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5

主题

1352

帖子

2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2 2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顿明 于 2019-7-2 22:31 编辑

B15顿明毕业答卷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
征?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
散套一般不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
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
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黄钟宫:神仗儿
来自双调: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来自正宫: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
来自仙吕:六么序、后庭花
来自南吕:隔尾、干荷叶
来自双调: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
来自越调:三台印
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来自仙吕: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
来自双调: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自来黄钟宫:节节高、四门子
来自正宫:小梁州
来自仙吕宫: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
来自中吕:山坡羊
来自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
来自越调:酒旗儿
来自商角调: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来自小石调: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借宫曲牌最多的是正宫,可借32调;其次算中吕和商调,分别为31调和23调
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杂剧每本由四折构成,这是它的通例。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要有凤头,猪肚,豹尾;音乐美,语言美,风格美。还有,多多阅读。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拙政园

【新水令】蕤宾渐热往何(处)游?碧烟虚步园林复。曲廊披碧影,水榭带白鸥。香径花羞,一舸雨飘后。
【驻马听】恰澹兰舟,菡萏香清犹带酒;方参云岫,芭蕉浓翠更依楼。诗人画卷润幽州,吴笺水墨成斑竹。园冠首,仙葩阆苑寻常有。
【乔牌儿】 主人更替久,百载盛衰够。最怜才女(孤鸾)凄凉(添)瘦,(犹)忆当年(恩爱)未(携)手(游园,也么哥)。
【水仙子】买园城市闹中幽,得月荷亭闲处柔。(纵然)繁华如梦千波,(宝珠)山茶依旧(守)候,醉沉沉、任是风流。无情客,惆怅(斑)鸠,(都)付予风逐。
【尾】年年岁岁新词秀,且叹浮云玉藕。一半往东园,三分伴池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0

帖子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23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3 0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B32渔舟唱晚
一、问答题
一、问答题部分: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有固定格式,但却不死板,亦可添加衬字,衬句。有的曲牌押韵上允许平
仄通押。元曲分杂曲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它的发展大约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散曲创作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
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口语化的特点,犷放爽朗、语言质朴自然,作者多为北
方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
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具体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言情本身,渴望寻找避世,他们在人文事迹创作中
,多歌咏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面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
。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虽主题仍以对封
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旨,但其作品数量已经大减、内容风格举步不前,成了衰落主要原因。
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句子长短更参差,有衬字,俚语俗语大量使用,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曲有衬句,衬字,词没有,词尚雅,曲尚俗,词含蓄,曲尚显露,活波。词用韵词林正韵,曲用
中原音韵。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指北曲的曲韵专著,是我国最早的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包括三个内容:
1曲韵韵谱2正语作词起例3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宫调:
仙吕调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酝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晃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急并虚歇,
商角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鸣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标题格式:宫调名加曲牌名加题目。
喜春来——中吕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越调
四块玉——南吕宫
醉中天——仙吕宫
干荷叶——南吕宫
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分去和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叠字对2.衬字对3.两韵对4.连珠对  多句对(两两对加两两对)5.联璧对 四句对6.救尾对  
尾部用鼎足对7.扇面对13、24 8.鼎足对9.合璧对  两句相对10.首尾对
特点: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3、戏曲曲牌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
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
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小令: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
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2重头小令:一个曲牌重复两首以上的小令构成一个组曲,称为重头小令。有的 重头小令由一百多首
词组成,如元代乔吉〈梧叶儿?题西湖〉一组重头小 令,即有一百首之多。重头小令只要各首的内容
相关,题目可以另加,如 张可久〈卖花声> 小令四首,分别吟咏春、夏、秋、冬四季。
3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
4.散套: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为“衬字”。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
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
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
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此外,杂剧使用衬字比较普遍,而南戏则比较少用。字数不定数。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可兼指南曲中的一种创制新调(新曲牌)的方法。并非“集成句而为曲”之意,而
是一个曲学名词。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
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
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元曲的一种,是继词之后出现的一种能歌唱的新体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
则联缀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情,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三种形式1南曲散套,2北曲散套3南北合套。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必须《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
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
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
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尤侯韵占60首以上,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
以上,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
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
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答: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答:(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
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
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
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
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
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
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答:1、阅读优秀的作品2、尽可能多的写3、随时随地记下灵感4、专门的写作时间5、随便涂6、集中
精神7、先计划,再8、创新9、修改10、简明扼要11、富于感染力的句子12、获取别人的反馈13、是
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14、采用对话式的文体15、好开头和结尾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
—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曲谱
【新水令】曲谱: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双调●薪水令》观舞
【新水令】广场音乐夜铿锵,群星焯烁人激亢。潘安邀赵燕,倩影舞时裳。旋转成双,两两面相向。
【驻马听】曲度时光,云步轻移跟乐章。高情千丈,霓虹灯下数鸳鸯。向来岁月几忧伤,料应今日全都忘。寻健康,余生但愿身无恙。
【乔牌儿】时来香汗狂,兴尽鬓云荡。依依耳里玄云歌,有心扉旷敞。
【水仙子】相逢不问自何方,结伴常因期配双。咚咚擦擦圆池上,清风神气爽,有谁知、宠辱偕忘。星辰降,夜气凉,余意犹长。
【尾】滋生羡慕群生像,欲效风流一党。岁月莫荒凉,情怀拟开放。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40

