景,厚云近,无细声,似乎是用了丁卯体,赞一个!颔联写了农村的雪景,颈联续写了山禽,野兔,冬天的生活状况,从结构上看,此诗的布局更像,首联是起承,中间两联为展,或继,两联并列写冬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雪景,以及禽,兽的生活,尾联首句为转,下句是以景合。这个布局虽然写的很好,但没有符合作业要求。总体看,写的不错,中间两联的对仗也很好。谢谢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6 1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亭亭玉立 于 2017-1-6 12:57 编辑

小渔村29诗班第十二讲作业;
E组副-亭亭玉立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
1,不疏远,
2,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4,为合埋下伏笔。
二、反转法
什么叫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
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象这样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是最应该体现波澜之美的。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
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
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
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悲愁之绪渐渐弥散,情景交融,诗意深沉,整首诗堪称律诗之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2-4 2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诗班第十二讲作业
E组30--雨点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方法
一,景入情转法
1,不疏远,
2,不脱离。无论轻轻或着力,都不可疏远、不可脱离,不疏远主题、不脱离主题。
3,承上启下,所写景或者事、抒情要和承、合有紧密的关联性。
4,为合埋下伏笔。
二、反转法
什么叫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
同样要和承、合有联系。
三、直抒扩转法
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之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推进一层,是说的这样的手法,叫做层层第进
象这样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的诗,是最应该体现波澜之美的。
这里说的波澜,其实就是蕴涵于诗人笔下的一种气韵。
这种气韵是要不断推高的,但不能高了再高。如果一味地高下去,最终是要绷破的。
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但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诗的气不能如串串惊雷响之不停,要舒缓有致。
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上面这首诗采用的是:高、再高、渐低、稍高这样的感情强弱高低的安排。
五、地点转法
地点转法就是转处所写的地点,场面与起、承所写的地点场面不同的。
六,写意转法:
就是指转在意义上与承相对或者相反的,在意义表达上有所转折。
七、抒情转法
就在承的基础上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转句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成功启用了景入情转发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过冬
                          文/雨点
飞雪飘然做白客,山村郊野绽梅花,
风寒瑟瑟稀人影,天冷凄凄少鹊家,
喜有青松拟做伞,愁无老树扮成裟,
归来已是飘零久,凝泪默寻那处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2-7 12: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明白白白明白 于 2017-2-7 12:16 编辑

29期诗班第十二讲 E组22明明白白白明白作业:

1、本讲讲了几种转的方法,都是什么
答:有七种转的方法,如下:
1)景入情转法:不疏远,不脱离主题的承上启下,所写景事、抒情与承合关联紧密,为合埋下伏笔。
2)反转法:从下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与起承的情绪相反,但主旨却是与起承一致的,只是换了个角度去表现罢了。
3)直抒扩转法:从题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
4)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也就是层层递进。
5)地点转法:地点场面与起承不同
6)写意转法:意义上与承相对或相反,表达上有所转折。
7)抒情转法:在承的基础上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在唐诗中找出一首七律是【景入情转法】的写法,并简述一下。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而作。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成为七律中被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颈联: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3、以(过冬)为题,写一首七律。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6 , Processed in 0.0929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