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6 2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波散人 于 2024-9-16 21:05 编辑

小渔村21期辞赋考试卷
21023烟波散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
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渔村火,野渡船。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3)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七字长句:
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

八字长句: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九字长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十字长句:
远眺其原兮亦极之无极,近详其理兮固元之又元(天赋)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
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例1: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2:
水风轻(1),荡之萍花渐老(2);
月霜冷(3),飞之梧叶飘黄(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3:
临紫宸(1),明宫殿千门而洞照(2);
出黄道(3),辉林泽八极则增光(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例1: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太平阶之上(1),同少昊感之以呈祥(2);
安寿道之中(3),异发王指之而比盛(4)。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例1: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扮碧霄以增媚(1),捧金乌而徐飞(2);
妆霞彩而无骄(3),垂沧暝则沉醉(4)。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例1: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例2:
空庭欲曙(1),通宵之瑞露盈盘(2);
幽径无风(3),一片之春冰在地(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仄平平仄。

例3:
腾辉于鸳鹭之行(1),若离若合(2);
委照于熊罴pí之旅(3),或友或群(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4:
天幂幂而云低茂苑(1),谢客吟多(2);
野萋萋而草夹秦淮(3),王孙思起(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遥峰百丈,看耸翠之古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枫径。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秋赋
21023一烟波散人


时将十月,季值清商。朝晖映彩,宿雨生凉。望高天之清朗,看阔野之莽苍。色润斑斓,绘天地之画卷;声流清婉,奏山川之乐章。慕自然之形胜,呈无限之风光。
观夫秋色传情,云山达意。凭地理之灵奇,合秋天之秀丽。霜枫似火,燃赤焰于峰岚;嘉稻如霞,布黄金于桑梓。摘林园之隽味,萃取葡萄;收艺圃之芳菲,茶浮菊蕊。徜佯此际之秋原,独醉其间之韵味。
况复秋声戚戚,露气澄澄。清晖冷淡,素月孤零。隐寒蛩之淺唱,衔远雁之空鸣。落叶随风,别千林而悲啸;惊涛拍岸,连万籁于商声。似羁人之诉语,如怨妇之叮咛。
倘若望眼低徊,秋颜晼晚。以霜野之雍融,映秋阳于烂熳。枫迷杜牧,停车坐道以长观;隐者陶潜,种菊东篱而久伴。偏好胜于流连,大多缘于顾恋。
诚乃秋香秋色,宜颂宜扬。其虽无草木之繁茂,他却有果实之熟黄。感物登高,品郊原之硕硕瓜果;纵情揽胜,醉秋畈之熙熙气场。于是开秋社,佐蒲觞。畅饮开怀,品甘鲜之橘柚;清吟遣兴,歌岁月以词章。咏渔舟之唱晚,吟旅客之思乡。
嗟呼,季序更秋,人生易老。仰望晴月之鎏金,欣感华年之静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2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完成毕业试卷名单:
拙墨居
清心雨
云岫
一池清凉
凤王
蓝天星辰
太平绅士
平凡的人
冬之娘

【第二页】
畅行天下(要求作秋赋)
蓝纱巾
深海
腾骏
云中月
星星草
王五

【第三页】
廖航楼
烟波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7 16: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赋21021 文/白玫瑰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是诗和散文之间,于后世散文诗歌性。

特点:讲究文采景物体、借情借景抒情韵律,兼具诗做详细性质。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骈文:以骈句为主,有题引词,句脚走马蹄律文体

骈赋: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律赋: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

诗赋:顾名思义,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

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辞賦流变是:古賦、先秦、sao賦、汉賦诗賦俗賦,魏晋南北朝、律賦
、(唐)文賦(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1)、散体赋在时间上早于文体赋,此乃首要区别。再者散体赋追求“铺陈宏大”与“华丽夸张”。而文体赋,契法先秦两汉之散文,轻文辞骈俪而直抒胸臆,文气畅达不涩。
(2)、散体赋看表述之散铺与文辞之妙怪,文体赋则讲究畅达明意。或文体赋宏观上取法于古散文,而散体大赋是立足雕虫技法。散体赋洋数千言,而文体赋常数万或千余言。
(3)、至于sao体赋与散体赋、文体赋的章法方面,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段落、篇章章法内容并无大异。只是散体赋好虚拟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章法结架构。然后同类排比段落去完成铺陈,立意上带有一部分不好。

