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红叶秋歌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1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一、根据成语多种多样,下列成语的含义基本相同,请给出解释及出处
第一组
【变化不穷】、【变幻无穷】、【变炫无穷】
答:
1)变化无穷 :穷:尽,终结。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出 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2)变幻无穷:
释 义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 处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得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示 例 它给大海涂上万种色彩,而且~。
3)变炫无穷 :
释义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
《宋书·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第二组
【千形万态】、【千姿百态】、【千姿万态】
1)千形万态:
出处
梁启超《慧观》
释义
多种多样的形状。
2)千姿百态:
出处
蒋子龙《好景门》
解释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
3)千姿万态 :
释义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出处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第三组
【人多口杂】、【人多嘴杂】、【人微言轻】
1)人多口杂: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出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人多嘴杂
意思是指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
3)人微言轻
释义
指地位低,说话不被别人重视。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盖人微言轻,理自当尔。”
出处
《后汉书·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二、成语具有丰富多样性,请把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各写三个,解释并回答出处。
1)春
满面春风
释义
形容高兴、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颜悦色。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出处
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枯木逢春
意思是指枯干的树木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春风得意
:意思是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出自《登科后》。

2夏
夏山如碧:意思是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出自《周易》,《朱子语类》。
秋行夏令
指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出自鲁迅《阿Q正传》。
五冬六夏:
意思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出自《山雨》。

3)秋
一叶知秋
释义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春华秋实:
意思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出自《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平分秋色:
释义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出处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4)冬
残冬腊月:汉语成语,指一年将尽之时,出自《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冬夏青青:
意思是指松柏的颜色无论冬夏都是青色的。比喻人的节操终生不变。出自《庄子·德充符》。
无间冬夏
意思是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出自《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三、创作题
请从你喜欢的成语中找出其中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成语:为国捐躯
意思是指为国家牺牲生命。出自《封神演义》。

绝句一首

                         军魂颂
                         吴德祥
一色青春四海兵,狼烟滚滚逆风行。
芳华无悔峥嵘作,血染关河万古英。
注:韵为《平水韵》下平声八庚。
                   2021年8月11日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41课作业跟帖处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3220&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2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2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一、填空题
1、词组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词组)和(自由词组)两大类。
2、固定词组是指结构比较固定的(惯用词组)。在结构上具有性,构成固定词组的词及其一般都不能变动。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组成固定词组的各词往往不能再作字面上的(个别解释)。
3.根据词组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它分为(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两大类。简单词组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词组的内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其内部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对复杂些。
4、从结构和功能这两个角度对词组进行分类,因此就有词组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5、汉语词组的基本结构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这五种结构。
6、关于成语内部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单子结构)和(复合结构)。
7、成语一般都是由四个字组成.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主谓结构)。
二、简答题并举一例说明。
1、什么是单一结构?
答:单一结构是成语内部的语素凝固成一体,共同表达一个固定的意思,都不能分作两部分来分析其结构,如:“乱七八糟”、“胡说八道”、“忸忸怩怩”等。
2、什么是复合结构?
答:复合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的结构,而其中的结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单句省略型,一种是复句紧缩型。如“粉身碎骨”“偃旗息鼓”“花枝招展”“赴汤蹈火”短语的结构方式完全相同。

三、成语结构有联合式、主谓式、复句式、紧缩式、偏正式、动宾式、连动式、复杂式、补充式,百度搜索带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形)补结构、主谓结构的成语各二个,并回答注释及出处。
格式:
1、并列结构:
①卧薪尝胆(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②悬梁刺股(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2、偏正结构:
①雨后春笋
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出自《食笋》。
②春秋笔法
意思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3、动宾结构
扬眉吐气
意思是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出自《与韩荆州书》。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例句
人民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地说:“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
4、动补结构
战无不胜
释义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例句
自先王以来,楚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
无动于衷
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出自《官场现形记》。
5、主谓结构
言行一致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例句
他向来~,怎么说就怎么做。
雅俗共赏的意思是: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雅俗共赏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

