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冷色石桥月

石桥月 成语典故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18: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1课作业: 
  
一、根据成语多种多样,下列成语的含义基本相同,请给出解释及出处
第一组
【变化不穷】、【变幻无穷】、【变炫无穷】
变化不穷:
解释: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出处:清·赵起杲《青本刻例言》:“编中所述鬼狐最夥,层见叠出,变化不穷。”
变幻无穷:
解释:穷:尽,终结。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变炫无穷:
解释: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宋书·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第二组
【千形万态】、【千姿百态】、【千姿万态】
千形万态:
解释:形:形状。多种多样的形状。
出处:梁启超《慧观》:“各自占一世界,而各自谓世界之大,已尽于是,此外千形万态,非所见也。”
千姿百态: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出处:将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论肤色黄白都有。”
千姿万态: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出处: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第三组
【人多口杂】、【人多嘴杂】、【人微言轻】
人多口杂:
解释: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
人多嘴杂:
解释: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人微言轻:
解释:指地位低,说话不被别人重视。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盖人微言轻,理自当尔。”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二、成语具有丰富多样性,请把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各写三个,解释并回答出处。
春色满园:
解释: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撩人:
解释: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春山如笑:
解释: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夏日可畏:
解释:像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蝉不知雪:
解释: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夏雨雨人:
解释: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一叶知秋:
解释: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秋风过耳:
解释:比喻漠不关心。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一日三秋:
解释:《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南北朝·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冰天雪地:
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滴水成冰:
解释:水一滴下来就冻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岁暮天寒:
解释: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岁暮天寒,且归休息,以俟再举可也。”

三、创作题
请从你喜欢的成语中找出其中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雪泥鸿爪:
解释: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五律 全红婵夺金感怀
白屋映寒梅,柴门积雪堆。
夜闻贫女泣,伤病有谁陪?
十载辛勤练,一朝终夺魁。
旧时伊不问,今日客盈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16: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色石桥月 于 2021-8-17 16:30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42课作业:

一、填空题
1、词组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词组)和(自由词组)两大类。
2、固定词组是指结构比较固定的(惯用词组(短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构成固定词组的词及其一般都不能变动。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组成固定词组的各词往往不能再作字面上的(个别解释)。
3.根据词组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它分为(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两大类。简单词组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词组的内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其内部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对复杂些。
4、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词组进行分类,因此就有词组的(结构 类型)和(功能类型)。
5、汉语词组的基本结构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这五种结构。
6、关于成语内部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
7、成语一般都是由四个字组成,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
二、简答题并举一例说明。
1、什么是单一结构?
单一结构的成语内部的语素凝固成一体,共同表达一个固定的意思,都不能分作两部分来分析其结构,如:“乱七八糟”、“胡说八道”、“忸忸怩怩”等。这种单一结构的成语为数不多。

2、什么是复合结构?
复合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的结构,而其中的结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单句省略型,如:“分秒必争”、“有目共睹”、“手到擒来”一种是复句紧缩型,如:“水落石出”、“水落石出”、“饱经风霜”、“窈窕淑女”、“入木三分”、“见异思迁”、“南辕北辙”、“突飞猛进”

三、成语结构有联合式、主谓式、复句式、紧缩式、偏正式、动宾式、连动式、复杂式、补充式,百度搜索带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的成语各二个,并回答注释及出处。
格式:
1、并列结构:
①卧薪尝胆(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②悬梁刺股(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2、偏正结构:
①无本之木(本:树根之意。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用来形容没有基础的东西,不会有长久发展。出自《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②侃侃而谈(意思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3、动宾结构:
①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出自《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②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出自《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动补结构:
①入木三分(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②危在旦夕(意思是形容危险就在眼前。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5、主谓结构:
①塞翁失马(意思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②木已成舟(意思是指树木已经做成小舟,比喻事情已成为不可改变的定局。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三、写作题
请从你本课的作业中找出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水滴石穿:
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管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
五绝  山居
空山松影翠,枕木漱流泉。
鱼戏闲云侧,时闻碎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7: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43课作业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在仔细体会古诗词中成语的运用时,并找出十条含有成语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注释,出处。
1、戛玉敲冰
注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出处:唐·白居易《听田顺儿歌》
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争得黄金满衫袖,一时抛与断年听。