    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单句对。
例:观夫迎月出,满星移。
紧句: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式之一。
例:飘雪盈春,梅花俏彩。
长句:长句一对五至十多字单句对。
例:鹊翔于碧宇,鱼渡之海洋。
隔句:隔句隔一句对仗,和又叫“隔句对”。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和对联两分句的联相似,也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轻、疏、密、平、重、杂。
轻隔:春雨连连,润乡田之肥沃;
           东风阵阵,万物自然于复苏。
重隔:鹅戏于绿波,欢游觅食;
           牛作于田埂,辛苦牵犁。(还有前六后四和轻隔换位)
疏隔:柳清青,数轻舟于河岸;
           花簇簇,飞彩蝶来家院。(前三后五指八字)
密隔:走雪于赏游,俏梅花于村口;
           闻香而吟咏,赏画景于江岸。
平隔:踏雪观梅,新春万福。
           闻香识兆,岁月吟风。(四句字相等)
杂隔:酒杯邀月,相思故土泪水流;(也有八字)
           睹物思家,回忆平生而人老。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提引词,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1)、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文语气词,是由助、介、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诗词而组成。
(2)、提引词从一字三四字的都有。
(3)、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大量使用,更是赋文与诗又一明显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虚词对实词,是汉语词汇没有实际意义词,同时虚词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及副词等。
所谓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的特点是: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领字的特点: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去、上、入。骈句的平仄包括三个方面:(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4)、同一节奏点内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
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然炼化成的骈句;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词组经典词汇。要点是通常仅两个字词珠。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翼轸 和衡庐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反)。(壮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2 )个字或者(4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 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有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相反)、(对句句脚上的字平仄要相反)、(同一节奏内的平仄不能三连平,三连仄)、(骈文的句脚走马蹄律)。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允许有上、去、入变化)、(声调安排不及唐宋认识清晰)。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有)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等都属于(文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8)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4)个平韵,(4)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
)、(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法)、(顺拍法)、(逆翻法)、(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寓意)、(杂体放宽)。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偶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在、有等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声律规,其特点是(仄顶仄,平顶平顶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赋*枫叶
     白玫瑰
       枫林似火,墨客观秋。斜光映水,江面漫舟。传来笛声于岭,云中阵雨雾田。观红枫于岸上,山里彩虹于九楼。大雁迁飞,谷香满满;蔷兰正艳,黄杏飘流。池塘花残,怜白鹭欢歌语;峦林枯萎,展舒鱼尔畅游。天星火照香柿,红尘世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7 16: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赋21021 文/白玫瑰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是诗和散文之间,于后世散文诗歌性。

特点:讲究文采景物体、借情借景抒情韵律,兼具诗做详细性质。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骈文:以骈句为主,有题引词,句脚走马蹄律文体

骈赋: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律赋: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

诗赋:顾名思义,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

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

辞賦流变是:古賦、先秦、sao賦、汉賦诗賦俗賦,魏晋南北朝、律賦
、(唐)文賦(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1)、散体赋在时间上早于文体赋,此乃首要区别。再者散体赋追求“铺陈宏大”与“华丽夸张”。而文体赋,契法先秦两汉之散文,轻文辞骈俪而直抒胸臆,文气畅达不涩。
(2)、散体赋看表述之散铺与文辞之妙怪,文体赋则讲究畅达明意。或文体赋宏观上取法于古散文,而散体大赋是立足雕虫技法。散体赋洋数千言,而文体赋常数万或千余言。
(3)、至于sao体赋与散体赋、文体赋的章法方面,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段落、篇章章法内容并无大异。只是散体赋好虚拟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章法结架构。然后同类排比段落去完成铺陈,立意上带有一部分不好。

