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7-9 21: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铭
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
一、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1.服饰相关成语
【衣裳之会】:意思是指国与国间以礼交好之会。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旧,布料破烂不堪。
【凤冠霞帔】:古代贵族妇女的华丽装饰,借指妇女的盛装。
【衣锦还乡】:穿着锦绣衣服回乡,形容富贵后荣耀乡里。
【披红挂绿】:穿着鲜艳的服装,多形容节日或喜庆场合的装扮。
2.饮食相关成语
【山珍海味】:指山野和海洋里的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美味佳肴】:精致可口的饭菜、味道鲜美的食品。
【津津有味】:形容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茶饭不思】:指的是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3.茶相关成语
【清茶淡饭】:形容饭食非常简单。
【粗茶淡饭】:(同饮食类,也常用于描述茶与简单食物搭配的生活)
【三茶六礼】:旧时婚俗,指订婚时的三次茶礼和结婚时的六件礼节,泛指传统礼仪。
【榷酒征茶】: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浪酒闲茶】: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多含贬义。
4.酒相关成语
【对酒当歌】:对着酒歌唱,指及时行乐或感慨人生。
【酒酣耳热】:形容喝酒喝得正痛快,耳朵都发热了。
【酩酊大醉】:大醉不醒。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借酒浇愁】:饮酒排遣愁绪。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一唱三叹、余音绕梁、游鱼出听、八音迭奏、钟仪楚奏、
匕鬯不惊、青梅煮酒、醴酒不设、玉卮无当、瓮里醯鸡、浅斟低唱、
头没杯案、戴玄履黄、衣冠礼乐、披褐怀玉、羽扇纶巾、斑衣戏彩。
1.曲终奏雅
【注解】:乐曲结束时奏出了雅正的乐声,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显得高雅不俗,也指事情在结束时出现好的结果。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近义词】:余音绕梁、卒章显志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2.一唱三叹
【注解】: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多形容诗文婉转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近义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反义词】:索然无味、枯燥乏味
3.余音绕梁
【注解】: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近义词】:绕梁三日、余音袅袅
【反义词】:不堪入耳、索然寡味
4.游鱼出听
【注解】: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连水里的鱼都游出来倾听。
【出处】:《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近义词】:余音绕梁、绕梁三日
【反义词】:靡靡之音、不堪入耳
5.八音迭奏
【注解】:八音指古代八种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形容各种乐器轮流演奏,声音和谐动听。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义词】:八音齐奏、声情并茂
【反义词】:杂乱无章、五音不全
6.钟仪楚奏
【注解】:钟仪是春秋时楚国乐官,被俘后仍弹奏楚国乐曲,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国。
【出处】:《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
【近义词】:怀土之情、莼鲈之思
【反义词】:乐不思蜀、数典忘祖
7.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
【注解】:匕和鬯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形容军纪严明,不侵犯百姓,也指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近义词】:镇定自若、鸡犬不惊
【反义词】:烧杀抢掠、惊慌失措
8.青梅煮酒
【注解】:以青梅为佐酒之物,形容文人雅士相聚饮酒,也指三国时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后泛指谈论天下英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近义词】:煮酒论英雄、把盏言欢
【反义词】:话不投机
9.醴酒不设lǐ jiǔ bù shè
【注解】:醴酒指甜酒,不设置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也指对人不热情。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近义词】:待理不理、薄情寡义
【反义词】:热情好客、宾至如归
10.玉卮无当
【注解】:玉卮指玉制的酒杯,当指底,比喻事物外表华美而实用价值不高,或虚有其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堂溪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近义词】: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反义词】:表里如一、物尽其用
11.瓮里醯鸡wèng lǐ xī jī
【注解】:醯鸡指醋瓮中的蠛蠓,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
【出处】:《庄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近义词】:井底之蛙、醯鸡瓮里
【反义词】:见多识广、博古通今
12.浅斟低唱
【注解】:慢慢地喝酒,低声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的神态。
【出处】: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近义词】:灯红酒绿、花前月下
【反义词】:疾言厉色、正襟危坐
13.头没杯案
【注解】:头伏在酒杯和桌案之间,形容饮酒过多,醉得厉害。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近义词】:酩酊大醉、放浪形骸
【反义词】:滴酒不沾、正襟危坐
14.戴玄履黄
【注解】:玄指天,黄指地,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也指事物的自然属性。
【出处】:《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近义词】:顶天立地
【反义词】:颠倒乾坤
15.衣冠礼乐
【注解】:泛指封建社会的礼仪教化、典章制度。
【出处】:《元史·礼乐志一》:“盖自汉以来,礼乐崩坏,故世之言礼乐者,必推本于周。然周之礼乐,其详不可得而闻矣,不过其遗意之大概耳。自宋以来,儒者讲习,有《仪礼》《周礼》《礼记》,所谓‘三礼’者是也。然其说多出于臆度,而未能尽合乎古。至元,承宋金之后,而衣冠礼乐,多仍其旧。”
【近义词】:礼义廉耻
【反义词】:蛮夷之地
16.披褐怀玉
【注解】:褐指粗布衣服,玉指美玉,比喻人外表朴素而内有才德。
【出处】:《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近义词】: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反义词】:华而不实、锋芒毕露
17.羽扇纶巾
【注解】:拿着羽毛扇,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潇洒,多指谋士或儒将的风度。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近义词】:轻裘缓辔、风度翩翩
【反义词】:赳赳武夫、不修边幅
18.斑衣戏彩
【注解】:指春秋时老莱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扮作婴儿戏耍,以取悦父母,后比喻孝顺父母。
【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近义词】:彩衣娱亲、黄香扇枕
【反义词】:忤逆不孝、鸮鸟生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