2、极口项斯
注释:谓满口赞誉。项斯、唐代诗人,为杨敬之所器重,敬之有《赠项斯》
出处: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3、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注释: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4、怀瑾握瑜
注释: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5、侯门似海
注释: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邃。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6、红叶题诗
注释: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出处:唐· 顾况
闲暇时与三诗友在上阳宫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大梧桐树叶,上面写有《红叶题诗》: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过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红叶上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7、河东狮吼
【释义】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出处: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8、惠然肯来
【释义】后多用作对客人的来临表示欢迎之词。
出处:《诗·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9、昊天罔极
【释义】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10、物换星移  
【释义】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出处: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写作题:请从本课中找出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物换星移  
出处: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释义】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七绝 老街新貌
曾经旧巷起高楼,老树难寻燕未留。
时见街边红绿意,落晖还伴故人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13: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44课作业
一、成语可否入诗,请仔细体会诗词中成语运用的同时,并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找出十条含有成语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注释,出处。
1、小桥流水  【释义】指的是小桥下的水涓涓的流着,给人一种安定和谐的氛围。
出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下。
2、晨钟暮鼓  【释义】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陆游《短歌行》: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碧桃红杏易零落, 翠眉玉颊多别离。
3、笔底春风  【释义】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出处:黄溍《瑶池春宴图》: 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4、莺歌燕舞  【释义】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处:苏轼《锦被亭》: 烟红露绿晓风香, 燕舞莺啼春日长。 谁道使君贫且老, 绣屏锦帐咽笙簧。
5、飘飘欲仙  【释义】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长风破浪 【释义】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豆蔻年华 【释义】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出处:唐·杜牧《送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8、寒泉之思 【释义】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9、昊天不吊 【释义】谓苍天不怜悯保佑。后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
出处:语本《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10、昊天罔极 【释义】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二、写作题
   通过咱们这44课成语的学习,请从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戛玉敲冰
注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出处:唐·白居易《听田顺儿歌》
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争得黄金满衫袖,一时抛与断年听。
七绝 咏苏武
胡天雁断信难传,北地牧羝冰雪眠。
守望京师何辱国,丹心百炼表能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5课作业
一、简答明清小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从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秉笔直书 〕
注释: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咏司马迁
残躯忍辱生,旷识著书成。
九死心无悔,留芳千古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09: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6课作业
简答“三言”、“二拍”是指什么?三言二拍的主要内容。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每集四十篇,共120篇。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三言”中的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二拍”每集40卷,共80卷。作者根据野史笔记、闻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题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有些作品提出在爱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奉劝世人行好事,到头原是自周全”的劝谕思想是贯穿“二拍”始终的精髓,“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从总的艺术魅力来说,它比“三言”差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09: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7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杨家将演义一般指(《杨家将》)。
2.《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是明代(许仲琳)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
    3.《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全书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讲述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还都去世为止一百七十多年的传奇历史。
4.《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全称(《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小五义”指的五鼠后人,(窜天鼠)卢方之子粉面子都卢珍、(掣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钻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的侄儿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五人。全书主题环绕在群侠于忠协助平定(藩王作乱)、于义惩治为恶盗匪两大主题,全书贯彻(忠义)思想,歌颂(行侠仗义)精神。

   二、简答《三侠五义》的核心思想。
小说弘扬人间正气,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清官、协助清官断案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了宣扬忠义、维护社会秩序、为国为民的思想。
侠客们协助清官与邪恶势力对立,仗义除暴、为民申冤,这些都反映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明确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认识价值。
  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为人出头伸冤的张别古、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16: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16 21:57 编辑

