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 15: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又见忘忧草 于 2025-3-2 14:35 编辑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2015云中羽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如:以“秋”字为母字造句
做壮句:况乃秋风紧,夜雨绵。
做紧句:秋风萧瑟,夜雨缠绵。
做五字长句:秋风之萧瑟,夜雨之缠绵。
做六字长句:感秋风之萧瑟,听夜雨之缠绵。
做七字长句:感慨秋风之萧瑟,聆听夜雨之缠绵。
做八字长句:频感慨秋风之萧瑟,复聆听夜雨之缠绵。
做轻隔:独立小桥,感秋风之萧瑟;久倚玉栏,听夜雨之缠绵。
做重隔:感秋风之萧瑟,尤念故人;听夜雨之缠绵,重温旧梦。
做平隔:秋风萧瑟,尤念故人;夜雨缠绵,重温旧梦。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野竹栏阶种,岩花入户飞。
压为三字壮句:观夫栏阶种,入户飞。
压为四字紧句:栏阶遍种,入户轻飞。
翻为五字长句:栏阶则遍种,入户乃轻飞
展为六字长句:竹于栏阶遍种,花乃入户轻飞。
展为七字长句:野竹于栏阶遍种,岩花乃入户轻飞。
展为八字句长句:观野竹于栏阶遍种,见岩花乃入户轻飞。
展为九字句长句:且观野竹于栏阶遍种,还见岩花乃入户轻飞。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之)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