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61

主题

1942

帖子

33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6-29 2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星星草毕业答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
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的分类:有两种:杂剧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元曲的体式特点有以下几种:
(1)、内容上的特点: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同异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词十曲牌十标题《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吕调〕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元曲的标题格式:  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
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这比较类似于宋词的格式,但是语言更自由,感情更直白一些。
  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中吕:喜春来、
双调:落梅风-
越调:小桃红,凭栏人
仙吕宫 :醉中天—越调、
南吕宫:干荷叶—中吕、双调。 四块玉—中吕,双调
商调:梧叶儿—仙侣
宫调:山坡羊—南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元曲的平仄有固定的平仄格式,每个韵部分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平仄有的可平可仄,有的限用平声或上声或去声。韵部有的平声上声通押,有的上声去声通押。有时平声也分阴平阳平不混押。还有的要暗韵。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有如下数种: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见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
10、叠字对:叠词组成的对仗句子。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重头小令: 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
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讲平仄,不拘字数。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42

帖子

33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6-29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就是:戏曲、散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是写作‘幺篇’或简作‘幺’”。
“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幺篇与重头小令的关系: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又名犯调,见于南曲。
集曲是摘取各调的零句而合成的一个新调,另外起一新名。
例如《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合句而成。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写作要求:(1)、在名称上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
  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如: 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2)赘韵: (3)暗韵: (4)重韵: (5)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
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杂剧的结构:
(1)宾白:(2)科范:(3)折:(4)楔子。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元杂剧每本由四折构成,这是它的通例。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多读一些经典名段,初期可以模仿,然后多写,多练。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双调.新水令》建筑民工
【新水令】高楼座座起平川,只乡村不留人羡。稻香飘野陌,黄雀逐良田。翘首无言,(只有)老少傍依(守)院。
【驻马听】商业楼连,全靠(咱)民工强外援;他乡亲远,一家重担系双肩。家乡正是月初圆,此时唯有尘吹面。犹挂牵,一声来电愁眉展。
【乔牌儿】娇儿声细软,妻子话思恋。家中事任劳无怨,(诉不尽的)缠绵情语篇。
【水仙子】车轮滚过日相煎,脚下行来心自怜,衣衫湿透身多倦。得闲时望(着)天,点支烟、袅袅轻燃。听支曲,沉醉弦,忘了流年。
【尾】儿时梦幻无由辩,朝暮匆匆岁迁。村口落花前,徘徊月(影)深浅。
2019.0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1 18: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B25——驼铃答题试卷(老师您好!由于试卷太长,上传不了,从第11题开始分为本人试卷之二。特此说明。谢谢!)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虽有固定格式,但不死板,可加衬字,有些曲牌可加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分为杂曲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
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
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
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
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
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词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同异
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如曲牌《满庭芳》词和曲中都有这个牌,它们的词曲名相同,此调词、曲名同,实则异
如果没标宫调,一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看,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字较少,剧曲加衬字较多,甚至使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如: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
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总之不管哪种体裁,都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让读者感到既有高超立意,又有艺术魅力。
有人简单直接这样说明词与曲的区别:
1)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宋词:词牌十标题(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中原音韵一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元曲的曲调: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这比较类似于宋词的格式,但是语言更自由,感情更直白一些。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
:中吕;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侣;干荷叶:南吕;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共有10种特点:
【一】曲的对仗种类: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3)带过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1 18: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B25--驼铃试卷之二部分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杂剧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
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
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
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来自中吕:满庭芳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来自中吕:卖花声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来自商调:玉抱肚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
  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要多读,多写,善于积累,继承和发元曲大家的写作技法。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首先是结构要缜密?布好“三篇”。
元曲由于自身的特点,既可以用来抒情,又可以用来叙事,由此也带来曲在创作上的一些特殊要求。明代人王骥德指出:套数“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切忌凑插,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著一丝纰颣。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增减一调不得,颠倒一调不得,有规有矩,有色有声,众美具矣”。 关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元人早就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即:“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这里说的凤头,一是要情感取胜;二是要注意情景的创设;三是要进行由现象而本质的思索。
所谓猪肚的要义是在于丰厚,它是饱满的象征,强调文章的中间部分,主体内容的展开要充实。一是要加点对照;二是要加点幽默;三是要加点细腻。
关于豹尾,是比喻文章的结尾要简短有力。常见的结尾有画龙点晴式,,首尾呼应式,抒发情怀式等。
在组组织好“凤头、猪肚、豹尾”这一布局谋篇法则的同时,还要做到:精心酌句,体现“三美”首先是体现音乐美;其次要体现语言美,充分运用好四个方面的趣味性:即讽刺之趣,,描写之趣,构思之趣,修辞之趣;再次要体现风格美,元曲之美,当是大俗、大雅之大美,是山野里发出异香的菊花之美。
  总之,我们作为初学者,要写一首好的元曲,首先要打牢基本功。要多写多练习,逐渐把握好字句的衔接,语言的优美,字词的韵味,情感的融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
.新水令》题目自拟?
《双调.新水令》老年大学春满园
云霞讥笑晚阳偏,春天非议秋缺斑。乐于调侃俺,渐渐去华年。思绪如绵,心里总长叹。
[驻马店](欣喜)暂别家园,步入芳华(似锦)般(的)乐苑; 老年学瀚,晚霞工程逢春天。落英舞动赏秋风,夕阳灿烂高空曼。
一瞬间,眼前竞放诸花艳。
【乔牌儿】学员如少年,热血竟直窜。值钱养老崇文化,笑颜迎乐颊。
【水仙子】吹拉弹奏遍学完,书画琴棋勤苦攀。行拳舞剑身康健,学歌声韵宽,网相连、群友逾千。修图片,轻指点,共步朝前。
【尾】暮年学子今朝版,早晚神仙往返。体健又心宽,儿孙举手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 2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A27—风飘万点小渔村曲六毕业答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元曲来自“番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头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带表人物有,郑祖光,睢景臣,夭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字至正年间到元末。带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元曲的特点:

