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4 23: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作业: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骈珠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 柝义 )、( 做珠炼化 )、( 寻较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用前代旧事应证今朝之说。
典事:用当前的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直接描述
虛珠:用婉转的方式隐喻。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

文/女娲补天

故承生异乎,新启弃旧。
看古亘云弹幕雀去,尽花柳烟荡飞残。
色爽宇琼兮,遣雁驱鸿。
晨托旭日兮,山海盈详。
夭桃趣艳兮,萁豆承釜。
绘茂神扬兮,悬词窃烁。
气凛仲秋兮,眷念稠浓。
菊圃仰月兮,桂子流实。
枕石耳砺兮,清心漱水。
宽天衣足兮,漫野食丰。
逐观繁华域地,偿赏五色之秋。

点评

赋中骈句超过四字须加虚字。另外赋文应围主题去写。凡赋皆要押韵。  发表于 2020-10-16 14:20
填空题和简答题完成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20-10-16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7

帖子

6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15 08:5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帛芝 于 2020-10-21 06:39 编辑

临江仙.中秋 C07-古典阳光             又至中秋金送爽,祥和照耀华庭。月光似水满心盈。 晚风同我醉,杯酒赋诗成。 盛景流年逢国庆,良宵灯火通明。当空皓月寄乡情。韶华弹指过,共享大家庭。
第八课作业:赋1456古典阳光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萧瑟四起,芳菲已歇。山菊花之怒放,枫树林之欢歌。雁过斜阳,自留忧伤之感;风吹落叶,如同流散之磨。
   呜呼大树倒影,白云漂泊。村庄曲折之路,清浅蜿蜒之河。又云喧嚣远去,静谧如此确定;杂草丛生,秋虫又放高歌。
   其实城市买醉,乡村生尘。秋天不属于城市,人们正接近本真。仰望广漠,放下物欲之切;附身辽阔。深入土地之根。或曰 望断天涯之补寐,任凭冷雨自三巡。

点评

词一般要求要写的细腻婉转,但你的词过于口号化,应该从细节入手把自己真实的感情写出来才会有词的感觉。词,切记过虚,也不宜过实。虚实结.....  发表于 2020-10-16 10:41
附加题是让你以中秋为题写一段赋,而不是填一首词  发表于 2020-10-16 10:37
你的填空题和简答题呢?  发表于 2020-10-16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777

帖子

12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8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15 1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作业:
第一面
1.赋 1413*一瓯茶
2.赋 1417*一点春
3.雪后初晴
4.濛濛
1-4已评
5.浪淘沙
6.赋1407*紫璇
7.赋1433~浅浅淡淡
8.赋 1435  春暖花开
9.赋 1452-若隐天涯

第二面
10.1463—诗野
11.1486随风
12.赋1409*花草公子
13.赋 1446白山黑水
14.赋1498-独舞者
15.赋*1429鸣笛晓子
16.赋1420慢慢长大:
17.赋 1411*牧马人
18.1405闲庭信步
19.天香

第三面
20.女娲补天
21.C07-古典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5 15: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第八课
赋1443-风住尘香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 做珠 )、( 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而虚珠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金秋胜状,在山野荒原。虽艳阳高照,万里晴空。却凉风四起,枫叶正红。朝露凝于衰草之上,丹桂香浓萧瑟之中。闲人雅士,呼朋引伴,驱车百里,会集于此。拍美景以留念,酌小酒以怡情。已而夕阳下山,车水马龙,载山水之乐而归也。


点评

写赋时赋中除散句外皆是骈句,骈句上下骈是要求对偶的。且五字句及以上皆要加虚字。  发表于 2020-10-16 14:28
填空题和简答题完成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20-10-16 14: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5 16: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春 发表于 2020-10-10 21:22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8课作业:
赋1417一点春 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

谢谢老师辛苦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3
发表于 2020-10-15 16:5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风窃笑闹花墙 于 2020-10-15 17:00 编辑

