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水晶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水晶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三年级第十一讲水晶作业
咏冉闵
水晶
华夏沉浮涌浪涛,少年有志是雄豪。
挥矛纵马疆场上,救汉灭胡功最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第一讲水晶作业:
你对苻生的杀人治国有什么高论?
答:苻生(335~357年)是前秦第三任帝王,开国之主苻洪的孙子,是后来一统北方的宣昭帝苻坚的堂兄。厉王是苻生被废杀后的伪谥,谥法解中说,“杀戮无辜曰厉”,当是对苻生残忍暴虐一生的最好概括。厉王苻生在杀人中寻求快活、痴迷到自备工具亲自动手。
    要说这残忍的帝王也分好几种,那些踩着累累白骨登上皇位的,往往培育了冷血的霸气,在权利角逐中愈发变得铁石心肠,谓之心狠;杀人取乐,极尽残忍之能事,谓之手狠;天性嗜杀,近乎变态,则是既心狠又手狠。苻生便是集大成者。
     苻生为什么如此的残忍嗜杀呢,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一是苻生的先天性缺陷;二是性格经历;三是家教传统。人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极易导致心灵的扭曲变形,形成心理缺陷。苻生“生无一目”,也许正是如此,才有了他“幼而无赖”的荒唐行径;生理上的自卑、心灵上的扭曲,也会直接影响人的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苻生长大后体格健壮,是个“雄勇好杀”的亡命之徒,东晋桓温北伐,曾单枪匹马的杀入敌军阵地,连斩数十人。或许在这种斗狠和杀戮之中,才能寻求到一些心理上的满足。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都会心理变态,就看后天怎样教育培养,怎样去引导了。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我们也许能从中窥知一二。他爷爷苻洪曾经逗苻生:“吾闻瞎儿一泪,信乎。”我听说独眼龙流泪流一行,是这样吗?苻生拿起刀子就往脸上划,血流下来,说:“此亦一泪也”。意思是你错了,独眼龙也能有两行泪,脾气真够爆的!其父临死的时候对苻生说:“六夷酋师及大臣执权者,若不从汝命,宜渐除之。”临终遗言,不是教他该信任谁,依靠谁去治国兴邦,而是告诉他,将帅大臣们谁敢不听你的命令,就杀掉他们。你说这样教儿子能教出好吗?
       可怜苻洪英雄一世,创下的帝国基业很快趋于疲敝。所谓物极必反,一次醉酒后,苻生扬言要杀掉他的堂弟苻坚,终于逼得苻坚发动政变,废杀了这个史上少有的残暴昏君,也就此拯救了频临绝路的前秦,开创出氐族史上一段风光强盛的帝国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班四年级第二讲水晶作业:
你如何看待王猛和苻坚君臣的风云际会。
答:中国人有句俗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苻坚有实力、有名位,好才而能容人;王猛则有谋有略,军政双全。他们两人形成互补,有了双方的取长补短,才能珠联璧合,打遍天下无敌手。
苻坚如果缺了王猛,那他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王猛如果没遇上苻坚,那他的才能也无以施展。
       王猛被苻坚启用,两人的组合可谓是发挥出了最大功效。苻坚大气而仁厚,却往往失之于过宽,致使前秦政权强豪众多。王猛则执法严苛,多次处罚强豪,甚至连皇太后亲弟弟也被王猛处死!王猛同时还不断举荐人才,也得到了苻坚的重用。两人合作之下,秦境安定清平,人人安居乐业。
    内政安定之后,前秦才四处出击——北攻鲜卑,西收前凉,东灭前燕,成为当时东亚大陆上与东晋对峙最强大的异族政权。而这一切,与王猛呕心沥血的付出脱不开关系;但王猛能建立这么大功业,如果没有苻坚对他的充分信任,也将是一事无成。可以说,王猛有才干,而苻坚则有资源。没有王猛的才干,苻坚的资源就无法增值;但如果没有苻坚,王猛也无法从当时的其他政权中找到足够的资源来施展才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班第三讲水晶作业
为什么桓温的北伐得不到认可?