帖子

19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3 16: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外线 于 2019-7-3 23:45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 C10  网名:红外线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指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括了盛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分类: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的产生分为: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曲通常只有一段,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中原音韵》4)、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曲调: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吕调〕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元曲的标题格式: 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
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这比较类似于宋词的格式,    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下列曲牌分别属于的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
喜春来(中吕宫)    凭栏人(南吕宫)   梧叶儿(仙吕宫)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越调)   四块玉、(南吕宫)   醉中天(仙吕宫)   干荷叶(南吕宫)    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1):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3)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4)、元曲虽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种类: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隔句对)、救尾对、首尾对 、连璧对     、联珠对、两韵对、衬字对、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2)小令: 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3)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4)么是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 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5)套曲是若干曲子组成。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
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个数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衬字均不拘平仄。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那时候如果作者创作了一支小令,感到意犹未尽,可以用同样的曲牌再写一篇,称之为“幺篇”(“幺”或写作“么”),这个“幺”字是“后”字的简笔,故幺篇即后一篇的意思。这是词的体式特点的遗留,不应看作小令曲的体式特征,不过,词的后片是固定的,么篇则可有可无。么篇可以换头,称为“么篇换头”,字数有时还可以增减。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 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的写作要求
    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在宫调上:  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在曲式上: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什么是散套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
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曲中句字的增、损:
1、为什么要与大家了解字句的增损?
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
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还有:借韵、赘韵、暗韵、 重韵、失韵等特殊情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1)、什么是杂剧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可以借宫。
2)、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但也有特长的,这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
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3)、杂剧的结构:
(1)宾白:(2)科范:
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3)折:(4)楔子:(5)正名与题目: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
1、什么是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2、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

哪些套曲可以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
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
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黄钟宫:神仗儿
来自双调: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来自正宫: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
来自仙吕:六么序、后庭花
来自南吕:隔尾、干荷叶
来自双调: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
来自越调:三台印
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来自仙吕: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
来自双调: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自来黄钟宫:节节高、四门子
来自正宫:小梁州
来自仙吕宫: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
来自中吕:山坡羊
来自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
来自越调:酒旗儿
来自商角调: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来自小石调: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借宫曲牌最多的是正宫,可借32调;其次算中吕和商调,分别为31调和23调
杂剧的体式特征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1)结构缜密 布好“三篇”
凤头篇、猪肚篇、豹尾篇
2)精心酌句 体现“三美” 音乐美、语言美、风格美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泊头村》
【新水令】炎炎夏日到泊庄,柏油铺路新奇亮。车行村部进,老友快罗张。红色一方,名片作印章。
【驻马听】书记繁忙,介绍一村荣耀光;六如屋场,三湘革命起源长。纳川故里英雄降,跟共党,扑城三月惊天响。
【乔牌儿】曾家屋大敞,红十六军壮。鄂湘赣省驰奔荡,杀敌威四方。
【水仙子】(到村来)扶贫财政部担纲,绿化沙洲成(了)画廊。荒山建起公园亮,村民奔小康,看楼房 、栋栋新妆。村间路,有互访,笑脸张张
【尾】人民幸福欣无恙,不忘曾经梦想。(一村)二保省级明,曾书记当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38

