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班第5课作业
102.晓苑风辞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礼)贤(下)士 12.(自)矜(功)伐
13.(坦)(诚)相待 14.(克)恭(克)顺1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诚)相(待)18.虚(怀)若(谷)19.虚(左)以(待)20.虚(己)以(听)
21.戒(骄)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24.(相)(敬)如宾
25.以(诚)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30、(母)慈(子)孝 31.开(宗)明(义)32.(明)正(典)刑
33.(例)(行)差事 34.知(书)明(礼)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关于文明礼貌的成语
(1)彬彬有礼
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同义:文质彬彬
反义: 刁蛮任性
举例造句: 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2)谦虚谨慎
释义: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同义: 谦恭虚己
反义:狂妄自大
举例造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3)谦恭下士
释义: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同义:谦躬下士
反义:傲慢无礼
举例造句: 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4)不矜不伐
释义: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同义: 虚怀若谷
反义:妄自尊大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5)门不停宾
释义: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晋书·王浑传》:“座无虚席,门不停宾。”
同义:截发留宾 反义:拒人千里
举例造句: 门不停宾,古所贵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6)情礼兼到
释义: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赞》:“敬爱既同,情理兼到。
同义:通达事理 反义:吹毛求疵
(7)屈高就下
释义:意思是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同义:降尊临卑
反义:杵倔横丧
(8)泰而不骄
释义:意为态度安详舒泰却不骄傲。
出处: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同义:不骄不躁
反义:持才傲物
(9)洗耳恭听
释义: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同义:倾耳细听
反义:充耳不闻
举例造句: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10)相敬如宾
释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同义:举案齐眉
反义:形同陌路
【举例造句】: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