答:桓温几乎把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北伐和劝说东晋朝廷北伐上面。兴师北伐,恢复西晋在永嘉之乱中丧失的中原故地,对于每一个避难江南的晋人来说,都是他们念兹在兹的梦想。因此,北伐给桓温带来了崇高的声望和权力。可是,如果认真去剖析桓温北伐的一点一滴,就不难发现,这位桓大司马想要的北伐,还真是有点与众不同呢。
桓温第一次北伐的目标是关中。桓温军一开始所向披靡,数次大败前秦军,很快就兵屯长安郊外的灞上。此时前秦皇帝苻健已经做出了最坏的准备,只留6000老弱士兵留守长安,而自己把剩下的3万能用之兵拉出来准备打游击。可是桓温却做出了按兵灞上不动!这次北伐最终由于桓温军在灞上逡巡不进,丧失战机,被前秦军队切断了补给,导致转胜为败。两年后桓温再次出兵北伐,他成功收复了西晋故都洛阳和大片国土。可是这次北伐的结局却比上一次更诡异,在要求朝廷迁都到自己控制的洛阳未果之后,桓温竟干脆从洛阳撤军了,“温还军之后,司、豫、青、兖复陷于贼”,北伐成果毁于一旦!
      太和四年,桓温再次以执政的身份提出北伐,要求郗愔等部一同出兵,并趁此机会夺下了郗愔的徐、兖二州刺史职务和军权。于是,桓温终于心满意足了,率领5万大军北伐。然而,经过20年的时间流逝,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已经远不是永和年间那样混乱与脆弱了。鲜卑名将慕容垂先阻击桓温军于枋头,接着切断晋军粮道,最后再趁桓温退军之机以精骑猛击,在襄邑和谯国大败桓温。
      桓温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北伐就以这样的失败结局收场了。然而桓温却似乎丝毫不以为意,也不再谋求北伐,而是开始一门心思谋权篡位。从太和六年(371年)开始,在短短不到3年内,桓温废了一个皇帝(海西公),差点废了第二个皇帝(简文帝),而这仅仅是因为第二个皇帝死得太快,没来得及被废。
      分析到这里,桓温北伐的实质已经很清楚了。桓温真正要的,不是北伐,而是权力,北伐不过是他为了攫取权力而打的一面堂而皇之的大旗而已。正是因为如此,尽管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损失并不比第一次北伐的损失大多少,而他所掌握的资源则远远超过了当年,他却再也没有任何出兵北伐的举动,而是专心致志地在行“废立”之事和打击异己大臣。北伐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真正目的——权力,却已经拿到了手。所以人们看到的只是不断增长的权力欲望而并非是北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班四年级第四讲水晶作业
为什么东晋发生好几次废帝。
答:东晋的社会基础和统治结构是一种动态变化的,是最典型门阀政治。士族依然有沉浮升降。东晋的支配力量是侨姓,所谓王、庾、桓、谢、王五家顶级门阀,再配以济阳蔡氏、庐江何氏、陈郡殷氏、高平郗氏、阳翟褚氏、陈留阮氏等诸多一流甲门,共同维持了东晋的平衡。东晋的皇帝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寿命短与在位时间短。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极度混乱的分裂动荡时期,在这种极端动荡的时期内遑论平民居无定所,迁徙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就是处于最顶端的皇帝在这个时期有时都难以自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一个非常凸显的情况,这个阶段的废帝比其他任何历史时期都多!
