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4

帖子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0 08: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19-闲庭信步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答: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就是不偏不倚,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注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捣练子.战冠疫
19-闲庭信步
庚子初,不平凡。冠疫横行染翠峦。领袖爱民除疠疫,白衣天使勇当担。

点评

问好同学!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10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5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5
发表于 2020-12-10 1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008九畹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答: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就是不偏不倚,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半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注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成联 半途而废
学贵有恒 切莫半途而废
志当高远 怎堪一事无成

点评

作业认真,回答问题正确,小令写的很好!  发表于 2020-12-11 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0 21:2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渔村紫璇 于 2020-12-10 21:3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05-紫璇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答: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就是不偏不倚,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成语:1.〔爱民如子〕
注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忆江南.微笑九州天
文/紫璇
长龙跃,一路景斑斓。
绿水青山禾谷壮。白云红日柳花鲜。微笑九州天。

点评

回答问题正确。 小令写的很生动。  发表于 2020-12-10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6

帖子

3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0 2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010-千花若素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1.答:《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修道。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提。

2.答: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0467&extra=

〔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注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赠大雅群老师
文/千花若素
大雅尘寰在,风迴自向林。
悠悠途有境,淡淡霭无心。
未作东周蝶,唯求北海蟫。
焦桐堪涤世,婉转发清音。

点评

浪淘沙评:问好千花若素同学!五律格律准确无误,对仗工整,写的很深奥,用典挺多,不太能读明白,我还得继续努力。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11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3206

帖子

32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1 09: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007-浪淘沙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
中庸之道是这样的原则:《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中庸》要人们不固守废弃之事理,要因时而宜,又不要丢掉了基本遵循,即不要失去中庸之道。要包纳多元思想,要宽容道不同者。这才是中庸之为大,得到君子胸怀之为广。
中庸之道是子思像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提出来的,他是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2.什么叫“中和”?
答:其表达的内涵是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达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达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其主旨是修养人性,其中关联了学习的方式,做人的规范和“三达德”等。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成联:
似是似非,紫气浮云连北海;
不偏不倚,仙人高阁讲中庸。

点评

老师完成的很棒哦!尤其喜欢对联。如果能标出所用的成语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20-12-11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3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1 10: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慢慢长大的作业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中庸》指出,用中和之道处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举,而是时时、事事、处处都能自然符合中和之道,这才叫做中庸。
“中庸之道”从文字上的涵义就是“中间平常的道理”.这个中间平常的道理,就是智慧的临界点,从人的思维角度来讲就是灵感,由于你处于心态归零的状态,没有任何的偏见,所以判断的事物对于错,就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最高的德行.使事物按照规律发展,使人按仁道发展. 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中庸之道”的解释本身就是需要智慧的.供参考.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最高的道德.
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1)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将君臣关系视为上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中庸思想和天圆地方应该没什么关系,却和天人合一有关系。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达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达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其主旨是修养人性,其中关联了学习的方式,做人的规范和“三达德”等。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七绝·同文共轨(中华新韵)
不敢惜身卑似虫,但愁未见轨文同。
慨情化作推天手,捏拢海峡寰宇惊。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467&extra=

点评

回答问题认真全面,写作题围绕主题,学习了  发表于 2021-1-1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8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1 13: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26.蓝天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
中庸是孔子的后裔子思提出来的,后经秦代学着整理而成。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是不偏不斜的平常之道。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爱民如子)
七绝,南水北调有感亲民
沧流如练自清新,一路欢歌出汉滨。
南水北输滋旱土,稻花香里说功臣。

点评

作业做的很棒,赞一个。  发表于 2020-12-12 2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8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4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11 13: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鹤梦 于 2020-12-12 21:11 编辑

成语典故班十三讲作业
079野鹤梦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其通篇的主旨是论中和,探讨致中和的方法。
其表达的内涵是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达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达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其主旨是修养人性,其中关联了学习的方式,做人的规范和“三达德”等。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
2.什么叫“中和”?
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七绝 . 勤
文/野鹤梦
千年学识道纷纭,一字师心独匠斤。
不是寻常勤博取,凭谁鹤立在鸡群。

点评

作业完成正确,理解透彻,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11 14: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1 14: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讲作业
91-随心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我行我素 〕
注释: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七绝  梅雪情
百草千花各隐身,雪中梅色更精神。
知君自有从容骨,占尽风华不藉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38*荷叶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
答: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不善也不恶的“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它是由子思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且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作“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人一己百
论材质大千有异,或为栋梁,或为瑚琏;
况风霜方寸增愚,颜回一试,子贡百求。

点评

问好荷叶老师。您的作业完成的很好,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20-12-12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3 , Processed in 0.0655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