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凤王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毕业三道问答题展示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3-溪水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谈谈你对杨坚建立隋朝感受?
答:杨坚建立隋朝,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作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以其出色的才智和非凡的领导能力,成功地统一了中国大陆,并建立了隋朝这一伟大的王朝。
杨坚是一个极富魅力和远见的领袖。在当时,中国大陆分裂成了北朝和南朝两个部分,内战连连,民不聊生。而杨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站了出来,他彻底改革了政府机构,消除了藩镇割据,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他还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军事政策,为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坚的军事才华也是无可匹敌的。他抓住了时机,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平衡外交,征服了北方的敌人,最终统一了中国大陆。他不仅在军事战略上展现了卓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在军队管理和士兵训练等方面,他也下了不少功夫。他实施军事改革,提高了士兵的战斗能力和士气,使隋军成为一支强大而精锐的军队。他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他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发展农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国家财政的稳定。同时,他也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并在政府中选拔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杨坚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的才智和领导能力使他能够在当时的动荡时期迅速崛起,并统一中国大陆。隋朝的建立为后来的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了新的变革。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03-溪水
作业: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杨勇出镇洛阳,一方面可视作杨坚对杨勇不满的一种调整,一方面也可视作为杨勇提供带错立功的机会,让他在伐陈中发挥作用。伐陈布局如下:开皇六年十月,设山南道行台尚书省,命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出镇襄州。开皇八年十月,设淮南行台省尚书令,命杨广出镇寿春。这样,杨勇镇守的洛阳与淮南的寿春、山南的襄州形成倒品字形伐陈态势。为全面进军南陈,开皇七年九月杨坚废掉了萧梁傀儡政权,解除隋与陈之间区域性隔离带。
========================================
小渔村资治通鉴交隋朝班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炀帝建离宫?
答:杨坚的前半场可谓风光无限,而他人生的后半场却犯了不少错误,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在皇帝位置上,杨坚整顿兵马,南下攻陈,统一了天下。雄才大略、聪明过人的杨坚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开疆拓土,社会生产力不断释放,国力逐步增强。但就是这样一位开创了“开皇之治”,被无数人奉为明君的皇帝,到了晚年却性情突变,暴躁昏聩,听信谗言,使用严刑峻法,和执政初期相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自开皇十三年(593年)开始,五十二岁的隋文帝杨坚开始逐渐出现一些变化。
这一年,杨坚在今天的陕西省麟游县修建了一座仁寿宫。把避暑离宫称为仁寿宫,隋文帝希望德仁永寿。对这个工程,杨坚十分重视,派出重臣杨素监督施工。被委以重任的杨素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征集了数万民工来共同修造。杨素日夜督战,抓紧施工,仁寿宫两年竣工。不过,因为压迫太重,数以万计的征夫死在施工过程中。等到工程结束的开皇十五年(595年),杨坚前往仁寿宫视察,时值天热酷暑,结果“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资治通鉴》)面对这种情况,杨坚心情郁闷。等到亲眼见到仁寿宫的富丽堂皇,提倡节俭的他更是十分生气,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杨坚提出修造避暑离宫,作为工程主管,杨素不敢违背圣上意见,擅作主张。面对此情此景,独孤皇后抚慰杨素道:“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这时候,杨坚却犹如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改口夸奖杨素。
性情变化,让杨坚慢慢走远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7-顿明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作业: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
答:隋朝经过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伐陈战役,有备而战,有谋略,隋文帝骄不躁、
殚精竭虑、思虑周全,隋帝国君臣的踊跃献策、积极执行,才是灭陈之战取得完胜最重要的原因。下面是几个步骤:1增强国力军力。2加强北部边防。3灭西梁占江陵。4谋议伐陈之策。5加强战备和宣传。6将领与兵力部署。还有:主要统帅与总兵力,中上游三路部署,下游五路部署,保密与间谍措施。
       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南陈一举灭亡,接收陈朝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至此,结束了古代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这是隋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西晋发动决战之时,朝廷内部非常犹豫,不过好歹,前线将士还是给力,在杜预、王浑等带领下撑住了场面。
      然而,晋军势如破竹,晋军主帅贾充却表示,该撤退了。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1.隋顿明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之所以赐姓,是为了表示亲近感吧。高熲是渤海人,父亲高宾,从北齐归附北周,投入独孤信门下,赐姓独孤氏。
因为这层关系,后来的独孤皇后,和高家常有往来。
      也由于这层关系,聪明敏捷、有器局大略的高熲逐渐被杨坚所知。
      因而,当杨坚执掌北周的朝政时,就有意吸纳高熲加入幕府。
     高熲知道杨坚是能做大事的人,便欣然同意:“愿受驱驰,即便你的大事不成,我也不辞灭族之罪!”
