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赋14期毕业学员全部作业汇总跟帖处

[复制链接]

2

主题

53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4: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慢慢长大的作业汇总(一):

赋1420慢慢长大:
第一课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辞赋?
答:辞与赋,严格来说,是两种文体。辞,就是楚辞。赋,指的是赋文。由于赋这一文体的发源,受到诗经、楚辞、散文的影响,并且,《文心雕龙》认为,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所以后来的人,常将“赋”这一文体,与“辞”并列,笼统地称为“辞赋”。
2、何为散体赋?
答:散体赋是先秦赋之滥觞。此体之宗源,在先秦散文,至两汉最为兴盛。因有铺陈宏大,篇幅偏长等特点,散体赋又称之为“散体大赋”或“汉大赋”。散体赋在思想立意上,多立足于赞美或稍涉讽谏。体式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即以“一问一答为章法所用”为主。且问答之人多为虚拟。如“子虚”、“乌有先生”、“凭虚公子”、“安处先生”等等皆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成语“子虚乌有”,意指虚幻事物,他的出处就来源于此。
此体以状景体物为主,并极尽夸大奢辞。好用奥僻字词。句式三言至十言皆有。韵句与散句相间。亦间有早期偶对的痕迹。长句诵读节奏近于文而别乎诗骚,散文化明显。另散体赋篇幅较长,通常数千字或以上。 此体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司马相如之《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上林赋》两篇;扬雄《羽猎赋》,班固之《两都赋》等等皆是。两汉赋学,以此体为最盛。体式上少有改进与脱化。数百年间如此,不可谓不奇。
辨别此体,需先看其是否采用“问答”形式做铺陈之手段。次看其是否具备铺陈宏大、状物细腻而夸张之特点并篇幅较长。再看其是否适当用韵及句式使用是否灵活多变。此体与文体赋最易混淆。“散体赋”在称谓上来说,其“散”字除有散文化的意义之外,另有“散开”“铺开”的含义。此为辨分其体式之要津。
二、填空:
1、赋的起源有(  诗经 )、(楚辞  )、( 上古散文 )。
2、历史上第一次以赋为名的系列文章,是先秦( 荀况 )的(  赋篇 )。
3、诗、骈赋、律赋乃至骈文、对联,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吟诵节奏,而这个吟诵节奏,通常是(两  )字或( 三 )字一个节奏。
3、赋这一文体,公认的源头之一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属于( 诗 )的流变。
4、无论何种赋体,都是属于(韵  )文大类。只是( 押韵 )的宽严或方式有区别而已。
5、赋体衍变从( 先秦 )开始,到(宋代  )文赋成体之后,才告一段落。
6、现在有广泛认同的赋体分类是:(骚体赋  )、(  散体赋 )、( 骈赋 )、(律赋  )、( 文体赋 )五大类。

小渔村赋14期第二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一、简答:
1、什么是骈句?
答:什么是骈句?两句字数统一,讲究对偶与声律协调的句子为一骈。
2、 什么是骈体赋?
答:骈体赋,以骈句,为行文方式的一种赋体。
3、律赋有哪三个特点?
答:其一是有题韵字做为限韵标准,做赋用韵,必需使用所题之字为韵。其余韵字,亦需在题韵字的所在的韵中选用,不得越出。其二是篇赋短小,多在三百字至四百字之间。其三是律赋重论述轻铺陈。虽有名为风物与景观者,但多为托物论理之作。不如骈赋所涉及的内涵宽广。
二、填空:
1、至六朝时期,(平上去入  )四声被归纳之后,以及(  反切注音法)迅速普及,(韵书  )开始出现。这时,汉文字的对偶不再仅仅是字意上对偶,犹包含了(音韵  )。真正意义上的骈句,便开始正式登场。
2、骈赋之美,除思想立意之外,归根结底是( 骈对 )与(音韵  )之美。
3、以骈句为构成主体的文体,除(骈体赋  )之外,还有( 骈体文 )。简单点说,此类文体,有韵的叫(骈体赋  ),不用韵的叫( 骈体文 )。
4、史存最早的律赋作品是(王勃 )的( 寒梧栖凤赋 )。
5、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宋(古文运动 )的影响,这点已是公论。文体赋对(音韵)与( 骈对)不甚看重。他注重的是返契古散文的朴质与畅达。但无论如何,文体赋多少是要押几个( 韵)的。断没有全然(无韵 )的文体赋。
6、辨别文体赋,先看其句式是不是(散偶 )杂间。再看其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押韵句 )句。若通篇(无韵)者,断非赋体。

小渔村赋14第三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1、骈赋与律赋上的几种骈偶句式具体为:(壮 )、(紧 )、(长 )、( 隔)、(漫 )、(发送 )。共计六个大类。2、壮句为(三  )字成句相骈对者。    紧句为(四 )字成句相骈对者。    长句为(五 )至(九 )字成句相骈对者。    隔句为含( 分)句相骈对者。
3、中唐后将“隔”句细分为“(轻隔 )、(重隔 )、(疏隔 )、(密隔 )、(平隔 )、(杂隔 )”六种。           轻隔:句式为上( 四)字,下(六 )字;    重隔:与轻隔颠倒,上(六 )字,下(四 )字;    疏隔:为上(三 )字,下不限多少字;    密隔:为上句(五 )字以上,下句(六 )字以上;    平隔:上下字数(不限 ),但要字数(相同 );    杂隔:上(四 )字,下(五、七、八  )字不限。或下(四 )字,上亦(五、七、八 )字不限;    漫句:既( 散句 ),不需要(对偶  )的句子。
4、简答:什么是提引发送?
答: 提引发送句:
发,即发语词,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
“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字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承连,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提引发送”这个大类明显借鉴于先秦散章。虚词在对偶句中的使用至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加上“提引发送”的大量使用,亦是赋文与诗的重大区别。
而后世的对联(长联类)惯用的所谓“衬领”,则承袭于赋与骈文的“提引发”类。至于词曲类的“领句”类,亦与之有关系。
“提引发送”用好,可使通篇文章灵气逼人,无论是段与段之间,或是句与句之间皆毫无滞碍。而诗,特别是近体诗,因缺乏这类的提示词,“转承启合”上全靠“意象”,故即便是老手,亦难保不在意象的衔接上起争议。

新增练习:
以“月”为主题,写壮、紧、长句各一个。
答:1、壮:影圆圆,光皎皎。
2、紧:薄敷铅粉,遍洒银霜。
3、长:素女修心之椒殿,决鼻捣药之丹房。

小渔村赋14期第四讲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第四课作业:
1、五言的诗句或者骈句节奏,都是(四 )言的基础上加字    而成的。不同的是,五言诗是向(中间 )或者(句尾 )加字,并且不用虚词。而骈句是向(前 )或者( 中间)加字,并且中间加的字是(虚 )词。
2、无论五言七言,骈句是“尾( 二)连读“。诗句是”尾(三 )连读”。这是区分骈句节奏与诗句节奏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3、关于虚词的节奏划分上是“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    虚字(后 )暂顿。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 前)暂顿。
   4、旧时私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诗(三连 ),骈(尾二 )。之 后(双 ),不妨事。之后( 单),并成字”。
    5、 8言或者9言的骈句,通常是在7言8言骈句的基础上加字而得。基本要求是,在(中间 )或者(前面 )加字。务必保持尾节奏是(两字 )连读或(四字 )连读。

附加题:
以“秋山”为主题,写长句、轻隔、重隔、疏隔各一个。
答:长句:倚红枫以赏排鹤,濯溪水以涤俗尘。
轻隔:林枯草透,现兔狐之蓬尾;雾厉光凄,察时序之绝情。
重隔:结萝幌蔽茅轩,山人自乐;钓白云烹石髓,野妇同欣。
疏隔:阶迢递,直入白云深处难觅;户隐约,斜飞酒旆边角易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3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4: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1420慢慢长大的作业汇总(二):

赋14期第五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骈赋  )、(律赋  )与( 骚体赋 ),而(文体赋  )与( 散体赋 )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文体赋  )赋与(散体赋  )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骈 )赋(律 )赋要弱。形象的说,(骈 )赋、(律 )赋合适高声吟诵;(散体  )赋与(文体  )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整齐  )且句式(变化  )较少,故韵律(偏密  )。韵律(偏紧密  )者,宜于( 高歌配曲 )。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答:就诗与赋而言,如果诗作骈句在句式上平仄要复杂许多,骈句四言或五言多要增加虚词,或在前面加动词性质的实词。骈句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在句式上比诗复杂,而诗不需要加虚词,在考量平仄时候,虚词可以加入节奏,有时候又不需要加入节奏。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答:诗的吟诵是按照平仄节奏,平长仄短,韵字拖长,入声字短顿。骈句吟诵时,节奏与节奏之间要短暂停顿,这个暂停时间就是自然换气。五言一般为2+3句式,赋一般为222句式,且讲究平仄。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答:一般作赋要平仄转韵,不宜平声韵转平声韵,仄声韵转仄声韵。遇仄韵对仄韵时,要注意上去入替换,不要同一个声调。

