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02一点春作业本

[复制链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第三十二讲作业
02一点春
1.分析宇文泰掌握贺拔岳实力的经过
答:在赵贵和杜朔周的大力支持下,宇文泰这才有了统领贺拔岳旧部的机会。那么宇文泰是怎么把握住这个机会的呢?
别以为宇文泰夺取了贺拔岳的兵马,他就能成为关中真正的老大了!首先他必须要消灭侯莫陈悦,才能让关中只剩下他这一股势力。而且只有灭了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雪恨了,贺拔岳的旧部才能死心塌地地跟着宇文泰混。
行动一、为贺拔岳报仇。
行动二、剪除反对势力。
文泰本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却惹来这么多麻烦。因此他的操作来了:
首先,宇文泰安抚笼络了李弼等侯莫陈悦的旧部,给予他们较高的位置和兵权,使得他们和自己的亲信同等待遇。2.其次,宇文泰在邙山之战中,“一不小心”将北魏宗室集团的48名高级将领(其中包含5位王爷),全部暴露在了高欢手下彭乐的眼皮子底下,结果导致这帮人全部被俘虏,直接造成了宗氏集团一蹶不振。
还有,宇文泰派遣贺拔胜带领3000死士追杀高欢,就是想让双方火并。结果贺拔胜差点儿就宰了高欢,气得高欢回去就把贺拔胜留在东魏的所有儿子都给杀了,直接导致贺拔胜郁郁而终。这么一来贺拔胜的部下也就只能跟着宇文泰混了。
这么一来宇文泰便顺利地凌驾于关陇地区所有派系之上,成为了真正的关陇集团领袖。

2.评价魏孝武帝和高欢的矛盾:
答:在中央政府,元修虽然由高欢拥立继位,但他并不愿意做高欢的傀儡。在斛[hú]斯椿的支持下,元修始终用一种强硬的态度应对高欢。
在地方上,贺拔胜坐镇北部荆州,西北地区由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后期是宇文泰)掌控;高乾兄弟则是河北地区的土霸王。斛斯椿所代表的是尔朱氏残余力量,他们是在高欢的军事压力之下被迫投降的。但斛斯椿的投降,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那样“降汉不降曹”。换言之,斛斯椿愿意支持高欢重建北魏,却绝不愿意给高欢当马仔。
当元修流露出打压高欢的意向之后,斛斯椿立刻表态,站在了元修的背后。这不是因为斛斯椿有多么忠心,而是他不愿意跟在高欢身后吃残渣剩饭。此时的元修并不算太强,斛斯椿完全有机会带着尔朱氏残余力量重新下注,攫取更多的政治筹码和现实利益。
有了斛斯椿的坚定表态,元修自然可以强硬。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军政大佬自然会选择从中渔利,而不是轻易站队。
面对斛斯椿的这种行为,高欢真是有苦说不出。摆在台面上说,皇帝绝不是他高欢一个人的皇帝,高欢可以忠于皇帝,斛斯椿自然也可以忠于皇帝。高欢表面忠于皇帝,内心却想把皇帝变成傀儡,斛斯椿虽然也只是表面忠于皇帝,但他却支持皇帝扩张权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斛斯椿的行为比高欢更占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33讲作业
02一点春

1.评价魏孝武帝摆脱高欢逃入关中,以及后来被害死。
答:魏孝武帝元修这个亡国之君,心里非常憋屈。本来轮不到他做皇帝,可是他的老铁高欢表示,元修这哥们有气度,所以在高欢灭了一系列北魏皇帝以后,元修就被扶上了皇位,也就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登基以后,立刻察觉到了不对劲,这老铁似乎不再铁了。高欢手握大权,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元修心里难受啊,想要跟高欢斗法,可惜完全不是对手。这个时候身在长安的宇文泰向元修伸出了援助之手,既然老铁不靠谱了,那就去找新朋友好了。于是元修浩浩荡荡带着一票人前往长安投靠宇文泰,几乎把整个朝廷都搬了过去。本以为到了这里就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了,可是没想到天下的野心家都是一个德行,宇文泰甚至比高欢更加可恶。高欢好歹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元修,宇文泰上来就要把元修的几个妃子都给杀掉。因为元修的几个妃子都是老元家的姊妹,元明月、安德公主,都是元修的堂妹,甚至连元修本人都不放过,也被宇文泰给宰了。
2.你怎么看独孤信降南梁?