    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单句对。
例:观夫迎月出,满星移。
紧句: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式之一。
例:飘雪盈春,梅花俏彩。
长句:长句一对五至十多字单句对。
例:鹊翔于碧宇,鱼渡之海洋。
隔句:隔句隔一句对仗,和又叫“隔句对”。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和对联两分句的联相似,也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轻、疏、密、平、重、杂。
轻隔:春雨连连,润乡田之肥沃;
           东风阵阵,万物自然于复苏。
重隔:鹅戏于绿波,欢游觅食;
           牛作于田埂,辛苦牵犁。(还有前六后四和轻隔换位)
疏隔:柳清青,数轻舟于河岸;
           花簇簇,飞彩蝶来家院。(前三后五指八字)
密隔:走雪于赏游,俏梅花于村口;
           闻香而吟咏,赏画景于江岸。
平隔:踏雪观梅,新春万福。
           闻香识兆,岁月吟风。(四句字相等)
杂隔:酒杯邀月,相思故土泪水流;(也有八字)
           睹物思家,回忆平生而人老。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提引词,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1)、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文语气词,是由助、介、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诗词而组成。
(2)、提引词从一字三四字的都有。
(3)、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大量使用,更是赋文与诗又一明显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虚词对实词,是汉语词汇没有实际意义词,同时虚词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及副词等。
所谓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的特点是: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领字的特点: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去、上、入。骈句的平仄包括三个方面:(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4)、同一节奏点内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律。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
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然炼化成的骈句;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词组经典词汇。要点是通常仅两个字词珠。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翼轸 和衡庐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反)。(壮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2 )个字或者(4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 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有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相反)、(对句句脚上的字平仄要相反)、(同一节奏内的平仄不能三连平,三连仄)、(骈文的句脚走马蹄律)。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允许有上、去、入变化)、(声调安排不及唐宋认识清晰)。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有)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等都属于(文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8)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4)个平韵,(4)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
)、(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法)、(顺拍法)、(逆翻法)、(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寓意)、(杂体放宽)。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偶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在、有等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声律规,其特点是(仄顶仄,平顶平顶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赋*枫叶
     白玫瑰
       枫林似火,墨客观秋。斜光映水,江面漫舟。传来笛声于岭,云中阵雨雾田。观红枫于岸上,山里彩虹于九楼。大雁迁飞,谷香满满;蔷兰正艳,黄杏飘流。池塘花残,怜白鹭欢歌语;峦林枯萎,展舒鱼尔畅游。天星火照香柿,红尘世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9 12: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心☆ 于 2024-9-19 12:58 编辑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学号:
网名:赋21017*鹰击长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①赋的概念: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①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起源于汉代的文体,盛行于南北朝时期。骈文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骈文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②骈赋又称俳(pái)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韵脚除外)。当代某些业余作者认为,今人作骈赋可以不必过于拘泥,根据内容增加叙事性文字,音律平仄似可再随意一些,但这种观点未曾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
③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沈约。至唐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今赋试於所司,亦曰律赋。时必定限,作有程式,句常隔对,篇率八段,韵分於官,依韵为次,使肆者不得逞,而谨者亦可及。自唐迄清,几一千年。”——引自《汉典》
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它的定型和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六朝,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 、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
④诗赋:顾名思义,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意思是诗和赋。它是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⑤俗赋:战国时期,荀况最早采用这种文体,写有《赋篇》。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的文体,有体物叙事的故事赋,问答体的和叙事代言的杂赋,还有歌功颂德的大赋,但在语言方面则注重铺采摛文,形成一种骈俪杂陈的文人赋。自敦煌艺术宝库发现以后,开始见到了一些唐代民间艺人在传统的杂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韵文赋体作品,如《韩朋赋》《燕子赋》《晏子赋》等,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一般称为俗赋。
马积高先生《赋史》“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
⑥辞赋流变的过程:
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和文赋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形式和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汉赋起源于汉代,注重铺陈叙事,语言华丽;而文赋起源于唐代,强调不拘骈偶,用古文语言写作。汉赋以渲染宫殿城市和描写帝王游猎为主要内容,而文赋则更注重抒情和议论。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例如:观夫/舒/明耀,丽/九华。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例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3)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长句通常在5-9字之间,这是唐宋文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得来的经验。长句常用于关键部分的前奏与铺垫,一般不在开篇时使用。开篇尽量使用紧句,若是律赋用于开篇破题还是可以的。
例如:五字长句: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①轻隔: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②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例: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③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④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例:征老君之语,谦柔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
⑤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例: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⑥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例: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是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一种特殊的词语,用于引导或介绍后续的内容。
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1)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而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
2)骈句的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3)虚词的特点是: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领字的特点是:领字在字数上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包括多种词类,尤以仄声为多,尤以去声为多。这种特点使得领字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同时在同列式联句之中反复增强,使感情达到高潮、更加生动感人。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2)a.骈句的平仄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如“孟学士”“王将军”“金谷盏”“习家池”,这四个节奏的平仄分别为“去入去”“平平平”“平上上”“入平平”,而像“王将军”这样的节奏,在赋文中是极少见的,是特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归纳起来,无非是“韵同调,对求异”。即对诗赋而言,押韵字必须同声调,相骈对的字要求声调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无论诗与赋,用平声韵时,其相对的字要用仄声。而仄声韵时,除了可以用平声字相对之外,还可以用仄声字中的其余两个声调的字去骈对。但就声韵原理而言,两句之间无疑是“凡平以仄对”或“凡仄以平对”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所以,在我们今后的创作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这点。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无论放哪里都不会被挑剔。
B.骈文的平仄特点:
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④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⑤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1)所谓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2)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
从《滕王阁序》中的骈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找了词珠:潦水、烟光
‌潦水指的是雨后的积水。烟光的基本含义是云霭雾气或春天的风光‌。‌烟光还可以指傍晚的烟光,通常与傍晚的景色相关
做骈珠:秋雨连绵而成‌潦水,晚晖缭绕不尽烟光。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壮句)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1、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诗)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叠字对偶)。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仄顶仄,平顶平)。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X)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xi”,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秋,禾谷熟也。——《说文》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6、不可以带“xi”。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