典故班第48课作业
本课学习了《声律启蒙》上卷部分,《声律启蒙》里究竟藏了多少典故,请从中找出典故20条并加上注释。
1、颜巷陋 阮途穷
注释:
颜巷陋:是说孔子的短命弟子颜回的,孔子认为他虽然生活困顿但乐观豁达,是为贤。在《论语 雍也》中有:“子曰:‘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句子。本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阮途穷:这个是说三国时候的阮籍的,是历史上有名的的竹林七贤之一。他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一坛好酒,边行边喝,有时前面没路了,阮籍便痛哭一场,再转向其它道路继续前行。一日来到山颠,曾感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典出《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古诗中一般喻指令人悲哀的陌路。

2、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
注释:
梁帝讲经同泰寺:梁帝指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以帝王之尊,舍身佛事,成为千古笑谈。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下令在皇宫庞面修建一座寺庙,取名同泰寺。同年三月,梁武帝亲赴同泰寺,脱去御服,换上法衣,于是就住在寺里,当起皇帝和尚。一住便是十天,急得臣下没办法,只好凑钱捐资同泰寺,价码达一亿万钱,三请,萧衍才过足和尚瘾,起驾回宫。人是回来了,心还在寺里,以皇帝之尊,恪守过午不食,有时公事忙到过了晌午,就只好以白开水充饥,接着做事。两年后,也就是中大通元年(公元529)九月十五日,梁武帝在同泰寺里举行了一次佛教大典四部无遮大会。拜完了佛,他又犯了当和尚的瘾,在同泰寺讲《涅槃经》七日,十一月乙未日,讲《般若经》七日。这座寺庙原来在南京,已毁。
汉皇置酒未央宫:据《汉书?高帝纪下》记载:“高帝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未央宫是当时的宫殿名字,如今早已化作风尘。

3、手擘蟹螯从毕卓 身披鹤氅自王恭
注释:
毕卓:晋人,好酒,因酒而废职。其以左手掰蟹螯,右手执酒杯为人生乐事。擘同掰。
王恭:也是晋人,他经常披着鹤氅在雪地上行走,孟昶见到说:此真神仙中人也。鹤氅即用羽毛制作的衣裘。

4、陈后主 汉中宗
注释:
陈后主:指南朝陈的后主陈叔宝,在位七年,为隋所灭。
汉中宗:指西汉汉宣帝刘洵,汉武帝曾孙,在位二十五年。

5、绣虎对雕龙
注释:
绣虎:曹植能七步成章,人称绣虎。
雕龙:指刘勰的《文心雕龙》。

6、世祖中兴延马武 桀王失道杀龙逄
注释:
世祖:这里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东汉开国皇帝。马武:字子张,东汉开国名将,曾破王寻、攻王郎、败刘永、击“武陵蛮“及羌人,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延:邀请、引进、依仗任用之意。
桀王:夏朝末代皇帝。龙逄:即关龙逄。夏桀之忠臣,直言敢谏,不幸为桀所杀。

7、阵上倒戈辛纣战 道旁系剑子婴降
注释:
阵上倒戈辛纣战:《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商,在牧野会战中,商朝兵士在阵前起义,倒戈反击,商纣王被迫登鹿台自焚。辛纣:商纣王。
道旁系剑子婴降:《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率军逼近咸阳时,秦朝末代国王子婴,以绳系颈,系剑于道旁,素车白马投降。

8、主簿栖鸾名有览 治中展骥姓惟庞
注释:
主簿栖鸾名有览:《汉书.循吏列传》:东汉仇览字季智,又名香,先为蒲县亭长,后为主簿,自称:做鹰鹯不如做鸾凤。王涣曰:枳壳非鸾凤所栖。主簿:县令的属官,主管文书簿籍之事。
治中展骥姓惟庞:《三国志.庞统传》载:庞统字士元,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刘备曾以他为来阳令。在县不治事,鲁肃与刘备皆称他不是百里之才,只有使他的官位在治中别驾间,才能展其骥志。治中、别驾:皆府佐名。

9、苏武牧羊 雪屡餐于北海  庄周活鲋 水必决于西江
注释:
苏武牧羊 雪屡餐于北海:苏武为西汉大臣,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后至北海牧羊,渴饮雪水,饥吞毡毛,历尽艰辛,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庄周活鲋 水必决于西江:《庄子》载:有一次庄子外出,在一条车辙之中发现一尾鲋鱼,那鱼请求庄子给他一些水以活命,庄子慨然表示要去引西江的水过来救他存活。

