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凤王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毕业三道问答题展示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15-静听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作业谈谈你对杨坚建立隋朝的感受。
答:杨坚隋朝的建立,是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在南北朝的乱世中,他凭借卓越的智慧和能力,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再是隋朝的建立,为百姓带来了和平与稳定。战乱使得人民渴望安宁,他的统一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期待。新的王朝意味着新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发展的诞生。人们期待开创繁荣昌盛的新局面。但政治的复杂和各方势力及社会矛盾的解决,都需要其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能力。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高德上书是开皇六年是杨坚45岁,正是他宵旰夜食的处理国政、为统一天下做准备的时候,高德竟然哪壶不开提哪壶,让杨坚退位做太上皇,交出权利给太子,这恐怕不是一个山野村夫能够想到的。
隋文帝本人不但极为勤勉政事,而且雄心勃勃要大干一番事业,以至于朝中政务,事无巨细都总揽在手。有大臣还劝谏文帝无须处理过于烦碎的具体事务,他尚且纳而不从,又怎么会登基仅仅六年,就禅位与太子而甘居太上皇呢高德上书不久,文帝就在闰八月丁卯,遣“皇太子镇洛阳”。在山东局势一片平稳的情况下,太子杨勇突然出镇洛阳,可以看出是文帝对牵涉高德上书的杨勇一个明确的警告。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杨勇与高德有关联,但猜忌心理严重的文帝对太子杨勇应该是难消疑。如果说高德上书事件之后,太子杨勇的失宠隐隐约约透露出一鳞半甲,那么在次年平陈统帅人选的选择中,他的劣势就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开皇七年十月,文帝去同州一带巡视时,将李德林早已谋划的平陈方略交付晋王杨广。也就是说,此时文帝已经选定杨广作为未来平陈战争的
——————————————
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说明隋文帝时期经济基础很厚实,建离宫完全没有负担。虽有外患,外部局势相对比较平稳。但通过隋文帝祭祀泰山,说明隋文帝极力想建立皇权权威,维护皇权威严。隋文帝建离宫的主要原因避暑和享受。其实很多皇帝都建过,也实数正常,就是建的过程中手段激进了一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20-天津清风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1、在战略战术上。隋朝在伐陈战役中,借鉴了西晋灭吴的策略,集中水陆军51.8万,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兵分八路,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陈朝。这种多路并进的战术,旨在分散陈军的防御力量,增加其防御的难度,从而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压力,最终导致陈朝的崩溃。隋军在南京方向,通过从重庆出发顺流东下,以及从江陵逆水而上的战术,形成了对陈朝的合围之势,最终导致了陈朝的灭亡‌。
西晋灭吴之战中,也用的类似的战术。兵分六路,自西向东,由巴蜀上游起兵,中游截断,下游主攻的方式,逐步歼灭南朝主力。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吴国的防御力量被分散,无法有效地集中应对,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败亡。
2、在领导对待战争的态度导致了战争的结果上。清河公杨素将打造战船的木屑倾倒江中,疑惑陈军,这和西晋王濬的水师战术一致。陈国事先已发觉,提前呈报了陈后主,但是陈叔宝的反应和吴主孙皓很相似,没有把上游倾泻木屑的战争警示当回事,放松了警备,低估了隋军水师。隋军相继攻克京口、采石、长江天险的主要防御要地,接连失守。大监军施文庆更是文弱不能任事,导致了隋军迅速渡江,占领了两个重要桥头堡。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都体现了顺流而下、水陆并进、集中兵力、直捣敌都以及灵活应变、多路齐发的战略思想。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家们的智慧和谋略,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
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题人:篁竹20-天津清风
答:高颎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宾。北周大臣独孤信被诛杀,遗孀妻子徙王西蜀居住,但是独孤信的老部下还与独孤一家有所往来。老部下中的人物就包含高熲的父亲高宾。所以独孤皇后,一直把很器重高熲,毕竟父一辈就是老上下级关系。所以高熲能在大隋初年,官场得意,不仅是只靠个人的才能,关键还是自身关系硬。隋文帝给高熲赐姓独孤,以表示对高熲的亲近。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熲在隋朝身居高位,文韬武略举世无双。后面被废为庶人,有下面几点原因:
1、在杨广的推动下,独孤皇后与杨素结成联盟,针对太子杨勇展开了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就有了想废太子杨勇的想法,不过废立太子,乃是国之大事,隋文帝与老宰相高熲商议的时候,遭到高熲一口否决。二十年都是同心同德的君臣之义第一次有了决裂。
2、高熲得罪了独孤皇后,有二件事导致这样一个结果。
独孤皇后怀疑高熲瞧不起她。隋文帝到仁寿宫,宠信了一个宫女,独孤皇后装不知道,待隋文帝下朝后兴冲冲找小宫女时,才得知被独孤皇后杀了。隋文帝气得离家出走,后来高熲找到他,隋文帝说了句:吾虽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就劝慰隋文帝说了一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独孤皇后知道后就对高熲产生不满。
