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静思

小渔村36期联班D组第一讲作业贴(评阅-水仙老师)

[复制链接]

0

主题

84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2 0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36班D30一牧心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联:这三个时期是一脉相承,逐渐发扬光大的。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1、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2、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的特点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协,词性相当,内容相关。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字数相等、词组相同、词性相当、句法一致、平仄相谐、内容相关。实用性强、有:独特性和普遍性、寄生性和包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通俗性和高雅性、严肃性和游戏性。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一林则徐题书斋
联意很强,警示后人包容,刚果,少欲多纳。

点评

四题,后半部分答案,是三题的答案,是对联的特点,再看看讲义  发表于 2018-3-23 07:05
问好,作业认真,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8-3-23 0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
发表于 2018-3-22 20:4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三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在唐代,由于对偶和律诗等的产生发展,对联也渐渐出现;到了宋元明三代,对联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到了清朝,对联被纳入科举考试,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鼎盛。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 (2)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而且,连张挂的形式也固定下来了: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点评

问好,作业认真,全对,赞。 注意排版整齐  发表于 2018-3-23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153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
发表于 2018-3-22 2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36期对联班作业
第1讲作业  D12-慧心兰质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产生期:对联的产生时期唐代。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
第二个阶段发展期:对联的发展时期 宋、元、明(朝代)
第三个阶段时期:对联的鼎盛时期清朝。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答:原来不对仗,慢慢走入正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如春联,可以贴在门上表示庆贺;可以作为装饰品贴在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旅游胜地等等;结婚用的喜庆联,挽联缅怀,寿联祝寿等等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5)、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6)、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6,自己喜欢的对联
绝尘香世外
空谷韵人间

喜欢这种与世无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空谷绝尘,清韵飘香自赏的品格

点评

问好,作业不错,排版整齐,赞,加油  发表于 2018-3-23 0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9
发表于 2018-3-22 2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D28一淡然一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
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的条件。除律诗而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几种。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如果说用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它向社会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那么,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他的空前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
1、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1、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2、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忠骨大家都明白是是岳飞的尸骨
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等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
时间是一条河流,他缓缓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
时间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悄悄地从我们身旁走过!
时间更是一位老人,背着那旅途包悄悄地溜过去,溜过去!

点评

又交两份,晕  发表于 2018-3-23 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5
发表于 2018-3-25 02:0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D18—晓风残月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骈偶阶段——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律偶阶段——形成于唐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 举例说明
答:(1)、教育文化作用
(2)、社会交际作用
(3)、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精神生活作用
(4)、宣传、斗争、广告的作用
(5)、充实对联,增加传统文化积累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笞: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三、讲究平仄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
说喜欢的理由。

清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喜欢他的拟人修辞,豪迈的气势,旷阔的胸怀与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3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5 14: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彭 发表于 2018-3-20 09:58
D—27 李彭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谢谢水仙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3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5 14: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彭 发表于 2018-3-20 09:58
D—27 李彭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谢谢水仙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3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5 1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彭 发表于 2018-3-20 09:58
D—27 李彭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谢谢水仙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2
发表于 2018-4-6 19:4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评阅,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2
发表于 2018-4-6 19:4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评阅,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21 , Processed in 0.1721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