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07青岛有凤来仪作业本

[复制链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简评王晏之死。
答: 王晏之死是冤枉的。这其中坏人诬谄、告密、皇帝偏听偏信,固然是促使王晏被杀的主要因素。但是王晏为人过于忠直,行为不加检点,对左右的小人毫无防范,也不能说不是重要的因素。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事万不能一味傻干。否则连自己怎么被人害死都会不清不楚。

2.简评傅永。
答: 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敌人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巧置标记,埋设伏兵,善用计策而大获全胜。两个月中,两次大捷,高祖孝文帝很是高兴,派使者在豫州就地拜授傅永为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李彪李冲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答:李彪出身贫寒,是受惠于李冲的引荐提拔才一路官运鸿通,成了朝堂重臣。但是,李彪升官后,却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不把李冲放在眼里。他们共同处事的时候,李彪飞扬跋扈、惟我独尊,目下无人。被李冲一纸状书告到了元宏那儿,李彪被削职为民,而李冲也被活活气死。两败俱伤,都缘于李冲的识人之误。有才无德的人,是四处漫延不可控的野火,说不准就啥时会烧个灰飞烟灭,毁了自己,也连带害了别人。

2.简评齐明帝萧鸾。
答:萧鸾可以四字评价:勤、俭、疑、杀。
勤:勤于政务。处理朝廷政事上很勤快,效率也比较高。但勤奋到大事小事不分,西瓜芝麻一起抓。
俭:在吃穿用度上都很节俭,不铺张浪费,不在御用车驾上做豪华装饰,是个很有节俭意识的皇帝。
疑:因为窃权而害怕出门被害,成了宅男皇帝,特别迷行鬼神,崇尚红色,迷信蠹虫治病,却也没有救回自己的命。
杀:残杀亲族,萧道成、萧赜、萧长懋的后嗣基本被他屠戮干净;对萧鸾上位有功的大臣,如曹谌、王晏等也被一一找借口灭掉。
萧鸾这个人在他暗黑的内心也有约略光明,围绕权力之争惹出的这些是是非非,让我们看到了他人性贪婪冷酷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决断果敢的另一面,历史上皇族夺位多是如此的,萧鸾终究没有逃避掉重蹈历史的覆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冯家是由于冯太后的关系一路兴盛了起来的,而冯太后是由于帮扶摄政于孝文帝而发达起来的。数年来冯家与孝文帝成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尤其是姻亲关系最直接。这些关系,让他们利欲熏心,看不清自己的真实处境,自以为显贵不可一世,所以就小鸡肚肠的胡作非为起来。皇后冯润搞外遇与毒蛊、兄弟俩冯诞冯修搞内斗……张狂到一定程度便是自寻死路,最终是死的死、逃的逃、削职为民的削职为民,一棵冯家大树轰然倒塌。靠着软关系而不是自己的文修武备等硬实力发迹的,必然会因着关系的凋零而凋零,这道理自古亦然。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孝文帝一生,功在改革,过也在改革。
年仅四岁就登基的拓跋宏,从小在冯太后教导下,对汉文化十分热爱。他希望和支持他的冯太后以及部分贵族一起,自上而下的通过一系列汉化改革,建立起稳固的封建统治基础。
孝文帝改革的宗旨有三点:实行文官管理系统,压制贵族特权;建立封建经济制度,逐步取消落后的部落奴隶制度,刺激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推行汉文化,促进民族融合,改变鲜卑人,尤其是贵族阶层对其他民族的敌视和压迫。并且通过迁都的方式,将统治核心转移到贵族势力相对薄弱的中原腹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稳固了摇摇欲坠的北魏统治,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意义。这也为后来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华丽的转身打下来基础。