三、写作题
请从你本课的作业中找出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成语
扬眉吐气
释义
形容摆脱受压的困境后,高兴、痛快的样子。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扬眉:眉头舒展。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例句
“四人帮”终于被打倒了,全国人民~,再也不受无端的迫害了。

绝句一首

       有感于开国大典伟人宣言
                          吴德祥
雄关百越志高昂,众象新开举世彰。
五亿扬眉春正舞,长城欣作万年长。
注:韵为《平水韵》下平声七阳。
                  2021年8月1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22: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43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在仔细体会古诗词中成语的运用时,并找出十条含有成语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注释,出处。
答:
1)火树银花
注释: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柳亚子《浣溪沙》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2)魂牵梦萦
注释:形容万分思念。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3)66、花好月圆
注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生活,有时用于祝贺人新婚美好。出处:宋·张先《木兰花》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4)花红柳绿
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花红柳绿,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
②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出处:唐·薛稷《钱唐永昌》
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
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红柳绿宴浮桥。
5)回眸一笑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注释: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6)小桥流水  
出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下。
【释义】指的是小桥下的水涓涓的流着,给人一种安定和谐的氛围。  
7)万紫千红  
出处: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8)小桥流水  
出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下。
【释义】指的是小桥下的水涓涓的流着,给人一种安定和谐的氛围。
9)万紫千红  
出处: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10)23、窈窕淑女  
出处:《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投桃报李  
出处:《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二、写作题
请从本课中找出一条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答:
成语
锦绣山河
注释: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

绝句一首

                     百年政党颂
                         吴德祥
沧桑阅尽为群萌,百业俱兴作好声。
总领江山添锦绣,神州焕彩又新程。
注:韵为《平水韵》下平声八庚。
                2021年8月25日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3381&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9-8 17: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44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一、成语可否入诗,请仔细体会诗词中成语运用的同时,并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找出十条含有成语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注释,出处。
答:
1)苏轼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2)清代徐锡麟的《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成语“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3)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成语“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4)余菊庵《挽高叔严道长》:“掀髯谐笑闪双眸,煮茗论文款我留。春正繁荣君忽逝,不堪回首忆前游。”  成语“不堪回首”:意思是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出自《哭朱放》。
5)  舒庆春《述怀》:“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河清眉不开。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论人莫逊春秋笔,入世方知圣哲哀。四海飘零余一死,青天尚在敢心灰。” 成语“四海飘零”: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6) 比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成语“曲径通幽”: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 7)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成语“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恢复势力,重新猛扑过来。
8)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成语“北定中原”:收复中原失地。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9)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成语“穷兵黩武”: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10)“气冲牛斗”,典出《晋书·张华传》。唐诗中用其成语有 崔融《咏宝剑》:“宝剑出昆吾,龟龙夹采珠。五精初献术,千户竞沦都。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欲知天下贵,持此问风胡。” 成语“气冲牛斗”:意思是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二、写作题    通过咱们这44课成语的学习,请从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成语 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出自袁枚《随园诗话·艺能·治庖》。  
绝句一首    秋色赋                          
吴德祥
金晖熠熠耀苍穹,万里欣荣似画中。
谁染菁华收不尽?神州漫作一秋红。
注:韵为《平水韵》上平声一东。                    
2021年9月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3: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5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一、简答明清小说的特点。
答:明清小说的特点是: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从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体裁不限!或成联两幅!
  要求:请列出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成语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 形容春光艳丽。
详解:意思是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现引申为学子众多,竞相出人头地,施展才能。
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艳艳,看红白桃李争妍。”

