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作业:赋1410--晓苑风辞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作者:晓苑风辞 观夫庚子之年,仲秋之际。风清华夏,翻谷浪而悠然;日暖山河,蕴果香而旖旎。轻霜枫叶,藏骚客之诗笺;浓露菊花,隐娇娃之情谊。况见乡村袅袅矣炊烟,城镇熙熙乎集市。 忆之春首瘟神,弥寒云而压顶;夏中恶水,溃坚垒以滔天。乃视死白衣,弃家而救世, 舍身彩服,驯水以归川。其艰非鹊方能之独药;禹力可之孤鞭。悉因党政同心,民先而己后;军民齐力,家后而国先。于是金秋之气爽如歌,山河无恙;佳节之月明更照,皋物丰年。 安知美帝懂王之欲,苦极臣民;夷邦愚策之灾,殃乎国本。终落得触目愁烟,惊心恶讯。夫山川异域,未闻瘟疫之留情;风月同天,惟有中华之无窘。哀哉夷邦祸患之难消,幸乎吾族国威之长振。安得不珍惜秋光,交融心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