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15疏雨滴梧桐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一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1.萧衍的禅让过程和历史上其他禅让过程有何区别
中国历史当中禅让的皇帝也不少,有主动禅让也有不得不禅让的。想要立自己的政权,又要堵天下悠悠之口,把礼仪做足,萧衍也不过如此。玩的都是套路。好在䔥衍还算是有所作为,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是难得的。
2.陈伯之刘季连应该怎么评价
陈伯之,刘季连同为降臣,命运完全不同,令人唏嘘。个人境遇不同,性格不同,结果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二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作业:点评萧宝夤、谢朏,傅竖眼
1、萧宝夤(yín)一作萧宝寅,字智亮,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南齐宗室,齐明帝第六子。. 萧宝夤原为南齐建安王,后改封鄱阳王,在梁武帝杀害南齐宗室时,逃奔北魏。. 萧宝夤在北魏娶南阳公主为妻,屡次与梁朝作战,平定关中莫折念生叛乱,官至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尚书令,封齐王。. 萧宝夤一直不忘复兴齐国,孝昌三年(527年),他控制长安,杀死关右大使郦道元,自称齐帝,改年号为隆绪。. 但在次年,便兵败投奔万俟丑奴。. 永安三年(530年),尔朱天光平定万俟丑奴。. 萧宝夤也被俘送洛阳,被赐死于驼牛署。.
2谢朏 (fei)幼聪慧,父亲谢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谢朏曾跟着父亲伴圣驾出游,有机会在孝武帝刘骏面前展现文采,让孝武帝大为赞赏。这个出身名门的小神童前途无量,且他参军后做过太子舍人、中书郎、长史等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诸多赞誉。在出任临川内史时,有人诬陷他贪污受贿,袁粲很信任他,就把举报信压下了。袁粲是很有气节的忠臣,刘宋王朝灭亡时,他和儿子对敌人宁死不屈,以身殉难。这件事对谢朏的影响很大,所以他面对篡位的齐高帝萧道成,拒绝入朝为官,抛去功名,宁可在家睡大觉。总结下来,谢朏历经了三个朝代,六次拒绝入朝为官,一生无意于官场。他本是贤明之士,虽然有一身才智,却生于乱世,自然不愿与乌七八糟的官场同流合污。不过萧衍最终打动了他,他在梁朝为官期间,贤德勤政,是一位难得的能臣,无愧于‘千金’之美名。
3傅竖眼
傅竖眼,本清河人。沉毅壮烈,少有父风。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官至镇军将军,都督梁、西益、巴三州诸军事。子傅敬绍谋叛而为兵士所杀,因耻恚发疾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班委第三讲作业
疏雨滴梧桐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在位期间,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基础;向南朝发动一系列战争,攻取益州之地。向北攻打柔然,使得领土疆域大大拓展,国势盛极一时。在位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政日趋黑暗,国力逐渐衰弱。永平元年(508年),宣武帝弟、冀州刺史元愉以诛高肇为名起兵,称皇帝,设置百官。后宣武帝将宗室诸王软禁起来,并杀彭城王元勰。元勰功勋卓著,声望很高,他被杀后,全国百姓都为之叫冤。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终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北魏则对柔然采取“讨伐”方针,以解除北边威胁,统一大漠南北及掠夺财富。 因此,在80来年中,柔然南扰和北魏北袭均达20余次。双方各有损失,此消彼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四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1.如何看待蜀梁州之地的城头变幻大王旗?
答:蜀梁州也被称为“汉中”。汉中地理位置独特,南北窄、东西长,地势低,山势险峻,是川陕之间的枢纽门户。且气候物产优越,为农耕基地、养民、屯兵,支援军事的有利条件。汉中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一时的得失,会对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当地农耕资源丰富,可以自给自足,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利于固守。
   汉中南北有秦岭、巴山这两个巨大屏障,成为扫视天下的障碍,视野和发展空间自然受限,难以达到大开大合、长驱直入之效应。这也决定了汉中的回旋余地有限,容纳体量狭小。纵观历史,只堪作为偏安一隅的守护之所,不足成为战略中心。但是对于汉中的争夺也是必然,一到南北对峙的时候,地方行政权利的交替更换成走马灯态势。三国时,曹操征降张鲁,将汉中之地化整为散,分割而治,预防独家坐大、拥兵自重。元朝直接让汉中隶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成为汉中隶属陕西之始,此格局设置沿袭千年至今。这也就导致了汉中轮番上阵,不断更换大旗。

2.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看法。
​答:一代明君孝文帝过早地离开了,太子元恪不仅继承了他的皇位,更继承了他的事业。如果说用两个词来说孝文帝,就应该是改革、奋进;同样用两个词来说宣武帝的话,那就是维持、跟进。
孝武帝元恪​是孝文帝次子。即位初,由大臣赞辅。年十六亲政,宠用外戚高肇,翦除宗室。​咸阳王元禧策划反叛未果,几十人被镇压;京兆王元愉起兵造反,司徒高肇借机说元愉与元勰是同谋,结果彭城王元勰被斩首,征讨元愉者大败而归,几年之内宗室皇亲人心惶惶。
与南朝梁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取得梁寿春、义阳等城。正始三年,俘杨绍先,灭氐王杨氏。崇信佛教,曾亲为诸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境内共建寺庙一万三千余座。在位十六年,公元515年,33岁的宣武帝在悔根和叹息中因病去世。庙号世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五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作业:
1.评价丘迟写信送给陈伯之。
结合陈伯之以往的经历、现实的处境、内心的疑虑,有的放矢地逐层申说,全文有循循善诱、真诚相待之言,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最终目的是劝降。
2.你怎么看邢峦
翻身以后的刑峦并没有报仇雪恨,一雪前耻,而是一如既往的忠义两全。不仅为人讲义气,还很忠于孝文帝。虽然他出身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气节和骨气,飞黄腾达后不忘初心。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3.临川王萧宏为什么带着几个人骑马逃跑?