中秋赋
文/赋21017*鹰击长空

迎来十五,同乐舍间。亲朋相聚,童稚追欢。富贵月团之满目,清新水果之摆盘。喜地欢天之丰岁庆,得心押韵之浩歌传。翰墨纵横,诗成遣兴而慷慨;觥筹交错,宴乐牵情而笑言。
此乃夜晚来临,冰轮升起。云影苍茫,月光清美。嫦娥更有其丰姿,玉兔尽多其诚意。心中祝福,但希人之久长;此刻欢欣,驻足敬之仰视。
可谓光辉皎洁,际会婵娟。一年乃无似如今夜,我辈乃多为看不眠。银雾追寻,如昼楼台而行进入;金花餐啖,故事动人而听不完。
既而才有清音,便闻玉笛。忽见花灯,还添新式。月夜景且如诗,南瓜灯且润色。彩光闪耀,儿童奔走于院间;玉手参差,邻舍殷勤于书室。
然其中秋赏月,自古顺乡。传承深远,追溯话长。枕边生之白月,地上留之清霜。寒光乃生露草,夕韵乃出风篁。文人之笔,尽抒心中之志;好景之图,尽含月下之光。此时欢乐以盛,到处笑颜以扬。

(注:1、月团——又称月饼 2、顺乡——随从乡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9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9 14: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萱浙江 于 2024-9-20 13:05 编辑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21040  网名:紫萱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1>、什么是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2>、赋的特点?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概括: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文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1>骈文:骈文文体名,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常用四字、六字句,故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简言之即是由骈句、提引以及发送组成的不押韵的文章。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2>骈赋: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3>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4>诗赋: 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意思是诗和赋。它是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5>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6>它们流变的过程:赋的流变的过程从: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举例:乃/举多士,命有司。
而後/谐四声,祛八病.
紧句就是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
举例:
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文谐宫律,言中章句。
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炳如绘素,铿若钟鼓。

