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5-16 1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一讲 C组果薇 作业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也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 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3.对联有哪些作用?
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八个方面:1装饰环境、2启迪世人、3传递感情、4祈祝吉祥、5陶冶情操、6鞭笞邪恶、7宣传广告、8社会征联。另外对联还具有
(1)、教育文化作用
(2)、社会交际作用
(3)、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精神生活作用
(4)、宣传、斗争、广告的作用
(5)、充实对联,增加传统文化积累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