高熲的妾生儿子,这件事又导致独孤皇后对高熲产生不满。高熲的原配夫人去世,皇后同情他中,准备给他赐个老婆,被高熲拒绝。他说:“臣今已老,退朝  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臣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本来独孤皇后对高熲的印象已经很好了,没有想到没过多久,报出喜讯,高熲的妾生了个儿子。这下子,独孤皇后又非常恼怒,因为她一辈子恪守的就是一夫一妻制原则,最痛恨的就是大臣纳妾,现在高熲不仅偷偷摸摸有了小妾,还生了儿子,他居然还在皇帝皇后面前卖好,这是道德败坏呀。从此对高熲印象更坏。目前又反对废太子,独孤皇后就觉得这人不可取。必欲除之而后快。
有人告密说:“高颎的儿子对高颎说,以前司马懿也在家托病不上朝,后来得了天下,父
亲今天虽然倒霉,但可焉知非福呢!”这犯了当皇帝的头条大忌,隋文帝本就多疑,马上把高颎废为庶民。
—————————————————
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题人:簧竹20-天津清风
答:随着政治地位的巩固和国力的不断加强,隋文帝也开始了他晚年的奢侈生活。
公元593年2月下召令在岐州北面营建仁寿宫。派遣杨素监督施工。在营建过程中督使严急,很多人疲惫不堪,倒地而亡,实体被埋入坑中,上面用土石覆盖,因而筑成平地,总共死了一万多人。这明显违反了天道。在隋文帝看到宫殿的壮丽后,他对杨素感到非常愤怒,认为他浪费了人力物力,招致了全国人民的不满。然而,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却对这座离宫感到高兴,这使得隋文帝改变了他的态度。次日,杨素受到了文帝的赏赐,包括百万钱和三千段锦绢。隋文帝是一个既有善良又有残忍一面的皇帝。他的作为对人民和大臣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国家在他的晚年时期充满了诸多纷争和矛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雪若清天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隋文帝驾驭臣下的技巧之一,就是善于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对认为有问题的臣子,往往先动摇心理防线而后再加以惩罚。如郑译被弹勃与母别居,文帝便先赐其《孝经》,令其熟读之后,“仍遣与母共居”。苏威被弹勃朋党,“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以开府就第”。在惩治之前先给予一定的暗示,令其心理防线崩溃,是文帝的惯用手法。所以隋文帝让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是对他的警告。这时的隋文帝对杨勇已经不太满意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由如下:1、失宠于父,隋文帝崇尚节俭,而杨勇没有做到。2、失宠于母,独孤皇后提倡一夫一妻,杨勇不爱妻子反宠小妾。3、轻视对手,对其弟杨广故作简朴、不近女色的做法不屑一顾。4、杨勇缺良臣谋士辅佐。隋文帝曾问谋士:太子是不是应该立嫡长子。谋士答:没有一定,就看您喜欢谁。5、最后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求隋文帝自己做太上皇,将皇位传给皇太子。这成为隋文帝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
……………………
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答: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个人享乐需求,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隋朝的国力和文化繁荣。‌隋文帝时期,虽然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隋文帝在位期间,确实营建了数量可观的行宫与离宫。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隋朝的国力和文化繁荣,而且对于探究隋代历史,尤其是当时的高层政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从类型划分、地域分布、运作模式等三个角度进行探析,可以梳理出91处行宫与离宫的基本情况。隋文帝所建行宫与离宫数量较少且集中分布于关中,而炀帝时行宫与离宫数量大增,形成了以两京和江都等三大隋宫建筑群为面,以北方一系列重镇为点,以沿河、沿海城市为线的布局‌。然而,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方面,隋文帝为了建造仁寿宫,不惜动用大量民夫,导致了严重的劳役和死亡,这无疑是对当时百姓的一种负担。杨素等重臣为了讨好隋文帝,不顾民夫死活,日夜催督施工,最终导致了数万民夫的死亡,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批评‌。另一方面,隋文帝通过建造离宫等行为,也展现了他对个人享乐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皇权对资源和劳动力的集中控制和使用。综上所述,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展示了隋朝的国力和文化繁荣,但同时也伴随着对百姓的负担和批评。这一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皇权对资源和劳动力的集中控制和使用,以及在追求享乐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19-墨缘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准备充分: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利用水路优势: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3. 分兵合击,多路并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
