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20绿竹清泉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三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1、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印象
答:元恪(483年~515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元宏次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即位于鲁阳,由“六辅”秉政。在位期间,功过参半,厉行节俭,提倡礼乐,继续汉化;扩建洛阳城,南攻萧梁,北击柔然,胜多败少,国势盛极一时。一生笃信佛教,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在位后期,朝政日昏,外戚专权,诛杀宗室,国力渐衰,阶级矛盾尖锐,起义不断。
延昌四年(515年),驾崩于式乾殿,时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安葬于景陵。

2、试论北魏对柔然政策的得失

答:北魏与柔然,都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着相近文化信仰生活习惯。北魏采取军事对抗为主,打压柔然,虽占上风,但国力消耗巨大,敌对关系一直伴随到北魏灭亡,没有采取安抚为主,威慑为辅的政策 ,没有用和谐共存的战略思路来考虑解决,导致两者相继灭亡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四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如何看待蜀梁州之地的城头变幻大王旗
2.谈谈你对北魏宣武帝看法
答1:南北朝时期,政权频繁更替,行政区划也相对混乱,南齐时,巴中属梁州,地名汉昌。
自战国至东晋,近八百年的时间里,蜀梁先后出现五个政权。从秦国司马错灭亡古蜀国后,经过始皇帝灭六国,统一全国开始,到谯蜀政权被灭亡的这段时间里,唯一以蜀梁为基业,统一全国的只有汉高祖刘邦。蜀梁从来都不属于王霸之基,虽蜀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统一天下,靠的不是平原的富饶,靠的是与关中父老得来的民心。
答2: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D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北魏第八位皇帝,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为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元恪去世,终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葬于景陵。《魏书》里评价元恪是: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雅性俭素。善风仪,美容貌,临朝渊默,端严若神,有君人之量矣。元恪性格复杂,得失参半,有两件事:一是北魏迁都洛阳;二是南朝齐梁交替。在执政期间影响很大,北魏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一面年年南征,战果不断,一面经济负担沉重,后期政治腐败,外戚专权,是北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在斯人之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五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评价丘迟写信送给陈伯之。
2.你怎么看邢峦。
3.临川王萧宏为什么带着几个人骑马逃跑?

答1:这是文学史上一封著名的书信,也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丘迟因于陈伯之共过事,知己知彼,加上丘文彩斐然,情真意切,直击伯之心理要害。信里运用对比,手法灵活,曲尽其意,利害相权,情理俱备,坦城相谈,分寸感极强,展示了作者高明之处,收效甚巨。
答2:邢峦是北魏名将,生于官宦世家,少时勤奋好学,有文才干略,姿貌甚伟,有大志。入仕后,受到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赏识。后以文武才干,建功卓著,实为纬世之器。
答3:萧宏,为人怯懦,不懂军事。虽在大军节节胜利时,财色迷心,心不在军,想退又碍于众将阻拦,无由拒绝。恰好夜遇暴风雨,遂其心愿,偷偷弃军逃亡,致军大败。因为是梁武帝的亲弟弟,愚懦贪鄙,没有威胁,得其呵护,不怕追责,逃得很放心。萧衍重用他,也许是看重庸碌,无反心,为让他镀金而不是取胜,不然怪萧衍糊涂,也不怪萧宏无能,事实证明,萧宏回去后依然风光如旧,那一丝羞愧,也该萧衍分担一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六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钟离之战”,北魏一败涂地的原因是什么?
答:钟离之战也被称为邵阳之役。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以钟离城和附近的邵阳洲为主。钟离旁边就是淮水天险,易守难攻。钟离之战是梁武帝讨伐北魏期间最具有意义的战役,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结果南梁赢得了钟离之战的胜利。其原因:
一、南梁誓死守卫。北魏军队用车轮战法对钟离城发起猛烈的进攻,但遭到了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
二、北魏主将元英一心贪图以广大将士的生命来为自己建立不世奇功。一意孤行。
三、梁武帝用才得当。先后的主将有勇有谋。前有昌义之是神射手,哪里有危难,他便亲自去救援,箭到之处,无不应弦而倒。且后期两主将和睦,军队不愁胜,“曹景宗见了韦睿,礼节甚为恭谨”。韋叡坚持站在城上,鼓励将士拼死决斗,维持不败。
四、指挥得当。小船载着稻草,上头灌上油膏,前去烧毁魏桥。风怒火盛,烟尘高起,天昏地暗。梁军的敢死勇士,拔掉木栅,砍断桥梁。
钟离之战,结束了魏国南攻的势头,也将魏国精兵消耗掉大部,这一战之后,北魏失去南进的机遇期。这战相当于淝水之战的效果,对梁国来说意义重大。