第八课作业: 1422西风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做珠)、( 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就是典以旧事(故事)。典事就是典以今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更有隐喻性和想象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闻夫骚人悲于高处,迁客叹乎西风。木叶俱零,有一落而静之如此;霜寒共下,为一冻而寂乎无穷。况夫同者议于室内,和者啸于山崇。出乎千里而为赋,登于高楼以陈衷。是古人之恸,贤者之痈也。今之秋者,岂无人以为愁乎?阴雨至而小楼寒,悲风呼而人心冷。霜迹映乎牖中,秋云陈夫心境。然多怨以男女,少恨夫蓬梗者。是有戚戚之色,而无戚戚之影也。是有言:其岂非悲欤?其真不知悲也。

点评

名字呢  发表于 2020-10-17 11:37
骈句句式基本正确,但注意上下骈节秦奏点上的字平仄要相对,且注意三连平。写赋要注意文字古雅,用词准确。第一次写赋,已经很不错了,继续...  发表于 2020-10-16 14:45
简答题第一小题回答不是很准确。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发表于 2020-10-16 14:38
填空题已完成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20-10-16 14: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9
发表于 2020-10-15 22: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约晴岚 于 2020-10-16 16:04 编辑

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
浅约晴岚【1471】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
    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的方法。

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观夫序至仲秋,云淡而天高,风清而气爽。饰山之木,色胜夕霞;游人之思,情倾霄壤;洎至三五之夜,月朗而星稀,蟹肥而酒暖。童子欢声,情人缱绻。于东篱之菊畔,邀友数人;围南苑之台前,品茶几盏。于良辰美景,岂非快事?

点评

已按要求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改正,老师如有空能否再帮评阅下?不胜感谢。  发表于 2020-10-16 16:05
感谢老师指教。请问,您所说的虚字,是指现代的虚字还是讲义中的虚字?我印象中,动词也是归入虚字中。  发表于 2020-10-16 15:57
上下片之间节奏点上的字,注意瓶则相对,孩童欢声四字皆平应避免  发表于 2020-10-16 14:52
骈句注意,五字句及五字以上句要求必须要有虚字  发表于 2020-10-16 14:50
填空题与简答题完成的非常正确  发表于 2020-10-16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8
发表于 2020-10-16 06:1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班第八课作业1472-梅无墨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词组)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或典事)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俩)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个)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熟语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  析义)、( 做珠<炼化> )、(  寻较)、(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按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运用经过提炼的历史故事,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现成语句来表情达意。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直接把典故或典事做成珠,一眼能看出来化典的出处源头;虚珠是不直接说出典做的珠,更有隐喻性和想象的空间感。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已是佳节仲秋,蟾宫高悬。平湖碎影,幻清明之色;听风韵,敛滟滟光芒。柳帘轻挽,款款而歌;东南西北,疾疫未平。离乡之念故园安,举国团圆;昔有吴刚伴嫦娥表心迹,今无佳人怜我锁泪痕。明月清辉洁灵魂之安然于世,择冷傲惜芳华之玲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6 0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作业:赋 1455-清风
一、        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
3、        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

4、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文/清风
仲秋以降,时序更新。望天高而白云淡淡,听雁过而唳声纷纷。桂子香飘,沁脾而爽目;秋原金灿,带喜而舒身。于是邀朋携友,寻景觅珍。过山岙而暂停,听枫林之飒飒;望菊园而欣喜,爱黄朵之茵茵。留连草地,坐卧松筠。高歌长啸,手舞足伸。已而,夕阳隐耀,秋月展轮。思嫦娥之冷清,寒宫久困;叹后羿之射日,空有功勋。李白吟霜,长有思乡之感;子瞻对月,每有怨离之陈。嗟呼,时光已逝,美景难寻。相携于归路,湮没于风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3
发表于 2020-10-16 14: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班第14期第八课作业
1493-可口的百事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  析义)、( 做珠(炼化) )、(寻较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描述典故,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此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时将九月,岁又仲秋。欲唤友呼朋,观漫山之叶落;乘风把酒;赏垂野之云浮。闻香桂而醉客,见舞鹤以忘忧。然则此身碌碌而行,暮钟频响;终日茫茫而作,霜月易钩。天凉露坠,夜静灯收。每思于此,常羡刘公之豪语,苏子之轻舟。奈何穷困,夙愿难酬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23:40 , Processed in 0.1377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