(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2)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

(3)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词和曲在语言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譬如;曲的语言比较通俗、浅显自然,接近我们平常的生活用语。虽然都是反应社会生活,但是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比较窄,而曲却比较宽广。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元曲的曲调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喜来春是中吕宫,凭栏人是越调,悟叶儿是商调,落梅风是双调小桃红是越调,四块玉是南宫调,醉中天是仙吕宫,干荷叶是南宫调山坡羊是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元曲的平仄有固定的平仄格式,每个韵部分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平仄有的可平可仄,有的限用平声或上声或去声。韵部有的平声上声通押,有的上声去声通押。有时平声也分阴平阳平不混押。还有的要暗韵。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有: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救尾对,首尾对,连璧对,联珠对,两韵对,衬字对,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重头小令是小令的重复。带过曲是将能衔接的两三支曲子联接而成。少不过两支,多不过三支。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曲中上下字句全同者称幺篇。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 曲牌,各 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增加曲子中平仄格式外的字句叫增,减少平仄格式中的字叫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元曲中韵字用在曲子中标有押韵标志的地方。韵字可以在曲中反复使用。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写曲力争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多多阅读前人优秀作品。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7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1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建-仙子 于 2019-7-20 13:46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B*36-仙子  网名:仙子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
1)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的产生分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人物有:
初期: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中期: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
后期:张养浩、徐再思。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
元人所谓的词,就是后代所指的曲。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
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从文学史上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文体。我们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进行比较

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形式上同异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1)词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
元曲的曲调:
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
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在《太平乐府》入中吕宫,在《太和正音谱》入正宫。
      
宫调:
仙吕调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酝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晃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急并虚歇,
商角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鸣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标题格式:宫调名加曲牌名加题目。
喜春来——中吕、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又名(知秋令)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南吕、越调

