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九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1623

帖子

16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29 1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第9课作业
赋1409*花草公子
一,
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
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
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①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
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②“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
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③“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
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
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
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
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
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
①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②不能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③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
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作者:花草公子
观夫秋田多菊,山壑群枫。三方残美,四面奇红。遇重阳之秋里,见光景于野中。上险峻之开心,声声韵荡;下平坦之卧石,处处云冲。相互行之牵手,独自看之怕风。有穿庙宇,今驱瘟以口罩;如带茱萸,古敬老以身躬。不思往事,怎有靓童。三秋重去,几岁再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3
发表于 2020-10-29 20:1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风窃笑闹花墙 于 2020-10-29 20:18 编辑

第九课作业: 赋1422西风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  ),也可做(叙述  )与(  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  语气词)词以强调(  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  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  朗读),亦有一定的( 容量性 )。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  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即过长之后,则以短制之;过短之后,则以长助之。如此生生不息,循环不绝。“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保证其平均字数与长短搭配符合最适合汉文字的组合。保证了句式的搭配合理,又方便人们吟读换气,即不觉得单句太长,难以一气呵成地阅读;又保证了句式不呆板单一。同时,押韵的疏密亦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上。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  叙事)、(  抒情)、(  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段落的(  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  腹段),(   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  )、( 分叙 )(  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实起法)、(  虚起法)、( 破题法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在起笔之时,并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一些与主题相关联的素材,做引发之笔。或者用大过文章主题的元素,从上向下延伸;或者也能用小过主题的元素,自下向上反推。无论如何,这些素材都应是在内涵方面,与文章主题是有必然联系的。否则即不叫虚法开篇,而叫“虚妄”了。另外要注意一个要点——虚法开篇不宜拉的太远,通常在2骈之内即应拉回主题,最长不宜超过4骈。多适用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秋来九月,气遽寒凉。雁初飞以归南境,风骤起而自西荒。是以客登临以待初九,饮醉而知重阳。茫茫乎有茱萸遍地,飘飘乎以木叶为伤。知菊开而怅望,叹人去夫僻乡。悲咏之来,如秋风高旋乎旷野;感怀之发,若孤雁长泣于穷冈。于是茱萸缀,菊酒香。同歌之老者,复饮于雄黄。惟托心于长醉,独啸咏以轻狂。来者知之,是劲风而与呼号;前贤语与,为高山以共远望。故世事哀喜,与水浮沉;丘冈低高,引人醉醒。察人之情,竟谁与诤。然岂重阳登临之事欤?如此佳节饮宴复谁有之,而应共诸人同一问也:岂其之未为喜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20-10-29 22: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第九课作业:
1486-随风

一,
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
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篱前黄菊,又逢登高。携酒伴友乐乎,簪茱萸而望远。枯木萧条,谁念异乡之人;忽传短笛,尽是思乡之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30 1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课作业:
1439*荷叶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  感情),也可做(  叙述)与(  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 语气词 )词以强调( 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  朗读),亦有一定的(  容量)。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  4,6)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口诀: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  叙事)、( 抒情 )、(  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段落的(  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  腹段),( 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  承叙)、(  分叙)(  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实起 )、(虚起  )、(破题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1以骈句开始
2不能拉扯与题目太远的事物和意象。
3不宜太长,2,4骈后应拉回主题。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mp;extra=#pid347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777

帖子

12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8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30 16: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期  赋 1478小迷彩魂第九课作业第九课作业: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
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相约坝上,佳节重阳。
携秋风几缕于怀,身心舒畅。踏黄叶一行于跫,歌曲轻扬。
无红尘之事烦心;湖波静远;有玉水之诗悦目,词韵悠长。
怀古且听幽,堪碧水长流之醉游子;登高而望远,惜丛林尽染之思故乡。

点评

赋中以四六骈句为主,隔句也以轻隔和重隔为主,你的文章一共四行字,除了开始的八个字是散句以外,就全是隔句了。且是两杂隔一密隔。  发表于 2020-10-31 13:02
怀与跫都是平,注意相对句脚平仄要相对,且一行于跫是什么意思。不管写什么文体文字要通畅,语言表述要明确,  发表于 2020-10-31 12:47
填空题和简答题完成的不错  发表于 2020-10-31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7

帖子

6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30 16: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帛芝 于 2020-11-11 18:24 编辑

第九课作业:赋1456古典阳光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
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文/古典阳光
       庚子逢秋,九九重阳。枫叶燃于四海,鸿雁飞于群峰。落叶缤纷,山川美如画卷;
彩云荡漾,风雨蕴于诗胸。
      是日也著轻履而登高,抚白云以望选。仰顾宇宙,盖数鸣雁两行;俯首菊丛,细闻香蕊增艳。九里峡道,溪吟秋晚。十里山谷,草衰竭叹。携手翻越荆棘,何须彷徨;齐心踏平坎坷,自当矫健。
      嗟夫赏鲜花兮慕秋阳,爱稚子兮敬父母。
消攀援于疲惫,一停一吟;度平安于重阳,随唱随舞。敛万物之廪仓,谐百岁而顿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3
发表于 2020-10-30 17: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14赋第九课作业:
1493-可口的百事


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 感情 ),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 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  ),亦有一定的(容量性 )。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 )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句式平衡算法口诀:“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查。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
分析: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7、8言的句子。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考量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


1、 总体来说,赋是集(抒情)、( 议论)、( 叙事 )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 ),段落的(安排顺序  )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 腹段 ),(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 )、( 分叙 )( 渡结 )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实起法)、(虚起法 )、(破题法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虚法开篇不宜拉的过远,通常在2骈之内即应拉回主题,最长不宜超过4骈。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踏秋佳节,重九同娱。路途行少,南北事无。于是宴坐而听蟋蟀,登高以采茱萸。清风袅袅,闻菊香之绕谷;落日沉沉,望鸿雁之衔芦。山河犹在,兄弟相扶。唯当尽今宵之浊酒,迟异地之前途。何必作客而怜屈子,临歧而笑杨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30 2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第九课作业
赋1458~白丁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 感情 ),也可做(叙述  )与(  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  )词以强调(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  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  朗读),亦有一定的(  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  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句式平衡算法”口诀是:“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分析:
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  叙事)、( 抒情 )、(  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 ),段落的(  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  腹段),(  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  承叙)、(  分叙)(  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实起法 )、(  虚起法)、( 破题法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虚开法要注意的是:
①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②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③虚开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答:若夫金英朵朵,银汉云晴。引秋光之寒露,润月色之清凉。酒酙一樽,人返千里。叹浮名兮浮利,慰堂上兮双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777

帖子

12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8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31 14: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课作业:赋1462心静如水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
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文/心静如水
烟迷云岭,雾染季秋;银杏桂香,时序游走。五蕴齐济,日月并应而偶合;双阳相叠,天地忽重乎九九。玉露金风,山清水秀。深岭外香,吹落花影渐疏;赏菊岸畔,吟诗荷廋,蛩鸣蝉声已忸。天高云渺,明察秋毫之精;雁阵已稀,北徙南迁而宿。无限风光,红枫映山而琇。飞叶昂扬,飘忽忽而游荡;桔黄橙艳,霜隐隐而露宥。叶冷枝疏,素月醉眠飞花;逢盛世之和谐,瞻天地之娟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1 00: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紫璇 发表于 2020-10-26 19:47
第九课作业:1407*紫璇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 ...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6:12 , Processed in 0.0802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