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13 2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十期第5讲1060-默顔 作业: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元曲的对仗种类有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这种句式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
指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例曲:〔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注意:
1)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