绝句一首

                   礼赞辛勤老师
                         吴德祥
兼程日月授西东,网校花开四海隆。
谁引芳华向桃李?勤身欣作万家红。

                    2021年9月1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6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简答“三言”、“二拍”是指什么?三言二拍的主要内容。
答:“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包括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主要内容有:“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三言二拍》从中选取71篇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去粗取精、一管窥豹。
三言
每集四十篇,共120篇。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悖的。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体现。三言中每一章都讲了一个道理,但有的章节秽语甚多,而有的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比如《醒世恒言》中有一章《卖油郎独占花魁》讲了油郎秦重寻父、花魁娘子寻夫从良过程中两人从相识到相爱的美好故事。“三言”中的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二拍
每集40卷,共80卷。作者根据野史笔记、闻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题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写商人泛海经商事,可以看出明末商人们追求钱财的强烈欲望。《乌将军一饭必酬》、《叠居奇程客得助》等重视商业描写,在以往的短篇小说中非常罕见。有些作品提出在爱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观点。如《李将军错认舅》,描写了刘翠翠和金定忠贞不渝的爱情。先是翠翠迫使父母放弃“门当户对”的习俗陈规而和金定结合,后翠翠被李将军虏去作妾,金定又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翠翠。但迫于将军权势,不得以夫妻相认,最后以双双殉情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至死不渝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奉劝世人行好事,到头原是自周全”的劝谕思想是贯穿“二拍”始终的精髓,如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的开头中说的一妇人因受商人帮助救出了丈夫,在她去答谢商人的一刹那,商人卧室的房墙倒了,要不是因妇人来答谢的时间巧合,恐怕商人就一命呜呼了,这种行好就有好报的教谕“二拍”中描写的很到位。“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从总的艺术魅力来说,它比“三言”差得多。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3613&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3: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7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一、填空题:
1.杨家将演义一般指(《北宋志传》)。
2.《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是明代(许仲琳)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
    3.《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全书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讲述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还都去世为止一百七十多年的传奇历史。
4.《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全称(《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小五义”指的五鼠后人,(窜天鼠)卢方之子粉面子都卢珍、(掣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钻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的侄儿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五人。全书主题环绕在群侠于忠协助平定(藩王作乱)、于义惩治为恶盗匪两大主题,全书贯彻(忠义)思想,歌颂(行侠仗义)精神。
   二、简答《三侠五义》的核心思想。
答:《三侠五义》的核心思想是小说弘扬人间正气,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清官、协助清官断案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了宣扬忠义、维护社会秩序、为国为民的思想。
侠客们协助清官与邪恶势力对立,仗义除暴、为民申冤,这些都反映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明确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意义和认识价值。
  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为人出头伸冤的张别古、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3684&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典故班第48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本课学习了《声律启蒙》上卷部分,《声律启蒙》里究竟藏了多少典故,请从中找出典故20条并加上注释。
答:1)“颜巷陋”说的是孔子门生颜回,孔子认为其虽生活困顿但乐观豁达,是为贤。语出《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就是指的颜回。
