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28 15: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010千花若素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公羊传)、(左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一统天下、拨乱反正、清君侧、义形于色、正色立朝、冬裘夏葛、反经行权、
不一而足、千里一曲、不绝如线、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答:
1、不一而足
释义:形容同类的事情很多,不可尽举。
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
例句:《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近义:数不胜数 不胜枚举
反义:屈指可数
2、不绝如缕
释义:比喻事情极其危急。
出处:唐柳宗元《寄许享兆孟容书》。
例句: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有传人,不绝如缕。
近义:不断如带、岌岌可危。
反义:安如泰山。
3、千里一曲
释义: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公羊传 文公十二年》
例句:周曰:“吾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世说新语》
近义:曲突徙薪
反义:墨守陈规
4、义形于色
释义: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句:吴荪甫“~”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茅盾《子夜》五)
近义:义无反顾
反义:理屈词穷
5、冬裘夏葛
释义: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例句:举得起,放得下,以便冬裘夏葛的同它换衣服。(清 吴趼人《痛史》第一回)
近义:鲜衣怒马
反义:布衣粝食
6、传闻异辞
释义:原指措词不同,后泛指说法(传说)不一致。
出处:《公羊传 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例句:台事~,我们如堕五里雾中。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近义:说法不一
反义:众口一词
7、一元复始
释义:指新的一年,新的开端。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例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近义:万象更新
反义:旧貌不然
8、善善从长
释义:比喻吸取他人长处。
出处:《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例句:一个人如果能善善从长,那就一定能很快地进步。
近义:博览群书
反义:恶恶从短。
9、不一而足[bù yī ér zú]
释义:《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后用以形容同类的事情很多,不可尽举。
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例句:满汉全席讲究各路名菜,川扬、湖南、广东、闽南等各种口味不一而足。
近义:恒河沙数,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层出不穷,不可胜数,所在多有
反义: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10、正色立朝
释义: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句:入为大司农,吏曹整肃,及擢拜太尉,正色立朝,为朝廷所倚重。——《后汉演义》
近义:正大堂皇
反义:指鹿为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