     桓温废司马奕为海西公。东晋政治很有特点,是典型的门阀政治,此时皇权衰弱,门阀世家互相联合达成默契,相继上台掌握朝廷实权。桓温在王庾二家门阀之后兴起,经过在上游荆州二十五年的苦心经营,逐步掌握了上游荆州的兵权,同时也控制了下游扬州的兵权和朝权,在这时,桓温便想打破门阀之间的默契,废掉晋帝,自己登基做皇帝。于是桓温废掉了司马奕,另立司马昱为帝,寄希望于司马昱可以传位于己,不过最终在其他太原王氏陈郡谢氏几家门阀的阻止下未能成功。
      还有就是辅政大臣和新皇帝不协,废杀皇帝。辅政大臣是一种特殊的权臣,而且是由先皇指定,往往在具体政事上对新皇帝形成掣肘,引起新帝的不满,而此时皇帝刚登基,羽翼未丰,盲目想要除去辅政大臣,却反受其祸。辅政大臣为自保,也不得不向皇帝下手。
     还有就是皇帝继位年幼,宗室长王辅政,心怀野心,想要篡位。这个时期是极度动乱的时期,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的混乱都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在混乱的土壤下容易滋生人的野心,权臣也相继迭出,宗室骨肉之祸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第五讲水晶作业
1.你如何评价慕容垂逃亡?
答:慕容垂自幼随父征战,才兼文武,勇猛多谋。建元二年(344年),讨伐宇文逸豆归,导致宇文部散亡。永和五年(349年),乘着后赵皇帝石虎新丧内乱之机,献策攻打后赵,夺取幽州等地,不杀降卒,收服人心。元玺三年(354年),封为吴王。
      慕容垂幼时深得慕容皝宠爱,待遇还高过世子慕容儁,从而引起慕容儁的不忿和妒忌。慕容垂枋头一战之后,声望日隆,遭到了叔叔慕容评的忌惮,同时慕容垂也因为手下的战将有功而不被授官与慕容评时常发生争论,这导致了慕容评联合太后可足浑氏欲诛杀慕容垂。使其不得不出逃,投奔了前秦苻坚。有人劝他起兵谋反,他却举了后赵骨肉相残导致国家衰落的例子来反驳。从中可以看出慕容垂的胸怀和气度。可以说是心胸宽广之人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但有过人的胸怀和大度,而且也凭此开创了自己的一代王朝。
2怎么看待孙盛作《晋春秋》之后桓温的行为?
答:桓温这次讨伐前燕时间久,路上又遇上疾疠,死者十之四五,造成百姓的普遍嗟怨。秘书监太原人孙盛写了史书《晋春秋》,毫无隐讳地记载了桓温伐燕的过程。桓温看了后非常气愤,大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确实失利,但也不至于像你的父亲所说的那样。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
      当时孙盛年老居家,性格方正严肃,做事严守规矩准则,子孙们虽然也已经头发半百,但孙盛对待他们却更为严厉。儿子们一起痛哭叩首,请求他为整个家族百口人的生命着想,孙盛勃然大怒,没有答应。儿子们于是就私下做了修改,但孙盛在此前已经另外抄写了一部并传到了其他国家,到东晋孝武帝求购珍本图书时,从辽东人手中得到了这部抄本,与当时所见的不同,于是两本书并存于世。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些都是可以留给后人的实录,连君王本身都无权过问。那些在台上者,春风得意时指点江山,身陷囹圄后涕泣自陈,都是白纸黑字记录史册。孙盛秉笔直书,一身正气。却暴露了桓温心胸狭窄,不敢正视自己的失败和过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第六讲水晶作业:
你对王猛的金刀记有什么看法?
