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2-17 1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蘅兰26-黑泥鳅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作业: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
答:隋朝经过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伐陈战役,有备而战,有谋略,隋文帝骄不躁、
殚精竭虑、思虑周全,隋帝国君臣的踊跃献策、积极执行,才是灭陈之战取得完胜最重要的原因。下面是几个步骤:1增强国力军力。2加强北部边防。3灭西梁占江陵。4谋议伐陈之策。5加强战备和宣传。6将领与兵力部署。还有:主要统帅与总兵力,中上游三路部署,下游五路部署,保密与间谍措施。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南陈一举灭亡,接收陈朝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至此,结束了古代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这是隋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西晋发动决战之时,朝廷内部非常犹豫,不过好歹,前线将士还是给力,在杜预、王浑等带领下撑住了场面。
然而,晋军势如破竹,晋军主帅贾充却表示,该撤退了。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族渊源与信任:高熲的父亲高宾曾是独孤信的僚佐,且很受倚重,因功被赐姓独孤氏。独孤信在北周地位显赫,与杨坚的岳父家关系密切。这种家族背景使得杨坚对高熲天然地多了一份信任,赐姓独孤也是对其家族的认可和延续。
(2)高熲自身的才能与功绩:高熲精明强干,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在北周时,他就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在平定尉迟迥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隋朝建立后,他又在诸多方面为隋朝作出重要贡献,如修订完善法律、制定政治经济制度等,是隋朝的开国功臣。
(3)政治考量与拉拢:杨坚在北周时就有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大业,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高熲既有能力又有家族背景,杨坚通过赐姓独孤这一方式,进一步拉近与高熲的关系,将其拉拢到自己阵营,使其成为自己的心腹,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服务。
总之,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是基于家族关系、高熲自身的才能功绩以及政治上的考量,这一举措有助于巩固杨坚的统治,也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熲被废为庶人,并非无端,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卷入宫廷权力斗争:
太子废立事件:高熲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因此被视为杨勇的支持者。而隋文帝杨坚在独孤皇后的撺掇下改立杨广为太子,高熲坚决反对废长立幼,这引起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不满与猜忌,成为他被废的重要导火索。例如,在讨论太子相关问题时,高熲直言“长幼有序,不可废长立幼”,这种态度让主张废太子的人将他视为阻碍。
(2)个人行为被误解与歪曲:
婚姻与子嗣问题:高熲的夫人贺拔氏去世后,杨坚准备给他赐婚,他流泪声称不想再婚,只想吃斋念佛,结果不久后却和小妾生了儿子。这件事被独孤皇后知道后,认为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信任,在隋文帝面前进谗言,使得隋文帝对他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军事行动中的争议:高熲在一些军事行动中的表现和决策也引发了争议。比如在讨伐高句丽时,他与杨坚政见不同,反对出兵,但杨坚坚持让他做统帅,最终无功而返,这被人抓住把柄,在独孤皇后等人面前说他的坏话;还有在带兵打突厥时,他派人向杨坚报告需要增兵,这让杨坚产生怀疑,尽管后来前线传来获胜消息,但杨坚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3) 政敌的诬陷与攻击:高熲位高权重,且为人刚正不阿,在政治上难免得罪一些人,这些人便联合起来诬陷他。例如,汉王杨谅奏称高熲跋扈,在军中差点杀了他;晋王杨广因高熲在灭陈时斩杀张丽华以及反对立他为太子等事,对高熲恨之入骨,也在隋文帝面前落井下石。
(4)隋文帝杨坚的态度变化:随着隋朝政权的稳固,隋文帝对大臣的控制欲增强,开始对身边的大臣进行更严格的审查。高熲势力的壮大,以及与诸多门阀集团交往甚密,让杨坚产生忌惮。且杨坚与独孤皇后关系密切,独孤皇后对高熲的不满也会影响杨坚的态度。此外,一些案件的牵连,如王世积因谋反案被诛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世积交代的“宫禁中事”与高熲有关,这让杨坚对高熲的信任彻底破裂,最终将他一撸到底,仅保留爵位回家养老。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作为天子,面子工程是需要的,建好离宫,休闲为主。征夫遭罪,付出多少生命不知。天子无心挂记,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人上人皇帝是看不到的,底层民众没有发言权。天子号令,大臣操办。皇帝身居离宫笑开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