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答:疏隔:倚东篱,通陶公之雅意;攀紫苑,察刘姥之俗情。
密隔:金瓜抱心之有序,龙髯飘飘兮吟露曲;绿萼托腰之如常,紫叶萧萧兮诵秋词。
平隔:抑萧杀之肃气,扬壮烈之雄风;无春花之柔媚,少青竹之虚空。
杂隔:露沾垂泪,洗濯俗世之尘亵;风稼耘香,羞赐晚蝶以羹汤。

小渔村赋14期第六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1、骈句源于( 古偶句 )。(  先秦诸子 )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  《切韵》)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 无形体者 )谓虚;(  似有而无者)为半虚,(  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  )字,惟虚字则有(死 )有(活 )。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连绵词 )字、( 叠)字、(  同〔近〕义连用 )字和(   反义连用)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 虚实 )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 虚实死活 )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 字类 )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  )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 活用 )。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 一个 )字时,除了( 方位 )词之外,通常不论( 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  词性  )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 现代 )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  古代)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  古今)结合,(  以今辅古)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   灵活忌呆板)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文脉通畅不滞   )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
以“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答:紧句:身披银羽,脚踏玄轮。
长:观之翼展乎几十丈,身长兮百米深。
轻隔:喷云吐雾,如蛟龙之震怒;御气乘风,赛鹰隼之腾空。
重隔:力大厌于五谷,偏爱汽油;腹空载乎百人,无关男女。
漫句:观夫此庞然巨物,直以近代方可得睹。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七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
答:所谓“成句翻展法”,其“成句”的意思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难度上要小于“母字成骈法”。“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7言诗做为“成句”,然后按“压,翻,展”的次序进行。“压”即压缩,比如“成句”是五言的话,就压为3言壮句或4言紧句。“翻”是指字数不增减,但是要用骈句的吟读节奏来表达。“展”就是伸展的意思,也就是“成句”是五言诗的话,就要用骈句的节奏伸展为6、7、8、9言的长句,通常是到9言即止。也可加长练习到10字或者10字以上,这主要是为练习一句中多个虚字的使用功夫了。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母字成骈法”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主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古时选母字时,多是依据平水韵的韵目来选,如先在“一东韵”中选择。通常只是选择较常用的字,一个韵练习几个字之后,就换下个韵。直到将平水韵的106韵练习完毕。如此计算下来,即要练习好几百个母字,一个字要做10个骈句计算,全部加一起就是好几千个骈句。
(3) 何为“提引”?
答:“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个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送”——“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用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
壮句:是故情迟管,恨咽弦。
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
翻为:长五言句。
答:情迟于急管,恨咽于长弦。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答:六言长句:泥情常迟急管,流恨总咽长弦。
七言长句:泥情常迟于急管,流恨总咽乎长弦。
八言长句:既泥情常迟于急管,更流恨总咽乎长弦。
九言长句:既泥情而常迟于急管,更流恨且总咽乎长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3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4: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1420慢慢长大的作业汇总(三):

小渔村赋14期第八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 做珠(炼化) )、( 寻较 )、(  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典故——就是典以旧事(故事)。典事——就是典以今事。“典故事”与“典今事”结合起来,就是旧塾所谓的“血肉”。“典今事”是属于“肉”的范畴。“典旧事”属于“血”的范畴,这样就比较形象了。文章如果血太多,则谓之“旧事压今,宾欺主位。至血盈张而肉无存,若凌犯骨中,不敢谓之壮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合理的。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八月之中,风朗气清。玄兔皎皎,桂影朦朦。置仙台兮分瓜,灌醴泉兮插花。竹漪漪而望空,菊灿灿而仰风。况其黄发垂髫而依序排座,金盅玉馔亦循例列行。胡饼圆兮月无缺,老少俱兮宅有光。宫门千阙,野户万家。莫不躬身下拜,举目遥思,人间天上共此一时矣。

小渔村赋14期第九课作业: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  ),也可做(叙事  )与( 议论 )。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  )词以强调( 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  ),亦有一定的( 容量性 )。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  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  )、(抒情  )、(议论  )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  ),段落的(安排顺序  )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 腹段 ),( 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 承叙 )、(分叙  )(渡结  )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  )、(虚起法  )、(破题法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虚起的意思,即是指在起笔之时,并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一些与主题相关联的素材,做引发之笔。或者用大过文章主题的元素,从上向下延伸;或者也能用小过主题的元素,自下向上反推。无论如何,这些素材都应是在内涵方面,与文章主题是有必然联系的。否则即不叫虚法开篇,而叫“虚妄”了。另外要注意一个要点——虚法开篇不宜拉的太远,通常在2骈之内即应拉回主题,最长不宜超过4骈。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九月九日,是谓重阳。天高气朗,枫红菊黄。最宜登高望远,涤荡炎暑之昏昧,吐纳爽秋之清飏。是故携佳侣,邀朋侪,箪食壶浆,笼鬓簪钗。赴峻岭,踏高楼,放歌长啸,举斝润喉。宇宙虽大,天地虽广,此时欢乐亦可留。纵时华之屡变,任俗态之多浮,老吾老而有序,秋岁秋而无愁。已矣哉,把酒酹重阳,当不痛饮乎!

小渔村赋14期第十课作业
一、填空:
1、        腹段的内容是一篇赋文的重点部分。按旧塾的说法,此段内容,可细化为(承叙 ) ( 分叙) ( 渡结)几类。
2、所谓的夹叙夹议的手法,并不是说( 天马行空 ),( 无拘无束 )的议。而是要在考虑(整体章法  )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篇赋文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文脉  )。而这条脉线,是(似显非显  ),(似隐非隐  )的。即不能(太直白  )地把中心思想过早地完全暴露,也不能让中心思想完全(隐匿不见  )。
二、简答:
1、何为“实写”?何为“虚写”?
答:所谓“实写”,是指所描述的是所见或当前能够想到的实际境况描写。
所谓“虚写”,是指包括非实描所见之境况,包括发感议论之类。
2、请解释“承叙” “分叙”“渡结”的含义。
答:一、承叙
“承叙”部分就是指开篇之后,你在进入详细“分叙”前的一种铺垫性描述。此条的作用在承上启下,使不突兀。特别是在用“虚”法开篇之后,如缺少此类,将使文章有脱节的感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上每个段落与段落之间,都需要这个环节。比如你在腹段准备分开描写“风景”“人物”“物产”等等。那在描写过“风景”之后,在描写“人物”之前,就需要做铺垫与过渡。这表现在赋文中,或是用一二散句,或是用一骈句来完成。
二、分叙
我们前面的课程学习过一个歌诀:“首起势,腹中细,腰下收,尾回契。龙扬气脉需雍泰,内涵虚实层层替。文章欲结引笔回,渐收再望深无底。”
其中“腹中细”与“内涵虚实层层替”这两句,就是专讲这“分叙”部分的。我们可以好好领会下这两句的含义。“腹中细”容易理解。就是指腹段内容细写。“内涵虚实层层替”是指他的具体要求,就是说应该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所谓“虚写”,是指包括非实描所见之境况,包括发感议论之类。
所谓“实写”,是指所描述的是所见或当前能够想到的实际境况描写。
这个段落若全部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的话,就会显得沉闷而缺乏灵动。而若全部是虚写的话,又会给人离题万里与虚假的感觉,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虚实结合。
三、渡结
“文章欲结引笔回”就是说的这部分。这“渡结”旧塾将其归纳在“腹段”之内。其实现在来看,它也可以归属在“尾结”的大段之中。
“渡结”说白了,其实就是在腹段内容之后,给“尾结”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相当于总议论的前传。比如在描述完历史,人物,风景,物产之后,给这些东西寻找出一个总结性的特质。这个特质无论是什么,都必须是自然而然来的,是从你腹段的内容自然而然总结而来的。比如,你描写的这个地方,无论是历史还是出的人物,还是风光景物,都是婉约型的,你在“渡结”时,偏要说这个地方是“刚烈”型的,那就非常不妥当了。
“渡结”这个部分比较模糊。可以自为一段,也可以并在腹段或者尾结段之中。这需要自己随文而定。不宜太过拘谨。


附件题:
“轻寒上翠微赋”
两百字内,韵自选。

轻寒上翠微赋
文/慢慢长大
庚子之秋,桂月之中,三二挚友,相携山登。值爽气充沛,恰红叶丰盈。无烈阳之苦暑,有金风之柔声。瞰黄、洛之曲折,通东、西之二京。森椮厌瘱,绝壁险生。挥手推云,喷嚏成雨。修坂架天,青筠攒笔。收细流而汇泉,吞岫烟以抟雾。天眇铿厉,林木尽沸。野鸟群翔,钟磬坚毅。拜入松门,仰视门楣。禅宗祖庭,佛武桷榱。可修心,可壮体,可参法,可临碑。日挹少溪,夜枕枯蕊。朝纳晨光,暮送山鬼。不钓渭水桐江,却宜倒冠谢佩。
呜呼,择秋日轻寒之际,采翠微之清,受方外之涤,开迷思静忧虑,神皎镜气澄渟,岂不美哉!