10、智伯恩深 国士吞变形之炭  羊公德大 邑人竖堕泪之碑
注释: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豫让为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刺客,曾事于智伯。赵襄子与韩魏攻灭智伯后,豫让漆身吞炭,以改变容貌音声,谋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羊公就是羊祜字叔子,为西晋大臣,武帝时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内极得民心,死后百姓见到他的墓碑就流泪,时人称为堕泪碑。

11、去妇因探邻舍枣 出妻为种后圆葵
注释:
去妇因探邻舍枣:《汉书.王吉传》:汉朝王吉的邻居种有枣树,枣树生长茂盛垂挂到王吉的庭园,王吉之妻采了几个枣子吃,因此王吉欲休妻,邻居闻知后便欲砍树。后经邻里调解夫妇重归于好。
出妻为种后园葵:《史记.循吏列传》:春秋时期公仪休为鲁国相,有一天在家中吃到葵菜,又见妻子在纺织,曰:欲夺园夫红女之利乎?。为了不与园夫和织女争利,于是怒而拔去葵菜,并休妻出门。

12、青眼对白眉
注释:
青眼:晋朝王藉为青白眼,对有礼法的来访者就以青眼相看,若否则以白眼面之。
白眉:指三国马良,字季常,眉有白毛。他的兄弟五人均有才名,但马良最杰出。因此民间有曰:马字五常,白眉最良。

13、海棠春睡早 杨柳昼眠迟
注释:
海棠春睡︰《太真外传》杨太真(杨贵妃)初睡起,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矣。
杨柳昼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名人柳,一日三睡三起。

14、张骏曾为槐树赋 杜陵不作海堂诗
注释:
张骏曾为槐树赋:《十六国春秋》:张骏为西晋凉州官员,移植柳树于凉州而不活,仅有酒泉宫西北生有少量槐树,因而作《槐树赋》。
杜陵不做海棠诗:《诗话》:杜陵母亲因名叫海棠,为表示对自己母亲的尊敬,因此不作海棠诗。杜陵就是诗人杜甫。陆放翁曰:老杜不应无海棠诗,意思为必定是失传。

15、晋士特奇 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识 堪为五总之龟
注释:
晋士特奇 可比一斑之豹:《晋书.王羲之传》:晋朝王羲之有子名王献之,小时看人玩樗蒲,便知胜负,其父门人称赞他为: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唐儒博识 堪为五总之龟:龟每二百岁生出二尾称一总,至千岁生出五总称一聚,五总之龟无所不知。《唐书》载有:殷践猷博通经籍,问无不知,贺知章称其为五总龟。看来说人是龟不一定就是骂人的话!

16、出使振威冯奉世 治民异等尹翁归
注释:
出使振威冯奉世:西汉冯奉世曾出使西域,率军击破莎车,后封为关内侯。
治民异等尹翁归:汉代尹翁归曾先后为东海、扶风守令,他治民有方,赏善刑奸,除盗罢税,政绩卓然。

17、伯乐马 浩然驴
注释:
伯乐马:伯乐是春秋时期秦国人,姓孙名阳,以善相马著称。
浩然驴:浩然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据说他往往骑着驴子在风雪之中,诗兴因此大发。

18、分金齐鲍叔 奉璧蔺相如
注释:
分金齐鲍叔:《史记.管晏列传》载:春秋时,齐鲍叔与管仲友好,两人一起经商,每次分利,管仲因家贫而多取,鲍叔不以为意。
奉璧蔺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有载: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秦昭王得知赵国有和氏之璧,表示愿以十五座城与赵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奉使入秦,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19、掷地金声孙绰赋 回文锦字窦滔书
注释:
掷地金声孙绰(音辍)赋:孙绰是晋代官吏,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范元称:掷地当作金石声。
回文锦字窦滔书:晋代窦滔为秦州刺史,因宠妾,其妻苏蕙(字若兰)织锦成“回文旋图”诗,计八百四十字,寄给窦滔使其回心转意。