但孝文帝的改革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他不加删改,照抄当时儒家的一切制度规范,导致当时文化糟粕在鲜卑贵族上层蔓延开来,使得立国不久的鲜卑人迅速的腐化堕落。其次,由于政治制度的改革和迁都的影响,导致了当时鲜卑上下层社会的割裂。上层贵族程沉湎奢华,丧失了勇武和锐气。下层军事贵族和边镇胡汉民众,生活艰苦且经常受到来自上流社会的歧视,导致对中央朝廷的不满,这在三十年后最终酿成“六镇兵变”的大祸,也敲响了北魏灭亡的丧钟。最后鼓励通婚和更改姓氏的决定,虽然将胡汉贵族阶层凝聚在了一起,但也强化了士族统治的基础,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这种情形甚至影响到后世隋唐的历史走向。
纵观孝文帝改革,会发现很多后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会借鉴其中的成败。辽,金,夏,元,清的统治者,都对如何统治华夏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但他们中没有一个像拓跋宏那样进行全盘的民族融合政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虽然北魏因孝文帝的改革走向灭亡,但这些民族没有一个像鲜卑人那样长久的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从八柱国到关陇集团,宇文,孤独,段,慕容,长孙,于氏,豆氏,乃至隋朝和唐朝创始人的家族,都是鲜卑人及鲜卑人的后裔,这不得不说是孝文帝留给给子孙们福祉,更是造就璀璨隋唐文明的大功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简评谢朓。
答:谢朓是诗人,是“竟陵八友”之一,其诗才是被李白称誉了的。可是,他的命运却是一个悲剧。不说他少有文名与仕途通顺而遭人嫉妒,只说他遇见了萧鸾而成了萧鸾政治集团的骨干。在萧鸾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谢脁果断站在萧鸾一边,以杰出的文才效命萧鸾,为萧鸾的胜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从萧鸾那里得到了报偿。萧鸾即位,谢脁始终受到萧鸾的信任和重用,官位不断升迁。对萧鸾的知遇之恩,谢脁感恩戴德,这为他日后政治立场的选择和最终的悲剧埋下伏笔。萧鸾病重,对会稽太守王敬则深怀猜忌,逼得王敬则有了反心。王敬则是谢脁的岳父。王敬则第五子王幼隆派人密告谢脁,欲共商大计。对萧鸾的感恩戴德和对王室的忠贞,让谢脁选择了朝廷,他大义灭亲,把来人抓起来,将王敬则的阴谋驰报朝廷,导致王敬则被杀。另外,萧鸾病死,太子宝卷即位,宝卷失德,萧鸾的表帝江祏、江祀兄弟欲废之,立萧鸾第三子江夏王萧宝玄。又改主意欲立萧鸾之侄始安王萧遥光,他们把想法告诉了谢脁,希望得到谢脁的支持。萧遥光也派刘沨密见谢脁,笼络谢脁。此刻,又是知恩思报的心理对谢脁做出抉择起着支配作用。他决定告发王祏和萧遥光,他把他们的的阴谋告诉辅国将军左兴盛,但左兴盛“不敢发言”。王祏闻说,告知萧遥光,萧遥光大怒,合伙设计杀谢脁以灭口,“乃称敕召脁,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祏、暄等联名,启诛脁”。是对萧鸾知恩思报的忠心矢志不渝,才让谢朓如此没能机变行事权衡做人,而成了各方势力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谢脁一直想摆脱朝堂内外矛盾斗争可能给自己带来的祸害,但是还是未果,可见当时上层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何等残酷。