答:第一是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对独孤信的信任,使得独孤信顺利地离开了梁朝。独孤信为什么会去南梁呢?因为西魏和东魏之间爆发了战争,独孤信此时是西魏的大将军,因此他就率军与西魏军抗衡,但是在荆州时,独孤信的大军遭到了西魏军的突袭,独孤信只得率部将逃到南梁。梁武帝觉得独孤信是个人才,因此很欣赏重用独孤信,三年后,独孤信以父母在太行山,请求回到北方,而梁武帝认为他是个重孝道,讲信用的人,所以允许独孤信回北方了。
第二是西魏的接纳:西魏接纳独孤信,使得独孤信成功回归西魏。西魏为什么接纳独孤信,因为独孤信并不是主动投靠南梁,且独孤信是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人,他的回归对西魏有利。因此当独孤信请罪时,有大臣出来为他讲话,西魏文帝也觉得接纳独孤信比治罪独孤信更有利于西魏朝廷。毕竟此时南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西魏还需要大将率军打仗,所以独孤信回到西魏也就很顺利了。独孤信回到西魏,说明了他对西魏还有感情,且很熟悉西魏的情况。在南梁,他人生地不熟,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这要花很多时间。所以独孤信选择回西魏,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他在西魏能够充分展现他自己的才华。而独孤信回西魏告诉了我们,一个人选择在哪工作,要将内外部情况结合起来考量,而不能只考虑待遇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十四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1.高欢的世子高澄,与高欢的小妾郑氏通奸,高欢回来,一个婢女向他告密,两个婢女作证。高欢让司马子如重新调查。我们应该怎么看司马子如的处理,
答:你说高欢蠢吗?他比常人高明多了,这种私通的事情,可能说难以查证,但也很难让人完全相信是无中生有的事。但对高欢来讲,光史料记载他的后宫妃嫔就有12人,其中像郑氏这种二婚以上的有4人,她们本就是“外来”女子。
而另一作案人员高澄是他的嫡长子,是天资极其聪颖的儿子,生母又是他的结发糟糠,而且对他有恩。作为一个英明的君主,高欢有理由无视这样的私通过错,在保全家庭圆满的同时,可以选定一个最佳继承人。
但事情从婢女那里传出,高欢又不得不体现出最基本的是非态度,所以当司马子如出现时,高欢找到了台阶。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高欢对这件事情,处理的以为圆满成功。

2.苏绰对三十六条"旧制"(注∶ 之前宇文泰曾制定十二条新制)进行大范围的删改,我们应该做何评论?
答:新法六条是∶ 一、先治心;二、敦教化;三、尽地利;四、擢贤良;五、恤狱讼;六、均赋役。
第一条讲的是官员政治修养,第二条是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条是土地政策,第四条是吏治整顿及人才储备,第五条是法制建设,第六条是国家税收政策。
第一条和第四条是一个线的两个点,可以放在一起讲。其实这两条是上面讲的两副政治药方的延伸和细化。苏绰在第一条的折子中洋洋洒洒写了四百五十九字,实际上可以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就是∶为什么要当官?当官为了什么?
第二条是敦教化,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苏绰对人性看的非常透彻,他认为人的思想立场会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性无常守,随化而迁"。
第三条的名称是"尽地利",涉及土地政策,说的直白些,就是向土地要效益,确保人人都能吃上饭。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吃饭问题。无论政策制定的多么完美,只要达不到温饱这个基本标准,都是不合格的。苏绰说得很明白,"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饥寒切体,而欲使民兴行礼让者,此犹逆坂走丸,势不可得也。"
第四条讲的是吏治整顿,上面已经讲过了,不再重复。
第五条是完善的法制建设,苏绰主张"轻法薄刑",但有两个前提,一是经济发展,二是法律整体公平,二者缺一不可。
苏绰这次删改体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换做任何一个刚正不阿的人都会这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十五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1. 你认为从政治层面北周和北齐比较哪个好?
答:北周统一北方指的是北周与陈朝联盟和北齐的战争,结果以前者获胜告终,北周成功统一北方,陈朝夺得淮南。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军事、经济实力较强,但实行纵容各级官史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至后主高纬时,更是腐败透顶,不胜其弊。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虽军事、经济实力不如北齐,政治却比北齐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力日渐强盛,于是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公元577年正月,高恒从邺城出逃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宇文邕围攻邺城,焚烧西门,北齐军战败。北齐灭亡。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邺之战。我还是喜欢北齐。
2.你对梁武帝的信佛怎么看?
