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3-22 2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D28一淡然一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
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的条件。除律诗而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几种。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如果说用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它向社会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那么,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他的空前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
1、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1、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
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2、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忠骨大家都明白是是岳飞的尸骨
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等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
时间是一条河流,他缓缓向东流去,一去不复返!
时间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悄悄地从我们身旁走过!
时间更是一位老人,背着那旅途包悄悄地溜过去,溜过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