2.简评萧遥光。
答:萧遥光,南齐宗室大臣,始安靖王萧凤的儿子,齐明帝萧鸾的侄子。萧遥光是萧鸾托孤的六位权贵之一。萧鸾在位时,就支持萧鸾废掉皇帝萧昭业,并参与预谋杀害众多皇室宗亲。萧宝卷时,萧遥光因素来心怀异志,觊觎皇位,就和弟弟萧遥欣密谋策划,争夺帝位,不幸的是萧遥欣却病死了。萧遥光的另一个弟弟萧遥昌也死了,其部属全部归属于萧遥光。一天傍晚,萧遥光召集了从荆州和豫州来的部属到东府的东门之前,又叫来刘沨、刘晏等人一起谋划如何起兵举事,并决定以讨伐刘暄为名义。但是,萧遥光虽然玩弄权谋、琢磨杀人有一手,但是没上过战场,严重缺乏实战经验。犹豫不决之间错过最佳作战时机,被朝廷军击败而遭遇斩首。总的说来,萧遥光想效仿萧鸾旁支上位,却画虎不成反类犬,丢了卿卿性命。萧宝卷失道,是有天时;自己有兵甲武备,也占了地利;但是,却没有人和。没有人和有三,一在两个有实力做左膀右臂的弟弟的亡故,二在萧衍的弟弟萧畅与长史沈昭略对萧遥光的背叛,三在萧遥光没有听垣历生的提议而果断出击。为王称帝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一失足成千古恨,萧遥光不幸一败为寇,只言以蔽之还是决断力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裴叔业为什么会投顺北魏?
答:裴叔业是紧跟着陈显达之后造反的。陈显达死后20天,裴叔业就反了。造反的原因跟陈显达相同。“豫州刺史裴叔业闻帝数诛大臣,心不自安”。萧宝卷对老臣莫名其妙的杀戮让他日夜惊恐不安,他不想成为杀人狂皇帝的刀下鬼,决定为自己和家人寻找更安全的出路。他的最终选择是投降了北魏。裴叔业管辖的豫州州政府所在地寿阳,是南齐的西北边界城市,和北魏隔淮河相望。寿阳当时对南齐国的国防意义很重要,是南齐西北方向遏制北魏向淮河以南侵蚀推进的战略屏障。裴叔业归了北魏,北魏白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淮河边境的枢纽城市,将自己的控制地域向南推进了好几个郡,给南齐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困扰。

2.崔慧景起事为什么会失败?
答:崔慧景起事失败的原因就两个:第一,没有决断能力。不采纳手下的正确提议,将有利自己的局面翻成烂牌。第二,遇见了萧懿。一物降一物,忠于朝廷的萧懿出兵果断,摧枯拉朽,以少胜多,和崔慧景的用兵成强烈的对比反衬。
一言以蔽之,胜负决算全在于统兵的能力,崔慧景PK不了萧懿,出局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简评萧宝卷。
答: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次子,南北朝南朝齐第六位皇帝,在位共3年,也被称为齐废帝、齐东昏侯。他除了遗传了他父亲残暴歹毒的一面外,其它正面的东西一点也没有遗传与继承。
萧宝卷视百姓如草芥,对文武大臣也不知爱惜,动辄大开杀戒。他的表兄弟江祏、江汜因多次对他好言劝谏,他怀恨在心,将二人杀死。镇军司马曹虎,家中多财,萧宝卷杀了曹虎,吞没了他的财物。他还杀死了大臣萧遥光、萧坦之、徐孝嗣等多人,连皇帝的娘舅刘暄也未能幸免。萧鸾安排下的六位辅政大臣,全被遭遇诛杀。
萧宝卷疯狂的乱砍滥杀引起了大臣们的惊惧。为求自安,纷纷起兵造反。永元元年十一月,齐太尉陈显达在寻阳起兵,进军采石;次年三月,平西将军崔慧景叛变,与徐、兖二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联合起兵围建康。陈显达、崔慧景虽先后兵败被杀,但在朝野上下却引起了震动。这年十一月,雍州刺史萧衍与吕僧珍等率领万人在襄阳起兵。
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萧宝卷却不知末日将临,仍沉溺于嬉戏玩乐之中。茹法珍和萧宝卷的另一个亲信梅虫儿对萧宝卷进谗言说:“大臣们都不尽力,所以敌人的包围不能解除,应将他们都杀掉。”萧宝卷听信了他们的话,准备再一次地向大臣们举起屠刀。萧宝卷的一意孤行,终于促成了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加速了他的垮台。
最终,萧宝卷众叛亲离,为宦官所杀,时年十九岁,被贬为东昏侯,谥号为炀。

