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29期联诗班第一讲C组作业贴(组长:小泥土)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5 17: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联29期  C39-清静 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
    它的特征是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上下联的区别是: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追溯到唐虞之世。到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对联的发展
    唐末对联的独立期,宋代对联的发展期,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三、对联的作用
    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回答认真详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6 0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学生:C06-一路听风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所组成。对联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也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要分上下,一般情况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仄声结尾的叫上联,平声结尾的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的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对联经历了唐末对联的独立期、宋代对联的发展期、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八个方面:1装饰环境、2启迪世人、3传递感情、4祈祝吉祥、5陶冶情操、6鞭笞邪恶、7宣传广告、8社会征联。

点评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6-5-23 15:34
回答认真详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3

帖子

60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6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第一讲

C11-冰封作业 (小泥土代交)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
对联一一一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特点:1、字数相等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6、平仄相谐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对联源于春联,而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五代十国时期。据史料记载,后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提于卧室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

第一个时期是起源时期,持续了一千余年。早在秦汉朝时,为请神送鬼所作的桃符。
第二个时期是形成时期,于五代开始。最早的对联已经问世,据史料记载,蜀主孟昶命人在新春之时在桃木上题字,置寝门左右,命题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三个时期与第四个时期均为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在宋代,对联已相当普遍,王安石《元日》一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第四时期。在明代时,对联发展壮大,人们逐渐用红纸来代替桃符。全国把对联当作一种雅事。在清代,更是出现了众多脍灸人口的名句。
第五时期便是现代,中西方文化融合,对联也广为人民传颂,这一习惯保留至。

点评

对联的作用还没答呢。  发表于 2016-5-17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6 1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一讲 C组果薇 作业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也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3.对联有哪些作用?
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八个方面:1装饰环境、2启迪世人、3传递感情、4祈祝吉祥、5陶冶情操、6鞭笞邪恶、7宣传广告、8社会征联。另外对联还具有
      (1)、教育文化作用
  (2)、社会交际作用
  (3)、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精神生活作用
  (4)、宣传、斗争、广告的作用
  (5)、充实对联,增加传统文化积累的作用

点评

回答认真详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6 1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第一讲作业     C21-大路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就是楹联、对子。也称之为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联,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的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对联经历了唐末对联的独立期、宋代对联的发展期、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主要有八个方面:1.装饰环境、2.启迪世人、3.传递感情、4.祈祝吉祥、5.陶冶情操、6.鞭笞邪恶、7.宣传广告、8.社会征联。

点评

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7

帖子

8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6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6 12:1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擦不掉的记忆 于 2016-5-16 12:19 编辑

小渔村29期第一讲作业: C33笨笨忆:
1 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
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我们地方上称其为“门对子”,顾名思义,就是贴在门楣两边的。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对联的发展: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8
发表于 2016-5-16 15: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一讲 C组C32-碧海云天  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区分上下联: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经历了殷周、先秦,到了汉魏时期,联的雏形初现。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自此以后,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真正把楹联推广到民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楹联到了清朝则达至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对联的作用: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对联的发展前后答得比较详细。唐末的独立期和宋朝的发展期被你省略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2
发表于 2016-5-16 18: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一讲 C-18墨兮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所组成。对联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也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经历了那些时期: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6 2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C07一米阳光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
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单从语言角度来说,二个字:对”和“联”。 对,是相对的意思。对称是对联的美学特征,源于相对的两句话。“对”作为名词,可以作对联的简称,也就是“对子”。同时“对”作为动词,可以“对”对联。结双成对叫“对”。联呢,是联合的意思。表明两句话形式、内容都是有联系的。联也表示呼应、相关、联合、协调。联的含义还包括相辅相成,珠联璧合。因为对联一词,“对”字在先,“联”字在后,所以要先形式上相“对”,然后再内容线索上关联。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在对联创作中,可以一 人单独写作成上下联,也可以二人合作成上下联。一般将先出的句子叫出句,后对的句子叫对句。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
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为对联的形成起到 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到了隋唐时期, 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 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答: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
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
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作业认真详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16-5-17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677

帖子

14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7 09: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梦儿 发表于 2016-5-12 21:34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什么是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 ...

作业很认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25 , Processed in 0.0919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