小渔村赋十四期毕业作业
以“竹赋”、“高铁赋”、“飞机赋”为题,任选其一为题作赋。
骈律赋不限,若作律赋题韵字自选。
字数300~500字(不含标点)。
时间2020.11.7~2020.12.6

要求:一份交冯尧老师,待修改后,一份交论坛,作毕业考核!

庭竹赋
文/慢慢长大
庭院东南隅,有翠竹数十竿,吾不知期植于何年。借东君之势而青翠,被金收之力而黄蔫。炎暑可布几方凉意,凛冬亦挺一角琅玕。细叶遮天,屡摇蓝天破碎;皎月悬空,乍绘白墙陆离。而人以其寒翠清冷,弃于墙隅且不顾。堆瓦砾以龌龊,蔓藤萝以荒芜。偶见孤犬,时有野鼠。立壮志欲拏云,奈污浊常侵身。既不可栖凤于木末,托根于梅山;又不能荐身于简椟,纵情于钓纶。虽心窍通透,直追芰荷;骨筋刚硬,堪比崖松。竟人迹罕至,视之平庸。
呜呼,浩气高洁,可藏七贤;清新雅致,成名理庵。念七贤郑燮,衣不绫罗,食不饕餮。无优渥奉双亲,只寒酸对妻妾。满腹经纶,徒付空林;荡胸才情,枉托桂月。既不可上达于天子,经世济民;亦不能下被于幽人,桑夏耕春。更有甚者,虚如姜尚,伪似严光,钓名钓利,贻笑大方。
真隐者龙迹蛇痕,固守丘贲。冥志纵神,矢志不泯。不慕虚荣,不涉红尘。近如海蜃,远似浮云,只可膜拜,不可服驯。只为君子,不甘犬臣。世所以见,又有何人?恰如竹者,寒苦清冷,孑孓独立。与世不容,与人不密。富贵无缘,功名见弃。
余叹庭竹之遇,而荒草锄,野兽驱,瓦砾移,石围砌。关门落锁,权当以一隐者居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6: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4期赋班作业汇总
赋1405闲庭信步
第一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一、简答:
1、什么是辞赋?

辞与赋,严格来说,是两种文体。辞,就是楚辞。赋,指的是赋文。由于赋这一文体的发源,受到诗经、楚辞、散文的影响,并且,《文心雕龙》认为,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所以后来的人,常将“赋”这一文体,与“辞”并列,笼统地称为“辞赋”。
2、何为散体赋?
  散体赋是先秦赋之滥觞。此体之宗源,在先秦散文,至两汉最为兴盛。因有铺陈宏大,篇幅偏长等特点,散体赋又称之为“散体大赋”或“汉大赋”。散体赋在思想立意上,多立足于赞美或稍涉讽谏。体式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即以“一问一答为章法所用”为主。
二、填空:
1、赋的起源有(  尚书 )、( 诗经 )、( 楚辞 )。
2、历史上第一次以赋为名的系列文章,是先秦( 荀况   )的(   赋篇)。
3、诗、骈赋、律赋乃至骈文、对联,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吟诵节奏,而这个吟诵节奏,通常是( 2 )字或( 3 )字一个节奏。
3、赋这一文体,公认的源头之一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属于(  诗)的流变。
4、无论何种赋体,都是属于( 韵 )文大类。只是( 押韵 )的宽严或方式有区别而已。
5、赋体衍变从(先秦  )开始,到( 宋代 )文赋成体之后,才告一段落。
6、现在有广泛认同的赋体分类是:( :骚体赋)、(汉大赋)、(骈赋)、(律赋)、(文体赋 )五大类。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二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一、简答:
1、什么是骈句?
两句字数统一,讲究对偶与声律协调的句子为一骈。
2、        什么是骈体赋?
骈体赋,即是以骈句为行文方式的一种赋体。
3、律赋有哪三个特点?
律赋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有题韵字做为限韵标准,做赋用韵,必需使用所题之字为韵。其余韵字,亦需在题韵字的所在的韵中选用,不得越出。其二是篇赋短小,多在三百字至四百字之间。其三是律赋重论述轻铺陈。虽有名为风物与景观者,但多为托物论理之作。不如骈赋所涉及的内涵宽广。
二、填空:
1、至六朝时期,(  平上去入)四声被归纳之后,以及(  反切注音法)迅速普及,(  韵书)开始出现。这时,汉文字的对偶不再仅仅是字意上对偶,犹包含了(  音韵层面)。真正意义上的骈句,便开始正式登场。
2、骈赋之美,除思想立意之外,归根结底是(  骈对)与(音韵  )之美。
3、以骈句为构成主体的文体,除(  骈体赋)之外,还有( 骈体文 )。简单点说,此类文体,有韵的叫( 赋 ),不用韵的叫( 文 )。
4、史存最早的律赋作品是( 王勃)的(  《寒梧栖凤赋》)。
5、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宋( 古文运动)的影响,这点已是公论。文体赋对(音韵)与(骈对 )不甚看重。他注重的是返契古散文的朴质与畅达。但无论如何,文体赋多少是要押几个( 韵)的。断没有全然(无韵 )的文体赋。
6、辨别文体赋,先看其句式是不是(散偶 )杂间。再看其是否有一定数量的( 押韵)句。若通篇(无韵)者,断非赋体。


第三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1、骈赋与律赋上的几种骈偶句式具体为:(壮 )、( 紧)、( 长)、( 隔)、( 漫)、( 发送)。共计六个大类。2、壮句为(  3)字成句相骈对者。    紧句为( 4)字成句相骈对者。    长句为( 5)至( 9)字成句相骈对者。    隔句为含( 分)句相骈对者。
3、中唐后将“隔”句细分为“( 轻隔)、( 重隔)、(疏隔 )、( 密隔)、( 平隔)、( 杂隔)”六种。           轻隔:句式为上( 4)字,下( 6)字;    重隔:与轻隔颠倒,上( 6)字,下( 4)字;    疏隔:为上(3 )字,下不限多少字;    密隔:为上句( 字以上,下句(6 )字以上;    平隔:上下字数( 不限),但要字数( 相等);    杂隔:上(4 )字,下( 5、7、8 )字不限。或下( 4)字,上亦( 5、7、8)字不限;    漫句:既(  散句),不需要(对偶  )的句子。
4、简答:什么 是提引发送?
答:发,即发语词,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 “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字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承连,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新增练习:
以“月”为主题,写壮、紧、长句各一个。
壮句: 于是明月晈,云汉昭。
紧句:素月流天,银辉匝地。
长句:
1、德泽于四海,情弥于九天。
2、嫦娥舞于寒宫,吴刚醉于桂苑。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四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1、五言的诗句或者骈句节奏,都是( 4)言的基础上加字    而成的。不同的是,五言诗是向( 后)或者( 中间)加字,并且不用虚词。而骈句是向( 前)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中间加的字是( 虚)词。
2、无论五言七言,骈句是“尾( 2字或4字)连读“。诗句是”尾( 3字)连读”。这是区分骈句节奏与诗句节奏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3、关于虚词的节奏划分上是“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    虚字( 后)暂顿。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 )暂顿。   
4、旧时私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诗( 三连),骈( 尾二)。之 后(双 ),不妨事。之后(单 ),并成字”。  
   5、 8言或者9言的骈句,通常是在7言8言骈句的基础上加字而得。基本要求是,在( 前面)或者( 中间)加字。务必保持尾节奏是( 2字)连读或(4字 )连读。
附加题: 以“秋山”为主题,写长句、轻隔、重隔、疏隔各一个。
长句:秋山迤逦而霜染万木,黄草恣睢而烟凝千重。
轻隔:亭亭出岫,沐霞帔而含光;晈晈层台,纳霖潦而衔碧。
重隔:烟岚出于涧底,霞蔚云蒸;瀑布落于山巅,飞珠溅玉。
疏隔:红树深,醉渔歌而灿灿;白云腻,恋潭水而悠悠。