答:梁武帝萧衍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执政期间,对一些前朝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在晚年,他却沉迷于佛教,那么一位皇帝为什么会去信佛呢?其原因有两点。1、崇尚儒学——梁武帝崇尚儒学,使得他在思想方面开始倾向于佛教了。那么儒学与佛教又有什么关系呢?梁武帝又为什么会崇尚儒学呢?我们知道儒学的思想与佛教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梁武帝在登基后,为了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为了净化当时的社会道德,因此他开始重视和崇尚儒学。这样一来,梁武帝就认为孔子,周公等人都是如来的弟子,因此梁武帝将儒学和佛教的思想统一起来了。所以梁武帝认为学儒学和信佛教是一样的,而且佛教能让人情绪稳定,梁武帝晚年想过得稳定些,因此他开始信佛了。2、道士叛乱——梁武帝虽然开始信佛了,但是他也还没有放弃道教,然后当时的著名道士陶弘景去世后,道士们煽动了叛乱,这是梁武帝不愿看到的。梁武帝建立了梁朝,他希望梁朝能够稳定,他信宗教,学习儒家文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然而道教却突然发起了动乱,这使得梁武帝非常失望,梁武帝也因此放弃了道教,而只信佛教了。梁武帝是一个文化水平极高的人,从理论上他应该对儒释道都会很感兴趣,但是由于道教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梁武帝最后偏向了佛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十六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你认为宇文泰和高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
二者最大区别是,在用人方面的差距。
高欢执政时期,内部矛盾重重,这种矛盾一直延深,高欢活着的时候,高乾一族最为同宗,尚且互不信任,高欢死后,高澄与侯景之间,矛盾爆发,高欢最信赖的两个人,一个是姐夫尉景,一个是小舅子娄昭,这俩人几乎可以用刘关张的关系来形容,但尉景、娄昭其实能力非常有限。而高欢笼络臣下的办法就是大封特封,到了高澄之后,封王者不计其数,用人的方法也不过如此。
宇文泰最成功的地方正是用人,首先团结了八大柱国十二将军,八大柱国既有北魏宗室,也有心腹爱将,以最平衡的方式,稳定了高层人员,向身边的宇文深、苏绰、独孤信相对为人正派。像高欢身边的司马子如等人都带有才大于德的现象。除了高端人才,在兵户制的改革中,也充分发挥了兵役制的优势。兵员质量高于北齐。在运用盟友方面,千金公主出使与突厥和亲,积极与陈国结盟。臣子、兵农,盟友,宇文泰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三十七、八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作业:沙苑之战,西魏以少胜多,宇文泰怎么做到的?
答:公元537年,东魏丞相高欢为雪小关战败之耻,亲自率领大军20万赶往蒲津(今山西西南部、陕西大荔东),第二次东西魏大战沙苑之战开始。
由于关中旱灾引发大饥荒,宇文泰带着不到1万人在弘农粮仓休整。听说高欢渡河来战,他立即入关准备。此时,东魏将领高敖曹已将弘农粮仓围住。
东魏将领纷纷献计献策:“分兵诸道,不与敌兵接战,等到麦收时候,敌方军民饿死大半,宇文泰不死也得投降。”“我军几十万士兵,可以把大军一分为二,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攻上,前军若败,后军可以接应。”但高欢报仇心切,执意率兵从蒲津渡过黄河。
宇文泰手下诸将以为,两军兵力悬殊,等高欢军队西行才是两军交战的最好时机。但宇文泰坚持认为:“高欢如果到了长安,民众会归服于他。现在趁他刚刚来,正好一举击破。”于是,宇文泰命将士们在渭水架设浮桥,携带3天的粮食,距高欢军60里屯军;同时命人化装混入高欢军营内侦察。
高欢得知宇文泰兵至渭曲,部下介绍了渭曲地形:“芦苇茂密,泥泞不堪,士兵交战用不上全力。”高欢一听灵机一动:“放把大火把敌军烧死,怎么样?”大将侯景却说:“应该生擒宇文泰。”大将彭乐请战:“我们人多势众,百人擒一人,还怕不打胜仗?”于是高欢下令出击。
东魏兵个个贪功冒进,战阵散不成形。宇文泰趁东魏军轻敌乱阵之时,把高欢大军截为两段,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高敖曹得知东魏军队溃败,从弘农撤围,退保洛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点春 于 2023-1-9 17:34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组第三十九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分析河桥之战。
:
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的黄河上。西晋杜预以孟津渡地势险要,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
