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1

主题

408

帖子

4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4 19:1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药王 于 2020-11-5 12:55 编辑

北药王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傲不可长——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敖同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滋长。
例句:我们要教育他,傲不可长的道理。防止他骄傲自满的情绪。
近义词: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例句,听完他的报告,我最佩服的就是他博闻强记的能力。
近义词:见多识广,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才疏学浅。

3,啜菽饮水:啜,吃,饮。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
例句:清 梁启超“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同义词:缩衣节食
反义词:膏梁厚味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反义词:养尊处优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同义词:死背硬记
反义词:贯通融汇

7,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反义词:欺师灭祖



点评

问好学友,学习认真,作业用心了,为你点赞。  发表于 2020-11-4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5

帖子

3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4 2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77/七七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仪礼》的社会作用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典故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近义词 ]欲不可从
[成语举例]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博闻强记
[解释]也说博闻强识。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汉贾谊《新书·保傅》:“博闻强记,捷给而善对者,谓之承。”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近义]
满腹经纶,洽闻强记,博文强识,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强记博闻,强识博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才华盖世
[反义]
不学无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啜菽饮水: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刘安《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近义]
歠菽饮水

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义]
兼容并包,困知勉行:


美轮美奂
[解释]《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义]
雕栏玉砌,竹苞松茂,富丽堂皇
[反义]
瓮牖绳枢


师严道尊: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
师道尊严

点评

作业写完成的认真详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4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6

帖子

14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4 2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91-随心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a、《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阴阳与五行,经由邹衍方始结合;儒与法,经由荀子才相交融。儒、法、阴阳、五行的结合,肇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b、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库财物的措施,严密细致,相互制约,体现了高超的运筹智慧。书中有许多至今犹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鉴的制度。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纵

博闻强记
释义: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同义: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博文强识

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箪食瓢饮

砥厉廉隅
释义: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修身养性

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同义:纸上谈兵

教学相长
释义: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

困知勉行
释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师严道尊
释义: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尊师重教


点评

老师第三大题的反义词和例句没有写哦。  发表于 2020-11-5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3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4 23: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137慢慢长大: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法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  1. 《周礼》人法天的思想
《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勃兴,学术界盛行以人法天之风,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在儒家的传统理念中,阴、阳是最基本的一对哲学范畴,天下万物,非阴即阳。《周礼》作者将这一本属于思想领域的概念,充分运用到了政治机制的层面。《周礼》中的阴阳,几乎无处不在。
《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一)仪礼的社会价值:
(1)《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
(2)《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3)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4)其次,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5)再次,由于佛教的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收到了极大挑战,《仪礼》在宋代还起到了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
(6)《仪礼》中的许多礼仪是儒家精心研究的结晶,许多思想至今不过时。我们应该尊重它并以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用。
(二)《仪礼》的社会作用:
(1)可以学习各种名物礼器。
(2)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处的方位。
(3)了解和学习一套礼的仪节组成。
(4)归纳学习礼例。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敖不可长:意思是指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词:志不可满。反义词:虚怀若谷。
例句:我们要谨记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词:博古通今。反义词:目不识丁。
例句:贾宜是一个博闻强记的人。
(3)啜菽饮水:【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词:箪食瓢饮。反义词:膏梁厚味。
例句:只要能实现理想,啜菽饮水又如何。
(4)砥厉廉隅:意思是通过磨炼而使品德端正不苟,同“砥砺廉隅”。出自《礼记·儒行》。
同义词:砥节砺行。反义词:骄奢淫逸。
想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时刻让自己砥厉廉隅。
(5)独学寡闻:【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词:孤陋寡闻。反义词:见多识广。
例句:要掌握新知识,我们绝不能独学寡闻啊。
(6)记问之学:意思是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出于《礼记·学记》。
同义词:死记硬背。反义词:活学活用。
例句:如果只做记问之学,最终将成为井底之蛙。
(7)教学相长:【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词:兼容并包。反义词:以偏概全。
例句:教学相长,是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8)困知勉行:意思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学到知识,有了知识就努力实践。出自《礼记·中庸》。
同义词:学知利行。反义词:执迷不悟。
例句:只有困知勉行,才能有所进步。
(9)美轮美奂:【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词:金碧辉煌。反义词:瓮牖绳枢。
例句:城市新建的艺术剧院真是美轮美奂。
(10)师严道尊:【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自】:《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词:师道尊严。反义词:欺师灭祖。
例句:只有师严道尊,才能学到很多知识。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96&extra=

点评

作业非常认真,赞!  发表于 2020-11-5 0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81

帖子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8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0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3~香山红叶飘
成语第九讲作业

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仪礼》的社会作用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敖不可长: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独学寡闻、
意思是: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少。
示例
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6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示例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教学相长、
解释: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近义词:互教互学
反义词:兼容并包
成语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例句: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学相长。

8困知勉行、
意思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学到知识,有了知识就努力实践。出自《礼记·中庸》。
近义词
孜孜不倦、困勉下学
解释: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
示例
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9美轮美奂、
解释: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 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 美奂美轮
10师严道尊、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词: 师道尊严

点评

你好,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5 0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38

帖子

3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5 0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漫舞轻飘 于 2020-11-5 06:51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88-冰儿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仪礼》的社会作用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
[成语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典故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近义词 ]欲不可从
[成语举例]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博闻强记:
[读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解释]也说博闻强识。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汉贾谊《新书·保傅》:“博闻强记,捷给而善对者,谓之承。”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近义]
满腹经纶,洽闻强记,博文强识,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强记博闻,强识博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才华盖世
[反义]
不学无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啜菽饮水:
读音][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刘安《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近义]
歠菽饮水

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义]
兼容并包,困知勉行:

美轮美奂:
读音][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义]
雕栏玉砌,竹苞松茂,富丽堂皇
[反义]
瓮牖绳枢

师严道尊:
[读音][shī yán dào zū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
师道尊严

点评

你好!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5 11:44
问好同学!作业认真,学那了。  发表于 2020-11-5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4

帖子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16戈平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近义词】: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点评

学友好,作业工整,棒棒哒,学习啦!  发表于 2020-11-5 1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9

帖子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1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5-允儿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近义词】: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点评

作业完成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5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5 1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对道、法、阴阳、五行等家思想进行了融合。在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等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
礼仪的社会价值:
1、《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
2、《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3、《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
4、《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礼仪的作用:
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仪礼》中的礼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仪礼》在宋代时还起过捍卫民族文化的作用。《仪礼》礼义中的合理内核,在当今也是适用的,应该继承。对于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持应有的尊重,并以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用。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7、教学相长
释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释义: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10、师严道尊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点评

作业认真,完成及时,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0-11-5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60

帖子

230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01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17: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天香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
《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
《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
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

(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
(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
(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近义词】: 欲不可从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孩子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3.〔啜菽饮水〕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近义词】:饮水啜菽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近义词】:砥砺廉隅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反义词】:见多识广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6.〔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举例造句】: 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义词】:美奂美轮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10.【师道尊严】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点评

同学的作业完成的很正确,很全面。向同学学习。  发表于 2020-11-5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3 21:20 , Processed in 0.09508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