第五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 骈赋 )、(律赋  )与( 骚体赋 ),而(文体赋  )与( 散体赋 )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 散体赋 )赋与(文体赋  )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骈赋)赋(律 )赋要弱。形象的说,(骈 )赋、( 律)赋合适高声吟诵;( 散体 )赋与(  文体)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  句式)且句式(  变化)较少,故韵律( 偏密 )。韵律(  偏密)者,宜于(高歌配曲  )。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骈赋与律赋在用韵上的基本规则差不多。都是隔一句才用韵,即奇数句不入韵,偶数句才入韵。骈赋与律赋亦偶尔可以见到连用韵的情况,通常在起韵或者转韵时用,用虚词在句尾时,既可在虚词前用韵,也可以直接以虚词入韵。骈赋律赋都要求转韵。平仄韵可以转换。
而诗一般是押平声韵,也有押仄韵的,但都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答:以五言为例,诗的节奏点是2+3节奏;而赋的节奏点是212或122,也就是说,一个分句吟诵时,其节奏是:诗尾三赋尾二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答:在赋中,仄声对仄声时,注意“上,去,入”不能同时使用,例如:前句上声,后句应使用去声或入声。
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疏隔:芳蕊香,娇态邻于翠竹;舞蝶醉,烟霞并于碧江。
密隔:;得阳台之一缕馨香,幽韵随风而时溢;接花市之千头黄蕊,乱英带露而时新。
平隔:摇枝则霜落,独秀而苍凉;绽蕾则蕊香,争荣而浩荡。
杂隔:素锦之馨,经春夏之辛劳而孕蕾;秋菊之傲,历霜寒之磨砺而绽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四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1、五言的诗句或者骈句节奏,都是( 4)言的基础上加字    而成的。不同的是,五言诗是向( 后)或者( 中间)加字,并且不用虚词。而骈句是向( 前)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中间加的字是( 虚)词。
2、无论五言七言,骈句是“尾( 2字或4字)连读“。诗句是”尾( 3字)连读”。这是区分骈句节奏与诗句节奏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3、关于虚词的节奏划分上是“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    虚字( 后)暂顿。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 )暂顿。   
4、旧时私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诗( 三连),骈( 尾二)。之 后(双 ),不妨事。之后(单 ),并成字”。  
   5、 8言或者9言的骈句,通常是在7言8言骈句的基础上加字而得。基本要求是,在( 前面)或者( 中间)加字。务必保持尾节奏是( 2字)连读或(4字 )连读。
附加题: 以“秋山”为主题,写长句、轻隔、重隔、疏隔各一个。
长句:秋山迤逦而霜染万木,黄草恣睢而烟凝千重。
轻隔:亭亭出岫,沐霞帔而含光;晈晈层台,纳霖潦而衔碧。
重隔:烟岚出于涧底,霞蔚云蒸;瀑布落于山巅,飞珠溅玉。
疏隔:红树深,醉渔歌而灿灿;白云腻,恋潭水而悠悠。

第五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 骈赋 )、(律赋  )与( 骚体赋 ),而(文体赋  )与( 散体赋 )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 散体赋 )赋与(文体赋  )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骈赋)赋(律 )赋要弱。形象的说,(骈 )赋、( 律)赋合适高声吟诵;( 散体 )赋与(  文体)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  句式)且句式(  变化)较少,故韵律( 偏密 )。韵律(  偏密)者,宜于(高歌配曲  )。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骈赋与律赋在用韵上的基本规则差不多。都是隔一句才用韵,即奇数句不入韵,偶数句才入韵。骈赋与律赋亦偶尔可以见到连用韵的情况,通常在起韵或者转韵时用,用虚词在句尾时,既可在虚词前用韵,也可以直接以虚词入韵。骈赋律赋都要求转韵。平仄韵可以转换。
而诗一般是押平声韵,也有押仄韵的,但都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答:以五言为例,诗的节奏点是2+3节奏;而赋的节奏点是212或122,也就是说,一个分句吟诵时,其节奏是:诗尾三赋尾二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答:在赋中,仄声对仄声时,注意“上,去,入”不能同时使用,例如:前句上声,后句应使用去声或入声。
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疏隔:芳蕊香,娇态邻于翠竹;舞蝶醉,烟霞并于碧江。
密隔:;得阳台之一缕馨香,幽韵随风而时溢;接花市之千头黄蕊,乱英带露而时新。
平隔:摇枝则霜落,独秀而苍凉;绽蕾则蕊香,争荣而浩荡。
杂隔:素锦之馨,经春夏之辛劳而孕蕾;秋菊之傲,历霜寒之磨砺而绽英。


第六课作业:
赋1405闲庭信步
1、骈句源于(  古偶句)。(   先秦)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切韵  )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 有形体者 )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  似有而无者)为半虚,( 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 活 )字,惟虚字则有( 活)有(死)。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 联锦)字、( 叠)字、(   同(近)连用)字和(   反意连用)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 虚实 )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  虚实死活)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字类  )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 词性 )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  活用)。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  一个)字时,除了( 方位词)之外,通常不论(  ‘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   词性 )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  现代)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古代  )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 古今 )结合,(  以今辅古)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 灵活忌呆板  )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   文墨暢通不滞)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
以“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紧句:形如飞鸟,声似鸣雷。
长句:举翼则鲲鹏展翅,驻足则鹰鹫列身。
轻隔:机舱宽绰,容万物而有余;设备齐全,纳千般而有序。
重隔:居万米之高空,俯瞰大地;渡千城之遥碧,坐看流云。
漫句:万里之遥,朝发夕至,虽御风不以疾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课作业:
1405闲庭信步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
答:所谓“成句翻展法”,其“成句”的意思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难度上要小于“母字成骈法”。“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7言诗做为“成句”,然后按“压,翻,展”的次序进行。“压”即压缩,比如“成句”是五言的话,就压为3言壮句或4言紧句。“翻”是指字数不增减,但是要用骈句的吟读节奏来表达。“展”就是伸展的意思,也就是“成句”是五言诗的话,就要用骈句的节奏伸展为6、7、8、9言的长句,通常是到9言即止。也可加长练习到10字或者10字以上,这主要是为练习一句中多个虚字的使用功夫了。
“成句翻展法”亦可翻为隔句,亦可只到长句即止。原意可守可变,不一定要按原句的思路。但要语句通顺。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
(3) 何为“提引”?
答:“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个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送”——“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用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 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壮句:于是泥情迟,流恨咽。
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
长五句:情迟于急管,恨咽于长弦。
长六句:泥情迟于急管,流恨咽于长弦。
长七言句:竹泥情迟于急管,泉流恨咽于长弦。
长八言句:翠竹泥情迟于急管,山泉流恨咽于长弦。
长九言句:翠竹泥情而迟于急管,山泉流恨而咽于长弦。

第八课作业:
1405闲庭信步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  )、(寻较  )、(  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1405闲庭信步

     玉律迁序,仲秋溢香。
     观夫金风飒飒飘于菊蕊,玉露莹莹泫于庾枝。凤竹环拥,桂花颔首;鸾山蔚荟,潦水秀姿。稻谷飘香,歌笑喧阗于陌头;阁楼披彩,欢娱自在于阶墀。
      若乃涉浅滩,巡曲岸。群鸥乍起,踏浪而飞;锦鲤悠游,凌波而现。水借风以势,濯尔缁衣;风凭水以威,拂人素面。垂兰倒映,化仙子若翡;青苔反转,点顽石若砚。
或若晨曦朗照,晓露香浮。山耸其雄,地怀其酬。松针墨染,枫叶霞流。树色寒而半山黛,朱光落而千江柔。
      至若玉盘悬于天宇,清辉共于万里。兰楸飐然,藤荷旎旖。寤寐辗转,音尘逸驰。举杯华堂,移杖岚翠。而或流连湖畔,跰鲜轘辕。气绕光茫,物牵星阑。盈手之佳木芊眠,栖以白鹭; 湿衣之清流回盻,弥以素烟。至于泄银河以吐清辉,澄碧宫而生潋滟。故乡庭草,历历而在眼前;游子梦魂,悠悠而湿枕簟。

