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63

帖子

10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3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19: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03.二顷田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仪礼》的社会作用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7、教学相长
释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释义: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10、师严道尊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23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1-5 21: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17-有凤来仪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近义词】: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点评

问好同学,比我完成的早,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20-11-6 0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443

帖子

24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7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6 0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007-浪淘沙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主要从两个方面:①《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②《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①有着各种名物礼器。②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③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敖不可长: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近义词:欲不可从,反义词:随心所欲。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近义词:博古通今,反义词:不学无术。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近义词:一贫如洗,反义词:丰衣足食。

砥厉廉隅: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近义词:闭门造车,

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义词:互教互学,反义词:兼容并包

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义词:美奂美轮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词:尊师重教,反义词:欺师灭祖。

点评

问好,很明显地具有()。没有填上,其他的完成的很好。  发表于 2020-11-6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40

帖子

297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7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6 17: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色星空 于 2020-11-6 20:26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1、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从
2、博闻强记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同义: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7、教学相长
释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释义: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10、师严道尊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点评

很好!  发表于 2020-11-6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6 17:4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隐天涯 发表于 2020-11-2 10:38
82-若隐天涯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作业完成的认真,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3

帖子

5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3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6 2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玉手儿 于 2020-11-6 21:22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敖不可长的道理 否则后患无穷。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近义词】: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勤勉自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上海大都市现代化大厦美轮美奂的,比比皆是。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富丽堂皇

10.〔师道尊严〕 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

点评

很棒 能坚持的都当点赞!  发表于 2020-11-8 0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8

帖子

7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8 08: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主题 于 2020-11-8 08:21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
  120-无主题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仪礼》对于上古史的研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古代中国是宗法制社,大到政治制度,小到一家一族,无不浸润于其中。《仪礼》对宗法制度的的阐述,是封建宗法制的理论形态,要深刻把握古代中国的特质,就不能不求于此。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仪礼》的社会作用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
[成语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典故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近义词 ]欲不可从
[成语举例]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博闻强记:
[读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解释]也说博闻强识。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汉贾谊《新书·保傅》:“博闻强记,捷给而善对者,谓之承。”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近义]
满腹经纶,洽闻强记,博文强识,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强记博闻,强识博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才华盖世
[反义]
不学无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啜菽饮水:
读音][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刘安《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近义]
歠菽饮水

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记问之学: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教学相长: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义]
兼容并包,困知勉行:


美轮美奂:
读音][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义]
雕栏玉砌,竹苞松茂,富丽堂皇
[反义]
瓮牖绳枢


师严道尊:
[读音][shī yán dào zū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义]
尊师重教


点评

作业很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0-11-8 1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1-8 1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037-路漫漫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 《周礼》人法天的思想
《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勃兴,学术界盛行以人法天之风,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2.治国思想:
《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库财物的措施,严密细致,相互制约,体现了高超的运筹智慧。书中有许多至今犹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鉴的制度。
1.        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1.仪礼的社会价值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书中记载的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尤其详尽,考古学家在研究上古遗址及出土器物时,每每要质正于《仪礼》。
《仪礼》在中国古籍中属于很枯燥难懂的一种书,但只要认真,讲求方法,利用学者的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的。
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敖不可长【解释】: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拼音代码】: abkz
【近义词】: 欲不可从

博闻强记【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拼音代码】: bwqj
【近义词】: 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 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啜菽饮水【解释】: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 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拼音代码】: csys
【近义词】: 饮水啜菽

砥厉廉隅【解释】: 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 《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拼音代码】: dlly
【近义词】: 砥砺廉隅

独学寡闻【解释】: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 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拼音代码】: dxgw
【近义词】: 寒腹短识
【反义词】: 见多识广

记问之学【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

教学相长【解释】: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 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拼音代码】: jxxz
【近义词】: 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 兼容并包

困知勉行【解释】: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 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拼音代码】: kzmx
【近义词】: 困勉下学

美轮美奂【解释】: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 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拼音代码】: mlmh
【近义词】: 美奂美轮

师严道尊【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拼音代码】: sydz
【近义词】: 师道尊严

点评

作业认真,编辑工整,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0-11-8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2133

帖子

25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8 12: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 快乐蝴蝶 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⑴、《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⑵、《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
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
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
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回答如下: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chuò shū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近义词】: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jì wèn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jiào xué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shī dàozūn yá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点评

问好学友:作业认真积极,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9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51

帖子

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9 12: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002—云燕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儒家思想?
答:《周礼》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1.《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蕴涵于《周礼》内部的思想体系,有着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2.《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礼》学术与治术兼包,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
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1)有着各种名物礼器,(2)可以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3)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解释: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举例造句: 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举例造句: 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览群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3.〔啜菽饮水〕 chuò shū yǐn shuǐ  
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举例造句: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清·梁启超《国民筹还国债问题》
近义词:饮水啜菽


4.〔砥厉廉隅〕
解释: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举例造句: 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 《孔丛子·连丛子下》
近义词:砥砺廉隅


5.〔独学寡闻〕
解释: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举例造句: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近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6.〔记问之学〕 jì wèn zhī xué  
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举例造句: 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


7.〔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举例造句: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近义词:互教互学、敩学相长
反义词:兼容并包


8.〔困知勉行〕
解释: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举例造句: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  
近义词:困勉下学


9.〔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举例造句: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
近义词:美奂美轮


10.〔师道尊严〕 shī dào zūn yán  


解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举例造句】: 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元史·刘因传》
近义词: 尊师重教、师严道尊

点评

作业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1-10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8-3 21:19 , Processed in 0.10873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