萧宏(473年~526年5月13日),字宣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六弟。
南齐末年,梁武帝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后,以为中护军,卫戍京师。天监元年(502年),封为临川王,迁扬州刺史。
天监四年,奉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梁军器械精新,军容极盛。攻占梁城,驻兵洛口(今安徽怀远市)。之后,畏缩不前,夜遇暴风雨,弃军逃亡,致使数十万大军溃散。后迁太尉、骠骑大将军等职,领扬州刺史二十余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六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1.“钟离之战”,北魏一败涂地的原因是什么?
钟离之战正是南北朝后期,作为两个区域统一性政权之间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钟离之战是南北朝后期历史进程的关键转折点,此战对梁、魏双方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南北朝后期历史发展的走向。此战,魏军主帅元英错误估计战场形势,一意孤行,终致失败。梁军守将刚勇,各部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有效战法,且适时反攻,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
2.哪里是是南北朝的侨置地方?
侨州郡县,东晋南朝为流寓百姓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故称“侨”。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侨县。早在东汉末已有以流徙百姓设立郡县寄治新迁地的事例,但侨州郡县的名称则始于东晋。西晋末,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北方汉族人民大量南迁,其中幽、冀、青、并、兖五州(今河北、山东、山西及豫东北)及徐州之淮北流人多越过淮水、长江而停留于扬州境内;秦、雍(今陇右、关中)、司、豫(今晋南、豫西、豫中)等州流人则多至襄、樊、汉、沔(今豫南、鄂北),停留于荆州之北部。还有一部分司、豫流民南迁至江州(今鄂东、江西)北境。东晋政府遂在聚居之地,以他们原籍州、郡、县的名称(亦有新立名称者)设立临时性的地方行政机构以登记和管理他们。这些人称侨人,州郡县称侨州郡县,而以流亡百姓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县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七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作业:分析评价两位北魏大臣高肇邢峦。
     高肇,字首文,自称是渤海郡脩县(今河北省景县)人,自称五世祖高顾,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3年)时,因躲避战乱,迁居到高丽。高肇及其家族,通过冒姓渤海高氏进入了中原士族社会的核心圈子。  父亲高扬,于北魏孝文帝在位初年,和其弟高乘信以及同乡韩内、冀富等人进入并归顺北魏,官拜厉威将军,封爵河间县子,高乘信官拜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相待,赐给奴婢、牛马、彩帛。而且孝文帝纳娶高扬之女、高肇之妹高照容为妃,生子宣武帝元恪。富贵显赫,权倾朝野,终遭诛杀。
      邢峦(464年~514年),字洪宾,瀛州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南北朝北魏名将。
邢峦出身河间邢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颇有文才干略。举孝廉出身,拜中书博士,迁员外郎。受孝文帝元宏赏识,拜中书侍郎,掌管机要。从征汉北有功,迁黄门侍郎、御史中尉、瀛州大中正,拜散骑常侍,兼任尚书。宣武帝时期,迎接梁将夏侯道迁,拜征西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经略汉中,拓地安民,进军涪城,派遣统军傅竖眼大破仇池氐王杨绍先等势力。迁度支尚书、安东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协同中山王元英大战南梁,夺回悬瓠,取得宿豫大捷,受封平舒县伯,迁殿中尚书。后又平定豫州悬瓠城民白早生的叛乱。
延昌三年(514年),邢峦暴病去世,时年五十一岁,获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谥号文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八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1.评价北魏王朝“子立母死”皇位继承制度。
答:我觉得要防止外戚专权北魏王朝的“子立母死”皇位继承制度是有效的。在北魏统一的150年里,却占据统治地位的皇位继承制度,即"子贵母死继承制",其指的是当皇子被选为大统的继承人——太子以后,其母亲就必须被杀死,这个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从根源上断绝外戚干政专权的威胁。也减少九子夺嫡的可能。自西汉以来的历史悲剧无一不在警示着外戚干政给皇权带来的动荡,吕后专权以后社会中不断开始出现类似皇帝年幼而大权旁落到母系一族中的现象,而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朝中的皇帝大都年纪很小就即位,且大都短命,汉朝时期皇后在社会中的嫡正地位也得以确定,因而"主少母壮","帝死后生"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十分常见。在少主年幼、病弱、懦弱、昏庸、无能之时,皇后也就是下一代的皇太后可以垂帘听政,如此一来,皇太后背后的家族势力就成为垄断皇权的外戚,权力虽然仍旧得到了正统继承,实际上成为了外戚们满足自己私欲的权力垄断。这种"子立母死"的皇位继承制度,虽然防止外戚专权,但致使后妃们根本不愿诞下皇嗣而丢掉自己的性命,因此北魏皇嗣逐渐走向稀疏,影响到了北魏皇室血脉的延续,北魏皇朝也因此走向衰落。