     嗟呼,花相似兮年年岁岁,人不同兮岁岁年年。日月如斯,心神期焉
      


第九课作业:
1405闲庭信步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 表达感情 ),也可做(  叙述)与( 议论 )。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  )词以强调(  感情 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  ),亦有一定的(  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  )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  叙事)、(抒情)、(议论  )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详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腹段),(   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 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虚法开篇不宜拉的太远,通常在2骈之内即应拉回主题,最长不宜超过4骈。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1405闲庭信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盛开,丹桂飘香。仰望蓝天之秋雁列阵,俯察重岫之草木换妆。潦水盈盈,千棹竞渔歌之韵;秋风瑟瑟,万家倾客思之觞。
      观夫波清岸阔,百业兴旺。于是登高山之绝顶,望川流之浩荡。怅时空之荏苒,感生命之放浪。慨长路之漫漫,歌故园之盎盎。掬茱萸而长叹,看家国之盛强。
      至若画阁雕楼,俊郎秀娥。言笑晏晏,诗书和和。东邻把盏,西院放歌。朝观玉树,暮望银河。巍巍然而笑藐巅峰,悠悠哉而情醉绿波。至于尊先民以持秉,步圣贤而登科。承华夏之传统,透八荒而弥久;璋神州之风范,垂九州而巍峨。斯则备牺牲,飨黄帝,告天子,以求来年;戴茱萸,食蓬饵,饮花酒,以示敬祝。呼朋唤友,品五色之香橙;舒襟振袂,赏千家之瘦菊。从教益寿之道,以慰健康之欲。而或携手登眺,骋目于旷原;凭栏邀欢,寄梦于花木。则有诗意骋于林岚,云霞灿于稻菽。
       嗟呼,天地悠悠,岁月葱茏。日星如梭,浮生若梦。安知举酒狂歌,取醉于重阳而可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6: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课作业
1405闲庭信步
一、填空:
1、        腹段的内容是一篇赋文的重点部分。按旧塾的说法,此段内容,可细化为( 承叙) ( 分叙) ( 渡结)几类。
2、所谓的夹叙夹议的手法,并不是说(  天马行空),(  无拘无束)的议。而是要在考虑(  整体章法)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篇赋文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  文脉)。而这条脉线,是(  显非显),(  似隐非隐)的。即不能(  太直白)地把中心思想过早地完全暴露,也不能让中心思想完全(  隐匿不见)。
二、简答:
1、何为“实写”?何为“虚写”?
答:所谓“实写”,是指所描述的是所见或当前能够想到的实际境况描写。
所谓“虚写”,是指包括非实描所见之境况,包括发感议论之类。
2、请解释“承叙” “分叙”“渡结”的含义。
答:“承叙”部分就是指开篇之后,你在进入详细“分叙”前的一种铺垫性描述。此条的作用在承上启下,使不突兀。特别是在用“虚”法开篇之后,如缺少此类,将使文章有脱节的感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上每个段落与段落之间,都需要这个环节。比如你在腹段准备分开描写“风景”“人物”“物产”等等。那在描写过“风景”之后,在描写“人物”之前,就需要做铺垫与过渡。这表现在赋文中,或是用一二散句,或是用一骈句来完成。
分叙就是指腹段内容细写。应该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渡结”说白了,其实就是在腹段内容之后,给“尾结”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相当于总议论的前传。


附件题:
   轻寒上翠微赋
1405闲庭信步
    秋意萧索,夜降微霜。流年岁月,烟波浩渺而悠望;静赋诗香,衣袂单薄而微凉。云鸿南去,琴瑟绕梁。墨欲干,青丝兮不敌白发;诗未竟,泪竹兮谁同忧伤。
      观夫西风漱林,修峦长寂。高楼舒魄,忽为青云之所遮;杓魁运精,其如宪轨而覆律。且流光倾于云岫,寒瀣沁于岩隙。斯则独倚秀篁,垂临绝壁。餐氤氲,饮露沥。伤暮秋之寂廖,凛霜霰之暗袭。
      至若气凝泉石,悲泛梧桐。叶落清泽,霜猋乔松。彩染田埂,黛山烂漫于佳境;红醉长亭,碧野苍茫而素功。
      又复鸿雁飞翔,荻芦摇落。清流澹澹,疏影绰绰。抿枫叶,心醉于斜阳草坡;咂槐梗,神驰于曲涧阳岳。踏衰叶而钓鲤,引亢高歌;登高楼而挹霞,举酒欣酌。
       嗟乎春华秋实,四季轮转,翠黄枯荣,周而复始,此万物之规律,人之一生亦如是者也。





   赋14期毕业作业
1405闲庭信步
竹赋
   竹者,吾之至爱也。
     夫竹,超然独立,卓尔能群。披静碧以流烟,拂云潇洒;笼昏黄而伫月,弄影蔽云。乾灵覆育,鼓沛泽以横被;坤舆含煦,流渥洽而周欣。
       至如挺拔修长,风神舒朗。嫩叶依稀,繁枝下上。友兰菊,不与诸木争雄;朋松梅,不同众芳竞放。出土未曾,已然有心;凌霄遂意,犹为言壮。成于丽天之质,万叶含情;自有列阵之形,千竿飖飏。情遥寄于苍穹,根深耕于丘壤。夏遮酷暑,夜笼幽幌。疏密有致,动静恰当。四时不谢,立旷野而抱真;三季无屈,值冰雪而忠亮。
       至若《风》以竹喻于豪杰;《雅》以竹颂于帝王。萧萧明以民苦,毅毅透乎轩昂。其心可鉴,其品可彰。而或南苑风光,浓阴展卷;兰亭意味,嫩色盈觞。嫋嫋山风,入碧筱以流美;娟娟月露,下詹卜而生香。玉露金风,凭栏而待雅客;玄霜碧谢,共揖以结文章。
        嗟呼有节气自正,无私业自昌。噫嘻,纵不及六逸,雅不过七贤。然与竹相亲,诗心不独。同好者谁,此情何属。


备注:1、六逸,是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称。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2、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3206

帖子

32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8: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一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1
、什么是辞赋?
     
答:辞,就是楚辞。赋,指的是赋文。由于赋这一文体的发源,受到诗经、楚辞、散文的影响,并且,《文心雕龙》认为,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所以后来的人,常将“赋”这一文体,与“辞”并列,笼统地称为“辞赋”。
2
、何为散体赋?
     
答:  散体赋是先秦赋之滥觞。此体之宗源,在先秦散文,至两汉最为兴盛。因有铺陈宏大,篇幅偏长等特点,散体赋又称之为“散体大赋”或“汉大赋”。散体赋在思想立意上,多立足于赞美或稍涉讽谏。体式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即以“一问一答为章法所用”为主。且问答之人多为虚拟。

二、填空:
1
、赋的起源有( 诗经  )、(  楚辞)、(  上古散文)。
2
、历史上第一次以赋为名的系列文章,是先秦( 荀况 )的(  赋篇 )。
3
、诗、骈赋、律赋乃至骈文、对联,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吟诵节奏,而这个吟诵节奏,通常是( 两 )字或(  三)字一个节奏。
3
、赋这一文体,公认的源头之一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属于(  诗经)的流变。
4
、无论何种赋体,都是属于(  韵)文大类。只是(  用韵)的宽严或方式有区别而已。
5
、赋体衍变从(  先秦)开始,到( 宋)文赋成体之后,才告一段落。
6
、现在有广泛认同的赋体分类是:(  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文赋)五大类。
==================================================  
小渔赋14第二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一、简答:
1
、        什么是骈句?
答:什么是骈句?两句字数统一,讲究对偶与声律协调的句子为一骈。
2
、        什么是骈体赋?
答:骈体赋,即是骈句,为行文方式的一种赋体。
3
、        律赋有哪三个特点?
答:律赋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有题韵字做为限韵标准,做赋用韵,必需使用所题之字为韵。其余韵字,亦需在题韵字的所在的韵中选用,不得越出。其二是篇赋短小,多在三百字至四百字之间。其三是律赋重论述轻铺陈。虽有名为风物与景观者,但多为托物论理之作。不如骈赋所涉及的内涵宽广。

二、填空:
1
、        至六朝时期,(平上去入 )四声被归纳之后,以及(反切注音法  )迅速普及,( 韵书 )开始出现。这时,汉文字的对偶不再仅仅是字意上对偶,犹包含了(音韵层面)。真正意义上的骈句,便开始正式登场。
2
、骈赋之美,除思想立意之外,归根结底是(骈对)与(音韵)之美。
3
、以骈句为构成主体的文体,除(骈体赋)之外,还有(骈体文)。简单点说,此类文体,有韵的叫(骈体赋),不用韵的叫(骈体文)。
4
、史存最早的律赋作品是(王勃的)的(《寒梧栖凤赋》)。
5
、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这点已是公论。文体赋对(音韵)与(骈对)不甚看重。他注重的是返契古散文的朴质与畅达。但无论如何,文体赋多少是要押几个(韵)的。断没有全然(无韵)的文体赋。

6
、辨别文体赋,先看其句式是不是(散偶 )杂间。再看其是否有一定数量的( 押韵)句。若通篇(无韵)者,断非赋体。
===============================================================   
第三课作业:1452-若隐天涯
1
、骈赋与律赋上的几种骈偶句式具体为:( 壮)、(紧 )、( 长)、(隔 )、(漫)、( 发送)。共计六个大类。
2
、壮句为( 三 )字成句相骈对者。   紧句为(4 )字成句相骈对者。   长句为(5 )至( 9)字成句相骈对者。    隔句为含(分 )句相骈对者。
3
、中唐后将“隔”句细分为“(轻隔 )、(重隔 )、( 疏隔)、(密隔 )、(平隔)、(杂隔)”六种。   轻隔:句式为上(4 )字,下(6 )字;   重隔:与轻隔颠倒,上(6 )字,下( 4)字;    疏隔:为上(3 )字,下不限多少字;    密隔:为上句(5 )字以上,下句( 6)字以上;    平隔:上下字数(不限 ),但要字数(相等);    杂隔:上(4 )字,下( 5、7、8 )字不限。或下( 4)字,上亦(5、7、8 )字不限;    漫句:既( 散句 ),不需要( 对偶)的句子。
4
、简答:什么是提引发送?
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
发,即发语词,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

新增练习:

以“月”为主题,写壮、紧、长句各一个。
壮句:若夫银河暗,晓月沉。
紧句:嫦娥舞袖,玉兔望乡。
长句:圆缺人生之得失,升沉天道之轮回。
=======================================================  
小渔村赋14第四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1、五言的诗句或者骈句节奏,都是(4 )言的基础上加字    而成的。不同的是,五言诗是向(后 )或者( 中间)加字,并且不用虚词。而骈句是向( 前)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中间加的字是(虚 )词。
2、无论五言七言,骈句是“尾(2 )连读“。诗句是”尾(3 )连读”。这是区分骈句节奏与诗句节奏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3、关于虚词的节奏划分上是“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    虚字( 后)暂顿。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 前)暂顿。
   4、旧时私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诗(三连 ),骈( 尾)。之 后(双),不妨事。之后(单 ),并成字”。
    5、 8言或者9言的骈句,通常是在7言8言骈句的基础上加字而得。基本要求是,在(前 )或者(中间 )加字。务必保持尾节奏是(2 )连读或(4 )连读。
附加题:
以“秋山”为主题,写长句、轻隔、重隔、疏隔各一个。
长句:望红枫之满岭,惊黄菊而倾心。
轻隔:中秋赏月,斟桂酒以众朋;九月登高,插菊花于双鬓。
重隔:正有早行之客,一径铺霜;来观初染之枫,三山成赤。
疏隔:喜红枫,橘子洲头乎红遍;观黄菊,梅山顶上之黄初。
=========================================================  
小渔村赋14第五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  骈赋)、(律赋 )与(骚体赋  ),而(文体赋 )与(散体赋  )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散体  )赋与(文体  )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骈 )赋(律 )赋要弱。形象的说,(骈)赋、(律)赋合适高声吟诵;(散体  )赋与(文体  )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 整齐 )且句式( 变化 )较少,故韵律(偏密  )。韵律(偏密 )者,宜于(高歌配曲  )。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答:区别有,诗一韵到底,赋换韵。
相同的地方,韵字忌重复使用。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答:诗的吟诵节奏为2+3,赋的吟诵节奏为2+2。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答:谋求“上去入”。

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答:
疏隔
绽东篱,何顾西风之瑟瑟;妆西岭,正感秋意之绵绵。
密隔
饮篱东之酒, 何人可效乎白衣;观舍畔之花,此处正同于仙府。
平隔
野菊之芬芳,邀朋于十里;赤枫之烂漫,留册以千年。
杂隔
菊开一径,可效于陶潜;风满千山,宜呼之宋玉。
============================================================  
小渔村赋十四班第六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1、骈句源于(古偶句)。(先秦诸子)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切韵)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连绵)字、(叠)字、(同近义连用)字和(反义连用)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虚实)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虚实死活)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虚实死活)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活用)。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一)字时,除了(方位)词之外,通常不论(虚实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现代)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古代)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古今)结合,(以今辅古)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灵活忌呆板)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文脉通常不滞)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
以“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紧句:破云成浪,逐月为朋。
长句:临风兮展翅,越岭兮腾云。
轻隔:
起落有时,观河山于一瞬;
往来继日,载宾客于八方。
重隔:
一霎腾空而起,双翼翱翔;
何时落地而归,众人邂逅。
漫句:今日腾云八千路兮,谁人可敌?
==============================================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七课作业第七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答:所谓“成句翻展法”,其“成句”的意思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难度上要小于“母字成骈法”。“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7言诗做为“成句”,然后按“压,翻,展”的次序进行。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母字成骈法”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主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

(3) 何为“提引”?
答: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个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用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答:
壮句:是谓情迟管,恨咽弦。
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

五言句:情迟于急管,恨咽于长弦。

六言句:泥情迟于急管,流恨咽以长弦。
七言句:任泥情迟于急管,怜流恨咽以长弦。
八言句:莫任泥情迟于急管,空怜流恨咽以长弦。
九言句:莫任之泥情迟于急管,空怜乎流恨咽以长弦。
===============================================================
第八课作业:赋 1452-若隐天涯
一、        填空
1
、“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
、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
、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
、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
、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文/若隐天涯
     
时逢八月,序属中秋。望天清而云淡,观水净而霞浮。含笑登高,喜山间之菊艳;停身近水,欣泉际之枫稠。唐有刘公之雅兴,楚成宋子之离愁。此乃悲欢有异,今古谁谋。昔者嫦娥奔月,后羿添忧。多别妻之伤痛,无射日之风流。今者离家以千里,有泪而盈眸。既而天临夜色,月上山丘。岂知九龄观之肠断,苏轼歌而无休。辛苦利名,思故乡而遣雁;途径霜雪,累半世而为囚。嗟夫!影身为伴,寻路而归,今宵深锁于驿楼。
==============================================================  
第九课作业:1452-若隐天涯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  ),也可做( 叙述 )与(议论  )。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  )词以强调(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 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 朗读 ),亦有一定的(容量性  )。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  )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按一个段落的粗算:先数清楚有多少句(计算句数,以需要停顿为一句。即遇逗号算一句。隔句的分句也要单独算一句)。通过计数,我们知道这一段有28个短句。然后再看这段有多少个字。需要消掉标点符号统计。通过统计,这段的字数是168字。现在用168除以28==6  那就知道他的平均每一句的字数是6个字。这个数字正好符合要求。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  )、( 抒情 )、(议论  )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 ),段落的( 安排顺序 )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腹段  ),(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 )、(分叙  )(渡结  )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  )、(虚起法  )、(破题法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虚起法开篇即是指在起笔之时,并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一些与主题相关联的素材,做引发之笔。或者用大过文章主题的元素,从上向下延伸;或者也能用小过主题的元素,自下向上反推。无论如何,这些素材都应是在内涵方面,与文章主题是有必然联系的。虚法开篇不宜拉的太远,通常在2骈之内即应拉回主题,最长不宜超过4骈。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夫秋风瑟瑟,草木苍苍。经风落叶,结露为霜。因时而序转,应节之重阳。成人字于天际,鸿雁南飞;听箫声于异地,游子北望。
==========================================================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十课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一、填空:
1
、腹段的内容是一篇赋文的重点部分。按旧塾的说法,此段内容,可细化为( 承叙) ( 分叙) (渡结 )几类。
2
、所谓的夹叙夹议的手法,并不是说( 天马行空 ),( 无拘无束 )的议。而是要在考虑(整体章法  )的情况下进行。
3
、把一篇赋文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 文脉 )。而这条脉线,是(似显非显  ),(似隐非隐  )的。即不能( 太直白 )地把中心思想过早地完全暴露,也不能让中心思想完全(暴露  )。

二、简答:
1
、何为“实写”?何为“虚写”?
答:所谓“实写”,是指所描述的是所见或当前能够想到的实际情况描写。
所谓“虚写”,是指包括非实描所见之境况,包括发感议论之类。

2
、请解释“承叙” “分叙”“渡结”的含义。
答:“承叙”部分就是指开篇之后,你在进入详细“分叙”前的一种铺垫性描述。此条的作用在承上启下,使不突兀。特别是在用“虚”法开篇之后,如缺少此类,将使文章有脱节的感觉。
分叙”指的是腹段内容细写和虚实相结合的写法。
渡结”说白了,其实就是在腹段内容之后,给“尾结”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相当于总议论的前传。

附件题:
轻寒上翠微赋”
两百字内,韵自选。

轻寒上翠微赋
文/若隐天涯
时维九月,节至重阳。喜看天高而云淡,偏听雁阵之声长。犹是登高,忆八荒之兄弟;何须把酒,思千里之家乡。
徒观峻岭枫红,重林松翠。本是红绿叠加,宏图壮美。然则枫红四季之轮回,松翠一生兮意志。偶感青春易逝,妙手难回;壮志难酬,流光增岁。
由是身因风冷,心逐绪寒。廿载飘蓬而为客,四时随影则不单。偶有鱼书,深夜悄然而落泪;未圆鸥梦,今朝秋色以强欢。
悲哉!今日翠微,明朝枯色。年复一年,客还为客。常吟恨别之二赋,难消心中之孤寂也!
=================================================
小渔村赋十四期毕业作业  赋1452-若隐天涯
以“竹赋”、“高铁赋”、“飞机赋”为题,任选其一为题作赋。
骈律赋不限,若作律赋题韵字自选。
字数300~500字(不含标点)。
时间2020.11.7~2020.12.6

要求:一份交冯尧老师,待修改后,一份交论坛,作毕业考核!