帖子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59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4 21: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曲六C31-默然毕业答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虽有固定格式,但不死板,可加衬字,有些曲牌可加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分为杂曲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散曲创作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
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口语化的特点,犷放爽朗、语言质朴自然,作者多为北
方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具体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言情本身,渴望寻找避世,他们在人文事迹创作中,多歌咏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面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虽主题仍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旨,但其作品数量已经大减、内容风格举步不前,成了衰落主要原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句子长短更参差,有衬字,俚语俗语大量使用,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曲有衬句,衬字,词没有,词尚雅,曲尚俗,词含蓄,曲尚显露,活波。词用韵词林正韵,曲用中原音韵。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指北曲的曲韵专著,是我国最早的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包括三个内容:
1曲韵韵谱2正语作词起例3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宫调:
仙吕调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酝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晃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急并虚歇,
商角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鸣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标题格式:宫调名加曲牌名加题目。
喜春来——中吕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越调
四块玉——南吕宫
醉中天——仙吕宫
干荷叶——南吕宫
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分去和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
1.叠字对
2.衬字对
3.两韵对
4.连珠对  多句对(两两对加两两对)
5.联璧对 四句对
6.救尾对  尾部用鼎足对
7.扇面对   13  24
8.鼎足对
9.合璧对  两句相对
10.首尾对
特点: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3、戏曲曲牌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小令: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2重头小令:一个曲牌重复两首以上的小令构成一个组曲,称为重头小令。有的 重头小令由一百多首词组成,如元代乔吉〈梧叶儿?题西湖〉一组重头小 令,即有一百首之多。重头小令只要各首的内容相关,题目可以另加,如 张可久〈卖花声> 小令四首,分别吟咏春、夏、秋、冬四季。
3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
4.散套: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为“衬字”。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此外,杂剧使用衬字比较普遍,而南戏则比较少用。字数不定数。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可兼指南曲中的一种创制新调(新曲牌)的方法。并非“集成句而为曲”之意,而是一个曲学名词。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元曲的一种,是继词之后出现的一种能歌唱的新体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情,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三种形式1南曲散套,2北曲散套3南北合套。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必须《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尤侯韵占60首以上,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答: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答:(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
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折“四将做混战科”。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答:多看书,理解作品的内容,背景,尤其语言通俗,口语化颇多,适合大众。多写,积累经验,词汇。


试填双调《新水令》古城夜色

新水令
闲来饭后去城边,木桥几转荷花现。绿衣承晚露,妆艳舞翩跹。风动嫣然,更惹众人恋。
驻马听
楚楚堪怜,娇蕊流香伴风远,几条锦鲤,水中嬉戏草中穿。塘清叶碧柳抛线。伫栏前,欲将美景移笺。
乔牌儿
登南城望远,灯火亦多变。高楼矗立云中现,知天河水浅。
水仙子
阳和楼下客摩肩,歌手登台新曲连。霓虹闪烁光芒远,美眉挥袖参演,古时装、疑似天仙。光如箭,月已阑,尽醉无眠。

古城美景千人羡,远客微群上传。夜半欲归家,花香缀衣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5 2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A41-子卿小渔村曲六毕业答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元曲来自“番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头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带表人物有,郑祖光,睢景臣,夭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字至正年间到元末。带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元曲的特点:

(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2)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