2)“阮途穷”说的是魏晋时的著名隐士阮籍,他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一坛好酒,边行边喝,有时前面没路了,阮籍便痛哭一场,再转向其它道路继续前行。一日来到山颠,曾感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来鲁迅和毛泽东都对这句话爱不释手,反复引用。典出《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3)“冯妇虎”指的是打虎的英雄冯妇,他曾发誓不再打虎,但是一日路过一地,见到老虎伤人,还是忍不住上前打死了那只虎,人们很感激他,但是有些士人却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非大丈夫所为。
4)“叶公龙”自然指的是著名的叶老儿了,此人天天逢人便吹嘘自己有多么喜欢龙,家中的字画,吃饭的饭碗,甚至睡觉的被子,无不有龙的形状。但是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龙,却吓得魂不附体。
5)“手擘蟹螯从毕卓”说的是东晋毕卓的故事,他虽身居高位,但是时常喝酒误事,有一次甚至不顾身份,潜入一家酒店盗酒喝,结果大醉于酒瓮旁,被传为笑柄。后来被朝廷解职,但他毫不在意,并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了足一生。
6)“身披鹤氅自王恭”说的是东汉著名的帅哥王恭,此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一次身着鹤氅,也就是羽毛大衣在雪中行走,见到的人都说“真是神仙中人啊。”
7)“世祖中兴延马武”说的是东汉初年的大将马武,西汉末王莽篡权,天下大乱,起义军林立,马武最初是绿林军的麾下将领,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也就是文中的“世祖”,屡立奇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8)“桀王失道杀龙逄”后句说的是夏朝末年的忠臣关龙逢,暴君夏桀有一天让龙逢陪他观看炮烙之刑,桀看的兴高采烈,龙逢看不下去,冒死劝谏,结果触怒了夏桀,惨遭炮烙。
9)“主簿栖鸾名有览”说的是东汉仇览,此人起初当亭长,后为县衙主簿,就是主管文书簿籍之类的事的小吏,他认为“做鹰鸇,不如做凤鸾”,意思是人要往高处走,后来入太学。
10)“治中展骥姓惟庞”后句指三国时刘备麾下谋士庞统,庞统为人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但是初时刘备只委任他做一个小小的县令,结果他的政绩很差。鲁肃认为,这样的人物不是百里之才,只有使他的官位在治中别驾间,才能展其骥
足。
11)“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是指春秋时著名的刺客豫让,他投入晋国大夫智伯门下,智伯以国士待他。后来智伯在权力斗争中被赵襄子所杀,他的门下人都作鸟兽散,唯有豫让铁心要为主公报仇,为此不惜毁坏面目,吞下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并扮成乞丐终日流落街头,等待机会。一日他伏在桥下,欲杀赵襄子,被发觉后,提出临死前要斩赵襄子一件衣服,象征性的表示杀死了赵,赵襄子同意了,于是豫让挥剑斩衣,长啸而亡。
12)“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后句说的是西晋大将羊祜,他奉命驻守襄阳,到任后,对东吴军民实行怀柔政策。一次部下从边境带回两个小孩,一问是东吴守将之子,便立即派人送回。其父十分感激,第二天就率部来降。吴将邓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以礼相待,教育一番之后,又放回东吴,邓香感其恩,也前来归顺。羊祜率众游猎,每遇到吴国将士射伤的野兽被手下捕获,总是命人送还。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其生前游玩之地建庙立碑,以示纪念。后来每当人们至此,睹碑生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
13)“张骏曾为槐树赋”说的是西晋张骏的故事,他曾为凉州官员,移植柳树到凉州,没想到全死了,仅有酒泉宫西北长出一些槐树来,张因而作《槐树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很有点“有心栽花,无心插柳”的意思。
14)“杜陵不作海棠诗”说的是诗圣杜甫,古人对父母名讳颇为重视,杜甫也不例外,因为他的母亲名字叫做“海棠”,因此他从来不做海棠诗,表示对母亲的敬重。
15)“汉致太增三尺剑”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他在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后常常自夸道:“我乃三尺龙泉剑夺天下。”
16)“周臻大定一戎衣”说的是周武王姬发,他举兵伐纣,建立周朝,后来史书赞扬他:“一戎衣,天下大定。”意思是他穿着战袍(也就是起兵),平定了天下。
17)“出使振威冯奉世”指的是汉代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当时正值西域羌人造反,攻陷城池,烧杀抢掠,冯逢世领兵征讨,大获全胜,斩下八千余个胡人头颅,缴获马、牛、羊数以万计。
18)“伯乐马”说的是战国时秦国人孙阳,他以善于相马著称于世,号称“伯乐”。
19)“浩然驴”说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有一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骑着驴子在风雪天行路,往往由此就诗兴大发。
20)“青衣能报赦”语出《晋书·载记第十三》。前秦国君符坚正打算大赦天下,在集市上突然出现了一只大青蝇,盘旋着嗡嗡直叫,赶也赶不走。后来忽然有很多人奔走相告说皇帝要大赦天下了,别人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都说,是一个瘦小的青衣人在集市上大喊“官欲大赦”的,后来那个青衣人不见了……估计是大青蝇所化。
21)“黄耳解传书”语出《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机养了一条黄狗,名叫黄耳,聪明伶俐,深得主人欢心。当时兵荒马乱,消息不畅,陆机很久都没和家人书信联系了。一次他开玩笑的对黄耳说:“你能给我送信吗?”没想到黄耳连连摇尾巴,似乎表示没问题。陆机很奇怪,抱着试试看的目的写了一封信,系在黄耳颈上。没想到黄耳真的跨越千山万水把信送了回去,又捎来了家人的回信。如此好几次,从没有失误过。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3742&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49课作业
成典红叶秋歌