四块玉——南吕
醉中天——仙吕
干荷叶——南吕
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共有10种特点:
一)曲的对仗种类: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是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7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1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建-仙子 于 2019-7-20 13:45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B*36-仙子  网名:仙子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小令的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即由两三个曲牌联缀在一起使用的特殊形式,通称为带过曲。每支带过曲的具体名称,即由该曲所用的各个曲牌名称组成,并在中间夹以“带”“带过”“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散套: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套曲包括散套和剧套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之间的关系: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我们初学者不需要自己去做集曲,按词谱填写即可!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
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句字可以增损,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15、简要回答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元曲中韵字运用:
1、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与韵的宽窄有关
2、韵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
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
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
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3)暗韵: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
一、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桓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
二、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
三、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这些例子我们看的很多了,就不再举例了
(5)失韵: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87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1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建-仙子 于 2019-7-20 13:44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B*36-仙子  网名:仙子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杂剧套数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所谓题目: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正名: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是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套曲可以借宫的有: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杂剧的体式特征: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如何提高散曲的写作技巧,是很多初学者困惑的事情。当我们写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不具备曲味后,该怎么办。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练习:
1)勤读、多读前人的作品,反复揣摩领会。2)勤写,写作好的作品要多在班级交流,3)作品雅中带“俗”,这里所说的“俗”就是通俗,让读者市民一看就能懂!但绝不是口语的照搬,而是从追求声音上“悦耳”、意境上“爽心”、立意上要具有美学效果和正能量。4)“活”,就是灵活,不拘泥而富于生活气息,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5)“真”,即明言直说,神髓毕现,情真意切。“盖曲尚显豁疏放,大抵以嬉笑怒骂出之,尽情直述而已,不暇掩饰,亦毋庸避忌”。6)现成词组的活用,现成词组即俚言俗语、书面成语、前贤诗句等过去已存在并被人们日常所熟知的字词句组,均可应用。7)别具一格使用典故,散曲用典不同于诗词,不求幽深隐蔽,而是直呼人名事名,以取显明透辟,通俗易懂的效果。8)花样翻新的语言巧体,在散曲用韵、造语、立意、架构诸方面逞才弄巧,立异标新,调侃讥讽,滑稽戏谑,丰富散曲的语言特色,形成散曲语言豪辣奔放的风格。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曲谱
【新水令】曲谱: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双调.新水令.送春
  文/仙子
【新水令】芳草萋萋满别情,彩箫流怨莺啼静。(窗外)落红春已透,(亭前)涨绿忆犹清。十里蛙声,(池中)莲藕发新茎。
【驻马听】花草凋零,蝶梦参差秋()架冷;风中独听娥眉宛转绪担惊。烟波不语泪盈盈,漫将期约成痴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乔牌儿】西窗孤月影,露湿竹林径。万般无奈皆由命,叹缤纷落英。
【水仙子】仰天长啸对寒星,往事如烟惆怅生。可曾记得明珠赠,心心相印永(不变),(谁知)早抛了、海誓山盟。思茫惚,夜已深,月色为茗。
【尾】长宵独对芙蓉镜,满地愁痕(恨)未省。点点絮纷飞,侬心似枯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2

帖子

2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2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B15  网名:顿明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
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1)、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
、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
、元曲的体式特点?
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4
、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
、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
、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中吕】喜春来
【越调】凭栏人、小桃红
【商调】梧叶儿
【双调】落梅风
【南吕】四块玉、干荷叶
【中吕】醉中天,【仙吕】醉中天
【中吕】·山坡羊

7
、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
不过,从曲谱来看,阴平、阳平差别不大,没有必要严格区分。
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
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
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
以上仍然是就用韵的平仄而言
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
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

8
、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1、       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       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       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       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
5、       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
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10、叠字对
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2

帖子

2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2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B15顿明毕业答卷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散曲: 1、什么是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什么是小令?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
重头小令: 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
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
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10
、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讲平仄,不拘字数。衬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加于句首,二是加于句中,三是加于句末(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

11
、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代?赵山林在《读曲常识》中,给“幺篇”下的定义是:“戏曲、散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是写作‘幺篇’或简作‘幺’”。
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的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一系列例子。
《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
(2)在宫调上
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
、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

15
、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韵: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
如果押同一韵部称之为赘韵 。
(3)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
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
(5)失韵: 曲中失韵者很少见 ,初学者,要尽量避免失韵 。

16
、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
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1)宾白:
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
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
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
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
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
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所谓题目:
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
正名:
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5 00:28 , Processed in 0.0829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