2.哪里是是南北朝的侨置地方?
答:侨置郡县,我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这类郡县被称为侨置郡县。东晋南朝政府因而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特权,借以缓和南北士族的矛盾,以巩固统治。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以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侨郡相区别。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南朝侨置郡县在隋统一后,完全废除。
南朝宋(420年)分梁郡北部地区设置谯郡,以蒙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村蒙县故城)为治所。北魏沿袭南朝宋,复置谯郡,郡治蒙县。北齐元年(550年),废谯郡,并入梁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分析评价两位北魏大臣高肇邢峦。

邢峦(464~514年),字洪宾,瀛洲河间郡莫县人。北魏名将,出生于官宦世家,勤奋好学,有文才干略,州郡相继上表推荐,后选拔入朝
表现出色,为孝文帝赏识。宣武帝继位后,渐受重用,屡立军功,各处征讨,平定判乱。
自宿豫大捷以后,立志修德,不以财色为重。延昌三年(514年),他暴病逝世,终年五十一岁。举朝深感悼惜。宣武帝下诏赐其家帛四百匹、朝服一袭,经黄门甄琛建议,追赠邢峦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谥号“文定”


高肇(?~515年),字首文,渤海蓨县人,高句丽族。有才干,无学识,进入仕途后,留心百务,孜孜不倦,后以外戚专权,权倾朝野,残杀和迫害以彭城王元勰为首的宗室重臣,孝明帝元诩即位后,遭到诸王宗室的清算和诛杀。灵太后临朝后,追赠营州刺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八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作业
1.评价北魏王朝“子立母死”皇位继承制度。
答:
封建王朝时常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母强子弱的政治现象,统治大权一度旁落。东汉时期,这种现象更趋普遍,拓跋珪掌权后,看到了这种弊端,因此在建立北魏之后,确定好继承人,就把当时的刘贵人杀害,为后来北魏实行“子立母死”的制度模式奠定了基础。拓跋珪实行这种“子立母死”的制度,一定程度上遏制外戚部落势力对于北魏政治的侵蚀,进一步稳定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弊端不言而喻,早成了继承人的短缺不济。

2.宣武帝为什么要废除“子立母死”皇位继承制度?
答:
北魏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性格仁厚宽宏,笃信佛法,深受佛学影响,对这种制度的残酷感受很深。太子的母亲,是十分受宠爱的胡皇后。她也摸透了元恪的性格,立了太子后,胡皇后成了主张废除子立母死的主要人物。胡皇后联合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三人,一起上奏,三人都是宣武帝宠臣,影响力不小,元恪年龄渐大,思考再三,就没有继续此制度,也是仁厚之心,史所明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九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作业:谈谈你对"明堂"的理解。