本课学习了《声律启蒙》下卷部分,《声律启蒙》里究竟藏了多少典故,请从中找出典故20条并加上注释。
1、“颜巷陋”说的是孔子门生颜回,孔子认为其虽生活困顿但乐观豁达,是为贤。语出《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就是指的颜回。
2、“阮途穷”说的是魏晋时的著名隐士阮籍,他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一坛好酒,边行边喝,有时前面没路了,阮籍便痛哭一场,再转向其它道路继续前行。一日来到山颠,曾感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来鲁迅和毛泽东都对这句话爱不释手,反复引用。典出《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3、“冯妇虎”指的是打虎的英雄冯妇,他曾发誓不再打虎,但是一日路过一地,见到老虎伤人,还是忍不住上前打死了那只虎,人们很感激他,但是有些士人却认为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非大丈夫所为。
4、“叶公龙”自然指的是著名的叶老儿了,此人天天逢人便吹嘘自己有多么喜欢龙,家中的字画,吃饭的饭碗,甚至睡觉的被子,无不有龙的形状。但是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龙,却吓得魂不附体。
5、、“手擘蟹螯从毕卓”说的是东晋毕卓的故事,他虽身居高位,但是时常喝酒误事,有一次甚至不顾身份,潜入一家酒店盗酒喝,结果大醉于酒瓮旁,被传为笑柄。后来被朝廷解职,但他毫不在意,并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了足一生。
6、“身披鹤氅自王恭”说的是东汉著名的帅哥王恭,此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一次身着鹤氅,也就是羽毛大衣在雪中行走,见到的人都说“真是神仙中人啊。”
7、“世祖中兴延马武”说的是东汉初年的大将马武,西汉末王莽篡权,天下大乱,起义军林立,马武最初是绿林军的麾下将领,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也就是文中的“世祖”,屡立奇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8、“桀王失道杀龙逄”说的是夏朝末年的忠臣关龙逢,暴君夏桀有一天让龙逢陪他观看炮烙之刑,桀看的兴高采烈,龙逢看不下去,冒死劝谏,结果触怒了夏桀,惨遭炮烙。
9、“主簿栖鸾名有览”说的是东汉仇览,此人起初当亭长,后为县衙主簿,就是主管文书簿籍之类的事的小吏,他认为“做鹰鸇,不如做凤鸾”,意思是人要往高处走,后来入太学。
10、“治中展骥姓惟庞”指三国时刘备麾下谋士庞统,庞统为人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但是初时刘备只委任他做一个小小的县令,结果他的政绩很差。鲁肃认为,这样的人物不是百里之才,只有使他的官位在治中别驾间,才能展其骥足。
11、“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是指春秋时著名的刺客豫让,他投入晋国大夫智伯门下,智伯以国士待他。后来智伯在权力斗争中被赵襄子所杀,他的门下人都作鸟兽散,唯有豫让铁心要为主公报仇,为此不惜毁坏面目,吞下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并扮成乞丐终日流落街头,等待机会。一日他伏在桥下,欲杀赵襄子,被发觉后,提出临死前要斩赵襄子一件衣服,象征性的表示杀死了赵,赵襄子同意了,于是豫让挥剑斩衣,长啸而亡。
12、“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说的是西晋大将羊祜,他奉命驻守襄阳,到任后,对东吴军民实行怀柔政策。一次部下从边境带回两个小孩,一问是东吴守将之子,便立即派人送回。其父十分感激,第二天就率部来降。吴将邓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以礼相待,教育一番之后,又放回东吴,邓香感其恩,也前来归顺。羊祜率众游猎,每遇到吴国将士射伤的野兽被手下捕获,总是命人送还。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其生前游玩之地建庙立碑,以示纪念。后来每当人们至此,睹碑生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
13、“张骏曾为槐树赋”说的是西晋张骏的故事,他曾为凉州官员,移植柳树到凉州,没想到全死了,仅有酒泉宫西北长出一些槐树来,张因而作《槐树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很有点“有心栽花,无心插柳”的意思。
14、“杜陵不作海棠诗”说的是诗圣杜甫,古人对父母名讳颇为重视,杜甫也不例外,因为他的母亲名字叫做“海棠”,因此他从来不做海棠诗,表示对母亲的敬重。
15、“汉致太增三尺剑”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他在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后常常自夸道:“我乃三尺龙泉剑夺天下。”
16、“周臻大定一戎衣”说的是周武王姬发,他举兵伐纣,建立周朝,后来史书赞扬他:“一戎衣,天下大定。”意思是他穿着战袍(也就是起兵),平定了天下。
17、出使振威冯奉世
指的是汉代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当时正值西域羌人造反,攻陷城池,烧杀抢掠,冯逢世领兵征讨,大获全胜,斩下八千余个胡人头颅,缴获马、牛、羊数以万计。
18、 “伯乐马”说的是战国时秦国人孙阳,他以善于相马著称于世,号称“伯乐”。
19、“浩然驴”说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有一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骑着驴子在风雪天行路,往往由此就诗兴大发。
20、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上句指的是殷高宗武丁的典故,他一夜梦得圣人,名字叫做“说”。醒来后就用梦中那个圣人的特征去查验群臣,结果都不是。他于是让人去宫外寻找,最后终于在傅险找到了这个“说”。他那个时候是一个胥靡,正在傅险修筑城池。胥靡就是劳役之刑人的意思。
后句说的是周朝姜尚姜子牙的典故,他学识渊博,有王佐之才,但是却每天在渭水垂钓,而且不用鱼饵,钩子离水面尚有一定距离,名曰“愿者上钩”。他其实是在等待有缘之人。终于有一天遇到了周武王姬发,姜认定他日此人必定君临天下,于是出山辅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3: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6 16:48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毕业答卷
学号:093     网名:红叶秋歌

