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六课作业
4103园丁
一、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类)旁(通)、进(德)修(业)、闭(关)锁(国)、错(综)复(杂)、
革(鼎)反正、革(面)洗(心)、诲(盗)诲(淫)、诲(淫)诲(盗)、
(寒)往(暑)来、数(往)知(来)、书(不)尽言、显微(阐)幽、
仰(观)俯(察)、(一)朝(一)夕、云(淡)风(轻)、应(天)顺(人)、
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兰)契友、
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时)消息、飞(龙)在天、
退藏(于)密、知(己)知(彼)、声(求)气应、泰来(否)往、
(何)思何虑、经(纶)天下、眈(耽)逐(逐)、动静有(常)、
钩深(致)远、鸿(渐)之仪、(有)宾有鱼、密云(不)雨、
修(辞)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
(朝)乾夕惕、玄(黄)翻覆、龙战(于)野、振民(育)德。
2.《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语
1.自强不息
释义:意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最早出自于先秦《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同义词: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故事。
反义词:自暴自弃。一个人遇到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不能自暴自弃。
2.革故鼎新
释义:是指破除旧的,建立新的。常用来形容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大规模改革和发展。
出处: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同义词:推陈出新。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借鉴历史,推陈出新。
反义词:因循守旧。要开创新局面,绝不能因循守旧,蹈常袭故。而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②“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的成语
1.厚德载物
释义:意思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处:出自《周易·坤卦·象传》。
同义词:上善若水。听鸟爱鸟上善若水,赏鸟护鸟大爱无疆。
反义词:薄情寡义。张大叔情绪非常激动,连声质问儿子为什么寡情薄义因外遇抛妻弃子,为什么非要毁掉这个家
2.殊途同归
释义:解释为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出自《周易·系辞下》。
同义词:异曲同工。这两位作家虽然是一个写诗,一个写小说,但在对故乡思恋的表达上却异曲同工
反义词:南辕北辙。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再刻苦认真,也只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③“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的成语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释义: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出处: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义词:同心协力。在抗洪救灾中,军民齐心协力转移被困群众,筑起了牢固的生命防线
反义词:三心二意。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就像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地方,耳朵不能同时听到两个声音,手不能同时去做两件事一样。
2.金兰之友
释义:意思是指亲密的朋友, 也泛指结拜兄弟。
出处: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义词:金兰契友。他们两人是金兰契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互相帮助。
反义词:狐朋狗友。这一帮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们,整天在一起不是酗酒,就是赌博
④“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的成语
1.修辞立诚
释义:意思是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同义词:言行一致。老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好孩子。
反义词:口是心非。一个正直的人,不可以在压力下口是心非,或者是看风使舵
2.信及豚鱼
释义: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出处:出自《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同义词:一诺千金。老张一诺千金,他敢答应,就表示他办得到。
反义词:出尔反尔。你才答应,又马上反悔,如此出尔反尔,我们怎么合作?
⑤“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的成语
1.谦谦君子
释义:意思是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同义词:彬彬有礼。大象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然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反义词:恃才傲物。杨修恃才傲物,睥睨一切,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卑以自牧
释义:指以谦卑自守。
出处:出自《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同义词:虚怀若谷。我们应该用虚怀若谷的胸襟来迎接一切优秀的文化
反义词:妄自尊大。学海浩瀚,你只读了一点书,千万不可妄自尊大
二、创作题
1.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必做题)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七绝•精卫填海
神娃玩水溺身亡,精卫灵魂意志强。
木石西山填大海,生生不息每天忙。
2.请以“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选做题)
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
七绝•九八抗洪
长江遭遇大洪灾,浊浪滔天滚滚来。
日夜巡堤扛土袋,军民合力水龙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