2.萧衍在襄阳举事,您有什么看法?
答:萧衍襄阳举事是一系列事态发展催成的结果,核心都在于萧宝卷的残暴凶狠杀人不眨眼。开始是萧宝卷杀死了六位辅政大臣,感觉事情不妙的陈显达寻阳起兵,又有平西将军崔慧景叛变,江夏王萧宝玄也联合起兵围建康,虽他们先后兵败被杀,但在朝野上下却引起了震动。而做援兵平叛的萧懿恰如萧衍的洞察性预见一样被萧宝卷杀害,接着又加上萧宝卷派前将军郑植去襄阳行刺萧衍。摆在萧衍面前的情况是:除了起兵造反别无选择。永元二年十一月,萧衍在襄阳正式起兵讨伐萧宝卷。应以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全,萧宝卷的覆灭萧衍的胜出自然指日可待,终将使得以梁代齐成为历史的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简评元禧。
答:元禧字思永,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宏的儿子,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孝文帝时,担任重职,及孝文帝驾崩,元禧受遗诏辅政。虽贵为宰辅之首,而暗中收受贿赂。有姬妾数十,但意尚未已,犹欲远有简娉,以恣其情。宣武帝亲政后,元禧感到不安,遂与其妃兄兼给事黄门侍郎李伯尚谋反。但因其优柔寡断未能成事,被逼自尽身亡。元禧还喜欢猜谜。史籍上称他,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他出谜解闷。总而言之,元禧不具备治国安邦定天下的担当,所以遭遇如此命运也是见怪不怪的。

2.简评潘玉奴。
答:潘玉奴,亦称潘玉儿,本名俞尼子,后改姓潘,是东昏侯萧宝卷的贵妃。
有了萧宝卷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眷顾,潘玉儿把淫靡奢华的宫廷生活过成了另类模板。
其一:为了潘玉儿,萧宝卷大兴土木,殿阁楼台雕龙画栋,极尽能事。
其二:萧宝卷又命人把金子凿制成莲花贴在地上,让潘玉儿在上面行走,说:“这叫做步步生莲花。”这为此后旧中国少女们的裹脚恶俗,发端了畸形的审美引导。
其三:萧宝卷为小贩出身的潘玉儿,如愿满足了其在宫廷内做货代流通的要求。把过家家过到了朝堂上,而视家国大事为儿戏。
其四:萧宝卷死后,潘玉儿终是为萧宝卷赴死,赢得了“玉奴终不负东昏”的美誉。
潘玉儿,虽然美貌惊天,却不过是个市侩的小儿女,只顾自己的小幸福,哪知道家国民生之大事。她是萧宝卷的玩伴,跳不出一代昏君能达到的思想高度。
她的求死,也不过是没有了臭味相投的玩伴了,而不是为了什么忠贞之爱。走偏了的婚姻没有什么好结局,福气享尽了就没有了退路。
遇见了萧宝卷是潘玉儿的宿命,倒不如让她布衣荆钗一辈子,却可以于天伦人间颐养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1-29 19: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简评元详。
答:元祥,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第七个儿子,孝文帝元宏同父异母兄弟。太和十八年(494年)随孝文帝南征,深受孝文帝器重,为散骑常侍。后孝文帝元宏临崩,顾命元祥为司空辅政。最初,元详打算夺取彭城王元勰所担任的宰相职务,便暗中陷害,迫使北魏帝元恪罢黜元勰。可元详又恐遭人议论,所以当时只接受大将军职务,后来看到形势风平浪静,才接受宰相官位。将作大匠王遇,见元祥位置显赫,势大齐天,为满足元祥私欲,暗中把供应皇宫的东西供应元详,宰相府司徒长史于忠知道后,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加以斥责,由此元祥对于忠恨之入骨,于是想办法将于忠调离皇帝身边。元祥为人荒淫贪婪,多行不法。正始元年(504年),为其他人所谮,贬为庶人,被元恪派人杀死。永平元年(508年),以王礼改葬。