       杨坚禅代建隋之后,无论是平定境内叛乱,还是灭陈统一天下,抑或是抵御突厥的入侵,高熲都勇于任事,竭诚尽力,屡建大功。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熲因为废太子一事得罪了独孤皇后,又因独孤皇后见高熲的正妻去世了,让隋文帝安排给高熲续个正妻,但是被高熲已年老为理由拒绝了。结果这之后高熲的姬妾却怀孕还生了个儿子,独孤皇后认为高熲这是犯了欺君之罪,隋文帝就将高熲贬为庶人。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朝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蘅兰07-顿明
答:杨坚的前半场可谓风光无限,而他人生的后半场却犯了不少错误,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这一年,杨坚在今天的陕西省修建了一座仁寿宫。把避暑离宫称为仁寿宫,隋文帝希望德仁永寿。对这个工程,杨坚十分重视,派出重臣杨素监督施工。被委以重任的杨素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征集了数万民工来共同修造。杨素日夜督战,抓紧施工,仁寿宫两年竣工。
     不过,因为压迫太重,数以万计的征夫死在施工过程中。杨坚心情郁闷。等到亲眼见到仁寿宫的富丽堂皇,提倡节俭的他更是十分生气,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坚提出修造避暑离宫,作为工程主管,杨素不敢违背圣上意见,擅作主张。而等到任务完成了,皇帝却又甩锅给杨素,蛮不讲理。而杨素最后得到重赏。可见杨坚有两面性。
      做为权臣,有才无德无仁义,过于精致利己。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2-云想西泠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谈谈你对杨坚建立隋朝的感受。
答:杨坚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前身是北魏武川镇将士,其父杨忠是西魏及北周开府大将军之一,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西魏及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北周末代皇帝周静帝宇文衍是杨坚的外孙。
杨坚以北周权臣身份夺取了政权,于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8年以后灭亡了偏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开始,持续近三百年天下分崩离析的混乱局面,再次统一了华夏南北,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政权。
从性质上来看,杨坚是靠篡位夺取政权的,与晋朝的司马氏及宋朝的赵匡胤类似,但无论是晋朝还是宋朝,功绩及影响力都比不上隋朝,晋朝自西晋末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随后就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而宋朝压根就没统一华夏。
杨坚建立的隋朝,仅仅20余年的开皇之治,全国人口就翻了一倍有余,户口数从400多万增加到900多万,开皇年间,兴建了无数大粮仓,仅洛阳附近的洛口仓和回洛仓两个粮仓就存粮2640万石,其粮仓中存储的粮食可供天下人食用五六十年,到唐朝贞观十几年还有,史书对此评价是:仓储之丰,旷古未有。
然而这还不是隋文帝最大的功绩,他在位期间影响深远的功绩有:
1、统一分裂数百年的华夏。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力近60年,西晋虽然短暂统一,但仅仅几十年后,就因为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导致天下再度分崩离析,华夏政权衣冠南渡,偏安于江南,北方及中原之地被胡人占据,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北方汉人惨遭杀戮与迫害。
胡人建立的数十个政权在北方大地遍地开花,虽然前秦和北魏也曾统一北方,但终究未能统一天下,从东汉末年算起,天下分裂长达近四百年,差不多快要跟两汉国祚一样长了,直到北周时期再次统一北方。
隋朝统一分裂数百年的华夏
如果杨坚建立的隋朝仍然不能统一天下,那华夏就存在太久的分裂局面,继续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不再有统一的那一天,毕竟分离的时间长了。
杨坚建立的隋政权不像秦汉时期是纯粹的汉人政权,隋朝是胡汉共存,统一的多民族政权,隋朝有大量的鲜卑人、突厥人、铁勒人等胡人民族,为后世华夏建立统一多民族政权提供的样本和先例,这是尤其重要的。
2、实行科举制。
秦汉时期的人才推荐制度是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推荐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上升的通道全部把控在世家门阀手中,普通百姓及寒族很难有上升的通道,阶层固化,就容易引发动荡。
隋文帝于公元587年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以选拔官员,自此代替了九品中正制,开创了选官不再看门第出身,而是凭能力与学识,科举制度一直到实行到清朝末年,影响了华夏一千余年,同时科举制度客观地消灭了门阀世家。
3、奠定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废除了西魏以来的六官制度,参考汉晋以来的官制并加以革新,确立了以尚书、内史(后改为中书)、门下三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复议审核、行政管理,而在尚书省下设置吏、礼、兵、工、都官、度支六曹,分管全国政务,合称为三省六曹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的前身。
在地方上,隋文帝废除了北周实行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废除了郡,实行州、县二级行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行政费用,缩减了行政人员,裁撤了大量的冗员,三省六部制与州县行政制度影响了后世的朝代近千年。