4. 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17—之诺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作业: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一、从四面八方进攻,令陈军措手不急: 隋朝,共八路大军,五十一万八千战甲,从四千里长江战线,以碾压之势,猛扑南朝。  二、在战术上迷惑敌人: 俗话讲“兵不厌诈”,隋国对陈采取了很多诡诈的战术来削弱陈的战斗力。 例如:隋国大将贺若弼。他在前线的时候,用老马购买陈国的好船藏起来,又故意买了五六十艘破船停在显眼的地方,陈军看了以为他们没船,江备就松懈了。他还交代,江防人员换班时,一定要集中在广陵,大造声势;又让部下在江边狩猎,大张旗鼓。反复多次,陈军对他们的动静就不以为意,等隋军真的攻到广陵,陈国全无防备,以为神兵天降。  三、隋朝还注重从内部分裂敌人: 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贺若弼攻取京口(今江苏镇江),俘虏了6000多人,但他不仅不为难战俘,还给他们发放粮草,立马放走。陈军本就军心动摇,见状更多人前来投降,隋军的进攻势如破竹。 《孙子兵法》说战胜的根本在于“五事七计”,杨坚励精图治,君臣一心,还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关注国计民生,国力本就比暴政统治下的陈国强大许多,所以隋朝势必要取得胜利。这些巧妙的计谋是锦上添花,战争仅持续了三个月就实现了统一,是同类战争中用时最短的一场,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
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因为高熲的父亲高宾是独孤信的部下,独孤信是独孤皇后的父亲。因为爱屋及乌,所以隋文帝特别重用文韬武略举世无双的高熲,并给他赐姓独孤。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1、独孤皇后想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出于对隋朝国运的考虑,高熲反对废太子。同时太子与高熲是儿女亲家,关系不一般。这一点,让独孤皇后不喜欢高熲,在杨竖身边吹枕边风,让杨坚亦不喜高颖。 2、隋文帝喜欢美人张丽华,想收为己用,结果高熲不同意,把张丽华推出去斩首了。这件事更增添了杨坚对高熲的不喜。 3、高熲的正妻去世,独孤皇后让隋文帝帮高熲续弦,高熲以年事已高拒绝了。后来高熲的小妾生了孩子,隋文帝因高熲老来得子,给他定了欺君之罪,被隋文帝废为庶人。
———————————————
第三讲
作业: 篁竹组17-之诺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 1.经济方面:通过有关官吏上奏说,国家府库已经堆不下财务可知,隋文帝时期经济基础很厚实,建一座离宫完全没有负担。 2.战事方面:通过大旱年份依然要保障军队粮食,说明虽有外患,但并未开战,军费开资不大,外部局势相对平稳。 3.皇权威严:通过隋文帝祭祀泰山(历史上封禅泰山的皇帝屈指可数),说明隋文帝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极力建立皇权权威,建立离宫也是维护皇权威严的举措之一。 4.实用方面: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会建立行宫,隋文帝建离宫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为避暑,二是为享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篁竹02-华光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02-乐观达人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篁竹02-非晚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两者在作战理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隋朝还是西晋,在发动对南方政权的战争之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略准备。隋朝通过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伐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晋则在灭吴之前,通过稳定内部、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逐步削弱了东吴的实力,为最终决战创造了有利隋朝与西晋在进攻南方时,都充分利用了水路交通的便利。隋朝通过修建大运河等工程,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使得军队和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前线。西晋则利用长江天堑,通过水军顺流而下,对东吴形成了强大的攻势。这种利用水路优势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也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有效性。在战役实施过程中,隋朝和西晋都采取了分兵合击、多路并进的战术。隋朝在伐陈时,从多个方向对陈朝发起攻击,形成了对陈朝的包围之势。西晋在灭吴之战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多路大军同时出击,使得东吴难以全面防守。这种战术的运用,有助于分散敌军的兵力,降低抵抗意志,从而加速战争的进程。在战争中,隋朝和西晋都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他们通过宣传、招抚等手段,争取南方民心,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同时,他们也注重在战争中保持对敌方的政治压力,通过外交手段孤立敌方,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在作战理念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战略准备充分、利用水路优势、分兵合击多路并进以及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等方面。这些相似的作战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战争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