答:前秦天王苻坚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心胸最为宽广的一把手,没有之一。慕容垂举家来投,高兴得几乎是倒履相迎。苻坚的这般盛情,慕容垂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但这一切骗不过王猛,他估计农夫与蛇的故事将会重演。
      既然慕容垂极有可能“养不熟”,还不如干脆除掉他。但要除掉慕容垂并不是如此轻松。毕竟苻坚才是真正的一把手,他不点头是不可能杀掉慕容垂的。
       读过经书,学过兵书;上得了阳谋,下得了阴谋。用来形容王猛最合适不过。既然阳谋很难干掉慕容垂,那就得上阴谋了。
     慕容垂不好直接下手,就从他的家人开始。于是王猛在率军征伐燕国的时候,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最喜欢的长子慕容令出任参军。出发的前一夜,慕容垂设宴饯行,当然是希望王猛在军中多照顾他的儿子。
      王猛和他一起喝酒谈心,席间喝到高处便激动起来,拉着慕容垂地手要和他结拜兄弟。慕容垂到底是鲜卑胡人,论心机深沉哪里及得上有心人王猛,眼花耳热后也就指天划地,结为兄弟。
    王猛顺势说:“我此次远走,兄弟却无什么东西可以睹物思人,未免遗憾。”并送给慕容垂自己生平最爱的一方镇纸以兹纪念,慕容垂大是感动,想也不想就解下自己的家传金刀送给王猛。
     得了这柄金刀,王猛开始了第二步行动。在大军开拔到洛阳的时候,王猛招来了帐下一个叫金熙的小卒,重金收买,让他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出示金刀,并假传他父亲的话说:“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古人尚云,狐死首丘,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的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
        慕容令听后,又惊又疑,慕容垂赠王猛金刀的事情他并没有听说,而父亲企图二次叛逃却丝毫没有征兆,但这位来传话的金熙曾经在慕容垂府中打过下手,又有金刀为证,言之凿凿,不由得不信。当时慕容令急得六神无主,又根本无法与千里之外的老爹取得联系,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连夜投奔燕国。
     王猛等他一逃,马上急表上告朝廷。慕容垂闻讯,吓得半死,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长安。慕容垂自忖必死,谁知苻坚宽容千古第一的帽子真的不是白带的,他立刻赦免了慕容垂,安慰道:“你儿子心存故国,本身就无可厚非,我只是为他遗憾而已,更不会牵连到你们这些人啊。”
    老天照应,慕容垂躲过了这一劫,而他的儿子慕容令就惨了,跑到燕国境内,却发现老爸根本没来,顿时天旋地转,昏倒在地,燕国对他这个莫名其妙的二次叛徒当然心存芥蒂,干脆流放到遥远的沙城。慕容令仍不甘心,在沙城组织旧部企图第三次反叛,却被当地官员抓住就地正法。

金刀计虽然失败了,不过并不能怪罪王猛心思不够,而是苻坚这个“宽容”真有点过头了。不过我们还是感受到了金刀计之毒,虽然未能干掉慕容垂,但葬送了慕容垂最优秀的儿子慕容令。
     慕容垂在苻坚淝水之战兵败后另立门户,建立了后燕政权,不能不说王猛的金刀计起了关键作用。
      如果没有王猛金刀计,慕容垂也不会失去儿子,也就不会寒心,他只会死心塌地给苻坚打工,不会自立门户建立后燕,死了优秀儿子的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也不会国祚那么短,可以说后燕从建立到衰亡,王猛"功不可没",所以说金刀计改写了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第七讲水晶作业
比较王猛和桓温
答:王猛与桓温是东晋乱世的两个英雄人物。
        王猛是前秦苻坚的丞相,帮助苻坚治理前秦,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地盘并不大,主要地盘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后来王猛攻灭前燕,前秦势力才进入北方。
    北方当时被一帮残忍的异族统治,比如后赵,前燕等,汉族老百姓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王猛帮助苻坚治理前秦,施政温和,给在北方异族统治下汉族老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也算是有巨大功业。
     王猛在历朝历代都得到推崇,名垂青史。
    桓温是东晋丞相,一心想着北伐建立功业,但是得不到朝廷的支持。
     他的主要功绩是消灭了割据势力成汉(成都)以及三次北伐。
      北伐第一次,第三次北伐结局都是惨败,只有第二次成功收复洛阳。
桓温多次北伐,但总是虎头蛇尾,没法守住胜利果实。这与朝廷不支持有关系,当然与他自己能力和心境也有关系。他毕竟放不下清流名声,不敢彻底跟东晋朝廷决裂,消灭无能的司马氏,同时他也没有他的后继者刘裕的军事能力,所以刘裕能北伐成功,并且改朝换代,而桓温则由于儿子桓玄篡晋失败而声败名裂。

    公元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本来有机会打下长安,可惜后来功亏一篑,撤军时还被袭击,损兵折将。这也是桓温不能称为良将的原因。进退失据怎可为良将?