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且出现频率很高,明堂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 ,表明在当时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不见有准确的记述。
《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
明堂其实就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明堂在周朝是作为天子接见诸侯王公的场所,有实用功能,同时也有体现周礼的象征作用。兴建明堂是朝廷的重大盛举。汉武帝独尊儒术,于元封二年(前109)在泰山建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座明堂,据《史记》记载,这是一个对称的台榭式建筑。西汉末年王莽标榜恢复周礼,元始四年(公元4年)在长安(今西安)南郊,由经学家刘歆设计了明堂辟雍。这座建筑的遗址于1957年发掘出来,很明显地带有《考工记》明堂构图形式的遗意,是台榭式建筑。但直到西汉末年,经学家对明堂只有简单的形式描述,而没有关于象征含义的解释。到东汉中元元年(56)在洛阳新建明堂,才有了明确的象征含义,它的形式仍是继承《考工记》以来的井字形构图的台榭式。
两晋和南朝也建明堂,改为一般的木结构殿宇。只有北魏太和十五年(491) 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造明堂,还继承汉明堂的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作业:简评北魏胡太后。
答:宣武灵皇后,史称胡太后,她是一个极有争议的复杂历史人物。她是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孝明帝元诩生母。由于明帝幼小,她曾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掌握北魏政权,她多才多艺,执政初,励精图治,采取措施,使朝政改良。后来荒淫无节制,朝政混乱,危机四伏,孝明帝夺权失败被诛,一系列措施不当,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出现“河阴之变”的悲剧,造成北魏的分裂消亡,她虽惨死,也难辞其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9 | 只看该作者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你怎么评价浮山堰工程?
答:从永嘉末年晋室南渡,直到之后的南北朝并立,两三百年的时间正统的汉家文明之所以能在南方幸存,依赖的是江淮天险对北方胡骑的阻隔。而浩荡的长江绵延千里,南方无法做到处处设防,必须在江北保持一片进取的区域,对北方形成威慑,这片区域最适合的就是江淮平原,尤其是扬州到合肥一线。有了这片缓冲区,北军就很难对南方精华地带形成致命威胁。
梁武帝萧衍曾经以绝大的气魄,策划了一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谋,意图以水代攻,用修筑巨型堤坝让淮河水倒流的方式、迫使北军放弃占据的两淮要地寿阳城,从而在后来的北伐攻略中占据先手。这个堤坝就是中国水利史上空前的超级工程——浮山堰,后世学者结合史料和实地考察推断,其主坝高达三十多米,土石方方量两百多万立方米、总蓄水量在一百多亿立方米,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纯以人力构筑的情况下,其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为了完成这项壮举,萧梁动员了江淮一带超过二十万民夫,耗费的精铁、巨木、石料等物资难以计量,其间虽有很多周折,但只用了两年就将大坝建成。不过当时的人们显然低估了这样巨大的堤坝需要承载的压力,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是根本无法持久的,所以虽然的确将淮河水位大幅度提升、迫使上游的北军不得不放弃了寿阳,但浮山堰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轰然崩溃,让江淮众多州县顿成泽国,百姓死难无数,其损失完全无法统计,让萧梁国力大减。
受到这样惨痛的教训后,萧衍仍然执迷不悟,对以水攻敌这样的战略有着偏执狂似的执着,又先后试图在怀远的荆山一带筑坝、之后又在徐州附近修建了寒山堰,不过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都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成为北朝方面的笑柄。而萧衍之所以坚持这么做,一方面是他自己清楚南朝军队的战斗力远逊于北军,在正规的军事对决中很难取胜,所以想方设法想去投机取巧,是怯懦心理而引发的侥幸思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另一方面则是他此时沉迷于佛教,据说感受到了佛祖启示,可以凭借筑坝之举获得对北朝的胜利。
浮山堰是由萧衍错误决定而导致错误结果的军事水利工程。史载数字触目惊心:大坝投入民工二十万,修建期间冻死十五万人。又崩溃,死了十几万人。二十几万人的生命,为萧衍的错误决策买单,比一场战争死亡的人数还多。南梁在一开始就是不对的,想要淹没对方城镇获胜本来就目的不纯,更何况,修建时消耗的物力人力可以说是天怒人怨,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
在技术上,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几项水坝指标在当时都是世界的一位。坝高往往是水利工程技术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国外的土石坝至12世纪才突破30米高度,比浮山堰晚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惊人的力量和气概。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度,虽只存在了4个月就被冲垮,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3: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十二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作业1.怎么看待萧宏的特殊待遇?
1、慈悲。萧宏的的南梁一次次躲过大劫,和梁武帝后来信佛有一定关系,梁武帝处事多慈悲。
2、因愚得福。萧宏一直位居要职,贪图富贵,才能平庸,让梁武帝放心。
3、信任。从梁武帝一称帝,萧宏就总掌禁军,担任中护军,一直是梁武帝心腹,梁武帝了解他,所以信任纵容,不下杀手。

2.        你对史籍出现神秘记载的看法。

答:  “荧惑守心”是古代君王讨厌的一类天降异兆。所谓“荧惑”,是指太阳系中的火星,因荧荧似火,行踪不定,故而得其名。“守心”中的“心”,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位于东方七宿之中),由三颗大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三颗大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太子和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守心”火星运行时候,若速度较慢,称做留守,即火星留在心宿区域徘徊不去。无论东方、西方,火星都预示战争和杀伐,故而不祥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两星相互辉映,争“红”斗艳,这就叫“荧惑守心”了。古书称“荧惑守心”非常不吉利,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帝王驾崩,丞相下台。
“荧惑守心”本身就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史书的记载很大程度上,是封建迷信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5 12:55 , Processed in 0.0597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