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答:三月,己未,洛阳男子高德上书,请隋主为太上皇,传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效近代帝王,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阳。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一、有意的培养和历练: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是年,杨勇19岁,杨广17岁。当时是,隋朝内忧外患,杨坚雄才大略,还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怎么可能退位呢,还荒唐到有个洛阳男子上书,这件事似乎藏有玄机。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试探,上书者身在洛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政坛暗流涌动,各种政治势力在角逐。杨坚出生于政治世家,14岁入仕途,在北周复杂的政治斗争起起落落,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与宇文护、宇文邕、宇文斌的政治斗争里早已成熟,知道如何判断应对。
而太子杨勇性情仁厚,行为真率,恰恰是一种政治不成熟的反映,让他出镇上书,是对太子的一种政治历练,培养才干,为他以后继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未来继承人的选拔、考察。
杨勇自身缺点明显:
生活奢侈,享乐过度。
比如蜀铠事件和日常的享受过度不加节制,和太子身份不协,文帝夫妇,生活非常节俭,二者理念冲突。
政治上:不知利害,越礼妄为。
比如:冬至节百官拜贺这种事,认识不足,最终惹祸失宠。
道德上:宠妾灭妻,得罪母后。
杨勇宠妾灭妻,引来猜忌。开罪父母,终酿大祸。
所以派他出镇洛阳,有多种用意,不能拘于一端。也不能以后来结局,来猜测这个事件。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用需求:长安夏季炎热,隋文帝选择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离宫,可以有选择权,不必只在一个地方,有新鲜感。
2.政治和统治上考量:在重要的地区有政治活动场所,具有象征意义和统治需要,进行政治活动便利。
3..加强对特定区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和政治宣传,凝聚民心。
4.文化建设: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建造,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流芳百世。
5.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国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建筑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6.消耗国力: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政治矛盾,埋下政治隐患。
7.浪费资源: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使用空间和管理费用的浪费。
8.激发个人的虚荣和贪欲,形成惯性,大兴土木,容易加速灭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越梅27-飞花若梦三道问答题展示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
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在于都采用了兵分多路、多路并进的战术。‌
隋朝在伐陈战役中,借鉴了西晋灭吴的策略,采取了兵分八路的战术,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多个方向同时进攻陈朝。这种多路并进的战术,旨在分散陈军的防御力量,增加其防御的难度,从而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压力,最终导致陈朝的崩溃。隋军在南京方向,通过从重庆出发顺流东下,以及从江陵逆水而上的战术,形成了对陈朝的合围之势,最终导致了陈朝的灭亡‌。西晋灭吴之战中,也用的类似的战术。通过在长江上游和下游同时发动进攻,利用多路并进的策略,对吴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吴国的防御力量被分散,无法有效地集中应对,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败亡。这两种战役都体现了兵分多路、多路并进的战术思想,通过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发动攻击,增加了敌人的防御难度,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
隋朝在伐陈战役中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战术策略上,还在于其对敌方心理的把握和运用。通过展示隋水军疲弱来麻痹陈军,从而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优势。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隋军能够在战斗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功灭掉了陈朝,实现了南北朝末期的统一。
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都采用了相似的作战理念,即通过多路进攻和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方弱点来取得胜利。这种战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精心的战略部署,还需要对敌方心理的准确判断和有效利用‌。
-----------------------------------------
小渔村治资通鉴隋朝班第二讲
怎么看待隋文帝对待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阳的安排?
第一,杨坚的猜忌心理太重,怕身为太子的杨勇谋反篡位!
第二:杨勇不受母亲的喜欢!
第三,杨勇的弟弟杨广想夺取太子之位勾结权贵陷害他!