此外,隋文帝还派人在北周律和北齐律的基础上修改并制定了《开皇律》,删除了前朝苛刻的法律条款,废除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在民生方面,隋文帝继续实行均田制,同时减免赋税,休兵养息,使得粮食大丰收。
杨坚的一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政治智慧,他以崭新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战略,建立了强大的隋朝。然而,隋朝的繁荣和强盛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十年,随着杨广统治的失败,隋朝走向了覆灭。
杨坚的一生和他所建立的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它们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杨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他的一生也充满着传奇色彩,是历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他也有一些负面的方面,例如他在夺取帝位时不惜对家族进行残酷镇压,以及对官僚贵族的严酷追究和打击,这些行为有时会引起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此外,他在拓展领土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残忍的手段,导致了许多的民族仇恨和抵抗。
然而,随着杨坚年老体衰,他的政治和军事决策越来越失误。在他晚年,他开始信仰道教,并崇拜仙人。
甚至担心自己死后无法得道,下令修建大型的神仙殿,把仙人和神仙祭拜得极其虔诚。这一行为被视为他晚年颓废和偏执的表现。
综上所述,杨坚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建立了强大的隋朝,为中国历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虽然他的治理手段有时过于残酷和严厉,但他的一生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典范,尤其是在如何治理国家和打造强大的国家机器方面,我们可以从他的经验中汲取不少启示。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高颎(541年—607年),高熲也叫独孤熲,又名敏,字昭玄。 其父为西魏上柱国高宾。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因避奸臣进谗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其为僚佐,并赐姓独孤氏。高颎在隋朝位居要职之后,又追赠高宾为礼部尚书、渤海公。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东)人。 ]隋文帝时担任宰相,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高颎17岁时为北周齐王宇文宪记室,后从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有功,拜官开府。580年,杨坚执掌北周军政大权后,高颎成为杨坚的亲信;同年,在杨坚组织平定“三方之乱”的作战中,高颎协助统帅韦孝宽平定叛乱有功,进位柱国,升相府司马。]581年,杨坚称帝后,高颎成为隋朝的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职务,官居宰相高位。588年,杨坚命高颎为元帅长史,南渡征伐陈朝,一举攻破建康城,统一了中国,高颎也因大功受封为齐国公。高颎又率兵抵御突厥进犯,并数次击退对方,巩固了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后高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免去齐国公爵位。]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起复高颎为太常寺卿。607年,炀帝借“诽谤朝政”的罪名将高颎诛杀,享年六十六岁,他的儿子也被尽数流放。
高颎文韬武略,卓识超群,处理政务勤恳认真,忠于职守。 [36]他不仅“以天下为己任”,竭尽全力地为治理朝政、发展经济出谋献策,还充分发扬“伯乐精神”,举荐大批贤臣良将为国效力,如文臣如尚书右仆射苏威,武将如杨素、韩擒虎等人,至于为高颎所荐而能建功立业者,诚如史载所说,“不可胜数”。
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能比,以至隋文帝每次都称呼他为独孤,而直呼其名。以表示对高熲的亲近。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但最终被废为庶人的原因主要是高熲当时是隋朝的宰相,太子杨勇也是有意拉拢,杨勇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高熲的儿子,两家人结成了亲家。后来杨勇宠妻妾而抛弃正妻,被独孤皇后所厌恶,就让隋文帝废黜了太子杨勇而改立杨广为太子,高熲当然不同意,强烈反对独孤皇后的做法,因废太子一事,独孤皇后和高熲渐生嫌隙。
高熲的正妻去世后,独孤皇后和隋文帝打算给高熲续娶个正妻。而高熲却称自己年事已高,不想再娶了。独孤皇后和隋文帝只好作罢,哪曾想之后不久高熲的小妾就生下一子,这可把独孤皇后气坏了。因独孤皇后最烦那些只宠爱姬妾,而抛弃正妻的男人。独孤皇后在隋文帝面前议论高熲,因此在独孤皇后的影响下,隋文帝也渐渐疏远了高熲。高熲不再被隋文帝信任和重用,之后被免去宰相官职和齐国公爵位。尽管高熲在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和行为却让他成为了皇权的潜在威胁。因此,当隋文帝决定废黜高熲时,他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和顾虑。得罪了独孤皇后,就等同于得罪隋文帝,一代名臣高熲最终沦为平民,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隋朝的结局。
因为高颖是前太子杨勇的岳丈,属于太子党,而当时已经是杨广准备继位了,顾忌高颖的名望,所以就没杀他,只是贬为庶人!