竹之七德赋
作者:若隐天涯

     
夫世间万物,各有本心。吾独爱竹,视作知音。共松梅以结友,独气质而成林。厌一人兮作秀,期同伴之立岑。松干耐寒,孤傲而山峰独立;竹枝经雪,善群乎石径争阴。
   
观其宁折不弯,虽倾却直。自成本色而迎风,不羡葵花之向日。忠言纳谏,何忧祸之临头;白发成囚,不畏强而屈膝。
   
然则仪形外直,心意中虚。纵使身高之攀日,依然怀净兮如初。虽入凡尘,不为凡尘之所扰;尚如虚谷,且安虚谷而常舒。
   
每至遍岭经风,万株抽笋。层层褪去之笋衣,节节传来之佳信。何须止步,应观风景于险峰;自有坚心,敢对云霄而列阵。
   
方虑高处苦寒,望中卓尔。穷劲节而顶天,极深根而立地。对皑皑之白雪,翻作高清;临朔朔之寒风,岿然不媚。
   
可知竹有花而素面,多子兮青衣。质朴成之本色,清虚贯于生时。不慕春朝,桃花灼灼;何欣秋日,菊色迟迟。
   
可谓赞之无言,德则无限。谁记春秋,何承坟典。取贤道而成经,破竹书之作简。千年华夏,文明得以续延;一曲长河,画卷观之舒展。
   
既而庐开三径,竹作四邻。欣其常绿,不独有春。欣其犹壮,不厌吾贫。遂作赋歌之,乐道津津也哉!

注: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54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作业汇总:
小渔村赋14期第一课作业:1463-诗野   
一、简答:
1、什么是辞赋?
答: 辞与赋,严格来说,是两种文体。辞,就是楚辞。赋,指的是赋文。由于赋这一文体的发源,受到诗经、楚辞、散文的影响,并且,《文心雕龙》认为,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所以后来的人,常将“赋”这一文体,与“辞”并列,笼统地称为“辞赋”。
2、何为散体赋?
答:  散体赋是先秦赋之滥觞。此体之宗源,在先秦散文,至两汉最为兴盛。因有铺陈宏大,篇幅偏长等特点,散体赋又称之为“散体大赋”或“汉大赋”。散体赋在思想立意上,多立足于赞美或稍涉讽谏。体式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即以“一问一答为章法所用”为主。且问答之人多为虚拟。如“子虚”、“乌有先生”、“凭虚公子”、“安处先生”等等皆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成语“子虚乌有”,意指虚幻事物,他的出处就来源于此。
二、填空:
1、赋的起源有(诗经 )、(楚辞 )、( 上古散文 )。
2、历史上第一次以赋为名的系列文章,是先秦( 荀况 )的(赋篇)。
3、诗、骈赋、律赋乃至骈文、对联,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吟诵节奏,而这个吟诵节奏,通常是( 两 )字或(三 )字一个节奏。
3、赋这一文体,公认的源头之一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属于(诗经 )的流变。
4、无论何种赋体,都是属于(韵文)文大类。只是( 押韵 )的宽严或方式有区别而已。
5、赋体衍变从( 先秦 )开始,到( 宋代 )文赋成体之后,才告一段落。
6、现在有广泛认同的赋体分类是:( 骚体赋 )、(散体赋 )、( 骈赋 )、( 律赋 )、( 文赋 )五大类。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二课作业:1463—诗野
一、简答:
1、什么是骈句?
答:两句字数统一,讲究对偶与声律协调的句子为一骈。这样的句子称为骈句。
2、什么是骈体赋?
答:以两句字数统一,讲究对偶与声律协调的句子为一骈这样的骈句,为行文方式的一种赋体。
3、 律赋有哪三个特点?
答:其一是有题韵字做为限韵标准,做赋用韵,必需使用所题之字为韵。其余韵字,亦需在题韵字的所在的韵中选用,不得越出。其二是篇赋短小,多在三百字至四百字之间。其三是律赋重论述轻铺陈。
二、填空:
1、至六朝时期,(平上去入)四声被归纳之后,以及(反切注音法 )迅速普及,(韵书)开始出现。这时,汉文字的对偶不再仅仅是字意上对偶,犹包含了(音韵层面 )。真正意义上的骈句,便开始正式登场。
2、骈赋之美,除思想立意之外,归根结底是(骈对 )与(音韵)之美。
3、以骈句为构成主体的文体,除(骈体赋)之外,还有(骈体文)。简单点说,此类文体,有韵的叫(骈体赋 ),不用韵的叫(骈体文 )。
4、史存最早的律赋作品是(王勃 )的(《寒梧栖凤赋》)。
5、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宋( 古文运动)的影响,这点已是公论。文体赋对(音韵)与(骈对)不甚看重。他注重的是返契古散文的朴质与畅达。但无论如何,文体赋多少是要押几个(韵)的。断没有全然( 无韵)的文体赋。
6、辨别文体赋,先看其句式是不是(散偶杂间 )杂间。再看其是否有一定数量的( 押韵)句。若通篇(无韵)者,断非赋体。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三课作业:1463-诗野
1、骈赋与律赋上的几种骈偶句式具体为:(壮 )、(紧 )、(长 )、(隔 )、(漫 )、(发送 )。共计六个大类。2、壮句为(三)字成句相骈对者。    紧句为( 四)字成句相骈对者。    长句为( 五)至(九 )字成句相骈对者。    隔句为含( 分)句相骈对者。
3、中唐后将“隔”句细分为“(轻 )、(重 )、(疏 )、(密 )、(平 )、(杂 )”六种。  轻隔:句式为上(四 )字,下(六 )字;    重隔:与轻隔颠倒,上(六 )字,下(四 )字;    疏隔:为上(三 )字,下不限多少字;    密隔:为上句(五 )字以上,下句(六 )字以上;    平隔:上下字数(不限 ),但要字数( 相等);    杂隔:上(四 )字,下( 五、七、八 )字不限。或下(四 )字,上亦(五、七、八 )字不限;    漫句:既(散句  ),不需要(对偶  )的句子。
4、简答:什么是提引发送?
答:发,即发语词,如“夫、惟、盖”等等。
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
“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
5、新增练习:
以“月”为主题,写壮、紧、长句各一个。
壮句:池如镜,月似盘。
紧句:波光潋滟,蟾月清辉。
长句:波光摇之荷韵,月色洒之莲池。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四课作业:1463-诗野
1、五言的诗句或者骈句节奏,都是(四 )言的基础上加字而成的。不同的是,五言诗是向(后面 )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不用虚词。而骈句是向(前 )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中间加的字是(虚 )词。
2、无论五言七言,骈句是“尾( 两字)连读“。诗句是”尾( 三字)连读”。这是区分骈句节奏与诗句节奏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3、关于虚词的节奏划分上是“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   虚字( 后)暂顿。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前 )暂顿。
4、旧时私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诗(三连 ),骈(尾二 )。之 后(双 ),不妨事。之后(单 ),并成字”。
5、 8言或者9言的骈句,通常是在7言8言骈句的基础上加字而得。基本要求是,在( 中间)或者(前面 )加字。务必保持尾节奏是(两字 )连读或(四字 )连读。
附加题:
以“秋山”为主题,写长句、轻隔、重隔、疏隔各一个。
长句:雁字南翔鸣之岭,枫林霜染醉之眸。
轻隔:霜枫炫舞,秋山染色若霞;青竹风摇,秋岭浮岚连岫。
重隔:苍宇云翔而挥翼,雁鸣高远;疏林叶落而铺金,霜气横秋。
疏隔:瑟西风,卷落浮尘之叶;沾晞露,空叹逝水之流。
小渔村辞赋14第五课作业:1463-诗野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骈赋  )、(律赋  )与(骚体赋  ),而(文赋  )与( 散体赋 )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 散体 )赋与(文体  )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 骈)赋( 律)赋要弱。形象的说,( 骈)赋、(律 )赋合适高声吟诵;( 散体 )赋与(文体  )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整齐  )且句式( 变化 )较少,故韵律( 偏密 )。韵律(偏密  )者,宜于(高歌配曲  )。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答: 区别:诗可以一韵到底;赋则要求平仄起伏,有变化,可以转韵。
相同点:都可以押平韵 ,忌讳尾三平、重复使用韵字。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答:诗的吟诵节奏是,23,赋的吟诵节奏是32。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答:赋用仄声注意上、去、入的使用变化。
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疏隔:飒西风,叶落林之抖瑟;皴寒露,英染遍野金黄。
密隔:百花之凋落,倚东篱之独绽;万物之飘零,诵霜菊之流芳。
平隔:东篱且邀陶翁,北苑犹斟菊醴;行野若红铺路,观汀如絮飞扬。
杂隔:寒风飒瑟,金蕊摇之秋香;冷露荣滋,碧叶衬之霞光。
小渔村辞赋第六课作业:1463-诗野
1、骈句源于( 古偶句)。(先秦诸子  )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 切韵 )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  有形体者)谓实,字之( 无形体者 )谓虚;( 似有而无者 )为半虚,(  )为半实。实者皆是(  似无而有者)字,惟虚字则有(死 )有(活 )。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连绵 )字、( 叠)字、( 近义连用)字和(  反义连用 )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虚实)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 虚实死活 )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 字类 )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 )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活用  )。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一个  )字时,除了( 实 )词之外,通常不论(  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 词性   )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 现代 )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古代  )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古今  )结合,( 以今辅古 )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  灵活忌呆板 )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 文脉畅通不滞  )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
以“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紧句:呼啸腾空,扶摇直上。
长句:携白云而翔远,邀明月而翱空。
轻隔:破雾腾云,展翼抟风而上;巡星访月,飞梭环宇而行。
重隔: 银雁与白云为伴,冬夏同行;飞鸿在碧宇结朋,春秋同路。
漫句:穿梭广宇而载宾朋,展翅苍穹而接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54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2-4 18: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七课作业1463-诗野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
答:所谓“成句翻展法”,其“成句”的意思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难度上要小于“母字成骈法”。“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7言诗做为“成句”,然后按“压,翻,展”的次序进行。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母字成骈法”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主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
(3) 何为“提引”?
答: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个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
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用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壮句:是以情迟管,恨咽弦。
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
长五言句:泥情以迟管,流恨以咽弦。
长六言句:泥情而迟急管,流恨而咽长弦。
长七言句:泥情缠而迟急管,流恨怨而咽长弦。
长八言句:泥情缠萦而迟急管,流恨幽怨而咽长弦。
长九言句:泥情缠萦而淹迟急管,流恨幽怨而喑咽长弦。
小渔村辞赋第八课作业:1463—诗野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  )、(  寻较)、(  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指物和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庚子中秋赋
庚子中秋,家人团聚。观夫金风送爽,玉镜凝庄;碧荷摇水,翠盏斟杯。拜关公祈之德福,品月饼赏之清辉。金桂飘香,长堤十里而馥,浓情入盏,明月一轮乃辉。
至其鸿雁南归,故乡之远。 游子以归期,载心而寄盼。驰行千里而奔,骨肉团圆;逝景十年如飞,亲情怀眷。昔之两情共赏婵娟,今之阖家欢飨团宴。问亲访友,吟诗寻梦,海味山珍,佳肴美馔。
既而游兴怡然,凭览云丘之景;闲适由趣,泛舟浍水之滨。步栈道而山岚漫隐,赏古城之汾酒醲醇。是以对月吟,客走八方犹思故土;驰笺叙,儿行千里亦恋家门。游云绕月,不忘老根。
小渔村辞赋第九课作业:1463-诗野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  ),也可做( 叙述 )与(议论  )。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  )词以强调(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 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 朗读 ),亦有一定的(容量性  )。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  )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按一个段落的粗算:先数清楚有多少句(计算句数,以需要停顿为一句。即遇逗号算一句。隔句的分句也要单独算一句)。通过计数,我们知道这一段有28个短句。然后再看这段有多少个字。需要消掉标点符号统计。通过统计,这段的字数是168字。现在用168除以28==6  那就知道他的平均每一句的字数是6个字。这个数字正好符合要求。
二,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  )、( 抒情 )、(议论  )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 ),段落的( 安排顺序 )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 起首段  ),(腹段  ),(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 )、(分叙  )(渡结  )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  )、(虚起法  )、(破题法  )。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虚起法开篇即是指在起笔之时,并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一些与主题相关联的素材,做引发之笔。或者用大过文章主题的元素,从上向下延伸;或者也能用小过主题的元素,自下向上反推。无论如何,这些素材都应是在内涵方面,与文章主题是有必然联系的。虚法开篇不宜拉的太远,通常在2骈之内即应拉回主题,最长不宜超过4骈。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九月霜华,秋高气爽。观夫百草凋零,疏林遐旷。林叶落而铺红, 鸿雁归而翔上。秋风裁韵,漫山枫叶如霞;寒露沐菁,遍野菊花若放。
霜风拂之倩影,美人醉之时观;玉蕊绽之馨香,骚客邀之隽赏。
至其一度重阳,踏露舞之秋凉;千川景色,临风傲之秋光。盛开于闲庭,摇曳承其晞露;绚烂于野陌;旖旎何畏冷霜。把酒东篱,明月邀之对饮;题诗南浦,金风送之馨香。飒西风,落叶疏林抖瑟;皴寒露,金英遍野染黄。百花之凋落,倚东篱之独绽;万物之飘零,诵霜菊之流芳。寒风飒瑟,金蕊摇之秋香;冷露荣滋,碧叶衬之霞妆。东篱且邀陶翁,北苑犹斟菊醴;行野落红铺路,观汀芦絮飞扬。
若夫裁诗梦,赋闲品之东篱;慕陶公,寻静观之菊苑。歌吟淳寂,邀来骚客抒怀;笑傲花丛,不与百花争艳。
  
