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B25--驼铃试卷之二部分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杂剧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
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来自中吕:满庭芳;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来自仙吕:金盏儿;来自中吕:卖花声;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来自商调:玉抱肚。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
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要多读,多写,善于积累,继承和发扬元曲大家的写作技法。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首先是结构要缜密?布好“三篇”。
元曲由于自身的特点,既可以用来抒情,又可以用来叙事,由此也带来曲在创作上的一些特殊要求。明代人王骥德指出:套数“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切忌凑插,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著一丝纰颣。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增减一调不得,颠倒一调不得,有规有矩,有色有声,众美具矣”。 关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元人早就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即:“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这里说的凤头,一是要情感取胜;二是要注意情景的创设;三是要进行由现象而本质的思索。
所谓猪肚的要义是在于丰厚,它是饱满的象征,强调文章的中间部分,主体内容的展开要充实。一是要加点对照;二是要加点幽默;三是要加点细腻。
关于豹尾,是比喻文章的结尾要简短有力。常见的结尾有画龙点晴式,,首尾呼应式,抒发情怀式等。
在组组织好“凤头、猪肚、豹尾”这一布局谋篇法则的同时,还要做到:精心酌句,体现“三美”首先是体现音乐美;其次要体现语言美,充分运用好四个方面的趣味性:即讽刺之趣,,描写之趣,构思之趣,修辞之趣;再次要体现风格美,元曲之美,当是大俗、大雅之大美,是山野里发出异香的菊花之美。 总之,我们作为初学者,要写一首好的元曲,首先要打牢基本功。要多写多练习,逐渐把握好字句的衔接,语言的优美,字词的韵味,情感的融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双调.新水令》老年大学春满园 云霞讥笑晚阳偏,春天非议秋缺斑。乐于调侃俺,渐渐去华年。思绪如绵,心里总长叹。 [驻马店](欣喜)暂别家园,步入芳华(似锦)般(的)乐苑; 老年学瀚,晚霞工程逢春天。落英舞动赏秋风,夕阳灿烂高空曼。 一瞬间,眼前竞放诸花艳。 【乔牌儿】学员如少年,热血竟直窜。值钱养老崇文化,笑颜迎乐颊。 【水仙子】吹拉弹奏遍学完,书画琴棋勤苦攀。行拳舞剑身康健,学歌声韵宽,网相连、群友逾千。修图片,轻指点,共步朝前。 【尾】暮年学子今朝版,早晚神仙往返。体健又心宽,儿孙举手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