========================================
小渔村资治通鉴交隋朝班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炀帝建离宫?
答:为了创造众多的游玩场所,修治宫室成了隋场帝的一项重要政事之一。史书上说他“无日不治宫室”。在隋朝的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本来就有许多苑囿宫殿,后来在洛阳又增修了富丽堂皇的显仁宫和广阔的西苑。可久而益厌,每次游幸总是左顾右盼,没有中意的地方可去。他让手下准备了许多天下山川的地图,亲自观看,在普天之下寻找修宫室的理想之地。于是,一处处豪华的宫室拔地而起。大业三年(607),修晋阳富于太原,大业四年,建汾阳宫于汾水之源,又南营江都宫,北营临朔宫。到临灭亡前的大业十四年(618),还命毗陵郡(江苏常州)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数万人,于郡东南起宫苑,周围20里,内修十六所离宫,仿东都西苑的规模,其奢侈华丽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来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这为他大兴土木、建造离宫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过分地大肆修建离宫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当时的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次,为了建造离宫,隋炀帝还动用了大量的民夫和工匠,这不仅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最后,隋炀帝在建造离宫的过程中,还往往伴随着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和残酷剥削,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绝对是弊大于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6-日出东南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作业: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有一些相似的作战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多路出击与协同作战:
西晋灭吴:西晋发兵 20 万,水陆配合,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
隋朝伐陈:隋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分八路,向陈朝进攻。
2、利用水军与顺流而下:
西晋灭吴:西晋在灭吴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力训练水军,打造战船。战争中,王濬率领强大的水师,凭借强大的水军力量和顺流的优势,迅速突破吴国的长江防线。
隋朝伐陈:隋朝也重视水军的建设,杨素在长江上游的永安大造战船,隋军利用水军的优势,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对陈朝形成强大的压力。
3、战略谋划与战前准备:
西晋灭吴:西晋在灭吴之前进行了长期的谋划和准备。司马炎即位后,就着手为进攻吴国做军事准备,包括任用贤能、整顿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实力基础等。
隋朝伐陈:隋朝在伐陈之前也进行了周密的战略谋划。隋文帝杨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北攻南和的外交方针,先解决北方的突厥问题,稳定后方。在军事上,采取多种策略削弱陈朝的战斗力,同时,在开皇八年,下讨伐陈朝的诏书。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主要是因为高熲的父亲高宾曾是独孤信的僚佐,因功被赐姓独孤氏,所以隋文帝常称呼高熲为独孤公以示尊重。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却无端被废为庶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得罪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杀了隋文帝宠幸的尉迟迥孙女,隋文帝离宫出走,高熲劝杨坚时称独孤皇后为 “一妇人”,让独孤皇后觉得有失体面,从此与高熲反目。
2)、高熲的正室夫人死后,他拒绝了杨坚劝他再娶的提议,后来其小妾却生了儿子,独孤皇后认为高熲欺骗皇帝,杨坚听说后也很不高兴。
3)、高熲反对废太子杨勇,而独孤皇后支持晋王杨广,高熲与独孤皇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
4)、得罪世家大族:高熲实施输籍法,将全国户口按资产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来收税,让荫庇在大地主家的佃农脱离出来成为国家交税人口,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这必然伴随着世家大族荫庇的佃户减少,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利益,因此大臣们中伤高熲的言论从未停止。
5)、遭到杨坚猜忌:高熲是大隋首任丞相,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让大隋走向巅峰,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难免受到杨坚的猜忌。如在伐陈之后,有人报告说高熲造反,杨坚虽最初 “斩之”,但后来将军庞晃、卢贲等说高熲坏话,杨坚只是 “怒之,(二人)皆被疏黜”,再有人将水灾、旱灾归罪在高熲头上,杨坚又将其罢黜,之后高熲请派兵攻打突厥,有人说他要造反,杨坚的反应是 “未有所答”,可见杨坚对污蔑高熲的人的态度产生了转变,这都源于高熲功高盖主,杨坚甚至直言 “(高熲)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
6)、与杨广产生矛盾:高熲的儿子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这无形中将高熲与杨勇绑在了同一条绳子上,也就与杨广产生了矛盾。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隋文帝建离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积极方面