20、未遇殷宗 胥靡困傅岩之筑  既逢周后 太公舍渭水之鱼
注释:
未遇殷宗 胥靡困傅岩之筑:《史记.殷本纪》有载:商朝时傅说(音越)受牵连获罪,在傅岩筑墙。殷高宗武丁夜梦天神予以辅佐良才,绘其相貌访求天下,貌与傅说相合,遂立傅说为相,商朝中兴。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
既逢周后 太公舍渭水之鱼:太公就是太公望,名姜尚,也就是姜太公。他曾经在渭水边钓鱼,周文王遇到他,立其为国师,与之同载后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9课作业

本课学习了《声律启蒙》下卷部分,《声律启蒙》里究竟藏了多少典故,请从中找出典故20条并加上注释。
1、击石磬 观韦编
注:击石磬:孔子曾在卫国击石磬。
观韦编:孔子喜欢读《易》,时常翻阅以至韦编三绝。韦︰熟皮所制。
2、苏武节 郑虔毡
注:苏武节:苏武被扣留匈奴时,持节不降。
郑虔毡:唐朝诗人郑虔生活贫寒,坐无寒毡。
3、挥戈能退日 持管莫窥天
注:挥戈能退日:春秋时楚国鲁阳公与人交战,日将暮,他挥戈止日西下,日为之退三舍。
持管窥天:《庄子》:“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不亦小乎?”。
4、羞攘臂 懒折腰
注:羞攘臂:冯妇攘臂下车搏虎,为士人所羞笑。《庄子.人间世》:“上征武士,支离疏攘臂而于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疏有常疾不受功。”按支离疏以疾免役无所惧也。
懒折腰:陶渊明羞为五斗米折腰。
5、班对马 董对晁
注:班对马:“班”指班固,著有《汉书》,“马”指司马迁,著有《史记》。
董对晁:“董”指西汉经学家董仲舒。“晁”指西汉名臣晁错。这两人都博通经籍。
6、贾谊赋成伤鵩鸟 周公诗说托鸱鸮
注:贾谊赋成伤鵩(音服)鸟:“鵩”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西汉学者贾谊打伤了飞入室内的鵩鸟,并作《鵩鸟赋》。
周公诗就托鸱(音吃)鸮(音箫):一类包括猫头鹰在内的益鸟,以有害昆虫、老鼠等为食。管叔和蔡叔作流言传周公有异心,周公作鸱鸮之诗以明志。
7、北学对东胶。
注:“北学”,庠(音翔)序者,教化之宫也,古乡学之名。《孟子.梁惠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东胶”,周之大学也,《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
8、潘岳不忘秋兴赋,边韶常被昼眠嘲。
注:潘岳不忘秋兴赋:潘岳是西晋文学家,追求文字华丽,着有《秋声赋》。
边韶常被昼眠嘲:东汉经学家边韶爱在白天睡觉,为其弟子嘲笑为:“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闻之后应声对曰:“边为姓,孝先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9、何妥难,子云嘲
注:何妥难:隋朝元善为祭酒,讲春秋,私谓何妥曰:“名望已定,幸无相苦。”何妥称是,后即席何妥以《春秋》之疑难问题向元善请问,有很多问题元善都回答不了,因此两人有隙。
子云嘲:汉代学者杨雄字子云。因有人讽刺他著书脱离实际而作《解嘲》文。
10、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
注:葛被汤征因仇饷:“葛”是古代一小国之名。《孟子.滕文公》载:夏朝时,葛国君主不祭祖。商汤使人问其缘由,其称无牛羊、无粮食。汤王予之,葛国君主却将送饭之童子杀死。于是商汤派兵讨伐葛国君主。
楚遭齐伐责包茅:《左传.僖公四年》载:春秋时齐桓公伐楚国,是因为楚国不进贡包茅。
11、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