(3)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词和曲在语言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譬如;曲的语言比较通俗、浅显自然,接近我们平常的生活用语。虽然都是反应社会生活,但是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比较窄,而曲却比较宽广。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元曲的曲调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喜来春是中吕宫,凭栏人是越调,悟叶儿是商调,落梅风是双调小桃红是越调,四块玉是南宫调,醉中天是仙吕宫,干荷叶是南宫调山坡羊是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元曲的平仄有固定的平仄格式,每个韵部分平声韵,上声韵,去声韵。平仄有的可平可仄,有的限用平声或上声或去声。韵部有的平声上声通押,有的上声去声通押。有时平声也分阴平阳平不混押。还有的要暗韵。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有: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救尾对,首尾对,连璧对,联珠对,两韵对,衬字对,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重头小令是小令的重复。带过曲是将能衔接的两三支曲子联接而成。少不过两支,多不过三支。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曲中上下字句全同者称幺篇。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 曲牌,各 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增加曲子中平仄格式外的字句叫增,减少平仄格式中的字叫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元曲中韵字用在曲子中标有押韵标志的地方。韵字可以在曲中反复使用。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写曲力争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多多阅读前人优秀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7

帖子

5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6 2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雁山依云 于 2019-7-8 11:59 编辑

小渔小渔村元曲六期雁山依云毕业答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1)元曲的产生分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人物有:初期: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中期: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后期:张养浩、徐再思。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1,元曲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2,元曲有六大特点: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一书所反加大的语言系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有两部分内容:1,是以韵书的型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读音分类,编成一个曲韵谱,分为19韵。2,第二部分称作《正语作词起例》,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喜春来(中吕调)、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调)、醉中天(仙吕调)、干荷叶(南吕调)、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1:平仄严格,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
2、用法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
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
3.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字音组合平仄相间,跟宋词没有什么不同,很多曲牌与词牌一样,在字音组合上只有平与仄的区别
4.元曲虽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有1,合璧对、两句相对。2,鼎足对丶三句一组互对仗。3,扇面对、隔句相对。4,救尾对丶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5,首尾对、首句和末句相对。6,连壁对丶曲中有四句对。7,联珠对、曲中有更多的句子相对。8,两韵对、既对仗,又押韵。9衬字对、除去衬字而相对的。10,叠字对由叠字组成的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其特点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重头小令是数支小令联合而成。特点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连,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可单独成韵,可多达百支;带过曲是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内容相同。特点是曲牌不超三首,小型组曲;散曲是一种另类律诗,是种不带科的曲。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中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但有定宫调。曲牌在字数平仄用韵都有自己的规定;套曲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特点是必须同一宫调,有一定顺序排列,一韵到底,且未了都用煞调和尾声。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衬字是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加的字,称为衬字;其特点是正格添加字,可加到1一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同变体相连,北曲中一曲牌反复运用,一般从二曲起称幺篇;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都是一曲牌重复使用,区别虽为主题所用,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各自成韵,彼此无关,但后者可重复多次。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指南曲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使用若干支旧有曲牌,各摘取于其中若干乐句,重新:组成一支新的曲牌;集是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往往增格添牌;犯是入侵,串入,是一词调式曲调,有其它的曲调进来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指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格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构成完整的境界,;有北套、南套、南北套三种形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加或减少,但与衬字不同。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可用借韵,赘韵,暗韵,重韵,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一定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有二首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成程度l之差别;杂剧结构是宾白,科犯,折,楔子。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剧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要求,作者设法到其它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就叫借宫;原则是必须与原宫调曲牌在音调上和谐,贴切。;有黄钟宫,正宫,仙吕,南吕宫,中IZl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九种;其体式特征是: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答:一,只有多读,多记,多思考,多练习,多读元曲方可提高写作水平