小渔村辞赋第十课作业1463—诗野
一、填空:
1、 腹段的内容是一篇赋文的重点部分。按旧塾的说法,此段内容,可细化为(承叙 ) (分叙 ) (渡结 )几类。
2、所谓的夹叙夹议的手法,并不是说(天马行空 ),( 无拘无束 )的议。而是要在考虑(整体章法  )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篇赋文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文脉  )。而这条脉线,是(  似显非显),(似隐非隐  )的。即不能( 太直白 )地把中心思想过早地完全暴露,也不能让中心思想完全(隐匿不见  )。
二、简答:
1、何为“实写”?何为“虚写”?
2、请解释“承叙” “分叙”“渡结”的含义。
答:承叙,部分就是指开篇之后,你在进入详细“分叙”前的一种铺垫性描述。此条的作用在承上启下,使不突兀。特别是在用“虚”法开篇之后,如缺少此类,将使文章有脱节的感觉。
分叙我们前面的课程学习过一个歌诀:“首起势,腹中细,腰下收,尾回契。龙扬气脉需雍泰,内涵虚实层层替。文章欲结引笔回,渐收再望深无底。”其中“腹中细”与“内涵虚实层层替”这两句,就是专讲这“分叙”部分的。
渡结,“文章欲结引笔回”就是说的这部分。这“渡结”旧塾将其归纳在“腹段”之内。其实现在来看,它也可以归属在“尾结”的大段之中。
“渡结”说白了,其实就是在腹段内容之后,给“尾结”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相当于总议论的前传。
附加题:“轻寒上翠微赋” 两百字内,韵自选。
轻寒上翠微赋
秋声渐进,岚隐翠微; 西风紧而疏枝横; 冷雨寒则残叶落。闲逸红叶,丹染露若霞烟;旖旎黄花,寒凝霜似金缕。既而倚栏望远,苍山雁去;临水吟怀,碧流东去。至乃 半池荷老,依稀数只彩蝶;一湾芦荻,隐约几点白鸥。如是叶落影稀,蔓垂葡萄;水清云薄,枝缀丹柿。霜花覆盖之万物。 于是六音交响,冷凝而泉声落,;五色纷呈,萧瑟而草木愁。金色炫,赤橙而掩黄绿;秋风猎,金菊乃摇香幽。
小渔村赋十四期毕业作业:1463-诗野
以“竹赋”、“高铁赋”、“飞机赋”为题,任选其一为题作赋。
骈律赋不限,若作律赋题韵字自选。字数300~500字(不含标点)。
竹赋
观乎竹者,四季常青,竹枝修挺。与梅松同为三友,与兰菊共爱青琛。风从兹生,袅娜摇曳;雨从兹润,扶疏舞林。叶婀娜乃叠翠,茎修筠而拂岑。芬馥而裳,揽旖旎若醉;葳蕤而袂,拥谦柔乃斟。映涧影之纤纤,依岩烟之漠漠;浮流岚之霭霭,泮水岫之沈沈。 风声趋和,含虚怀韧;翠色在水,抚筝拨琴。
且尔凌霜傲雨,虚怀劲节。春之未比丹华,夏之不争丽色;秋之不改贞颜,冬之常留青翠。存之风骨,韧而弥坚;空其襟怀,虚而弘肆。沐晨旭以舒猗,衔云夕而拔萃。或裁六律,籁以择音;或调八风,动而飙恣。然而竹枝洁俊,也不乏之情愫。
至若枝间流翠,石隙立根。清光映之江月,素影拂于庭轩。袅娜清姿,摇动一池潋滟;婆娑翠黛,起伏千杆竹荪。无间冬夏,载叙晨昏。清音调之雅瑟,妙境饮之芳尊。
若夫外直中通,虚怀劲节。指水结之松盟,采风邀之菊月。是以骚士吟,文人悦。碧涟澄光,琼津玉洁。品箫弄笛,沐韵而姿丰;拔俗拂尘,流风而回雪。
   至乃临池独秀,列岸洁持。风萧萧而韵至,色苍苍而神驰。晓伴岚烟,观岩岑之风度;夕追云影,揽云鹤之形仪。不与冶华之丽,但存疏俊之姿。
尔其斑竹留痕,湘妃涕落。照影惊风,清幽十里伴云飞;啼痕染濡,淳酒一尊和泪酌。沈醉吴山,翠接池阁。贞心与寒暑同恒,劲节洎春秋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3:00 , Processed in 0.1050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