538年,东魏大将侯景出兵,夺还南汾、颍、豫、广四州。然后,侯景会同高敖曹部围攻金墉城(今洛阳东),高欢也率军前往助战。
西魏文帝元宝炬与宇文泰亲率军援救金墉。八月,西魏军抵达瀍水(今洛阳南)。侯景军撤围而退。宇文泰率轻骑追至河上。侯景回军,与西魏军激战。
交战不久,宇文泰的坐骑被侯景军射中倒毙,宇文泰跌落在地,左右逃散,仅都督李穆随护身旁。东魏军追至,李穆设计,用马鞭狠抽宇文泰,厉声叱骂他,命他归队作战。东魏军竟误认为宇文泰是普通士兵,遂驱驰而过。李穆趁机以马授宇文泰,逃回营中。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败退,不会返回再战。不料西魏军稍作整顿,就回师再战。侯景军不备,迅速被西魏军击溃,侯景遁逃。高敖曹自恃勇猛,与西魏军鏖战。他杀出重围,逃至河阳南城。守将高永乐因与高敖曹有矛盾,闭城不纳。高敖曹躲在桥下,被西魏追兵杀死。
河桥之战,东魏士卒死伤数万计。号称“项羽再世”“南北朝第一猛将”的高敖曹战败被杀,令东魏震动。
随后,高欢亲督大军与西魏军激战。当时大雾弥漫,西魏军左、右翼独孤信、赵贵部战斗不利,又不知主帅所在,误以为战败,率先逃跑,后军李虎等部也随之溃逃。西魏军无力再战。宇文泰命长孙子彦固守金墉,自归长安。
经过河桥之战后,东西魏两国都已经无力继续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了,双方都看到任何一方都无法将对方消灭掉,只能暂时维系着共存的局面,在随后的三年里,两国之间也暂时恢复了平静,双方都将注意力转到了国内。
战争没有双赢,大多数时候是两败俱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四十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你怎么理解西魏文后的悲剧
答:西魏文后做了尼姑之后,居住在别宫之中,但悼后还妒忌她,于是朝廷就任用文后的儿子武都王元戊为泰州刺史,让她跟随儿子,到任职的地方去。
文帝虽然为了国家大计,废文后而立悼后,但是并没有忘记文后对自己的恩情好处,他悄悄地叫文后留长头发,表现出要把她接回来的意思。此时刚好遇到柔然倾全国兵力都渡过黄河,而向南侵犯。文帝他就派遣中常侍曹宠将他亲手写的诏书送给文后,叫她自尽。文后哭对曹宠说道:“愿皇上活千万岁,天下得以平安,如果这一切都能实现,我死了也没有什么怨恨。”于是便自杀了。西魏文后生不逢时,嫁的老公也护不了自己,由于太过善良,遭里郁久闾氏陷害,先弃后位,又去寺庙,结果还是不得好报,被自己最爱的男人赐死,终年才三十一岁。死时还悲伤“愿至尊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也不知道古时候怎么有这么笨的女人!自己为什么不求助娘家,既然先皇纳她为太子妃,她娘家在西魏朝廷肯定有很强大的势力保她平安一生,可她为了不让文帝为难,先自愿放弃皇后之位,然后跟儿子远离朝廷,郁久闾氏还不放过下令让她入了佛门净地,还不放心,逐请娘家人逼着元宝炬下旨赐死乙弗氏,郁久闾氏真是为达目的,不惜任何代价,而且不择手段,阴险毒辣无人能及!也因此遗臭万年!留千古骂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19 2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组第四十一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怎么理解南北朝的农村的堡垒坞壁?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多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设置。比较常见的是采取血缘和地域的形式,以宗族与乡里作为团聚的纽带。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自为坞主,或称宗主。他们以宗族乡里关系组织地方割据武装,被控制的宗人乡亲实际上是坞主的私人部曲。此外,也有以流民结集的方式出现的坞壁,坞主都由流民公推有才能或宗族势力相对强大者任之。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官职,大小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
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实力雄厚的乡里大族多率领百姓逃亡山野之间,修筑坞壁以求自保,有时也称“坞”“壁”“垒”“坞堡”“壁垒”等。由于“坞壁”在选址时,就将耕作生产的因素考虑进来了,所以即使与外界隔绝,民众也可以自给自足。
坞壁的首领称为坞主、营主、垒主等,他们占有土地,招募民众耕作,在平时为坞壁的行政长官,组织生产,教化百姓,战时率领坞民作战。坞主甚至自行制度规章,设置部吏和幕僚,坞壁内民众称坞民或堡户,租种土地,缴纳田赋,坞壁内的民众往往是本族族众,乡里乡亲,失去土地或躲避胡人侵扰而流亡过来的流民,坞主也经常自行招募流民,补充实力。这些坞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跟随坞主作战,“且耕且守”因为守卫家乡,故而通常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坞主和坞民形成紧密的联系。通常十分牢固。坞壁内部还制定了各种法规,相约共同遵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秩序。如禹山坞通过与玛众共同立誓的办法制定了法规。庾衮与乌众誓曰:无恃险,无怙乱,无暴邻,无抽屋,无樵采人所植,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戮力一心,同恤危难。