1. 政治象征:离宫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隋朝的国力和统治权威。作为统一的大国,离宫可以作为展示国家实力和皇帝威严的象征,有助于巩固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休闲与政务:离宫可以为皇帝提供一个不同于皇宫的环境,用于休闲和放松。同时,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处理政务的场所,为皇帝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3. 文化交流:离宫的建设可能吸引了各地的文人墨客、艺术家等前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些人在离宫的活动可能为隋朝的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
二、消极方面
1. 劳民伤财:建设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可能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征调大量的民工,影响农业生产和百姓的生活。
2. 资源浪费:离宫的建设如果过度奢华,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大量的财富被用于离宫的建设和装饰,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有意义的地方,如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等。
3. 易生腐败:离宫建设涉及大量的工程和资金,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官员可能在建设过程中中饱私囊,影响政府的廉洁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隋文帝建离宫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评价这一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其对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26-黑泥鳅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作业: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
答:隋朝经过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伐陈战役,有备而战,有谋略,隋文帝骄不躁、
殚精竭虑、思虑周全,隋帝国君臣的踊跃献策、积极执行,才是灭陈之战取得完胜最重要的原因。下面是几个步骤:1增强国力军力。2加强北部边防。3灭西梁占江陵。4谋议伐陈之策。5加强战备和宣传。6将领与兵力部署。还有:主要统帅与总兵力,中上游三路部署,下游五路部署,保密与间谍措施。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南陈一举灭亡,接收陈朝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至此,结束了古代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这是隋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西晋发动决战之时,朝廷内部非常犹豫,不过好歹,前线将士还是给力,在杜预、王浑等带领下撑住了场面。
然而,晋军势如破竹,晋军主帅贾充却表示,该撤退了。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族渊源与信任:高熲的父亲高宾曾是独孤信的僚佐,且很受倚重,因功被赐姓独孤氏。独孤信在北周地位显赫,与杨坚的岳父家关系密切。这种家族背景使得杨坚对高熲天然地多了一份信任,赐姓独孤也是对其家族的认可和延续。
    (2)高熲自身的才能与功绩:高熲精明强干,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在北周时,他就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在平定尉迟迥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隋朝建立后,他又在诸多方面为隋朝作出重要贡献,如修订完善法律、制定政治经济制度等,是隋朝的开国功臣。
     (3)政治考量与拉拢:杨坚在北周时就有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大业,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高熲既有能力又有家族背景,杨坚通过赐姓独孤这一方式,进一步拉近与高熲的关系,将其拉拢到自己阵营,使其成为自己的心腹,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服务。
       总之,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是基于家族关系、高熲自身的才能功绩以及政治上的考量,这一举措有助于巩固杨坚的统治,也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熲被废为庶人,并非无端,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卷入宫廷权力斗争:
太子废立事件:高熲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因此被视为杨勇的支持者。而隋文帝杨坚在独孤皇后的撺掇下改立杨广为太子,高熲坚决反对废长立幼,这引起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不满与猜忌,成为他被废的重要导火索。例如,在讨论太子相关问题时,高熲直言“长幼有序,不可废长立幼”,这种态度让主张废太子的人将他视为阻碍。
(2)个人行为被误解与歪曲:
      婚姻与子嗣问题:高熲的夫人贺拔氏去世后,杨坚准备给他赐婚,他流泪声称不想再婚,只想吃斋念佛,结果不久后却和小妾生了儿子。这件事被独孤皇后知道后,认为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信任,在隋文帝面前进谗言,使得隋文帝对他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军事行动中的争议:高熲在一些军事行动中的表现和决策也引发了争议。比如在讨伐高句丽时,他与杨坚政见不同,反对出兵,但杨坚坚持让他做统帅,最终无功而返,这被人抓住把柄,在独孤皇后等人面前说他的坏话;还有在带兵打突厥时,他派人向杨坚报告需要增兵,这让杨坚产生怀疑,尽管后来前线传来获胜消息,但杨坚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3) 政敌的诬陷与攻击:高熲位高权重,且为人刚正不阿,在政治上难免得罪一些人,这些人便联合起来诬陷他。例如,汉王杨谅奏称高熲跋扈,在军中差点杀了他;晋王杨广因高熲在灭陈时斩杀张丽华以及反对立他为太子等事,对高熲恨之入骨,也在隋文帝面前落井下石。
(4)隋文帝杨坚的态度变化:随着隋朝政权的稳固,隋文帝对大臣的控制欲增强,开始对身边的大臣进行更严格的审查。高熲势力的壮大,以及与诸多门阀集团交往甚密,让杨坚产生忌惮。且杨坚与独孤皇后关系密切,独孤皇后对高熲的不满也会影响杨坚的态度。此外,一些案件的牵连,如王世积因谋反案被诛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世积交代的“宫禁中事”与高熲有关,这让杨坚对高熲的信任彻底破裂,最终将他一撸到底,仅保留爵位回家养老。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作为天子,面子工程是需要的,建好离宫,休闲为主。征夫遭罪,付出多少生命不知。天子无心挂记,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人上人皇帝是看不到的,底层民众没有发言权。天子号令,大臣操办。皇帝身居离宫笑开颜。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5-语辰辰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作业: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灭陈之战是隋朝统一中国的重要战役,西晋灭吴之战是西晋统一三国的重要战役。这两场战役有一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具体如下:
(1)多路进攻:西晋灭吴之战中,晋武帝司马炎发兵20万,水陆配合,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隋朝伐陈之战中,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向陈朝进攻。
(2)水陆俱进:西晋灭吴之战中,西晋军队采用了水陆俱进的战略,王濬率领的水军在长江上顺流而下,与杜预率领的陆军相互配合,最终成功灭吴。隋朝伐陈之战中,隋朝军队也采用了水陆俱进的战略,杨素率领的水军在长江上顺流而下,与贺若弼率领的陆军相互配合,最终成功灭陈。
(3)重点突破:西晋灭吴之战中,西晋军队重点突破了吴军的长江防线,王濬率领的水军在长江上击败了吴军的水军,为西晋军队的渡江作战创造了条件。隋朝伐陈之战中,隋朝军队重点突破了陈军的长江防线,贺若弼率领的陆军在长江上击败了陈军的水军,为隋朝军队的渡江作战创造了条件。总的来说,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战争,这两场战役都采用了多路进攻、水陆俱进、重点突破的作战理念,最终都取得了胜利。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族渊源与信任:高熲的父亲高宾曾是独孤信的僚佐,且很受倚重,因功被赐姓独孤氏。独孤信在北周地位显赫,与杨坚的岳父家关系密切。这种家族背景使得杨坚对高熲天然地多了一份信任,赐姓独孤也是对其家族的认可和延续。
    (2)高熲自身的才能与功绩:高熲精明强干,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在北周时,他就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在平定尉迟迥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隋朝建立后,他又在诸多方面为隋朝作出重要贡献,如修订完善法律、制定政治经济制度等,是隋朝的开国功臣。
     (3)政治考量与拉拢:杨坚在北周时就有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大业,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高熲既有能力又有家族背景,杨坚通过赐姓独孤这一方式,进一步拉近与高熲的关系,将其拉拢到自己阵营,使其成为自己的心腹,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服务。
       总之,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是基于家族关系、高熲自身的才能功绩以及政治上的考量,这一举措有助于巩固杨坚的统治,也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熲被废为庶人,并非无端,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卷入宫廷权力斗争:
太子废立事件:高熲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因此被视为杨勇的支持者。而隋文帝杨坚在独孤皇后的撺掇下改立杨广为太子,高熲坚决反对废长立幼,这引起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不满与猜忌,成为他被废的重要导火索。例如,在讨论太子相关问题时,高熲直言“长幼有序,不可废长立幼”,这种态度让主张废太子的人将他视为阻碍。
(2)个人行为被误解与歪曲:
      婚姻与子嗣问题:高熲的夫人贺拔氏去世后,杨坚准备给他赐婚,他流泪声称不想再婚,只想吃斋念佛,结果不久后却和小妾生了儿子。这件事被独孤皇后知道后,认为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信任,在隋文帝面前进谗言,使得隋文帝对他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军事行动中的争议:高熲在一些军事行动中的表现和决策也引发了争议。比如在讨伐高句丽时,他与杨坚政见不同,反对出兵,但杨坚坚持让他做统帅,最终无功而返,这被人抓住把柄,在独孤皇后等人面前说他的坏话;还有在带兵打突厥时,他派人向杨坚报告需要增兵,这让杨坚产生怀疑,尽管后来前线传来获胜消息,但杨坚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3) 政敌的诬陷与攻击:高熲位高权重,且为人刚正不阿,在政治上难免得罪一些人,这些人便联合起来诬陷他。例如,汉王杨谅奏称高熲跋扈,在军中差点杀了他;晋王杨广因高熲在灭陈时斩杀张丽华以及反对立他为太子等事,对高熲恨之入骨,也在隋文帝面前落井下石。
