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57

主题

777

帖子

12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8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16 15: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赋1478小迷彩魂
第八课作业: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熟语成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  析义)、(做珠、炼化  )、( 寻较 )、(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
文/小迷彩魂
金风送爽,八月流霞。
惜林叶之尽落,满山秋色;
堪岁月之空流,一地霜花。
知往事随风雨,品人生如酒茶。
怅红尘辗转八方来客,然沧海浮沉千里返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777

帖子

12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8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QQ
发表于 2020-10-16 16: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14赋第八课作业:
赋1462·心静如水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做珠(炼化))、( 寻较)、(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典故——就是典以旧事(故事)。典事——就是典以今事。“典故事”与“典今事”结合起来,就是旧塾所谓的“血肉”。“典今事”是属于“肉”的范畴。“典旧事”属于“血”的范畴,这样就比较形象了。文章如果血太多,则谓之“旧事压今,宾欺主位。至血盈张而肉无存,若凌犯骨中,不敢谓之壮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合理的。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文/心静如水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燕字横空,红枫染霜。芦花堆雪,金菊溢芳。彩霞映之夕阳,绿水洒之金光。岭外径吟,引来十里晚烟白,林中溪唱,流去几片秋叶黄。晶莹露滴增之颜色,浩荡稻飘舞之霓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6 2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轩 于 2020-10-17 07:31 编辑

第八课作业:
賦1465雲軒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兩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駢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兩)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兩)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陳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類)、(析義)、(做珠(煉化))、(尋較)、(做駢)。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實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而虛珠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賦》.節選:

冬夏春秋,區分古有,節氣廿四,仲秋其一。
是以仲秋,皆品東籬之菊香兮,賞西嶺之楓紅兮。
是日祭神,六畜果品兮奉案;是夜賞月,品茗桂糕兮圍桌。
此乃闔家團圓,舉家歡聚之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3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7 1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14赋137-有凤来仪   第八课作业: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  )、(寻较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7 11: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香 于 2020-10-23 21:21 编辑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第八课

第一页
1.赋 1413*一瓯茶
2.赋 1417*一点春
3.雪后初晴
4.濛濛
以上请玉竹草堂老师点评【完成√】
5.浪淘沙
6.赋1407*紫璇
7.赋1433~浅浅淡淡
8.赋 1435  春暖花开
9.赋 1452-若隐天涯
以上请兜兜老师点评【完成√】
第2页
10.1463—诗野
11.1486随风
12.赋1409*花草公子
13.赋 1446白山黑水
14.赋1498-独舞者
以上请红嘴朱雀老师点评
15.赋*1429鸣笛晓子
16.赋1420慢慢长大:
17.赋 1411*牧马人
18.1405闲庭信步
19.天香
以上请在水一方老师点评【完成√】
第3页
20.女娲补天
21.C07-古典阳光
22.风住尘香
23.西风窃笑闹花墙
24.浅约晴岚
以上请一抹微云老师点评【完成√】
25.梅无墨
26.1455-清风
27.-可口的百事
第四页
28.1478小迷彩魂
29.1462·心静如水

以上请孤鹜老师点评
30. 1465雲軒
31.有凤来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6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7 19: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作业
赋1470-心丶晴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炼化]  )、(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
①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②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9
发表于 2020-10-18 0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枝 于 2020-10-18 09:35 编辑

14赋班第八课作业:
赋1481*南枝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做珠(炼化))、( 寻较)、(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典故——就是典以旧事(故事)。典事——就是典以今事。“典故事”与“典今事”结合起来,就是旧塾所谓的“血肉”。“典今事”是属于“肉”的范畴。“典旧事”属于“血”的范畴,这样就比较形象了。文章如果血太多,则谓之“旧事压今,宾欺主位。至血盈张而肉无存,若凌犯骨中,不敢谓之壮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合理的。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23 0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班第八课作业:
赋1458~白丁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  析义)、( 做珠(炼化) )、(  寻较)、(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是指根据典故而做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答:若夫仲秋之月圆,万里之同节。草幽姿而异色,风逢秋而斜行。  树影婆娑,花枝点缀。牵亲情而忆家,泛归兴而知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0
发表于 2020-10-30 2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
赋1442-狐公子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做珠即炼化)、(寻较)、(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即根据典故直接描述并成骈句,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更有隐喻性和想象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凉风且厉,凝露为霜。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悲零叶纷其交萃;野有归雁,道逢行子,睹落英飒以散芳。人言时短,愁者夜长。何以苍梧寒八桂,维其巫峡远三湘。谁念夕乌飞向月,竞看篱菊绽稍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3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1-1 2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有凤来仪 于 2020-11-1 22:43 编辑

14赋137-有凤来仪   第八课作业: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  )、(寻较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23:36 , Processed in 0.1162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