2.南齐为什么会灭亡?
答:从萧道成逼迫刘准禅位建立南齐帝国到萧宝融亡国,虽然短短二十四年,但在这期间,相继产生了七位君主。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齐废帝萧昭业。萧昭文。齐高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抛去萧道成、萧宝融,其余的五位君主或多或少,都对南齐帝国的灭亡起了推进作用,其中要数第六任皇帝萧宝卷最甚,可以说没有他,南齐也不会过早的灭亡成为南朝四国中最短命的国家。
公元四九四年,宰相萧鸳发动政变,杀死当时的皇帝萧昭业,自己当了皇帝,萧鸳逝世后由儿子萧宝卷继位,注:萧鸳乃萧道成兄之后。萧鸳继位后杀人成性,动辄满门抄斩。他有个爱好与南宋的第八任君主刘昱相同,那就是喜欢在大街上闲逛,街道必须戒严,并且街道两侧的住宅不准有人在内,一旦有人出现,不管你是老弱病残,还是家畜牲口,一律不留活口。还有一点就是他的出行频率相当之高,每个月有一大半的时间在街上闲逛,并且不分白天黑夜,这对当时住在街道两侧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萧鸳当初政变成功,有一大半原因是当时掌权者的犹豫不决,使他有了可乘之机。所以萧鸳继位后,常教育儿子说:动作要快,不要落到人后。萧宝卷也认真的履行了父亲的教诲,很快便成了南北朝期间杀人最多的君主,因为他只要感觉有人对自己不利,哪怕是一瞬间的念头,也要立刻派人去杀了他。这样的做法,当然引起了下面人的不安,为求自保,短短一年内,便引发四次兵变。前三次的成功的平叛,使他骄傲自大,最终死于第四次的兵变中。
第四次叛变的发起者是雍州刺史萧衍,他于公元五零一年,完全包围建康。此时的萧宝卷还沉浸在享乐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当城防司令率军攻入宫中时,他才反应过来,但是为时已晚。过后,萧衍便立萧宝融为新帝,一年后逼其禅位于自己,建立南梁帝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9-10 15: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一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1.萧衍的禅让过程和历史上其他的禅让过程有什么区别?
答:“禅位”几乎成为一种改朝换代的重要手段。说它是一种时尚,可能不够严肃,但说它是一种低成本权力再分配的运作方式则不为过。这种方式,特别是在当时南中国那些短命的王朝兴衰更替的过程中,几乎毫不例外地被使用着。
据《梁书·武帝本纪》载,诏书一到,萧衍便一脸无辜地对和帝的“谦逊”禅位予以了必要的“推辞”。范云等人立即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把戏,带领117位大臣集体上书称臣,并请萧衍尽快登基称帝。太史令也拿出自己的专长,以天文符谶宣示改朝换代的天意。既然民意如此、天意如此,再推辞下去岂不是违逆天意,失了民心?带着“使命感”的萧衍,经过一番必要的扭捏作态之后,终于大步流星地走向金銮殿的宝座。公元502年,38岁的萧衍,在京城建康南郊举行了祭告天地的仪式。在侍从们的搀扶下,黄袍加身的萧衍,登上祭坛。此时百官匍匐在地山呼万岁,其声震天撼地。一番折腾之后,一个叫做“梁”的朝代在南中国诞生了。
梁武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祭告天地时所说:“天命不于常,帝王非一族。唐谢虞受,汉替魏升,爰及晋、宋,宪章在昔。”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因为皇天的授命不同,所以自古帝王就不是一家一族的专利。尧禅位给舜,汉被魏取代,后来晋、宋也都是照章办事,所以我代齐禅位是有章可循的。和历史上其它的禅让多少带着点原罪感相比,这原本听来并不高雅的“篡位”活动,在武帝的登基“宣言”中不仅被美化为承天命,而且是依旧制,这样一来,武帝居然是步步踏在“规矩”之上。