第4:杨勇不够机灵,挥霍无度,杨坚也有废除杨勇的意象
---------------------------------------------------------
小渔村治资通鉴隋朝班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隋文帝建立仁寿宫(离宫)首先是在国家富余,国库物资丰富的基础上建造的,离宫从开皇23年2月施工,于开皇25年4月竣工,历时3年3个月,文帝取尧舜行德,而民长寿之美言,命名为仁寿宫,当初杨素监工时极为严苛,人工死者不计其数,但都被杨素下令就地埋在工地,用土填平,虽然当隋文帝住进离宫时得知死者人数之多,也迁怒于杨素,但当令狐皇后看到离宫后,说国家强盛了,修建一个离宫不算什么消耗财富的时候,隋文帝还是很高兴的,还是给于杨素寄绢帛的赏赐,可见,古代的皇帝,名为为民长寿,而实则为了自己的享受,也给社会和百姓带来沉重的经济乃至生命的代价,这是不可取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2-17 1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越梅19-一池清凉三道问答题展示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在于都采用了兵分多路、多路并进的战术。‌
①隋朝在伐陈战役中,借鉴了西晋灭吴的策略,采取了兵分八路的战术,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多个方向同时进攻陈朝。这种多路并进的战术,旨在分散陈军的防御力量,增加其防御的难度,从而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压力,形成了对陈朝的合围之势,最终导致了陈朝的灭亡‌
②西晋灭吴之战中,也用的类似的战术。通过在长江上游和下游同时发动进攻,利用多路并进的策略,对吴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吴国的防御力量被分散,无法有效地集中应对,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败亡。
③这两种战役都体现了兵分多路、多路并进的战术思想,增加敌人的防御难度。
④隋朝在伐陈战役中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战术策略上,还在于其对敌方心理的把握和运用。通过展示隋水军疲弱来麻痹陈军,从而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优势。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隋军能够在战斗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功灭掉了陈朝,实现了南北朝末期的统
⑤综上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都采用了相似的作战理念,即通过多路进攻和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各个击破,这种战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精心的战略部署,还需要对敌方心理的准确判断和有效利用‌。
================================
第二讲
隋文帝为什么黑给高颎赐姓独孤?
答:在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后周重臣的支持,这也成就了很多隋朝的开国元勋。在这些开国元勋中,功劳排名第一的当属渤海郡公高颎。高颎在隋朝初年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堪称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杨坚对高颎非常宠信,一度让其位极人臣,成为隋朝朝廷中的第一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无论是在治国理政,还是军事战略,杨坚都在第一时间与高颎商议。当高颎遭到政敌的攻讦时,杨坚也是坚决维护的。然而到了晚年,杨坚却开始猜忌高颎,借故将其夺权罢官,实在让人大感意外。
对于高颎的失宠,历史上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结论,在各种书籍上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高颎功高震主,所以受到杨坚的猜忌。他们认为杨坚没有除掉高颎,已经是念旧情了。也有的人认为高颎得罪了皇后独孤伽罗,而杨坚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所以才对高颎夺权罢官。还有种说法是,在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光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高颎站在了杨勇一方,受到杨广阵营的诬陷和诽谤。杨坚和独孤伽罗宠爱杨广,听从其谎言,才罢免了高颎的官职。
高颎是杨坚最为信任的大臣,没有之一,也是隋朝初年文武大臣之首。所以他在隋朝朝廷中的地位独一无二,掌握着军政大权,主导了隋朝初年的一系列政务。可以说杨坚建立隋朝和开皇之治的过程中,高颎是居功至伟的。杨坚宠信高颎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功劳,也是因为他个人在军政方面出色的能力。可到了杨坚的晚年,高颎这些能力不但未能帮助杨坚治国,反而成为他规划隋朝未来的绊脚石,于是杨坚便有了将高颎夺权罢官的想法。
隋朝高颎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颎出身于名门世家渤海高氏,其父高宾在北齐为官。后因避谗,投靠北齐。其才干得到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赏识,被举荐为官。
可怜高颎,一代忠臣名将,为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遭到两代皇帝的不公待遇。后人为他的悲惨结局唏嘘之余,也纷纷称赞他为“真宰相”。
===============================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隋文帝杨坚建离官最主要有以下方面:
1.满足避暑之需,长安夏季炎热,而隋文帝选择在如麟游县等地修建离宫(仁寿宫),
2.追求个人享受与休闲,离宫通常修建在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之处,
3.政治与统治考量,大规模修建离宫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皇帝才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来进行。
4.政治活动与决策中心,虽然离宫主要用于避暑等,但皇帝在离宫居住期间,也会进行一些政治活动,如接见大臣、商议国事、颁布诏令等。
5.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选择在特定地区修建离宫,可能具有加强对该地区控制的政治意图。
6.文化与艺术价值,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展示,离宫的建设往往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其建筑风格、布局规划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成就。
7.文化交流与融合,在离宫的修建过程中,可能会融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文化和艺术元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8.劳民伤财,修建离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9.资源浪费,离宫的使用具有季节性,大部分时间可能处于闲置状态,但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18 , Processed in 0.0690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