二,双调.新水令.四季歌
【新水令】春风抱野杏花(儿)鲜,柳枝(儿)摇绿清江甸。桃花那个粉,凫鸟卧江边。谁不留连,那个水如蓝 。
【驻马听】柳絮狂颠,夏雨潇潇风竹园;莺飞树前, 日光炎热暑中天。荷花池里赏红莲,蜻蜓点水上花尖。撑旱伞,好似荷花艳。
【乔牌儿】秋风吹上苑,明月照中天,思乡只盼月儿圆,归心(那个)如是箭。
【水仙子】三冬寒雪著梅先,林海琼花吟小笺。 竹松三友因何恋,山中同比肩,对深冬,霜雪天天。层冰厚,腊岁前,随尔悠然。
【尾】 人生到底何如愿。四季平常(也么哥)考验。看雨雪风花,寻来(那个)又年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55

帖子

1462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2
发表于 2019-7-6 2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B36-云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元曲分为杂曲和散曲。又称词余、乐府,虽有固定格式,但不死板,可加衬字,有些曲牌可加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元曲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其代表人物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中期。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后期。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内容上的特点:
   曲是由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形式上同异。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1: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2:元曲的标题格式: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在书写格式上: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句字可以增损,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1)《中原音韵》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曲谱
【新水令】曲谱: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新水令】和风送暖柳恩先,晓晴拥翠寒天远。推窗云已去,俯耳水犹弦。欢鸟频喧,似聊一时愿。
【驻马听】提笔书笺,春梦悠悠心雅隽。深更无倦,鱼书穷尽自嘲颠。含羞掩面急难诠,凝眸伏案梦犹煎。思阆苑,男儿步伐相思演。
【乔牌儿】几经周折转,无奈隔空见。红尘总梦难呈现,问天缘似浅。
【水仙子】愁来写尽暮云天,病起长思春意轩。空篌寂寞《阳光》怨?心中烦万千,叹郎君(在)郢路无边。春心乱,时序迁,惟恐虚言。
【尾】高楼尽识谋生面,曲槛闲凭着玉肩。喜鹊唱门庭,离人得文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46

帖子

10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9 22: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 c16  网名:河北一叶(幽葩翠萼)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答: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包括杂剧和散曲。

   元曲的分类?答: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作者多为北方人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

答: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答: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曲通常只有一段,曲有衬字,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

律的规定,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曲.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
    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
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词、内容上的特点:
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曲内容上的特点:

则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3)、在格式上元曲:宫词十曲牌十标题《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中原音韵的内容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1)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如〔越调〕〔吕调〕
       元曲的标题格式  (2)曲调加曲牌加题目
                      (3)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喜来春(中吕)小桃红(越调)梧叶儿(商调)四块玉(南吕宫)醉中天(仙吕宫)干荷叶(南吕)、山坡羊(商调)凭栏人(越调)落梅风(双调)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韵律
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

1:平仄严格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不过,从曲谱来看,阴平、阳平差

别不大,没有必要严格区分。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

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

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以上仍然是就用韵的平仄而言。

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

以改用上声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跟宋词没有什么不同,很多曲牌与词牌一样,在字音组合上只有平与仄的区别

(这里要说明一下,“一”代表平,"1"代表仄,“十”可平可仄)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有些曲牌,其字音结构主要是平仄组合,但也间杂有去上组合。

2、非律句

元曲虽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

尾对。(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见。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

    。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前面我们交流了,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

     词中常见。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

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出句是叠字,对句也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戏曲作家特别注重剧本的表演性,就必须将曲词写得通俗明晓,使口语韵律化。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总之:曲的对仗是曲广泛应用的语体形式,是曲的特点之一。曲词的对仗,与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1)什么是小令:元曲中只含有一支曲子的散曲,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称为小令。特点:无论从结构、句式、语言乃至意境,都如出一辙,

这也说明词和曲最早是非常相似的东西。

(1).都具有韵律美,音乐美. (2).都可用于抒情,述事等思想内容的表达.(3).都有境界之说.(4).创作上都要符合格律.