由于战争频繁,屯田是坞壁普遍采取的措施,因此坞壁内往往存储大量粮食,自给自足,形成封闭的“庄园式经济”,很少进行商业往来。根据出土文物来看,大型坞壁内设有手工作坊,畜牧场,甚至娱乐场所,但极少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这也是“坞堡”与“城市”的最大区别,即坞堡是封闭的,没有“市场”的,当粮食不足时,坞主往往会率领坞民进行抢劫,如上文所述郭默即以抢劫为生。这种抢劫行为在坞主里是非常常见的。《晋书刘聪载记》称:(刘)曜还师攻郭默于怀城,收其米粟八十万斛。”仅仅郭默一个坞壁就有粮食八十万斛,数量可谓十分惊人。其他大型坞壁的情况可想而知。


坞主一旦产生往往在本坞壁内有世袭性倾向,一任坞主去世,则传其子或同宗族近属继续担任坞主,其他异姓不得染指,具有很强的宗族色彩。坞主所拥有的武装常称部曲,玛主和其所领部曲的关系是非常牢固的,苏峻死后,峻司马任让等人共立峻弟苏逸为主,领苏峻原来的部众。坞主若死其部众传至其子或弟,其他非本族成员难以统领。鸡主刘遐死后朝廷以其部众授予郭默,刘遐宗族亲戚故旧不乐他属,拥立刘遐子刘肇叛晋。《晋书》卷《刘遐传》以郭默为北中郎将,领遐部曲。遐妹夫防及遐故将史迭、卞咸、李龙等不乐他属,共立肇,袭遐故位以叛。成帝遗郭默等率诸郡讨之。叛军得以平息。

坞壁的人口相当于现代的镇或村,通常有数百户,人口千余,后赵时三辅豪右多杀其令长,拥三十余壁,有众五万以应勋。则平均每个坞壁1500人左右。《晋书》卷《慕容俊传》:张平跨有新兴、雁门、西河、太原、上党、上郡之地,垒壁三百余,胡晋十于万户。”则每个坞壁平均三百户,也是千余人左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坞壁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社会,小个体,在北方大乱,地方政权崩溃的情况下,坞壁事实上成了实际上的地方政权组织,晋室南迁后,也经常利用这些坞壁和坞主,在沦陷的北方实施间接统治,东晋政府经常给这些坞主“太守”“刺史”“都督”等封号。自我安慰,这些坞主也愿意接受封号加强他们的地位,上文提到的苏峻,就曾接受东晋政府册封,被朝廷赐予所谓“安集将军”“峻少为书生,有才学,仕郡主簿。年十八,举孝廉。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时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遣长史徐玮宣檄诸屯,示以王化,又收枯骨而葬之,远近感其恩义,推峻为主。遂射猎于海边青山中。元帝闻之,假峻安集将军。” 郗鉴以被东晋朝廷封为所谓“兖州刺史,龙骧将军”,上文所述的李矩,郭默等分别被东晋朝廷封为“太守”许多坞堡主也自封太守,刺史,将军等等,用以加强统治,然后让朝廷承认既定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9 17: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四十二讲作业
梁组02一点春
谈谈你对玉壁之战的看法
高欢带兵从汾、绛进入西魏的土地,准备攻打西魏,营垒连结起来长达四十里,宇文泰命令王思政守卫玉璧,以便切断高欢的道路。高欢写信给王思政,想要招抚他,说:“你如果愿意投降的话,我就让你掌管并州。”王思政回信说:“可朱浑道元已经向你投降了,可他为什么没有得到并州呢?” 当时正值冬季,高欢指挥部队包围了玉璧,一共持续了九天,遇上天降大雪,士兵们饥寒交迫,死了许多,高欢只得解除包围撤退了。西魏皇太子元钦镇守蒲坂,宇文泰带领部队赶往蒲坂,到达皂荚的时候,听说高欢已经撤退,正在渡汾河,就下令追赶,结果没有追赶上。高欢回去后,就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
高欢基地在晋阳,是并州首府。并州地位在各州之上,并州刺史实际上相当于“京兆尹”了。所以,高欢开出的条件是很高的,王思政并没有以君臣大义拒绝,而是说可朱浑道元怎么没当上?表示对高欢的承诺不信。高欢记住这句话,回来马上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这就向王思政和所有西魏官员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我说话算数!高欢此举,也是《孙子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下次再要招降谁,开出价码,就信誉卓著,无人不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9 , Processed in 0.0645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