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29期联诗班第一讲E组作业贴(组长:高山流水)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186

帖子

3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3 23:3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何谓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为:楹贴,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上联的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尾字必须是平声。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对联的直系元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麌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经过了汉魏时期,唐初阶段,成熟于隋唐时期。再经过唐末宋代。真正把楹联推广到民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清代是对联的鼎盛时期。3,对联有哪些作用?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六是鞭笞邪恶。六是鞭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3

帖子

10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4 1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特征: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区分: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对联的发展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3

帖子

10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4 10: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特征: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区分: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对联的发展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以后提交一次即可。  发表于 2016-5-17 2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0
发表于 2016-5-14 1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E组45号竹莹 第一讲作业。
一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1) 、装饰环境
2)、 启迪世人
3)、传递感情
4)、宣传广告
5)、祈祝吉祥
6)、 陶冶情操
7)、鞭挞邪恶
8)、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4 14: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ncao 于 2016-5-14 14:47 编辑

29期诗联班第一讲作业
E05-甘草
1. 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的主要特征是: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经历的时期如下: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a、装饰环境 b、 启迪世人 c、传递感情 d、宣传广告  e、祈祝吉祥     f、 陶冶情操 g、鞭挞邪恶 h、社会征联

29期诗联班学员:E05--- 甘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4 15: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联班第一讲作业
E05-甘草
1.        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的主要特征是: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经历的时期如下: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①、装饰环境 ②、 启迪世人 ③、传递感情 ④、宣传广告  ⑤、祈祝吉祥     ⑥、 陶冶情操 ⑦、鞭挞邪恶 ⑧、社会征联

29期诗联班学员:E05--- 甘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4 15: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什么是对联?
答: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对仗工正,平仄协调。对联的特征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如何区分上下联?答:第一句出句为上联,第二句对句为下联。上联尾为庂,下联尾为平。
二,对联起源于何时?经历了那些时期?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追朔到唐虞之世,殷周时代,汉魏时期联的邹形初现。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经历了唐末,五代的独立期,荣宋代的发展期,和清代的鼎盛期。
三,对联的作用有:1,装饰环境,2,启迪人生,3,传递盛情,4,祈祝吉祥,5,陶冶情操,6,鞭笞邪恶,7,宣传广告,8,社会征联。非常不好意思,刚才把作业内容发错了哈。请小组老师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4 15: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联班第一讲作业
E13—榕树
一,什么是对联?
答: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对仗工正,平仄协调。对联的特征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如何区分上下联?答:第一句出句为上联,第二句对句为下联。上联尾为庂,下联尾为平。
二,对联起源于何时?经历了那些时期?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追朔到唐虞之世,殷周时代,汉魏时期联的邹形初现。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经历了唐末,五代的独立期,荣宋代的发展期,和清代的鼎盛期。
三,对联的作用有:1,装饰环境,2,启迪人生,3,传递盛情,4,祈祝吉祥,5,陶冶情操,6,鞭笞邪恶,7,宣传广告,8,社会征联。
29期诗联班i学员:E13—榕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3

帖子

10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4 17: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特征: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区分: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对联的发展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2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14 2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联诗班第一讲 E组08 作业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何谓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我们地方上称其为“门对子”,顾名思义,就是贴在门楣两边的。每年的春节或结婚、开业等都会张贴。当然这是实用联,网络对联群和文人墨客聚会时玩的多是没有实用意义的联,我们可以称之为意境联。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单从语言角度来说,二个字:对”和“联”。 对,是相对的意思。对称是对联的美学特征,源于相对的两句话。“对”作为名词,可以作对联的简称,也就是“对子”。同时“对”作为动词,可以“对”对联。结双成对叫“对”。联呢,是联合的意思。表明两句话形式、内容都是有联系的。联也表示呼应、相关、联合、协调。联的含义还包括相辅相成,珠联璧合。因为对联一词,“对”字在先,“联”字在后,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1.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尔对耳。”
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对偶句,类似民谣,朗朗上口,自然成对,符合韵律,并非刻意经营。例如:《周易•乾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商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毛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爱 人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
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谭嗣同在《石菊影庐笔记》中记载到,南朝梁代刘孝绰罢官不出,于门上自题一联:“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
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自此以后,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举凡庆贺吊 挽、述志言情、抒愤寄慨、写景状 物、论事衡文、讽喻劝勉、谐谑赠答等,几乎文字可以表达的方方面面都使用到。因张贴于大门两侧,故有了对联、楹联之称。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为对联的形成起到 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到了隋唐时期, 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 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

2.对联的发展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对联虽起源久远,和韵文的发展更是密切相联,但真正开始从诗中独立出来的,当属五代蜀之孟昶。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梁章钜转述纪昀的这段话,可以在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三找到原文。纪晓岚云:“门联,唐末已有之, 蜀辛寅逊为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二语是也。但今以朱笺书之为异耳。”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入宋以后,按朝廷定则,每逢年节, 翰林例须进春帖子,多用五言或七言绝句诗。可能因为孟蜀桃符为亡国之兆,朝廷有所禁忌。但文人学士都喜爱对联。如北宋时期,从欧阳修、王安石,到苏东坡、黄山谷等文学大家,就常有对联往来,诗词奉和。进入南宋时期后,可能由于战事的紧张,文人的颠沛流离,对联在文坛的发展有所停顿,但在民间,发展依然十分迅速。 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 俗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明清以后,特别是清代以来,对联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联越写越长,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同时,形成和完善了马蹄韵。有关对联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增多,对联真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 由于皇帝垂青, 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
对联从产生至今,由于题材丰富,用途广泛,作品数量浩如烟海。可以说,在我国所有形式的文学作品中, 它是群众性最强,普及程度最高的文学体裁。充分说明楹联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实用性。它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
3.对联有哪些作用?
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4 , Processed in 0.0785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