  2)重头小令: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特点:同调同韵重头小令,  是指围绕

某一主题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且所用韵部属于一个韵部所撰写的数支曲子。
    简单地说:就是在同一曲牌的几支曲子都用一个韵部。

同调异韵重头小令,特点:就是在同一曲牌的几支曲子中,有些后边曲子某支曲子与前边的某支曲子韵部相同,有的曲子之间韵部各不相同,这样组合

起来的重头小令。“同调异、同韵部穿插式重头小令”。特点:指在散曲中有一种组合,通过不同的几个曲调反复使用,以描写一个较复杂的主题,而

且各有自已的分标题和各自成韵。


  3)带过曲:什么是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即由两三个曲牌联缀在一起使用的特殊形式,通称为带过曲。每支带过曲的具体名称,即由该曲

所用的各个曲牌名称组成,并在中间夹以“带”“带过”“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特点:(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如: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

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

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

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3)散曲 什么是散曲 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特点:(1)散套由多支曲子组成; 与散曲小令比较一下,文章相对要长很多 同一宫调的最少二支以上的曲子联缀起来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的可以“借宫”亦入另一宫调 。
               (2)始终用一个韵;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 一篇套曲,无论用了多少个曲调,从头至尾,必须一韵到底 正是靠韵脚的一致,

   才从声情上加强了只曲与只曲间的联系,体现整体性
               (3)语言更俚俗、形式更活泼;

               (4)曲牌之间的联缀次序有一定规律,有首有尾 作者在创作散套时必须依照成规组曲 不是说只要在同一宫调,想怎样组合就怎样组合

               (5)套曲与带过曲的曲别 带过曲中就两三支单曲,而套曲可以更多 且套曲一般要用[尾煞][尾]等结束 套曲有尾声,带过曲则没有。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什么是衬字?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

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答: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可多可少根据实际情况。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

       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某个曲牌是否可以连用“幺篇”,与其“幺篇”的基本定式,是元人都早已确定下来的。我们在创作曲子时,不能随意把曲牌加上“幺篇”

     ,而造成画蛇添足。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那时候如果作者创作了一支小令,感到意犹未尽,可以用同样的曲牌再写一篇,

称之为“幺篇”(“幺”或写作“么”),这个“幺”字是“后”字的简笔,故幺篇即后一篇的意思。这是词的体式特点的遗留,不应看作小令曲的

体式特征,不过,词的后片是固定的,么篇则可有可无。么篇可以换头,称为“么篇换头”,字数有时还可以增减。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 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

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46

帖子

10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9 22: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什么是集曲:答: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



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



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



叫“犯别宫”。



集曲的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一系列例子。《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



《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在各个曲牌里个取一个字)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是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



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 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



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一】元曲中韵字的运用

1、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



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使用频率与韵的宽窄有关。

2、 韵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 。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



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曲里借韵的情形远不如词时之多

(2)赘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 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 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



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 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

(3)暗韵: 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 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 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 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

   一是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桓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

   二是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

   三是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

(5)失韵: 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什么是杂剧套数?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



一宫调的曲牌。

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



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五本,其中第二本就有五折,其余每本都为四折,共有二十一折散套就相当



于杂剧中的一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



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



加上“题目”与“正名”。所谓题目: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正名: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什么是借宫?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



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答: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



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



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了。我们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

   

按宫调的排序介绍258套,大家在以后的作品中选用即是了

   

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刘时中《既官府甚清明》使用正宫曲牌,却借用了中宫[十二月]、[尧民歌]和般涉调的[耍孩儿]与[十三支煞],共用了34支曲牌



3、哪些套曲可以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

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

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黄钟宫:神仗儿

来自双调: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来自正宫: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

来自仙吕:六么序、后庭花

来自南吕:隔尾、干荷叶

来自双调: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

来自越调:三台印

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来自仙吕: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

来自双调: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自来黄钟宫:节节高、四门子

来自正宫:小梁州

来自仙吕宫: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

来自中吕:山坡羊

来自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

来自越调:酒旗儿

来自商角调: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来自小石调: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1、元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元杂剧每本由四折构成,这是它的通例。



2、杂剧的体式特征:

(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

    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2)音乐体制: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

    由一个角色主唱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可都不唱,只用旁白

(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指男演员

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

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反复研读老师的讲义,深刻领会每一课件的内容,多读古典历史杂居和经典元曲作品,提高欣赏和全是能力,多参加有关元曲的征文活动,以提高