一、简答题
1、什么成语?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籍?
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的,并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成语是习用的有特定含义的凝固短语。集约性(大多都有来源,凝聚了较多信息)、凝固性(形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和适用性(为后人广泛使用)是成语的三个显著特点。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其基本解释包括: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典籍,一般包括(1)指古代的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五年》《孟子·告子下》说:"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代赵岐给这里的"典籍"作注"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实则是关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记载。(2)泛指古今图书。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 刘向 校中秘书,謁者 陈农 ,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汉以来,典籍之大数也。”《尚书序》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后汉书·崔寔传》说寔shí"少沈静,好典籍"。显然这两处的"典籍",就是指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籍之意思了。

2、论成语和典故的异同?
①成语和典故在内涵上的区别: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古诗或词句。显然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当典故表现为具体“词句”时就和成语形成了重合现象,这样就出现了辨别问题。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成语强调其“既成”的特点,典故强调其“引用”的特点,这是成语和典故内涵上的区别。
②成语和典故在外延上的区别:成语大多有来源,亦即成语大都是典故。有些成语虽然也有出处,但因为出自白话小说,口语色彩明显,比较俗气,一般不认为它们是典故。 典故可以成语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非成语的形态出现。 少数典故演化成了成语,还有更多典故尚不具备成语的特质,因而不是成语。成语大多是典故,但典故大多不是成语。
③成语与典故在形态上的区别:成语大多凝固定型(少数成语可以变换语序更换语素,如“物与民胞”可变换为“民胞物与”,“寻根问底”可表述为“寻根究底”,等等);典故大多随物赋形,可变性强。
④成语和典故在运用上的区别:首先大部分成语与典故都具有历史源流性,即有出处,其次,什么样的故事可以提炼为成语、典故,什么样的故实及源出算是成语,典故的故实或源出,有一定的社会约定性,这个约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过程中的社会认同,它由民族文化决定,这种社会认同在使用中又转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性,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规定性便成为判断某个词语是否是成语或典故的标志,社会认同的结果就使得成语和典故具有了相对稳固的内容和形式。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比,就是譬喻,包括比喻和象征。例如《硕鼠》就其外形、生物的类别及其发展程度的高低,本体与喻体的产别很大;但其不劳而获则完全一致;《邶风 谷风》以山谷之风,喻人之盛怒,以自然现象喻人情绪之变化。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是个的开头。采用兴的手法多在《国风》,从引发情感的事物写起的兴,同比、赋的手法接近。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比、兴以外的其它一切表现手段,包括叙述、形容、联想、悬想、对话、心理刻画等。如《东风》《采薇》二首,写行役征人之心绪,可谓淋漓尽致,乃写景诗之最上乘。