长句就是一对五至九字的单句对。
举例:(五字长句)是谓/艺文之敬策,述作之元龟。

隔句(包括六种隔句),
答: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
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有轻、重、疏、密、杂、平六种。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例:拥婵婵于天际,晚境梦留;浮皎洁于樽前,良宵人醉。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六至九字。例:独浮空而远照,吐霜华;频入望且兴怀,含诗话。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例:寒梅枝发,渔家傲演乎李易安;咏絮思奇,林下风吹兮谢道韫。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
平隔:前后字数相等,一般不超过八字。例: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换韵开头,或有关句子开头的词语。特点:提引词为文言语气词,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实词组成。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都可以有。提引词在骈句中要单独画分节奏。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1>虚词:空话、假话,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骈句的领字:所谓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3>虚词的特点: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
领字的特点: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平仄是诗词中用字的声调,指平声仄声,现代汉语中,阴平阳平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2)骈句的平仄特点:
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但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能做到平仄交替;
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同一节奏内三或四字也不能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平,三仄;骈文的句脚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1)词珠就是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是指在词珠的基础上组珠成为骈句。把四字典故,通过分析理解,然后扩展成 6、7、8、9字长句或隔句。所得的句子就叫骈珠。
(3)《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流丹”【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危峰百丈,看耸翠之青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红叶。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 )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一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 )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
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Ⅹ)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Ⅹ)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Ⅹ)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Ⅹ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Ⅹ)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Ⅹ )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答:秋赋

金风送Shuang,白露沾衣,菊花怒放,丹桂飘香。四郊落叶,万物皆秋。感时序之变迁,赋秋声于翰墨,愿抒怀抱,以寄悠情。
观其秋景,如画如诗。山川改色,草木换妆,天高云淡,气 shuang风清。黄叶纷飞,若蝶舞之轻盈;白露点点,似珍珠之晶莹。秋声萧瑟,如琴弦之低鸣;秋意阑珊,若诗情之飘零。
此乃秋之为实,硕果盈枝。稻香四溢,弥漫田野,农夫欢笑,收割繁忙。果实累累,挂满枝头,色泽诱人,甘美异常。人生如秋,亦须勤勉,耕耘播种,始得丰收。
秋之为气,亦多悲凉。寒风拂面,凉意侵人,万物凋零,生机渐藏。然秋亦有欢,丰收的喜悦,人间烟火,与秋韵而交相辉映。当以豁达之心,观秋之景,悟人生之道,以平常之怀,度悲凉之秋。
然则秋之为时,岁之将晚。回首往事,如烟如梦,岁月匆匆,人生几何?然秋亦是始,万物更新,蓄势待发,待春来之蓬勃。当珍惜时光,勿使岁月空流逝,努力前行,始得人生之真谛。
于是赋成而秋意浓,心绪亦随之而飞扬。愿诸君闻此秋赋,亦能感秋之美,悟人生之哲理。以豁达之心,度悲凉之秋;以勤勉之志,始人生之新篇。共赏秋之芳华,同品人生之韵味。
【注释】
金风:秋风之别称,因其带来凉shuang之气,故称之为金风。
翰墨:笔墨之雅称,常用于诗文书画之中。
阑珊:将尽之意,此处形容秋意渐浓,即将进入深秋。
耕耘播种:农耕之基本,此处比喻人生之努力与付出。
蓄势待发: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此处比喻秋为新生之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970