这种“子立母死”制度的实施,葬送了年轻后妃们达到数十个,一直到最后,胡皇后抓住了机会,才使“子立母死”制度走到尽头。
2.宣武帝为什么要废除“子立母死”皇位继承制度?
答:史书记载北魏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性格温顺,并不是那种残暴的人,而且宽宏大量。最重要一点,元恪信佛,而且到了痴迷程度,甚至在宫中设立佛坛,大讲佛事。佛家讲慈悲,一个信佛的皇帝,不会如此残忍。因此,这就给“子贵母死”的制度废除奠定了一个客观有利条件。宠妃胡太后有底气来自于宣武帝元恪对她的宠爱,她也摸透了元恪的性格,所以胡太后敢于生子。但胡太后也这知道凭自己妇人之力不可能把北魏这条严格制度废除,于是胡太后就拉拢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这三人可不是简单人物,都是宣武帝身边的宠臣,有这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把废除“子贵母死”制度缘由讲的头头是道,宣武帝不废都不行了。于是胡太后不仅没被赐死,而且在后宫还升了宫,成了贵嫔,就是仅次于皇后的位置,从此这个厉害的女人走上历史舞台,最终也断送了北魏王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九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作业:谈谈你对"明堂"的理解
“明堂”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礼制建筑,古人认为,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统万物,天子在此既可听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古代帝王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北魏王朝是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平城明堂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年(486)秋七月“诏起明堂、辟雍。”而真正开始修建是在太和十五年(491)夏四月,并且在修筑明堂的同时还修筑了太庙,《魏书·高祖纪》记载:“经始明堂,改营太庙。”工程进度特别快,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明堂和太庙就修筑完成了。《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五年(491)冬十月“明堂、太庙成。”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由少数民族政权建造的明堂,而且该明堂内部增设了浑象,顶部修建了灵台,集天文观察、演示和月令于一体,兼有了天文台的作用。《水经注·漯水》记载:平城“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堂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室外柱内,绮井之下,施机轮,饰缥碧,仰象天状,画北道之宿焉,盖天也。每月随斗所建之辰,转应天道,此之异古也。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水侧结石为塘,事准古制,是太和中之所经建也。”
北魏平城明堂是由李冲来设计建造的,据《魏书·李冲传》记载:“冲机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这里的“北京”就是指的平城,是迁都洛阳后对平城的称呼。李冲不仅设计修建了明堂,还有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圆丘和供奉皇帝先祖的太庙,包括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划定基址、设置郊庙之地、新修殿堂都全靠李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对明堂的具体设计修建没有查到更多资料,但就当时在修建太庙时,因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时命蒋少游赴洛阳测量了魏晋故庙基址,然后依据其样式建造。至此,北魏重新修建的太庙脱去了鲜卑旧俗,成为一座符合汉族传统帝王体制的建筑。由此可以推想到,当时明堂的修造也应是参照了汉族传统帝王建筑而修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15: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讲作业
——宋15 疏雨滴梧桐

简评北魏胡太后
宣武灵皇后(?-528年),胡氏,名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一说名胡承华,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的长女,母亲是秦太上君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尊胡氏为皇太后。因孝明帝年幼,由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为太后之后,曾下令造申讼车,以接受投诉冤情。又在朝堂亲自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为帝,对外谎称是皇子即位。几天后废黜元姑娘,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史称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尔朱荣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将她收殓埋葬在寺庙。孝武帝时,才以皇后礼仪安葬胡太后,追加谥号为灵皇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3:53 , Processed in 0.0753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