4、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及特点。
①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1)传统文化的主要种类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中庸》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礼记》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仪礼》(17篇)是由孔子整理编订的。 《周易》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被誉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古文化典籍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由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6、二十四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各史的作者是谁?
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著,它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开始,止于汉武帝后期,记述了我国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汉书》为东汉班固编撰,记事始于汉高帝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后汉书》为纪传体东汉史,由南朝宋范晔编撰,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计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4.《三国志》由西晋陈寿创作,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
5.《晋书》是房玄龄等人受唐太宗的指示修撰而成,是一部官修史书,记载了自司马懿早年到晋恭帝元熙二年期间的历史。
6.《宋书》由南朝梁沈约著,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终于宋顺帝升明三年,共记载了刘宋王朝六十年的历史。
7.《南齐书》由南朝萧子显编撰,记载了南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计二十三年的历史,原名《齐书》,因到了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为《南齐书》。
8.《梁书》为唐代姚思廉著,记载了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的历史。
9.《陈书》仍由唐代姚思廉著,记载了陈朝五位皇帝共三十三年的历史,记事始于陈武帝永定元年,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
10.《魏书》是北齐魏收著,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11.《北齐书》为唐代李百药著,本名《齐书》,宋时才加“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五十多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12.《周书》为唐代令狐德棻主编,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历史。
13.《隋书》为唐代魏徵等著,记载了隋朝三十七年的历史。
14.《南史》为唐代李延寿著,记事始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
15.《北史》也由唐代李延寿著,记事始于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和隋朝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16.《旧唐书》由后晋刘晌等编撰,记事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终于唐哀帝天祐四年,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17.《新唐书》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合撰,其记述的历史时期大致与《旧唐书》相同,涵盖了整个唐朝时期。
18.《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记录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历史,由北宋薛居正等人修撰。为了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遂改名为《旧五代史》。
19.《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为北宋欧阳修创作。他用春秋笔法将五代历史杂糅到一起,成为唐代以后绝无仅有的私修史书。
20.《宋史》、《辽史》、《金史》均为元朝所修,编撰者署名是元朝宰相脱脱。其实,当时参与编撰的人很多,其中翰林学士欧阳玄出力最多。《宋史》记事始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终于南宋末代皇帝宋昺祥兴二年,记载了北宋和南宋两朝三百二十年的历史。《辽史》记载了辽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也兼述了辽代建国以前契丹族及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金史》记事始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到灭亡,约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21.《元史》为明代宋濂等编撰,记载了自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及灭亡的历史。
22.《明史》为清代张廷玉等编撰,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7、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比如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卯金运徂谢,孔明隐隆中。”,“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薛能《游嘉州后溪》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虚珠法: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根据《蒙求》的“孔明卧龙”做“虚珠”,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二、填空题
    1、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
    2、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3、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宽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4、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有(道德经)、(庄子)、(列子)等。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5、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6、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论辩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和(邓析)、(桓团),作品为(公孙龙子)。
7、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8、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是(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杂家的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9、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10、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11、兵家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政治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蔚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起)、(尉缭子)等。
12、医家的代表人物(扁鹊),是中国(医学)的形成。
13、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做珠(炼化))、(寻较)、(做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11 , Processed in 0.1243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