注:淇澳竹:《诗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奥”就是“淇澳”。“淇”是黄河的支流,从河南汲县淇门镇流入黄河。
武陵桃:陶渊明《桃花源记》说武陵溪两边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武陵在今湖南常德。
12、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
注:欹(音七)醉帽:阮藉酒醉后乌纱帽半坠。
观棋不觉烂樵柯: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有二童子下棋,他放下斧头观看,后来童子对他说:“你的斧头柄都腐烂了”。王质回乡后,与他同时代的人都以去世了。
13、刺吏鸭,将军鹅
注:刺吏鸭:唐朝诗人韦应物做刺史时养了一些鸭,他称鸭子为“绿头公子”。
将军鹅: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他生性爱鹅。山阴道士赠以鹅,求写《道德经》,他欣然应允。
14、命驾吕因思叔夜,引车蔺为避廉颇。
注:命驾吕因思叔夜:晋吕安与稽叔夜是好友,每当吕安思念稽叔夜时即令人驾车千里前往会见。 引车蔺为避廉颇:战国时蔺相如为赵国相,廉颇忌恨蔺相如官位在己之上,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每次外出遇到廉颇便引车避让。家人不以为然,相如说:“此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说后,就负荆登门请罪。
15、梁父咏,楚狂歌
注:梁父咏:诸葛亮居住隆中时,常作“梁父吟”。“梁父”为山名。   
楚狂歌:接舆姓陆,名通。春秋时楚国人,因为楚昭王政令无当,所以披发佯狂不仕,曾唱着歌经过孔子身边。
16、史才推永叔,刀笔仰萧何。
注:史才推永叔:北宋欧阳修字永叔,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刀笔仰萧何:萧何文韬武略,是西汉初大臣,曾制定《汉律》七章。
17、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
注:设桥偏送笋:范元授见人夜间盗笋苦于过沟,乃砍树为桥让盗过,盗笋者感惭愧就将笋子送还。
开道竟还瓜:晋人桑虞见有人偷瓜苦于圆周篱笆多刺,于是多开了一个开口,盗贼还瓜并且谢罪。
18、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
注:楚国大夫沉汨水:屈原战国末期楚国大夫,晚年见楚国连连丧失国土,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洛阳才子谪长沙:贾谊为洛阳才子,被贬为长沙太傅。
19、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
注:寒集谢庄衣上雪:谢庄是南朝宋国右卫将军,自朝廷回家衣服上沾有一些雪,时人以为风韵。
秋添潘岳鬓边霜:潘岳发如白霜。
20、伍子欲酬渔父剑,韩生尝窃贾公香。
注:伍子欲酬渔父剑:战国时,楚兵追捕伍子胥,他急着要渡河,一位渔父用船将他渡过河,他解下佩剑酬谢渔父。渔父说:楚国下令捉到伍子胥赐给粮食五万斛,爵执珪,岂只值百金之剑吗?
韩生尝窃贾公香:汉武帝曾赏赐异香给贾充,贾充的女儿与韩寿私通,所以偷香给韩寿。贾充发觉后,便将女儿嫁给了韩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2: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6 15:58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毕业答卷
学号:018     网名:石桥月
一、简答题
1、什么成语?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籍?