(4)隋文帝杨坚的态度变化:随着隋朝政权的稳固,隋文帝对大臣的控制欲增强,开始对身边的大臣进行更严格的审查。高熲势力的壮大,以及与诸多门阀集团交往甚密,让杨坚产生忌惮。且杨坚与独孤皇后关系密切,独孤皇后对高熲的不满也会影响杨坚的态度。此外,一些案件的牵连,如王世积因谋反案被诛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世积交代的“宫禁中事”与高熲有关,这让杨坚对高熲的信任彻底破裂,最终将他一撸到底,仅保留爵位回家养老。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从历史背景来看,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是在其统治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九成宫作为隋文帝的离宫,始建于开皇十三年,最初名为“仁寿宫”,其建设反映了隋文帝对于舒适与宁静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对政治和生活的平衡考虑。这座宫殿的修建,不仅展示了隋文帝的个人喜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
从政治角度来看,隋文帝通过建设离宫,可能旨在为自己提供一个暂时远离宫廷纷争、处理国家大事的清静之地。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政治环境的敏感把握,以及在紧张的政治环境中寻求个人空间的需求。此外,离宫的建设也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布局和策略,对于探究隋代历史,尤其是当时的高层政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有记载称隋文帝曾因惧内而被迫离宫出走,这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政治压力之间的冲突。此外,隋文帝一生中只“衷心于”一个女人,即他的皇后独孤伽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后宫生活,也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选择。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十五讲
作业:唐高祖李渊原配太穆皇后窦氏,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贤内助女性,请结合个人了解评价窦氏的历史贡献。
答:品德典范:她侍奉元贞太后,以孝闻名。她的品德行为为家族内部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封建家庭秩序的维护以及家族声誉的提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方面的贡献,教育子女:太穆皇后窦氏育有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等子女。她自身聪慧刚毅、颇有才华,想必在子女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李世民展现出的雄才大略,可能也得益于母亲窦氏的教导和家庭环境的熏陶。
支持李渊事业:在李渊面临仕途危机时,窦氏曾劝李渊将自己的好马送给炀帝,李渊开始未听从,被发现后遭到贬职,事后李渊多次进献宝马才逐步得到炀帝的喜欢。可见窦氏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在关键事务上给李渊提供正确的建议
她多次在危难时帮助李渊,为李渊初定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她在李渊的事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贤内助角色,以自己的智慧和见识支持着李渊的发展。
政治方面的间接影响
智慧的谏言:窦氏自幼聪慧,在北周时,虽为稚童的她就对舅舅北周武帝与皇后突厥公主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并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这时窦氏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足见其政治智慧。这种智慧在她日后辅助李渊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她未直接参与到唐朝建立后的政治治理中,但她的思想和见识无疑对李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与品德方面的贡献,文化修养:窦氏善书习文,知书达理,其工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她的文化修养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素养,也在家庭内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可能对子女以及家族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1-红黄兰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01-红黄兰汇总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18-中秋节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13-悟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20-燕南旅友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4 , Processed in 0.1345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