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4 19:1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药王 于 2020-11-5 12:55 编辑
北药王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傲不可长——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敖同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滋长。
例句:我们要教育他,傲不可长的道理。防止他骄傲自满的情绪。
近义词: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例句,听完他的报告,我最佩服的就是他博闻强记的能力。
近义词:见多识广,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才疏学浅。
3,啜菽饮水:啜,吃,饮。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
例句:清 梁启超“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同义词:缩衣节食
反义词:膏梁厚味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反义词:养尊处优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同义词:死背硬记
反义词:贯通融汇
7,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反义词:欺师灭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