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的,并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成语是习用的有特定含义的凝固短语。集约性(大多都有来源,凝聚了较多信息)、凝固性(形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和适用性(为后人广泛使用)是成语的三个显著特点。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其基本解释包括: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典籍,一般包括(1)指古代的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五年》《孟子·告子下》说:"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代赵岐给这里的"典籍"作注"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实则是关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记载。(2)泛指古今图书。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 刘向 校中秘书,謁者 陈农 ,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汉以来,典籍之大数也。”《尚书序》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后汉书·崔寔传》说寔shí"少沈静,好典籍"。显然这两处的"典籍",就是指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籍之意思了。

2、论成语和典故的异同?

①成语和典故在内涵上的区别: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古诗或词句。显然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当典故表现为具体“词句”时就和成语形成了重合现象,这样就出现了辨别问题。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成语强调其“既成”的特点,典故强调其“引用”的特点,这是成语和典故内涵上的区别。
②成语和典故在外延上的区别:成语大多有来源,亦即成语大都是典故。有些成语虽然也有出处,但因为出自白话小说,口语色彩明显,比较俗气,一般不认为它们是典故。 典故可以成语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非成语的形态出现。 少数典故演化成了成语,还有更多典故尚不具备成语的特质,因而不是成语。成语大多是典故,但典故大多不是成语。
③成语与典故在形态上的区别:成语大多凝固定型(少数成语可以变换语序更换语素,如“物与民胞”可变换为“民胞物与”,“寻根问底”可表述为“寻根究底”,等等);典故大多随物赋形,可变性强。
④成语和典故在运用上的区别:首先大部分成语与典故都具有历史源流性,即有出处,其次,什么样的故事可以提炼为成语、典故,什么样的故实及源出算是成语,典故的故实或源出,有一定的社会约定性,这个约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过程中的社会认同,它由民族文化决定,这种社会认同在使用中又转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性,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规定性便成为判断某个词语是否是成语或典故的标志,社会认同的结果就使得成语和典故具有了相对稳固的内容和形式。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比,就是譬喻,包括比喻和象征。例如《硕鼠》就其外形、生物的类别及其发展程度的高低,本体与喻体的产别很大;但其不劳而获则完全一致;《邶风 谷风》以山谷之风,喻人之盛怒,以自然现象喻人情绪之变化。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是个的开头。采用兴的手法多在《国风》,从引发情感的事物写起的兴,同比、赋的手法接近。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比、兴以外的其它一切表现手段,包括叙述、形容、联想、悬想、对话、心理刻画等。如《东风》《采薇》二首,写行役征人之心绪,可谓淋漓尽致,乃写景诗之最上乘。

4、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及特点。

①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1)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中庸》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礼记》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仪礼》(17篇)是由孔子整理编订的。 《周易》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被誉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古文化典籍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由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6、二十四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各史的作者是谁?
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著,它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开始,止于汉武帝后期,记述了我国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汉书》为东汉班固编撰,记事始于汉高帝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后汉书》为纪传体东汉史,由南朝宋范晔编撰,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计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4.《三国志》由西晋陈寿创作,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
5.《晋书》是房玄龄等人受唐太宗的指示修撰而成,是一部官修史书,记载了自司马懿早年到晋恭帝元熙二年期间的历史。
6.《宋书》由南朝梁沈约著,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终于宋顺帝升明三年,共记载了刘宋王朝六十年的历史。
7.《南齐书》由南朝萧子显编撰,记载了南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计二十三年的历史,原名《齐书》,因到了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为《南齐书》。
8.《梁书》为唐代姚思廉著,记载了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的历史。
9.《陈书》仍由唐代姚思廉著,记载了陈朝五位皇帝共三十三年的历史,记事始于陈武帝永定元年,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
10.《魏书》是北齐魏收著,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11.《北齐书》为唐代李百药著,本名《齐书》,宋时才加“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五十多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12.《周书》为唐代令狐德棻主编,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历史。
13.《隋书》为唐代魏徵等著,记载了隋朝三十七年的历史。
14.《南史》为唐代李延寿著,记事始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15.《北史》也由唐代李延寿著,记事始于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和隋朝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16.《旧唐书》由后晋刘晌等编撰,记事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终于唐哀帝天祐四年,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17.《新唐书》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合撰,其记述的历史时期大致与《旧唐书》相同,涵盖了整个唐朝时期。
18.《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记录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历史,由北宋薛居正等人修撰。为了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遂改名为《旧五代史》。
19.《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为北宋欧阳修创作。他用春秋笔法将五代历史杂糅到一起,成为唐代以后绝无仅有的私修史书。
20.《宋史》、《辽史》、《金史》均为元朝所修,编撰者署名是元朝宰相脱脱。其实,当时参与编撰的人很多,其中翰林学士欧阳玄出力最多。《宋史》记事始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终于南宋末代皇帝宋昺祥兴二年,记载了北宋和南宋两朝三百二十年的历史。《辽史》记载了辽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也兼述了辽代建国以前契丹族及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金史》记事始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到灭亡,约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21.《元史》为明代宋濂等编撰,记载了自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及灭亡的历史。
22.《明史》为清代张廷玉等编撰,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7、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比如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卯金运徂谢,孔明隐隆中。”,“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薛能《游嘉州后溪》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虚珠法: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虚珠”,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0 , Processed in 0.0657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