     不过就是在这次北伐当中,两个英雄人物在灞上相遇了,王猛29岁,白身一个,桓温42岁,已是征西将军和荆州刺史,7年前消灭成汉的权臣。王猛以白身身份去见桓温,一是看看东晋英雄人物,二是看看自己有无机会。本次见面之后王猛也就确认了桓温只有权臣之心,并无治世之心,也无治世之能,当然也就没有自己什么机会了:跟着桓温,不过是一个谋士而已。这也是桓温跟曹操,刘裕的差距。
      就在此次会面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355年,苻坚邀请王猛出山,两人一见如故,苻坚委政王猛,王猛也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当然王猛和桓温就此彻底成为敌手。一个前秦丞相,一个东晋丞相。公元369年,桓温再次北伐前燕,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持,桓温再次大败而归。在王猛治下的前秦于公元370年攻灭了前燕,几乎统一北方,给东晋巨大的压力,桓温再也没有能力北伐了。
        桓温于373年去世,王猛于375年去世。桓温活了61岁,王猛活了50岁,如果王猛有桓温一样的寿命,东晋小朝廷能否保住还真是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第八讲水晶作业:
一、恒温为什么没拿到九锡?
答: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以袁宏所撰锡文不好为由命其修改,借此拖延。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又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等物。
二、王猛之死对苻坚最大打击是什么。
答: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统兵消灭前燕,都督关东六州军事,为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北方呈现小康景象。
     王猛临终遗言(包括疏文),寥寥数语,却都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胜过千言万语。他死后八年的历史结局完全证实了他非凡的远见。苻坚在淝水犯了致命错误让他错失天下,惨败后他痛悔自己忘记王猛遗言的大错,但已悔之晚矣,终成千古之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四年级第九讲水晶作业
1、谈谈你对苻坚一年就平凉灭代的看法。
答:公元376年,苻坚借口刘卫辰部受到欺负派大军北伐代国。代国可不是省油灯,地域处于农耕和游牧地区的结合部,宜耕宜牧、兵精粮足。但是也赶上代国倒霉,代王拓跋什翼犍病重,北方高车部落叛乱。在此国家危亡时刻,代国上下应该同心破敌才对。但是愚蠢的拓跋寔君发动政变,杀死父亲和弟弟妄图自立代王。前秦趁机北伐,代国亡。
    公元376年,苻坚统兵十三万渡过黄河讨伐前凉。前凉悼公张天赐派大将马建、掌据全力抵抗。结果马建投降,掌据战死。亲临战场的张天赐怀着悲伤的心情逃回了都城姑臧。当前秦兵围姑臧的时候前凉悼公张天赐出城投降,前凉亡。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休养生息,加强生产”政策,实现国力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诸国,成功统一北方,攻占东晋的蜀地,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2、为什么说前秦国力强大,蒸蒸日上,但是王猛死后,内部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而苻坚为表面的繁荣所蒙蔽,日益骄奢,前秦强大的外表下,已危机重重。
答:公元375年,王猛得了重病,苻坚去探望他。王猛恳切地对苻坚说:"东晋虽然远在江南,但是它继承晋朝正统,而且现在朝廷内部相安无事。我死之后,陛下千万不要去进攻晋国。我们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留着他们总是后患,一定要把他们除掉,才能保障秦国的安全。"
       当时,苻坚答应了王猛,保证按照他的设计行事。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记了王猛的遗教,他认为从前燕来投奔他的解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是好人,对他们非常信任。在王猛死后的第三个年头里,苻坚就派他的儿子苻丕和慕容垂、姚苌等带了十几万大军,分兵几路进攻东晋的襄阳。结果耗费了大量兵力物力花费一年时间,才算是把襄阳城给攻打了下来。
   王猛死后八年苻坚不顾群臣的普遍反对,一意孤行,悍然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而鲜卑、羌族上层阴谋分子,这时便乘机举兵造反,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坚被姚苌杀害了,年仅四十八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7 , Processed in 0.1342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