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5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四课作业:
赋1478-小迷彩魂
1、五言的诗句或者骈句节奏,都是(四)言的基础上加字而成的。不同的是,五言诗是向(后 )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不用虚词。而骈句是向( 前)或者(中间 )加字,并且中间加的字是( 虚)词。
2、无论五言七言,骈句是“尾(二字 )连读“。诗句是”尾(三字 )连读”。这是区分骈句节奏与诗句节奏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3、关于虚词的节奏划分上是“逢虚字后尚有两字的,在虚字(后 )暂顿。若在虚字后只有一字的,则在虚字( 前)暂顿。
4、旧时私塾中有这样一个口诀:“诗(三连 ),骈(尾连 )。之 后(双 ),不妨事。之后(单 ),并成字”。
5、 8言或者9言的骈句,通常是在7言8言骈句的基础上加字而得。基本要求是,在(中间 )或者(前面 )加字。务必保持尾节奏是(2字 )连读或(4字 )连读。
附加题:
以“秋山”为主题,写长句、轻隔、重隔、疏隔各一个。
长句:红叶卧山而起舞;白云追月且高歌。
轻隔:西风阵阵,听落叶于秋山;古道凄凄,惜飞花于北岭。
重隔:惜丛林之尽落,满山秋色;堪明月之空流,一地霜花。
疏隔:品菊香,吟诗共赏之怡情。听琴乐,作赋同书之悦目。
第五课作业: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 骈赋)、(律赋 )与( 骚体赋 ),而( 文体赋 )与( 散体赋)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散体)赋与( 文体)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 骈)赋(律 )赋要弱。形象的说,( 骈)赋、( 律)赋合适高声吟诵;( 散体 )赋与( 文体)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 整齐 )且句式( 变化)较少,故韵律( 偏密 )。韵律(偏密 )者,宜于( 高歌配曲)。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答:诗与赋的押韵区别在于:诗用平水韵,且一韵到底;而赋用韵不仅限平水韵,且宜转韵。
相同的地方:皆可押平韵或仄韵,忌韵脚重复。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答:诗与赋的吟诵节奏区别在于:诗的吟诵节奏为2+3,赋的吟诵节奏为2+2。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答: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押的是上声韵,与之对应的句脚字只能是“去、入”声字,不能“上声”对“上声”。 所有上声韵“谋上去之变”。
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疏隔:
倚幽窗,三更月影兮迎学子;
居陋室,几缕菊香兮赠佳人。
密隔:
看竹篱之外,迎风之菊傲于霜;
临笺墨之间,待月之香凝在案。
平隔:
菊倚疏篱而怒放;
风临小榭乃飘香。
杂隔:
半盏香茶,携两袖清风于菊处;
三杯冷酒,凭一腔热血在人间。
渔村赋十四班第六课作业:赋1478小迷彩魂
1、骈句源于(古偶句)。(先秦诸子)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切韵)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连绵)字、(叠)字、(同近义连用)字和(反义连用)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虚实)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虚实死活)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虚实死活)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活用)。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一)字时,除了(方位)词之外,通常不论(虚实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现代)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古代)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古今)结合,(以今辅古)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灵活忌呆板)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文脉通常不滞)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
以“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紧句:瞬间万里;一笑千山。
长句:展翅而飞云际;凌空且过天涯。
轻隔:往来自在,展翅而飞云际;升降从容,凌空且过天涯。
重隔:任长空万里遥,驾雾翻山;随落日千山静,临风醉月。
漫句:万里长空呼啸而飞远;畅通无阻瞬间而卧云。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七课作业:
赋1478小迷彩魂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答:所谓“成句翻展法”,其“成句”的意思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难度上要小于“母字成骈法”。“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7言诗做为“成句”,然后按“压,翻,展”的次序进行。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母字成骈法”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主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
(3) 何为“提引”?
答: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个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用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壮句:故而迟急管,恨长弦。
紧句:情迟急管,流恨长弦。
长五言句:情迟而急管;流恨而长弦。
长六言句:常为情迟急管;若因流恨长弦。
长七言句:常为泥情迟急管;是因流恨咽长弦。
长八言句:常为泥情迟急管乎,是因流恨咽长弦也。
长九言句:常为泥情迟急管幽然,是因流恨咽长弦怅也。
赋1478小迷彩魂第八课作业:一、填空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熟语成句 )雷同。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 析义)、(做珠、炼化 )、( 寻较 )、(作骈 )
二、简答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答:1、实珠法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文/小迷彩魂金风送爽,八月流霞。惜林叶之尽落,满山秋色;堪岁月之空流,一地霜花。知往事随风雨,品人生如酒茶。怅红尘辗转八方来客,然沧海浮沉千里返家。
赋 1478小迷彩魂第九课作业第九课作业: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
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相约坝上,佳节重阳。携秋风几缕于怀,身心舒畅。踏黄叶一行于跫,歌曲轻扬。无红尘之事烦心;湖波静远;有玉水之诗悦目,词韵悠长。怀古且听幽,堪碧水长流之醉游子;登高而望远,惜丛林尽染之思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