帖子

197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7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22 15: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赋21053  网名:白雪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1)文体方面的特点
赋体文实为最自由的韵文体,排偶、藻饰和用典是赋的最大特征。
(2)句式方面的特点
赋的句式比较多,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句式就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文赋除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就得加上虚词。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字的运用。
(3)篇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写景,借景抒情。(4)用韵方面的特点
押韵是赋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赋的用韵,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是无规律押韵(主要指文赋),比较自由。
概括的讲,赋的特点是: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是句子由骈句、提引词、发送语组成,不押韵、句脚通篇走马蹄律的一种文言文体。
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和谐、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开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意思是诗和赋。它是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
辞赋流变的过程: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无咏歌之遗音,不言丽。借鉴秦汉文章。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如:观夫/舒/明耀,丽/九华。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是四六常式之一。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如:
八字长句: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九字长句: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十字长句:远眺其原兮极之无极,近祥其兮固元之又元。
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如:
覆地则微,庶地三冬之候;
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如: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如:
临紫宸,明宫殿千门而洞照;
出黄道,辉林泽八极则增光。
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如:太平阶之上,同少昊感之以呈祥;
安寿道之中,异发王指之而比盛。
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至七字。如:
扮碧霄以增媚,捧金乌而徐飞;
妆霞彩而无骄,垂沧暝则沉醉。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如:
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
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提引词的特点:
(1)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文语气词,是由助、介、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字词而组成。
(2)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
(3)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而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虚词的特点:
(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3)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意义有关。
领字的特点: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生调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韵。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1)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组的经典词汇。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词珠:落霞、秋水
【落霞】晚霞,出自南朝梁简帝《登城》诗: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
【秋水】秋天的水,出自《庄子·秋水》
做珠:
秋水长天,不尽之头难觅;
落霞孤鹜,无边之景可观。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对)。(  壮)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二 )个字或者( 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 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 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源)、(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画)。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V)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v)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X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v)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秋情赋
赋21053*白雪
观夫山川萧索,草木枯黄。今古逢秋乎感慨,高卑寄意而苍茫。怨西风之宋玉,言秋日之刘郎。身世变迁,见昏鸦而泣泪;情怀殊异,骑瘦马而断肠。叶飞乎愁起,雁去乎神伤。
至于露白月明,虫吟夜静。两鬓已斑,孤心难定。便思老杜之怜儿,始识陆机之顾影。念之欧阳夜读,但悚秋声;闻之王勃秋游,曾嗟微命。秋宵月下,浩然伫立而望空;客路雨前,之问回看以度岭。怀才寂寞以悲秋,获骋艰难而认命。
况且文昌寄信,王粲登楼。怀乡以作客,别思乃因秋。张翰思鲈而归里,王维忆弟而登丘。凄切寒蝉,急急鸣于西陆;漂零客子,年年诉以羁愁。郊野之天粘衰草,渡津之目送归舟。两开丛菊,独滞他州。旦旦乎长思故国,迟迟乎已是白头。
故而始见西风,便生情思。千年传统之绵延,万卷诗书之承继。人心浸染,物华衰变则共鸣;造化循环,时序萧条则愁对。感受尘间之百态,最是中年;牵萦梦外之一方,应为故里。辗转乎生涯,纷繁乎世味。是以百虑穿心,数言示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4-10-9 01:5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21期毕业考卷:
21068班玛卓玛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骈句:
乃知芳杏子,艳樱桃。
紧句,四言骈句:
湖边杨柳,院里葡萄。
长句,五至九言骈句:
光气万里之长,往来同乡之胞。
飞鸟之徘徊,壮士而下泪。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青山宝地,春水荡之桃花;
绿野人寰,暮风吹之柳絮。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阳光照面乃高,身心淡寂;
水气随风而近,事业尘劳。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
春蚕于食叶,赠情深;
野乌之归山,观景好。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声回荡,鸣鸟伴随之流水;
舞时来,游鱼高下之浅沙。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
吐翠从容,春风易得;
随风起舞,嫩色在来。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
到时今日,和风自是其暗香;
赋予春天,生物必然则绿色。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危峰百丈,看耸翠之青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红叶。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X)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X)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以"秋"为意写赋
秋赋
文/21068班玛卓玛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①。天高云净,月白水清。暮苍茫而自,秋婉约之成。挥去虚悬,听秋风之乍起;渐辞汗漫,觉昨梦而初生。物变新来,山光色好;力争向上,云气烟清。相逢以时节,有感则心情。


方使园林山色,禽鸟树枝。千峰点缀,五彩纷披。所知心志在,色风移。赏游人之得意,来此地则能诗。岭上红枫,画图千里;阶前黄菊,香色一时。碧草犹留,清风几度;青松不改,新绿常随。


是知岁事天宽,农民日富。香稻微风,寒蔬清露。果成累累以谁家,香似腾腾于在处。酿成美酒,分赐佳宾;醉人恩情,秋赋意趣。幽香山上,瓜果垂枝;鲜脆园中,霜犁满树。尚携平陆之所生,今赠上天之此举。


恒愿暇日归心,丰年乐事。迎腊笑言,上天恩意。秋有意以世情,物奉身之人类。喜看人家多是,五谷丰登;尚有玉米收回,千仓复起。吾道扶持,如此之未来;人民改造,自然之大智。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②。
注释:①②出自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2:56 , Processed in 0.0672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