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御剑逍遥 于 2021-10-20 13:40 编辑
小渔村元曲11期第5讲作业
1176-御剑逍遥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 ①元曲的对仗种类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有如下10种: | | | | | | 两句相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 〔双调•折桂令〕箕山感怀
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 | | | 亦称三句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 |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 也称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 〔双调·驻马听〕
黄道烟迷,瑞霭盘旋飞凤椅;紫垣风细,御香缭绕衮龙衣。近宫墙杨柳拂旌旗,傍雕栏花萼迎环佩。行大礼,这的是太平天子朝元日。 | | |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 | 〔中吕•红绣鞋〕题小山苏堤渔唱
东里先生酒兴,南州高士文声,玉龙嘶断彩鸾鸣。水空秋月冷,山小暮天青,苏公堤上景。 | | | 又称“鸾凤和鸣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 〔正宫·叨叨令〕悲秋
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萧萧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睡不着也么哥,孤孤零零单枕上迷颩摸登靠。 | | |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 | 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 〔仙吕•寄生草〕感叹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 | | 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 〔双调•折桂令〕问秦淮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 | | | 〔正宫•醉太平〕落魄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xiāo,《中原音韵》中“萧豪”韵,入声做阴平声),(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 | |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 《天净沙•即事》通篇用叠字组成: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
②元曲的对仗特点 <1>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 <3>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答:
〔正宫•塞鸿秋〕忆故人
文/御剑逍遥
红霞柔映云鬟乱,碧云静饮流年叹。
瑶琴轻抚心愁散,塞鸿尽过音书断。
故人有意寻,风月无情换,伤心尘事如空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