自己的写作和创作能力。目前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以后要逐字逐句的细读,以增进对元曲这种古典文体的高雅内涵。而达到创作出更多的积极健康的

好作品来。





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听雨           



【新水令】 雷声阵阵下穹庐, 状成来簇浓云布。  依稀疏渐密, 断线溅珍珠。  起起伏伏, 往事又如诉。



【驻马听】旧迹思浮,  曾也同痴凝远处,       四眸静睹,  雨帘响簌簌烟疏。  兴来窗外手接珠,  凉丝一捧琼浆举。  调笑语,音犹在耳如昨出。



               

【乔牌儿】时光流离去,       岁月近秋暮。   人非物是无常驭, 今君何处去。



【水仙子】自从那日一别初,  逢雨天悲徊咽呜。 淅淅沥沥曾经绪,  苍凉随作伍, 夜绵长,辗转眠无。难平怨, 迷路途,  只剩凄孤。





【尾】闻听泪雨将息哭,是尔担心我苦。叮嘱要坚强,平安度寒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42

帖子

224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4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9-7-11 1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影横窗瘦 于 2019-7-11 21:26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A19~梅影横窗瘦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产生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1)、内容上的特点:
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
曲通常只有一段。曲有衬字,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部分曲可以加句子。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的曲调: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 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中吕?喜春来;中吕?山坡羊;商调?梧叶儿;双调?落梅风(寿阳曲);凭栏人;越调?小桃红;仙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南吕?凭栏人;南吕?干荷叶;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共有10种特点:
【一】曲的对仗种类: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3)带过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
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句字可以增损,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1.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与韵的宽窄有关
2、 韵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
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
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
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
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3)暗韵: 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 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 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 ,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
一是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桓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
二是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
三是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这些例子我们看的很多了,就不再举例了
(5)失韵: 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 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杂剧套数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所谓题目: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正名: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是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套曲可以借宫的有: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杂剧的体式特征:元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提高散曲的写作技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练习:1、“俗”,就是通俗,但绝不是口语的照搬,而是从追求声音上“悦耳”、意义上“会心”、具有美学效果的角度而着意取舍。使之看文能感发人心,听歌使“奴童妇女”皆喻,方为得体。2、“活”,就是不拘泥而富于变化,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3、“真”,即明言直说,神髓毕现,情真意切。“盖曲尚显豁疏放,大抵以嬉笑怒骂出之,尽情直述而已,不暇掩饰,亦毋庸避忌”。4、现成词组的活用,现成词组即俚言俗语、书面成语、前贤诗句等过去已存在并被人们日常所熟知的字词句组,均可应用。5、别具一格使用典故,散曲用典不同于诗词,不求幽深隐蔽,而是直呼人名事名,以取显明透辟,通俗易懂的效果。6、花样翻新的语言巧体,在散曲用韵、造语、立意、架构诸方面逞才弄巧,立异标新,调侃讥讽,滑稽戏谑,丰富散曲的语言特色,形成散曲语言豪辣奔放的风格。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多诵读前人的作品,并对照作品格式,模仿创作。力求语言通俗,合乎时代特征具有生活气息,适当运用典故。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应考记
曲谱
【新水令】曲谱: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夜来辗转梦难招,意烦心乱如何好。嫌灯儿太亮,怨隔壁儿吵。思也煎熬,不思也焦躁。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雨打芭蕉,滴滴哒哒心上敲;试翻水调,平平仄仄更无聊。已非年少尚无学,四旬岁月空叹愕。前事错,如今逢考真成虐。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临时寻佛脚,纵有那堪抱。浆糊满脑难开窍,颠来倒去浑淆。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本经不读任枯凋,重捡如今寻旧糟。悔玩些道,单词浑忘了,待从头、整理书包。天天记,日日抄,一定提高。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心中已有謹然诺,当下烦忧遁逃。悔多又何用,知行应趁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5 00:36 , Processed in 0.1300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