2.陈伯之刘季连应该怎么评价?
答:陈伯之,南齐济阴睢陵人,幼有膂力,少小无赖,家中贫穷,以盗劫为生。后跟随同乡车骑将军王广之征讨齐安陆王萧子敬有功,升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封鱼复县伯,食邑500户。天监元年,作为梁镇南将军、江州刺史的他,听信离间,起兵反梁,败而降北魏。天监四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此信就是《与陈伯之书》。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由此可见,陈伯之也是一路坎坷的,作为草莽武人,有的是蛮力,却因识人有误,被他人导入荆棘丛(投了北魏),却终于在旧同僚丘迟的一封信的春风化雨里,归队了自己的故国。结局是完满的,让以前的遭遇做了化干戈为玉帛,可叹可贺。陈伯之以他最后的识大体顾大局,改写了自己于史书上的叛匪身份。
刘季连,南朝齐、梁时彭城人,字惠续。宋武帝族侄。以与褚渊善,得免齐高帝大诛宋宗室之难。齐明帝时,从萧遥欣镇江陵,为长史。密奏遥欣有叛意,明帝命他为益州刺史以据遥欣上游。治蜀严酷,赵续伯、雍道晞先后起义,皆被镇压。入梁,武帝召他还京,命邓元起代为刺史,他自恃有兵十万,反于成都。后粮尽归降,赦为庶人,为仇人所杀。总之,刘季连性格多疑而偏狭,做事刚愎自用,凶狠残暴,不得民心,他有蜀地称霸的野心,却没有可以做支撑的德行做担当,所以败北于南梁失算是必然的。梁武帝开恩免他一死,赦为庶人。他的父亲在建康留有不少遗产,刘季连还能享点清福。可是他在任益州刺史后期为政残酷,杀了不少人,有一个死者的儿子叫蔺道恭,逃亡在外伺机报复,刺死了他。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己种下了恶因,就只能吞下自得的苦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9-10 15: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二讲作业
隋14 有凤来仪

作业:点评萧宝寅、谢朏,傅竖眼。
       
萧宝寅
答:萧宝寅避难奔魏,乞师魏阙,这是快一朝之忿引狼入室,让敌兵介入了家国之争,这不能不说是对故国的背叛。而既然归了北魏,就应心属北魏。魏之待萧宝夤也,封王爵,拜尚书令,不为不优,就是萧宝夤丧师致罪,北魏也旋黜旋用,宠眷不衰。然而就是这样,既受魏恩之际,萧宝夤还是妄思称尊,听谗言乘机揭竿为乱,背叛了北魏,以“贼”称谓也不为过。自称为王,却没有担当的能力。犹疑不知斤两,终是自取祸端。王道习道:“若不剪除贼臣,王法还能施加于谁呢!” 孝庄帝听罢,便命人赐死了萧宝夤。

谢朏fěi
答:谢朏是谢庄之子,谢安之族孙,自幼天资聪颖,文采斐然。出任临川内史时,遭人诬陷,袁粲很信任他,就把举报信压下了。刘宋王朝灭亡时,袁粲和儿子对敌人宁死不屈,以身殉难。这件事对谢朏的影响很大,从此看淡了功名。曾经,谢朏历经了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齐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梁武帝萧衍,总共三个朝代,合计六次拒绝入朝为官,一生无意于官场。他本是贤明之士,虽然有一身才智,却生于乱世,自然不愿与腌臜官场同流合污。不过萧衍最终打动了他,他在梁朝为官期间,贤德勤政,是一位难得的能臣,无愧于‘千金’之美名。

傅竖眼
答:傅竖眼是傅灵越之子,颇有军事才能。北魏镇南将军王肃慧眼识珠,任命傅竖眼为自己的参军。四处征战,上升到了建武将军。后镇守合肥,平定氐族首领杨集义反叛,又接管了南兖州,做昭武将军、益州刺史,民生经济一起抓。曾与梁武帝萧衍交锋,用计将其击退。还顺利解除益州之危,重任益州刺史。最后,做了梁州刺史。因他的儿子傅敬绍趁天下混乱,妄图割据自立为王,傅竖眼知道后深感震惊,亲命立斩傅敬绍。傅竖眼痛恨交加,病情加重,于529年7月死于任上。瑕不掩瑜,傅竖眼一代名将,清史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3:00 , Processed in 0.0618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